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域下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构建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666 论文编号:sb2023111316142851384 日期:2023-11-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认为作为构建城市媒介形象主要载体的各大媒体,必须要修正自身的报道框架,并形成一个能有效构建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与受众框架适配度高的媒介框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选题依据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一个城市的发展能助推整个社会的进步,而良好的城市形象又是推动城市各个层面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南京拥有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六朝时期的南京被称作“世界古典文明的中心”,也因此有了“六朝古都”的城市形象。除此以外,南京还有着良好的体育发展基础,体育的软硬件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1924年,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前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东南大学正式建立,这是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国奥林匹克之梦的开始。近年来,南京也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运会、亚青会、青奥会、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南京马拉松等一系列体育赛事与活动。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南京的城市形象规划也有了一定的调整。
最近几年,南京一直在努力打造“世界体育名城”的城市形象。2012年,南京就已经确定了建设成为“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的目标,并做出了初步的规划。2021年,南京“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世界体育名城”同“世界历史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和“国际和平城市”一起打造成为南京的四张城市名片。南京在明确其城市形象的定位后,还必须借助媒体进行有效的宣传与传播,尽管媒体并不能完全左右受众对一个城市的印象,但媒体依然是受众获得有关这个城市信息的关键渠道,所以,媒体对于这个城市相关信息的报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对于这个城市的看法和评价,即影响受众对于这个城市形象的认知,因此,媒体是构建城市形象的主力军,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媒体的报道。
据此,本文将会在框架理论的视野下,通过分析媒体的报道框架了解其对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形象的构建,并从中寻找不足,提出优化建议。希望通过对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研究与分析,帮助南京早日打造出世界体育名城的城市名片,同时也能为其他正在构建体育名城形象的城市提供一定的参考。
........................
1.2研究综述
1.2.1关于框架理论的研究
贝特森(Bateson)在《关于游戏与幻想的理论》中提出“元传播即框架”,这是“框架”这一概念第一次有了清晰的学理定义。在这篇文章中,贝特森给“框架”下了定义,即“个人在整理事件时形成的一种主观性的过程与心理规范”1。欧文·戈夫曼(Owen Goffman)从这一观点出发,致力于“框架”理论的研究,他在1974年出版了《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其中对“框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框架”是人们或组织对外部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一种主观性的经验和认知结构,是人们把外界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基础2。这个观点的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框架”是人们认识和解释外部世界的工具;二是人们通过“框架”实现从客观真实到主观真实的转化,这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认知。根据戈夫曼的理论,甘姆森(Gamson)又进一步发展了“框架”的概念,他指出“框架”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名词属性的框架指的是界限,是一个社会事件的标准与规范;动词属性的框架是指架构,是用来解释和构建真实世界的3。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吉特林(Gitlin)把框架理论引进到了传播学领域,并进一步明确了“框架”一词的定义,他强调:“框架是一组用于选择、强调和表达存在的、发生了的以及产生了意义的事情的准则”。随着框架理论在传播学领域研究的不断加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新闻生产:对新闻媒介如何构建“框架”进行研究;(2)内容研究:探索新闻媒介的基本框架及其呈现特征;(3)效果研究:分析受众如何接收和加工信息,以及新闻媒介的框架如何影响其认知4。
................................
2南京媒介形象的基本概况
2.1南京媒介形象现状
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首次提出“拟态环境”这一概念,在他看来,拟态环境是大众传媒依据一定的价值观、立场态度等对现实环境进行加工后所呈现的环境,它存在于人与真实的生存环境之间,是真实环境的简化模型,因此,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现实环境。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之外的力量加入拟态环境的建构中,带来了新的建构渠道及机制。与传统媒体不尽相同的是,网络不仅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渠道,还是一个生存空间,虽然人们在其中的生存形态是数字化的,但数字化生存也是人们生存的一部分。这就表明尽管拟态环境是现实世界的简化模型,但很多时候,人们会把它当作现实环境41。在未来,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进一步融合,也会使得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进一步加剧。因此,本小节通过查阅文学文本、影视、诗歌、宣传片、媒体报道、微博、短视频等媒介文本,分析出了南京城市媒介形象的现状特征:
2.1.1伤痛之城形象
南京是座悲情色彩浓厚的城市,它的历史是"破碎的",作为历代动荡的中心,南京经历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民族悲欢和国家兴衰4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等诗歌都表达了对前朝亡国的叹息,也成为了南京古城沧桑巨变的见证。
直至近代,南京也延续着其悲情的城市基调。南京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了日军的占领和屠杀,即南京大屠杀。迄今为止,这段复杂的中国苦难历史以各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反映,1982年"建馆、立碑、编史”活动的启动,使其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官方的论述,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瞩目。在此背景下,南京大屠杀成为出版物、纪录片、电影和媒体报道的主题。
..............................
