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信息归纳体系及最短途径问题研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www.sblunwen.com 点击次数:118
论文字数:30000 论文编号:sb201208161633382121 日期:2012-08-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前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之一,它是通过现代的信息、通信等技术所组成的用户、车辆和道路的结合体。它的目的是能够使人们或货物更有效、更经济的流动,这也是它被称作智能的原因。兰州公安智能交通管理指挥中心现已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它由11个子系统构成:综合指挥系统:包括高端核心服务器、十几台应用服务器和PC机,又包括光纤数据存储设备,还有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以及非常态警力调度模块、业务子系统监控模块、决策支持分析模块,实现警务调度、决策科学化,其应用的复杂性以及对整体性能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电子地图显示道路交通、地形地物和地理位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区域信号控制相结合的感应式控制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主要路口、重点路段、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122接处警系统:完成122接处警各种功能,即接警、警情转移、警情调阅、调度指挥等工作。车辆定位系统:实施对交通巡逻车的跟踪定位,传达指令,快速反应;电子警察自动拍摄系统:完成交通违法自动监测及信息自动记录、自动处理。交通事故处理系统:记录了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及处理情况。车驾管系统:管理各类车辆及驾驶员信息。LED信息发布系统:发布路况、天气等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兰州交警支队内部各类工作的申请、审核,及各类办公文件的传阅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主要包括:对海量的数据缺乏有效管理,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经济、直观的分析和利用;各子系统独立工作,缺乏有效整合;领导及决策人员在办公室终端机上无法及时了解道路交通情况,只能去综合调度室通过大屏幕了解情况。针对上述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必要设计并开发一套信息综合系统,使系统能够集中现有的各子系统的海量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提供分析图表和报告,便于兰州交警支队内部的高层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缓解道路拥堵等;分析的部分结果还要发布给社会公众,使人们即使了解到一天中各时段的道路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出行道路。
       
         兰州智能交通信息综合系统综合应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有关道路交通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支撑下,把兰州市的城市交通活动,包括交通控制、交通管理、交通指挥、交通资料分析、交通规划、支队及大队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集成起来,为交警处理日常事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方便高层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从根本上提高了兰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对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2.1智能交通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进行ITS的研究。其中,美国、日本、欧洲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美国ITS的发展包括起步阶段和成熟阶段f}l。起步阶段的主要成果是美国国内各地的示范行动(如移动数据中介系统MDIS,MobileDataIntermediateSystem)、商用车辆信息系统与网络(CommercialVehicleInformationSystemsandNetworks,CVISN)、体系框架和标准、交通管理中心的建设以及自动公路系统的开发;进入成熟阶段后,美国把ITS的发展重点放在信息服务、通信和安全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使用多样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用于与紧急事件和健康有关的服务;通过避免碰撞与改善保护、碰撞信息发布、商业机动车辆运行以及基于基础设施或是合作的安全系统来增强安全;推进智能基础设施、车辆和控制技术的集成。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和应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1994年,借助ITS世界大会的召开,将各种系统纳入ITS的体系。1996年与ITS相关的建设省、运输省、通产省、邮政省和警察厅联合制定总体构想,提出加速推进日本的ITS建设,主要包括导航仪、电子收费系统(ETC)、安全驾驶辅助系统、自适应交通管理、高效道路管理、公共交通支持、运营车辆效率化、步行者支持和紧急车辆管理等系统。同时,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各种实用化服务,主要是车辆信息和通信系统(Vehicle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VICS)的实用化、ETC的开发和实用化、先进辅助巡航公路系统(AutomatedHighwaySystem,AHS)以及公共汽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实用化。经过IO年的努力,日本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日本提出了第2阶段ITS的发展内容,主要是将己经大量应用的车载系统进行集成并提供综合服务,应用范围扩一大到停车场、便利店。同时,将各种地面信息系统和道路基础设施系统进行集
 
