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市政项目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应运而生,这其中各公司的经营水平参差不齐,也就存在大量的工程质量问题,给百姓的出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最起码的质量意识,更没有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更很少有单位对分包队伍进行严格地质量管理;现场施工的技术及管理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宏观及微观的控制能力不强,也就造成施工组织不合理,现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混乱[1]。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公司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面对质量控制手段及质量控制程序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很大程度上缺乏规范的质量管理意识。施工单位一般情况下,很少在施工进度控制的同时,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往往只是重视工期,重视项目的付款方式,追求项目所带来的效益,而忽略了工程质量的优劣[2]。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在对设备和材料进行采购时,没能按照行业的标准执行,而是更注重比对价格的高低;很多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不能够满足工程质量的标准,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在组织安排施工时,经验不足,造成项目不能得到全面的掌控,有效的协调,出现质量等相关问题时,不能及时结果,制定合理的方案,导致最终更大的经济损失[3]。近日,沈阳市建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虽然此前沈阳也陆续提出过“新建道路五年不许开挖”、“地下管网施工需与道路大修同步”等要求,但这类要求多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议上或业界的表述。此次建委专门给各区县市建设局、城管局等下发通知,系统阐述沈阳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凡是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道路,交付使用 5 年内不得挖掘“马路拉链”,可见主管部门对道路工程质量的关注。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市政工程质量不仅关乎城市的形象、百姓的出行安全,更是关系到各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施工质量必将成为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如果不能将质量问题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也必将被行业所淘汰。
1.1.2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主要集中在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工程担保及工程保险等保障机制,可以说这些研究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4]。总的来说,在我国市政工程施工行业仍属于完善阶段,各方面体制尚不成熟,在行业发展初期,通过完善外部的监督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能给整体行业创造一个优良的外部发展环境,能够对工程质量有个全过程的把控,这对于促进行业的发展、提高市政企业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5]。然后,我们必须指出,市政施工企业是工程质量的主要责任主体,其质量管理手段的创新和质量意识的提升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从长远来看,随着市政行业的不断完善,专业化的分工是必然的趋势。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其工程质量管理应该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员参与、系统管理及持续改进等几项原则,以达到工程项目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期望的目标[6]。一个工程项目受到人员、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和质量波动,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低劣的工程质量增加了返修等成本、浪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市政行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第 2 章 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2.1 质量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史
2.1.1 质量管理的内涵
在企业对产品质量方面进行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含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活动;组织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管理:其中,质量方针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质量宗旨、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反应;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制定组织的质量手册、程序性管理文件和质量记录;进而落实组织制度,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分工与权限界定等,形成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保证整体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质量目标[9]。
2.1.2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已经经历了超过百年的发展,基本上能够划分为三个阶段:工程质量的检测阶段。20 世纪的最初几年,F.W.泰勒等人为世界贡献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从而促使产品检测从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分离出,质检职能从高层管理者分离至底层次的管理者,是“底层管理者的质量管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生产的规模和细节复杂程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生产标准,“公差制”也不断的发展并完善,在产品的检查方法及工具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自己的针对质量检测的部门,该部门直属高层领导直接领导,这个时期是“底层管理者的质量管理”。以上这些均是属于“事后管理”的管理方式。统计质量管理的阶段,在 1924 年,由美国的数理统计学家 W.A.休哈特提出一个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用了“数理统计的原理”的“6σ”法,绘制出了第一张质量控制图并建立了一整套的统计卡片以方便进行系统的质量管理。就在同一时间,美国的贝尔研究所也提出了用“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来解决质量问题,同样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同样也领先了业界。但由于比较超前,因此并未被广为接受。在质量控制中应用数理统计理论的应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被广泛流传的。事后质量管理对于军事领域的应用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特别是子弹、炮弹的质量;因此,美国军方将数理统计原理正式应用在了军事质量管理领域,并成立了专业的质量管理委员会。美国在军事领域的质量管理标准在 1941~1942年先后被颁布了出来。
第 3 章 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22
3.1 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概况 ....22
3.2 市政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分析 ....24
3.3 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发展现状 ....26
第 4 章 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保证策略.........47
4.1 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47
4.2 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质量成本分析 ......53
4.3 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保证策略 ....57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65
5.1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调整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65
5.2 强化质量保证手段.....66
5.3 增强承包者的质量管理作用.......66
结论
施工单位要严肃质量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强质量管理的意识,尽量完善组织管理的体系,还勿必采取确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手段,其中可以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充分提高施工者的素质。建立一流的施工队伍,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环节,为保证施工者的素质能够充分适应质量工作的要求,同时对关键性岗位上的人员需要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复检、抽检,考核不达标者不能继续从事该工作,确保设备的运行能力。充分合理的调度设备并保持设备运转的良好,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企业需要根据项目中的实际需要,安排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并尽量要领先,同时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严格控制在第一线的施工质量控制,第一线施工质量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务必确保严格执行,可以通过政府进行相关督导、社会监查、企业自检的三个层级的质量保证体系,可以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体现。
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逐步摸索适合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市政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社会为百姓创造更多品质优良的工程;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像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这种规模的市政施工企业,正处于企业发展的上升阶段,对于质量管理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对于未来,辽宁美城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落实质量责任制,将公司单个项目乃至年度的质量目标层层展开,纳入基层的目标责任状考核。同时,还应将质量体系的实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企业文化的深层底蕴,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这样为提高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金涛,黄鹏.浅议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风,2010,(2):72-73.
[2] 何继善等.论工程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5(10):5-10.
[3] 王东峰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分析[J].科技向导,2012(7):353-354.
[4] 张平国等.浅谈项目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营,2003(10):5-10.
[5] 黄小莉,李安安.浅析市政工程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99.
[6] 许国庆.完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1-152.
[7] 王磊.浅谈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7:165-169.
[8] 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45.
[10] 施骞,胡文发.工程质量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