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视域下微信群“呼和浩特FC”中体育迷的身份认同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9666 论文编号:sb2023110315590151332 日期:2023-11-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研究通过网络空间互动和人际交往,逐渐建立自我的虚拟身份,也完成对该身份的心理认同,同时完成对自我球迷角色的定位和认知。在“呼和浩特FC”球迷群中,群体的自我身份主要依靠社会身份建构建立起群体在社会中的位置,进而通过集体记忆建立来维持这种群体和社会关系。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微信是国内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社交类APP。据腾讯公司2022年中期财报显示,该软件月活跃账户为12.99亿,从用户数量上看,微信处于中国社交平台的头把交椅。其中微信群聊在网络信息的交流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户参与到微信群聊中也同时成为了网络社交的重要环节。
分散的微信用户通过互联网对群体的现实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微信群。用户进入到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群聊中,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形成了相对于传统而言较为复杂的社交网络。足球迷等体育迷群体借助社交媒体、相关垂直领域APP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代迷文化群体的典型代表。这些用户不局限于成为普通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传播和获取资讯信息,在各种各样的媒介实践中建构者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持续强化自身身份属性,成为一个强大的亚文化群体。自1994年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诞生以来,足球一直在我国体育迷中广受欢迎,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拥有相当数量的球迷群体。据中国互联网数据服务机构——极数发布的《2022年中国足球球迷营销价值报告》显示,中国约有2.28亿城市人口对足球运动“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是足球球迷最多的国家。
内蒙古自治区是2014年9月国务院确定的唯一省级足球改革试点区域。自改革试点工作开始,足球运动在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首府呼和浩特市得到了快速发展。职业足球方面,先后有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与内蒙古哈萨尔足球俱乐部将主场设在呼和浩特。校园足球、业余足球在呼和浩特已经建立起与全区、全国联赛相衔接的完整赛事体系,每年全市青少年和足球爱好者都会广泛参与其中。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在国内,身份认同研究的数量较为充分,但多数都集中于少数民族、弱势群体、明星粉丝群体等,同性恋等特殊性别群体近些年的研究也开始增加,但对体育迷展开的身份认同研究数量较少。对于具体地域体育迷的身份认同进行研究,分析其认同构建的原因、方式和机制,以及再次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这对丰富和拓展亚文化迷群、媒介互动、身份认同等领域相关研究也有裨益。
1.2.2  现实意义
球迷文化是青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文化现象。本文对地域性的球迷群体文化在当今媒介环境下的呈现进行阐释,试图探究球迷、职业足球为代表的体育文化在一个地域的体育迷中如何得到认同,有效吸引和促进球迷文化,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足球乃至体育促进精神文明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
2  “呼和浩特FC”微信群与球迷文化概览
2.1  微信群基本情况分析
2.1.1  微信群的建立及用户情况
“呼和浩特FC”微信群是2017年底,由一群呼和浩特球迷发起,在趣缘和地域基础上建立的。此前,内蒙古中优足球俱乐部在社交媒体上投入较少,球迷获取俱乐部动态的途径有限,球迷在微信群互相交流传递有关内蒙古中优的相关信息,随着信息交流愈发频繁,微信群成为呼和浩特球迷关注本地足球动态的重要空间。伴随微信群不断地发展壮大,该微信群不再是简单的球迷群体集合,而是逐渐发展成围绕足球话题的,呼和浩特本地生活信息的交流平台。
通过对473名群成员的公开资料分析,群内成员以男性为主(430人),男性占据大多数。在日常交流中,由于足球迷本身男性比例占多数,群成员间日常更多以“兄弟”称呼,体现球迷间的平等、亲密的关系。
微信群创立者兼群主ID名称道伦剃布,是呼和浩特市本地居民,也是一位球迷。从2015年,内蒙古中优在呼和浩特注册成立开始,他就一直关注球队,并经常在现场观战,但是他没有参与固定的球迷组织,只是频繁到现场观战,成为球迷中所谓的“散客球迷”。2017年底,他与在球场结识的朋友通过交流,建立起微信群,将其他散客球迷团结在一起,通过组织看球等,将这些球迷培养成职业球迷。随后的时间里,道伦剃布在呼和浩特体育场邀请用户扫码进入微信群,也通过以呼和浩特足球为主的贴吧“呼和浩特FC吧”等社交平台邀请球迷入群。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微信群很快壮大起来。由于第一个微信群爆满,而球迷也有强烈的入群需求,因此道伦剃布又先后建立了2群、3群。
..........................
