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摘要怎么写范文有没有?临近毕业季,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论文答辩时刻准备着,想要顺利通过,认真、严谨是必备的态度。对于论文摘要,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写,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篇医学论文摘要范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论文摘要怎么写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一: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全面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期间,Pubmed、Wos、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网(CBM)等国内外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选取两名研究员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要求,独立评估纳入文献风险,提取有效数据,用Excel表汇总文献资料,完成后交叉确认。采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5.0和Rev 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根据GRADE标准对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1.依据纳排标准共筛选出14个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发现高质量文献5篇,余均为低质量文献。2.结局指标分析:(1)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总有效率(RR=1.25,95%CI[1.17,1.34],P<0.00001)、复发率(RR=0.29,95%CI[0.16,0.52],P<0.0001)、CD3+(SMD=0.95,95%CI[0.57,1.34],P<0.00001)、CD4+(SMD=0.74,95%CI[0.56,0.91],P<0.00001)、CD4+/CD8+(SMD=1.08,95%CI[0.44,1.72],P=0.0009)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在CD8+(SMD=0.16,95%CI[-0.45,0.77],P=0.61)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纳入文献中一共有7项研究提及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有4项研究表示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余3项研究具体描述了不良反应情况,以胃肠道不适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消失。综上初步认为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3)应用Q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时,提示CD3+、CD8+、CD4+/CD8+异质性较大,进一步进行敏感性分析可得:王娜、吴芳的研究可能为CD3+、CD4+/CD8+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回顾文献考虑可能与王娜等研究样本量较少,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吴芳研究样本基线资料具体情况不祥,存在临床异质性有关,剔除这2项研究后,结果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说明结果稳定性好。吴芳、庞占凤、赵爽等的研究可能是CD8+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回顾文献考虑治疗的疗程可能是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剔除这3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发生明显改变,疗效差异由无统计学意义变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此结果稳定性较差,需要更多文献支持。(4)以总有效率为结局指标,共纳入10项研究,其漏斗图对称性一般,存在发表偏倚可能。运用剪补法合并效应量,数值变化不明显,提示发表偏倚影响不大,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定。3.依据GRADE方法进行证据评价,CD4+方面证据质量为中级,总有效率、复发率、CD3+方面证据质量为低级,CD8+、CD4+/CD8+方面证据质量为极低级。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具有一定临床疗效,有助于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其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症状轻微,临床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本次meta分析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整体质量较低、证据质量级别也较低,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更多高质量、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的Meta分析
目的:利用系统性荟萃分析统计学原理,通过对中西医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指标数据进行Meta分析,系统地评价近年的有关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中医证型属于痰湿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统计归纳文献的诊疗方案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提供更多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统计分析数据、依据和研究支撑。方法:全面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Baidu Xue shu数据库及Pubme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筛查所有数据库收纳的关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相关临床观察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为最近5年,将摘选检索的可选择文献逐一导入Endnote X9软件中进行全面阅读和筛查资料数据,并按预先制定表格中的研究相关标准筛选和纳入最终文献全文,参照外网如Cochrane管理手册中有关规定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全文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评价,运用有关统计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价结果。结果:共筛选出24篇RCT研究文献,涉及1769例试验对象,其中有891例患者属于试验组,878例患者属于观察组。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评估结果,纳入文献质量可,均无显著发表偏倚。