 
参考文献
[1]陈旭梅,于雷,郭继孚.美国智能交通系统ITS的近期发展综述[[J].中外公路,2003.23 (4):9-12
[2]贾述评,房筱莉.日本智能交通的发展[[J].吉林交通科技,2006 }  ( 3 ) : 67-68
[3]鲍晓东.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及发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 6 ( 2 ):42-45
[4]陈献辉,浅析城市道路网中的最短路径算法[f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42-46
[5]Yin XL, Ding ZM, Li J .A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for moving objects in spatial networkdatabases[J].  Progress inNatural Science, 2008, 18(7):893-899
[6]Duin CW .Two fast algorithms for all-pairs shortest paths[J].  Computers&OperationsResearch, 2007,34(9); 2824-2839
[7]Zamirian M, Farahi MH, Nazemi AR. An applicable method for solving the shortest pathproblems[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7,190(2): 1479-1486
[8]尹朝庆.人工智能方法与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2-23
[9]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9-60
[10]Zhou  R,  Hansen  EA .Breadth-first  heuristic  search汇J]·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6,170(4-5):385-408
[11]章永龙.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优化[(J].南昌L:程学院学报,2006 }   ( 3 ) :30-33
[12]王战红,孙明明,姚瑶.Dijkstra算法的分析与改进[[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8): 85-87
[13]朱耿青,,A*算法实现及其应用[J].福建电脑,2008.  ( 2 ) :74-75
[14]滕忠坚,陈清华.基于图搜索A*算法的估价函数比较[[J].人-C智能及识2008 3(8):1778一1780
[15]Villeneuve  D,  Desaulniers  G .The  shortest  path  problem  with  forbiddenpath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5,165:97-107
[16]Yu CQ, Lee J, Mandy J.   Extensions to least- cost path algorithms for roadway plan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IJGIS).  2003, 17(4):361-376
 
 
摘要 4-6 
ABSTRACT 6-7 
第一章 前言 12-18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3 
    1.2 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15 
        1.2.1 智能交通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14 
        1.2.2 国内智能交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4-15 
    1.3 最短路径算法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5-17 
    1.4 研究内容 17-18 
第二章 关键技术简介 18-28 
    2.1 Java简介 18 
    2.2 ArcGIS介绍 18-20 
    2.3 MapObjects控件介绍 20-23 
        2.3.1 MapObjects的结构介绍 21-23 
        2.3.2 MapObjects的开发流程 23 
    2.4 JDBC介绍 23-24 
    2.5 连接池介绍 24-25 
    2.6 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框架 25 
    2.7 C/S结构与B/S结构 25-27 
    2.8 本章小结 27-28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28-38 
    3.1 系统需求分析 28-29 
    3.2 系统用户分析 29-30 
    3.3 系统的设计原则 30-31 
    3.4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36 
        3.4.1 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 31 
        3.4.2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31-33 
        3.4.3 数据库的设计 33-36 
    3.5 本章小结 36-38 
第四章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38-68 
    4.1 交通信息采集模块的设计 38-43 
        4.1.1 系统管理 38-39 
        4.1.2 路况信息维护模块 39-41 
        4.1.3 违法信息维护 41-42 
        4.1.4 其他信息维护 42-43 
        4.1.5 动态信息采集 43 
    4.2 数据采集关键部分的实现 43-51 
        4.2.1 系统登陆部分的实现 43-44 
        4.2.2 基于Servlet的新框架 44-48 
        4.2.3 基于新框架的系统功能的实现 48-51 
    4.3 交通信息分析处理模块的设计 51-55 
        4.3.1 交通分析 51-54 
        4.3.2 动态交通信息分析处理 54-55 
    4.4 数据分析的实现 55-56 
    4.5 网站的设计 56-59 
        4.5.1 前端页面的设计 57 
        4.5.2 后台管理的设计 57-59 
    4.6 网站关键部分的实现 59-63 
    4.7 LED信息发布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66 
    4.8 软件测试 66 
    4.9 本章小结 66-68 
第五章 改进A~*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68-78 
    5.1 对原路网的处理 68-69 
    5.2 改进A~*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69-73 
        5.2.1 启发函数加权 70-71 
        5.2.2 Open表和Close表的节点域定义 71 
        5.2.3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带有通行限制的A*算法 71-73 
            5.2.3.1 数据库的设计 71-72 
            5.2.3.2 对于有通行限制的路段的处理方法 72-73 
    5.3 改进算法在实际路网中的应用 73-77 
    5.4 本章小结 77-78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78-80 
参考文献 80-84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