2.2  社会网络分析下的微信群圈层与信息流动
彭兰(2019)对过往学者对于 “圈子”现象研究时总结道,“圈子的利益导向本质,使得组织中圈子以资源分配者为中心:谁拥有权力,谁分配资源,谁就成为圈子的中心。” 95也就是说很多时候,组织中的领袖,如微信群的群主、管理员、意见领袖仍然是圈子的中心,他们在微信群中掌握较多的信息,在微信群发挥着设置议程、引导议题发展、影响群体观点等作用。
相比线下,微信群可以增加成员间互动频率与强度。同时,原本在线下可能属于一对一的交流在线上往往展现在所有圈子成员面前,特别在微信群这样的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就更容易形成群体压力。在圈子互动中的社交表演、社会比较,也会使个体受到来自关系的束缚和压力。从总的层面看,线上圈子会强化同质性和从众性,理性的个体在群体环境下更容易受到外界言论影响而倾向于一个立场。
“呼和浩特FC”微信群是一个以趣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与传统的球迷组织微信群相比,“呼和浩特FC”的成员大多来自呼和浩特各地,成员相对并不固定,且社会背景各异,有球迷组织成员,也有不隶属任何组织的散客球迷,个人之间在这个微信群的关系相对平等,不存在如球迷组织般明确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那么这种球迷间的地位平等,是否也意味着球迷间话语权的平等呢?为了更清楚地解释“呼和浩特FC”微信群存在的网络圈层关系,接下来笔者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截取了2019年3月9日,2019赛季中甲联赛第一轮内蒙古中优客场挑战四川FC的比赛当天,“呼和浩特FC”微信群的聊天记录,以参与聊天的用户为节点,使用Gephi 0.9.7软件对聊天记录进行社会网络分析。
.....................
3  “呼和浩特FC”微信群成员互动分析 ............................ 39
3.1  互动主体的建立与维系 .............................. 39
3.1.1  地缘与趣缘驱动下的微信群成员整合 ................................. 39
3.2  互动仪式的形成 ................................. 41
4  “呼和浩特FC”身份认同的建构分析 ....................... 52
4.1  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 ............................ 52
4.1.1  自我存在感的需要 ................................. 52
4.1.2  情感互动的驱动 ............................... 53
5  结论与建议 ................................... 63
5.1  结论 .......................................... 63
5.2  建议 ......................................... 64
4  “呼和浩特FC”身份认同的建构分析
4.1  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人们参与网络交往的过程本质是自我确认与建构意义的过程,通过网络空间互动和人际交往,逐渐建立自我的虚拟身份,也完成对该身份的心理认同,同时完成对自我的角色定位和认知。
“所谓认同,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如何想象和确认自己。” 109人类对其自身总是充满了好奇,自有能力思考之时就充满了对自我身份的追问,需要以某种身份和立场与自我达成和解。对个体身份的自我认识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的归类和判断。人通过判断和归类自我的形态特征,然后把自我放置到某一群体之中,在该群体中进行群体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自觉遵从群体的制度认同群体的观念,继而更加深入地植根于该群体之中。不同的群体互动行为,首先是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群体成员的社会与文化互动,先是围绕关于围绕个人的自我认同展开的。
4.1.1  自我存在感的需要
人永远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人在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网络一般是基于亲缘和地缘的基础建立起来,这是每个人生来就注定的关系类型。但是,在虚拟世界的网络关系选择,往往是个人主动性的创造。个体作为结点,联系起社会关系的网络。每个个体都需要自我存在感。人在生活中的形态是基于个人的表演,基于个人的表演求得他人的关注,从而在外化的角度获取对自我的认知。自我内在感的需要是互动认同的心理机制,通过群体的互动产生与群体成员共同关注的焦点。
............................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研究从互动仪式链入手,分析了“呼和浩特FC”球迷如何利用既有的球迷文化符号,建立呼和浩特足球与球迷文化的体系,并在球迷互动中使用,通过不同的互动仪式,加强球迷对俱乐部、对呼和浩特人、球迷身份的双重认同。通过对球迷文化符号的归纳,典型互动案例的分析可知。在“呼和浩特FC”球迷群内,通过意见领袖在微信群的推送、传播,扎根于体育赛场上的球迷文化代表物,如助威口号、旗帜、歌曲、TIFO等在微信等虚拟空间中符号化再现,由于这些符号带有明显的当地特色,能够充分用于本地球迷在体育等领域的各种表达,因而在球迷交流中这些符号频繁使用,并在球迷中根植,有助于本地足球文化的发展壮大。
从柯林斯互动仪式形成的四个要件分析,由于“呼和浩特FC”微信群形成了球迷的虚拟聚集在场,设立边界使球迷联系日趋紧密,在比赛中分享着共同的情感和体验,球迷们在比赛中、比赛之外的球迷自发地建立一套积极的互动仪式,在反复的仪式中,球迷与城市、俱乐部间的关系进一步地紧密。
通过反复地互动,包括球员、教练在内的俱乐部本身成也为了球迷膜拜的图腾、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了俱乐部积极向上、敢打敢拼的精神风貌,并与体现内蒙古时代风貌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等有机连接,得到球迷认同。这一精神面貌是球迷认同呼和浩特市民身份、认同呼和浩特足球的重要连结纽带,维系着呼和浩特球迷对俱乐部、对城市的热爱,维系了呼和浩特球迷热心足球、热情好客的形象。球迷对俱乐部的认同,背后体现的是球迷对城市的地域认同,又促进球迷加深对呼和浩特的地域认同,使得球迷对足球迷身份和呼和浩特市民身份的认同更趋强烈,使球迷间联系更加紧密,球迷对俱乐部和所在城市的热爱油然而生。
球迷的身份认同是通过个体自我身份认同和球迷群体本身的自我身份认同结合产生的。通过网络空间互动和人际交往,逐渐建立自我的虚拟身份,也完成对该身份的心理认同,同时完成对自我球迷角色的定位和认知。在“呼和浩特FC”球迷群中,群体的自我身份主要依靠社会身份建构建立起群体在社会中的位置,进而通过集体记忆建立来维持这种群体和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电子游戏发展中的娱乐观念演变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新闻媒体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