荟萃分析结果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痰湿证的方案在改善患者痰湿型中医证候、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比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提高妊娠率、调理月经周期、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体重指数、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概率、改善胚胎移植结局的方面,2组的数据分析显示有差异意义。研究中在降低患者甘油三酯(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组的分析结果示差异无明显意义,如下:1.临床有效率方面分析示:OR=1.78,(1.01,3.97),P<0.05,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疗效具有优势。2.中医相关症候评分方面分析示:RR=-1.98,(-1.14,-0.82),P<0.01,存在统计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中医相关症候评分方面疗效具有优势。3.在月经周期评分方面分析示:I2>50%,异质性较高,随机合并结果RR=1.52,(0.25,3.29),P<0.1,可以提示在调理月经周期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差异。4.在提高患者妊娠率方面分析示:RR=1.25,95%可信区间的范围为(1.10,1.43),P=0.0010,差异存在统计意义,可以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妊娠率方面疗效具有优势。5.在提高排卵率方面分析示:RR=1.22,95%可信区间的范围为(1.12,1.32),P<0.01,示在提高排卵率方面疗效组1更具有优势。6.在降低体重指数方面分析示:MD=-2.09,95%可信区间范围为(-3.22,-0.95),P<0.01,说明2组数据具有显著性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体重指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7.在改善LH、LH/FSH、T值激素水平方面分析示,LH:MD=-0.19,95%CI是(-0.30,-0.09)P<0.01,LH/FSH:MD=-0.23,(-0.29,-0.18)P<0.1,T值:MD=-0.18,95%CI是(-0.35,-0.01),P<0.05,可以提示在改善LH、LH/FSH、T值激素水平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优势。8.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方面分析示:I2>50%,异质性较高,随机合并SMD=0.23,95%可信区间的范围为(-0.75,1.21),Z检验P值=0.65>0.1,2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纳入的文献不足以证明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优势。9.在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分析示:I2>50%,异质性较高,随机合并SMD=-0.95,95%可信区间的范围为(-2.25,0.35),P值=0.15>0.1,2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纳入的文献不足以证明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优势。10.在改善IVF-ET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获卵数、成胚数、受精卵的比率和优势胚胎的比率、胚胎的着床比率都有显著提高(P<0.01)。11.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RR=0.20,95%可信区间为(0.09,0.43),P<0.1,Z检验示:P<0.01,提示2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示1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2组低。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痰湿证的临床方案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中医相关症候评分,促进正常月经恢复,缓解症状。2.1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性激素调节的水平,改善机体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状态,帮助卵巢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排卵,提高受孕率。3.1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2组,可示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可靠,不良事件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调治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在治疗方案选择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4.尚有待在研究过程中纳入更多的干预性更高的前瞻性随机性临床试验,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在更加严谨的基础上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贫血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计算机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 Med、Medline、EMbase等平台上检索国内外期刊,收集已发表的所有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的文献。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甄别出相关文献,然后提取其中的数据,对纳入的研究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Cochrane偏倚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再利用Rev Man 5.4软件对纳入的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被推荐纳入相关学术文献22篇,均为RCT研究,合计1566例的患者,对照组768例,试验组767例,将各文献的结局指标运用Rev Man5.4软件进行整合分析。先进行异质性检验,异质性高、且纳入文献较多的进行亚组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制作森林图。若纳入文献超过十篇以上,进行漏斗图分析。