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作业现场危险源头的风险评估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176
论文字数:60000 论文编号:sb201301271945146240 日期:2015-04-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数据显示:中国水利系统从业人员 106.63 万人,比上年增加 0.01%。其中,全国水利系统在岗职工 103.69万人,比上年减少 0.05%。在岗职工中,部直属单位在岗职工 7.42 万人,比上年增加 3.12%;地方水利系统在岗职工 96.26 万人,比上年减少 0.29%。然而,我国的水利工程安全事故仍居高不下,对人民的安全健康生活构成了威胁[1]。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与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受到了我国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10 年全社会共落实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707.6 亿元,同期增加 59.0%。其中,中央政府投资 1386.1 亿元,同期增加 110.9%;地方政府投资 1000.2 亿元,同期增加 27.3%;外资投入 4.8 亿元,同期增加 37.1%;国内贷款 208.4 亿元,同期增加 8.5%;企业和私人投资50.1 亿元,同期增加 33.6%;其他投资 58.0 亿元,同期增加 114.0%[2]。显然中央政府对水利行业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加大对其资金投入。但是,水利行业施工生产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状况却存在着很大的危险隐患,由于水利工程施工规模大,工序复杂化,立体交叉作业频繁以及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致使我国水利施工安全事故率高,安全事故后果严重、损失巨大。
水利安全事故制约了我国水利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甚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据统计,2010 年水利行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31 起,死亡 42 人。其中,较大事故 4 起,死亡 I4 人;一般事故 27 起,死亡 28 人。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了 1 起和 1 人,坍塌、高处坠落、淹溺、物体打击等类别事故突出。坍塌、高处坠落、淹溺、物体打击四个类别共死亡 28 人,占死亡人数的 67%。2011 年水利行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14 起,死亡 26 人。其中,较大事故 3 起,死亡 13 人;一般事故 11 起,死亡 13 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共发生事故11 起,死亡 16 人,分别占全年事故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 78%和 61%。

1.2 本课题的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① 国外危险源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在安全管理研究领域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在危险源管理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具体研究成果如 Hinze 等通过分析统计美国 20 年的建筑业事故数据发现了一些建筑伤亡规律,认为坠落是建筑业事故率持续高居不下的首要危险源,加强坠落的预防是提高建筑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3];他还指出清楚了解引发建筑事故的危险源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源的关注度,建议将传统意义上引发建筑事故的五种原因扩大到二十种,并将这些原因编码[4]。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空间优势,匆忙进行导弹技术的开发,开始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没有注意系统安全,结果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发生了 4 次重大事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此后,美国首先在航天领域开始系统安全的研究,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
随后,日本在化学工业领域应用系统安全理论进行事故的分析和预测,取得了显著效果[5],世界各国纷纷加以引进,使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约翰逊(W.C.Johnson)等人创立了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MORT(ManagementOversight and Risk tree),MORT 包括了工业安全中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事故判定技术、标准化作业、职业安全分析等,同时又把能量意外释放论和变化的观点引入安全管理中。按照系统安全的观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人类活动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作危险源,它们是一些物件的故障、人的失误、不良的环境因素等。危险源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称作危险性,它可以用危险度来度量,因此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6]。美国学者 Petersen 提出了复合因果理论模型,指出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的程序、监督的有效性以及员工训练等方面的缺陷和失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7]。Sterman 认为:任何人类活动中都潜伏着危险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8]。Skiba经过研究指出,导致安全事故的两类危险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只有当这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时,才能引发事故[9]。DavidAiditi 通过调查研究美国五年的高速公路施工死亡事故,发现气候条件和光照对事故发生率也有影响,并且指出白天施工比夜晚施工安全,建议加强夜间工作的安全保护措施[10]。Caroline Pedersen 强调事故根本原因的辨识对事故控制的重要作用,认为现有的分类方法太笼统模糊,提供的事故信息太少,应该将已有的事故分类和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使之能为安全预防措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11]。
② 国内危险源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的危险源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对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重大危险源评价和控制技术研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思想和评价方法,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托[12]。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研究上,我国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早期在国内开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与中建一局四公司合作,开展了建筑业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目的是从企业和项目层开始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正规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提供信息化的工作平台。它的立足点是施工企业自身,在行业管理部门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3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5
第二章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5-27
    2.1 危险源的定义、构成要素及特征 .....................15-17
    2.2 危险源的分类..................... 17-19 
    2.3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理论分析 .....................19-25
    2.4 施工现场中常见的危险源 .....................25-27
第三章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析 .....................27-44
    3.1 危险源辨析概念 .....................27
    3.2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系统理论..................... 27-31
    3.3 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和方法 .....................31-33
    3.4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程序 .....................33-35
    3.5 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体系的构建 .....................35-44
第四章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研究 .....................44-71
    4.1 风险评价概述..................... 44-47
    4.2 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 .....................47-48
    4.3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48-49
    4.4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49-53
    4.5 施工现场危险源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53-62
    4.6 施工现场危险源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实例验证 ..................62-71 

结论

近年来,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困扰着中国的水利行业,频繁的安全事故不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群死群伤,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与文献,对水利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南水北调天津干线保定 1 段水利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源问题展开研究。在对危险源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施工现场中的危险源辨识和危险源评价等方面分别进行深入探讨,并依据研究理论提出了构建以危险源管理为核心的水利施工安全评价体系。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①本文采用系统安全的理论和方法,将水利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研究,包括危险源辨识和危险源评价,并对其原理、作用及方法进行阐述。
②针对南水北调天津干线保定 1 段工程实例,主要围绕水利施工现场的工程类型、施工工序、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存在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归纳,分别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方法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单位进行辨识。
③本文提出了 AHP-熵权法,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有效的避免了传统层次分析法根据个人经验进行主观赋值的缺陷,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两者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客观赋值。
④本文建立了基于 AHP-熵权赋值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两种赋值方法的有效结合、取长补短,进而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通过实例分析,并结合南水北调天津干线保定市Ⅰ段工程施工特点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仕廉,董勇,潘承仕.施工安全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主办,2011年第3期.
[3] Jimmie Hinze,Debra Bosma Russell. Analysis of Fatalities Recorded of OSHA.Joumal of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121, NO, 2, June1995.
[4] Jimmie Hinze, Karoline, John Fredley.Identifying Root Causes of Construction Injuries. Journal of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124, N0.1, January 1998.
[5]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stitute. Design for Safety: The Zero Accident Culture.CII News 8,1995(3):1.
[6] U.S.Sheriff, On Risk and Risk Analysi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Vol.31.1991.
[7] Petersen. Techniques of safety management [M].Mc Gram-Hill, NewYork, 1971.
[8] Sterman, John D, and System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proceedings of the ESD Internal Symposium, MIT, Cambridge, MA, May, 2002.
[9] H.A.Watson and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Launch Control Safety Study, Bell TelephoneLaboratories, Murray Hill, NJ USA, 1961.
[10] David Aridity, Dory-Eun Lee and Gul Polat. Fatal accident in night-time vs. day-time highwayconstruction work zones.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Volume38, Issue4, 2007.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