2.2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概述
2.2.1南京构建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由来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芬兰的赫尔辛基,英国的曼彻斯特等城市,都以建设“体育胜地”、“体育和科技之都”、“体育城市”为主要目标和示范项目,利用体育元素进行城市营销和市场推广,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形象,成果斐然。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后,以“体育+”为导向,将体育元素、体育文化、体育品牌等要素纳入到了城市建设与开发的框架体系之中,从而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竞争优势。
在北京被确定为第二十九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后,2003年,北京正式提出建设国家化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满足“国际化”的发展要求。而且,从2012年起,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从高速发展过渡到了中高速发展,从数量上的变化转变到了质量上的变化,这使得城市更新更加关注内涵发展、品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并在国家振兴战略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背景下,对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公共空间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那以后,一系列的城市开始意识到,建设国际体育名城,对提高其国际影响力,促进其全面改革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南京就提出了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的战略构想。在其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世界体育名城”被提出要作为南京的四张城市名片之一。
................................
3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媒体构建....................19
3.1《扬子晚报》的报道框架.........................19
3.1.1报道数量:南京体育相关报道较少................................19
3.1.2报道主题:南京体育赛事主题占比高..............................21
4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受众认知....................43
4.1访谈的设计与实施...............................43
4.1.1访谈目的.............................43
4.1.2访谈对象.......................43
5问题与思考...................................53
5.1媒介构建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形象时存在的问题...............................53
5.1.1媒体传播核心失焦常态化体育报道缺位...........................53
5.1.2媒体报道形式单一内容与受众需求错位...........................54
5问题与思考
5.1媒介构建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形象时存在的问题
5.1.1媒体传播核心失焦常态化体育报道缺位
通过对《扬子晚报》和紫金山新闻2022年在各自两微一端上与南京体育相关议题的报道分析发现,它们在构建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时,很少直接采用“世界体育名城”或是“体育名城”的字眼直接进行报道。经检索,直接带有“体育名城”的相关报道仅有22篇,且只出现在2019和2023年,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举办五周年纪念,为此,《扬子晚报》开设了“致敬70年·进击世界体育名城”专栏;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为此,紫金山新闻特别策划了“打造世界体育名城的南京实践”的系列报道,旨在宣传南京聚力建设世界体育名城,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成果。可见,在对南京“世界体育名城”概念的提出上,媒体较多地依赖国家重大的事件节点,较为被动,这就使得媒体在传播南京“世界体育名城”的概念上更多地停留在了某个阶段性成果和事件上,并未形成起常态化的报道,难以打造出“世界体育名城”的城市品牌,因而在上文与南京市民进行的深度访谈中,他们对于南京“世界体育名城”这一概念的感知不强。
其次,《扬子晚报》和紫金山新闻较多的是通过与南京体育相关议题的报道,来构建南京世界体育名城的媒介形象,但且与其他议题相比,此类报道占比少,没有集中性、常态化、有规划的内容输出。再加上它们本身又是集报道南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媒体,报道的覆盖范围广,因此,媒体通过报道南京体育相关议题来构建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时,表现出了“散而不聚”的局面,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体育类议题的报道体系。此外,就南京体育相关议题的报道主题而言,多以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为主,但在其利用体育赛事和活动进行宣传时,却存在导向不明,主线不清晰,重点失焦的问题,除了对赛事和活动本身的描写外,媒体在报道中更侧重的是南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内容,体现的是南京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新时代南京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而忽略了南京的体育文化与赛事的特点,这对南京的体育形象的塑造不利,造成了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构建出现了一种模糊不清的局面。所以,在体育类议题的报道中,媒体要选取赛事特色,并结合城市中的特色体育元素,以此作为报道的焦点作用于构建南京的媒介形象,使之朝着世界体育名城的方向发展。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
6结语与展望
体育是城市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南京在城市建设历程中,逐渐确立了塑造“世界体育名城”形象的战略目标,南京“世界体育名城”的建设不仅与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也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体育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时代价值,这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促进体育产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南京塑造“世界体育名城”形象的政治保障、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和群众基础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其目标的实现还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借助媒体的力量,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南京城市体育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大型体育赛事落地,吸引世界各地群众至此观赛参赛,感受南京浓厚的体育氛围。因此,要想将“世界体育名城”打造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首先需要构建起南京“世界体育名城”的媒介形象,将其融入并成为南京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从目前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构建情况来看,尽管各媒体和相关部门都在积极运用南京现有的体育资源和优势,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努力构建南京世界体育名城的媒介形象,但该媒介形象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特别是公众对于媒介信息的接受与理解存在一定的偏颇,受众框架与媒介框架无法趋同。因此,作为构建城市媒介形象主要载体的各大媒体,必须要修正自身的报道框架,并形成一个能有效构建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与受众框架适配度高的媒介框架。但是,由于笔者自身水平的局限性,文章在论证时选用的媒体及其报道样本有限,这就造成了一些有特殊参考价值的媒体及其报道会被忽略;在进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也无法严格地控制好全部变数,例如不能准确地判断媒体报道对受访者影响程度的深浅,也无法判断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是否产生混淆消息来源的情况,所以,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抛砖引玉,拓展城市媒介形象构建和体育名城建设研究新领域。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