Meta综合分析的试验结果如下:(1)总有效率: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RR=1.23;95%CI(1.16,1.30),(p<0.0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红蛋白:试验组的临床血红蛋白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SMD=0.92(95%CI)[0.71,1.13](p<0.0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红细胞压积:试验组的临床红细胞积压高于对照组,SMD=1.05,95%CI[0.83,1.28](p<0.0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红细胞计数:试验组的临床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SMD=1.57,95%CI[0.89,2.24](p<0.0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中医症状积分:试验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SMD=-1.49,95%CI[-2.25,-0.74](p<0.0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疗效(Hb、HCT、WBC、血清铁蛋白、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存在优势,可以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贫血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但因研究多为小样本,异质性较高,存在发表偏倚等原因,导致研究整体质量不高。还需要更加严格且高质量的临床实验研究来佐证。

论文摘要格式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四:杨际泰《医学述要》戒毒文献整理研究
目的:杨际泰(1780—1850),清代鄂东四大名医之一,广涉内外妇儿诸科,并在中药戒毒方面研究颇深。但目前对杨际泰的戒毒理论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本文通过充分研读杨际泰戒毒的相关著作,潜心学习杨际泰戒毒的理论体系,希望能够系统的整理、总结杨际泰戒毒的理、法、方、药,对杨际泰学术成就的传承和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后世医家研究杨际泰的学术思想提供理论依据,为后世中医药戒断精神类毒品提供些许思路。方法:反复研读杨际泰《医学述要》中与鸦片烟毒相关的重点篇章,仔细参详其辨证论治的相关资料,广泛查找与杨际泰戒毒相关的文献、书籍,对其理论观点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分析。系统总结、整理杨际泰中药戒毒理、法、方、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杨际泰戒毒中药进行挖掘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探寻其对当代中医药戒毒研究的意义。结果:杨际泰所提鸦片烟乃人或动物尸体腐化后的脓血混入泥土,再用阿芙蓉花裹着,煎熬而成,初次服用可提元气,但吸食日久,则让人渐渐痿弱,认为烟气升提元气,使元气运行失度,损耗过多。鸦片烟辛酸苦降,辛燥伤阴,阴损及阳,阳气亏虚,阴阳两伤。鸦片烟性燥,伤气,伤阴血,伤津液,气血津液亏虚。耗损人之精、气、神、血。内生痰浊、瘀血,与烟毒互相胶结。杨际泰认为鸦片烟生虫,可蚀人骨髓血液,由此提出戒毒诸方需加杀虫之品。杨际泰根据吸食鸦片烟的症状、体征,及病情进展的不同,提出了不同治法、方药。衍生出急性中毒期3个戒毒主方,慢性中毒期6个主处方,并根据病证的不同提出来5种加减变化。杨际泰戒毒中药多温、平,辛、甘、苦,入脾、肺、心、肾、肝经,多以燥湿化痰、解毒止痛、宁心、温补肾阳的方法,具体用药以当归、生甘草、鸦片烟灰、半夏、罂粟壳、白术、朱砂频次较多。结论:本文通过对杨际泰中药戒毒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较系统的归纳整理了杨际泰中药戒毒的理、法、方、药,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整理挖掘了杨际泰戒毒中药的特点。通过整理发现,杨际泰对鸦片烟毒有独特的认识,具有完整的戒毒理论体系,为今后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了思路,对杨际泰学术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五:健脾和胃法治疗脾虚湿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平胃降逆汤对脾虚湿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探讨和分析平胃降逆汤治疗脾虚湿热型GERD的合理性和优势,为中医药防治脾虚湿热型GERD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期间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治疗的GERD患者,经各种检查排查后确诊为GERD,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热型,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中药组予平胃降逆汤的代煎中药,由武汉市第一医院中药房代煎,200ml/袋,每日1剂,1日2次,1次1袋,早、晚饭后30分钟口服;西药组予泮托拉唑纳肠溶胶囊,每日早餐前1片(40mg)。所有试验者在试验期间必须戒烟酒及浓茶,忌食辛辣、生冷、刺激之物,进食后避免立即卧床,卧床休息时尽量抬高床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自行服用其他药物或加用药物时需与研究者沟通说明。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在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定。结果1.单项症状疗效:中药组反酸、饱胀、胸闷不舒、不欲饮食、身倦乏力、大便溏薄等几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说明平胃降逆汤治疗在反酸、饱胀、胸闷不舒、不欲饮食、身倦乏力、大便溏薄症状的疗效优于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症状总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差异显著(P<0.01),说明中药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3.总有效率: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2例;西药组总有效率83.33%,其中痊愈3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5例。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4.复发率:两组在结束治疗后4周进行回访,中药组复发4例,未复发24例,复发率14.29%;西药组复发9例,未复发16例,复发率36.00%,中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组,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平胃降逆汤和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对脾虚湿热型GERD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平胃降逆汤在改善反酸、饱胀、胸闷不舒、不欲饮食、身倦乏力、大便溏薄等症状时效果优于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总有效率高于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并且复发率低。两组在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的发生。证实了平胃降逆汤治疗脾虚湿热型GERD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医生进行借鉴、应用和推广。
以上是医学论文的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如果有其他写作需要,可以在其他栏目查阅;如果想寻求论文写作指导,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