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温室效应”的第一次出现可追溯到1827年,是指法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提出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据统计,与19世纪相比,截至目前为止全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上升了 1摄氏度,升温速度加快了近20倍。温度上升为全球带来了诸如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土地沙漠化等众多危害,而这些危害也给世界敲响了警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自1992年起,世界部分国家及政府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在1997年此公约的第三次会议上制定了更加细化并具有强制力的《京都议定书》,此议定书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以期能够抑制全球变暖。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更是决定了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我国近年来也加大力度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努力建设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并承诺截至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一半左右的目标。胡锦涛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2]。
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6年全球交通工具的石油消耗比重已增加到60.5%,且这个比重还在持续增加,预计2020年以后,全球交通工具石油消耗的比重将达到62%以上。近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 13%,其中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高达25%,预计到2050年,全球交通工具碳排放将增长30%-50%。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亦是经济社会赖以运行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交通网络布局得到改善,运输线路不断延长。这样的发展进步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那就是化石燃料的过量消费以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应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加快建立低碳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以符合我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交通运输方式共计五种,分别为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管道运输,其中公路运输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具有基础运输和骨千运输的双重作用,对巩固国防、发展农业、繁荣城乡经济以及方便人们生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2011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39万米,其中高速公路8490万米,农树公路356400万米图1.1给出了 2002-2011年中国公路里程增长趋势。随着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并对牛.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温室效应、光污染、能源过耗、电磁污染、噪声污染等,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绿色化的公路运输是实现我国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从经济、环境、资源、社会方面对公路运输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辅以辽宁省公路运输为实例,分析其低碳绿色发展状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实现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欧盟、美国、英国等相继展开了有关运输的绿色研究,有关的绿色运输政策也相继出台。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外国学者对交通运输低碳绿色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成熟。1997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强调要采取措施在运输部门限制和或减少《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美国政府在《美国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将“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作为交通产业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美国运输部近十几年来将受到交通运输系统影响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并将保护环境和降低运输影响列为第四个战略目标[4]。2007年,英国交通部发布《低碳运输技术创新政策》,此政策从技术角度罗列出各运输方式下的现有及未来可能存在的新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降低碳排放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5]; 2008年发布《英国低碳运输政策》,提出了低碳运输政策的全面方案集合,将需要制定的运输政策大致分为应对近期经济变化、平衡技术进步和行为变化两大类2009年,英国交通部为了使其能够达到“2008气候变化法案”中对碳预算的要求而发布了《低碳运输:更绿色的未来》,具体阐述了英国交通部经由哪些具体活动来减少交通行为排放的温室气体[7]。
第2章低碳绿色公路运输相关理论研究
2.1相关经济理论
从人类意识到自然环境正因经济发展而遭受到危害开始,各方的专家学者就努力地寻求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公路运输又是其他运输方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所以转变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实现低碳绿色交通运输发展,尤其是公路运输的低碳绿色发展。
2.1.1可持续发展理论
20世纪末,人类意识到生存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子孙后代今后的生存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理论。联合国环境署发表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前需要,且不削减或牺牲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国家主权等[37]。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定义持质疑态度,但却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了相同的认知(1)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环境”三维一体协调发展,三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⑵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消灭贫困;(3)可持续发展强调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环境既为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又成为了制约发展旳因素。图2.1给出了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遵守其三个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以及有限资源公平。⑵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进步的总目标,必须全球各国联合行动。
第3章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评价........... 17
3.1影响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因素......... 17
3.1.1经济因素......... 17
3.1.2环境因素......... 17
3.1.3资源因素......... 19
3.1.4社会因素......... 20
3.2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评价指标......... 21
3.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
3.2.2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评价......... 22
3.3本章小结......... 30
第4章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评价方法.........31
4.1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评价方法......... 31
4.2辽宁省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评价......... 39
4.2.1辽宁省背景介绍......... 39
4.2.2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 40
4.2.3评佔结果分析......... 51
4.3本章小结......... 52
第5章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对策......... 53
5.1政策规划方面 .........53
5.2社会经济方面......... 54
5.3资源环境方面......... 55
5.4科学技术方面 .........56
5.5本章小结......... 57
结论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三个经济理论以及公路运输基础理论,对影响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公路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熵值法给指标赋权值。由于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近年来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7位,公路网发达,公路密度居全国首位,因而选择辽宁省作为实例进行研究,能代表当代中国较发达地区的公路运输状况。本文主要完成工作为:
(1)本文写作初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到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种实践方式,而绿色经济又是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产牛的,由此可准确把握低碳绿色这一主旨,辅以公路运输相关基础理论,为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2)低碳绿色运输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罗列出我国低碳绿色公路运输现存的问题,并就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加以详细分析,建立了包含公路发展、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五方面的指标体系。
(3)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AHP-熵值法为赋权方法,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辽宁省公路运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相关文献中采用的赋权方法多为单一的主观或客观赋权法,这两类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为克服这些缺点就需将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最终选定AHP-熵值法。
(4)根据辽宁省自身发展状况得出公路运输低碳绿色发展水平为“较好”,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关的公路运输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Jonathan Cowie. Climate Change: Biological http://sblunwen.com/glgclw/ and Human Aspects. UK: CambridgeUniversity Pr.,2007.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人会上的报告
[3]《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公路交通学术研究绽述《2012.中国公路学报,2012,25(3):2-50.
[4] DOT Plan 2000.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1999.
[5]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Low carbon transport innovation strategy. 2007.
[6]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A low carbon transport policy for the UK.2008.
[7]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Low carbon transport a greener future.2009.
[8] Nicholas Stern. Stern Report. UK:Guardian, cn. uk, 2006.
[9] S. A. H. Zahabi, L. Miranda-Moreno, Z. Patterson, P. Barla, C. Harding.Transportat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Form,Transit Accessibility and Emerging Green Technologies: A Montreal case study.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54):966-978.
[10] Tom Kreut. Prospects for producing low carbon transportation fuels fromcaptured C02 in a climate constrained world. Energy Procedia, 2011, (4):212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