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才的培养成为现如今社会非常重视的一个板块.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其教学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 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化管理至关重要, 而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 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 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源泉[1, 2].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借助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判断, 以此完善教学质量评价, 做到因材施教, 施之有效. 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 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并结合教师教学的现实情况以及奖励制度,给予恰合的评价, 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及时完善处理好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实现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3].因此, 教学质量的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目前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它是发现教学问题, 明确教学方向, 改善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2教学质量评价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教学质量评价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 是随着学校的产生而出现的. 然而,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在学校教育管理方面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真正开始于20世纪初期[4, 5]. 在国际上, 美国和英国是最早展开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国家, 对于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具有较深的了解, 总结了丰富的评价经验, 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 而且在实践验证方面,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积攒了宝贵的经验.20世纪20年代, 美国哈佛大学公开出版的柏杜教学等级评定量表是第一个用于收集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等级量表, 奠定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 开启了学质量评价的先河. 随后美国其他高校陆续也采用这种评定方法. 到了60年代, 美国的多所大学都出现学生评价教学的活动, 参与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并开始出现研究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专门机构. 进入80年代, 大量的高校开始采用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己经成为对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重要手段[6, 7]. 此时, 教学质量评价理论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技术更加现代化, 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与肯定, 教学质量评价在美国的大学已经发展成为的一种制度.1985年夏天, 皇家督学团在发表的《学校质量:评价与评估》一文中, 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发展性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评价. 本文也希望对教师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的的评价方法, 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来明确教师主体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以追求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8–10].
1.2.2 国内发展现状
相比于西方的国家, 我国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起步比较晚. 20世纪80年代[11–14], 我国实行对教师一年一度的教学水平的考核, 通过定性的评价, 结合工资晋升, 以及定量考核主要包括课时数量, 结合课时津贴. 虽然这种通过定性以及结合定量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仍然不能解“大锅饭”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基础上, 国家开始对一些学校实施试点改革, 在原有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教师的教学、科研成绩、社会服务等工作, 推出全面量化的考核的教师教学评价策略, 以此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15–18]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从而大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到了21世纪, 我国教育部出台了一些关于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新时期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意见, 实行了学校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 以此引入教师竞争机制, 破除了技术职务专业制以及干部职务终身制.
第2章 预备知识
统计学是以数据为前提, 以整理为手段, 以分析数据为目的, 以及结合大量的数学知识以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来对所分析对象的本质进行推测或者预测分析对象未来发展状况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本文涉及的统计学原理主要包括因子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 这两个理论知识的提出是后续写作的基础.
2.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模型是利用降维的思想, 用较少的因子去描述多个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 即将相关较强几个变量划归同一类, 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26, 27].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优秀人才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纽带, 而高校便担任人才培养这一历史重任. 高校教育是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摇篮, 为社会和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 教师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教育能力的发挥, 因此成为教育事业中重点关注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 高等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广泛普及, 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教师教学手段与工具的发展趋于多样化, 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工作的核心部分. 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还同时反映出高校本身的教学素质和水平, 是高校生命力的象征. 因此,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高校首抓的重要任务.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就需要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 这还关系到学校与社会的利益, 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人员的有效配置, 社会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等[8].
第3章 教学质量评价的统计分析...... 15
3.1 应用因子分析计算教师教学评价.... 15
3.1.1 数据来源及分析要求...... 15
3.1.2 考察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否适合.... 16
3.1.3 提取因子...... 17
3.1.4 因子载荷的求解........ 20
3.1.5 因子旋转及其公共因子的解释....... 20
3.1.6 计算因子得分.... 22
3.1.7 计算教师教学质量综合得分........ 23
3.2 针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影响因素的方差.... 24
3.3 最优集合理论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6
3.3.1 最优集合的定义........ 26
3.3.2 最优集合的确定........ 26
3.3.3 元素到最优集合的距离.... 27
3.3.4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综合得分的各类…... 27
3.3.5 教学质量评价综合得分到最优.... 31
3.4 本章小结........... 31
第4章 结论........... 34
结论
本文结合某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数据, 借鉴相关的统计学理论知识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处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 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数据进行公平、公正、合理的处理与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65–70]等相关理论对教学质量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继而使用最优集合理论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从而得到了一种较为公平合理评价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供分析依据, 为教育管理部门考核等提供较为合理的依据.首先用因子分析方法从所要评价的体系指标中提取出影响较大的相关指标, 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 给出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使用因子分析模型估计教学质量评价得分, 给出较为一个全面的评价结果. 然后使用方差分析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数据进行处理, 从中确定出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个因素. 正确的予以肯定, 带有负面效应的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最优集合理论, 用以削弱或消除因素的影响, 从而建立一个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模型. 使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相对的客观、公正, 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完善提供了参考.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合理与否不仅仅关系到教师的自身利益, 还关系到高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及高校、学生的利益. 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将为高校进行高效的教学管理提供有利依据, 也将更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 因此, 这就要求全面的分析各种影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因素, 对不同的高校相同的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从多重维度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全方位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 这也将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特性、条件跟很多领域关于评优、量化等工作极为相似. 因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以及方法的使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71–76], 如:企业关于员工工作的评优、不同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排名情况、治疗同一种病不同药品的效果好坏等.
参考文献
[1] 杨瑞静, 赵竟全, 李焕喜, 谢琳. 试谈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5, 18:37-39.
[2] 施小平. 关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思考[J]. 广州大学学报. 2006,7(5): 42-45.
[3] 刘彦文, 王颖.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及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 4:18-19.
[4] 殷宗霞. 新课程的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探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4:73-74.
[5] 赵静. 基于PLS和FCE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2011.
[6] 宋建军, 邢娣凤. 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07, 26:59-60.
[7] 柳亮.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现状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39-40.
[8] 张明虎. 基于统计分析的教学评价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2010.
[9] 张海霞. 教师动机的成因分析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完善[D]. 中南民族大学.2004.
[10] 陈宗彬.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09, 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