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剪纸艺术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剪纸艺术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
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尤其是中国,才刚刚起步。如何应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手段有哪些?本文以浙江大学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为例,研究了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探讨了中华民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背景(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理论研究。本部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特征,利用Ⅰ空间(Ⅰ-Space)框架模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以及数字化技术介入的方式。在非遗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重构非遗信息以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促进非遗的信息化生存与发展。基于非遗信息的数字化表达与扩散的需求,详细分析了非遗信息传播的技术问题、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在Ⅰ空间框架内,对非遗信息的编码、抽象、扩散、解码、吸收影响和再创作等构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信息循环回路的一系列过程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第三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综述。本部分从六个方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数字化虚拟博物馆;虚拟文物修复、复原及演变模拟技术;数字化图案、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等方面就国际和国内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领域所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为下一步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为剪纸系统的数据库基础研究。课题组收集整理剪纸图案5000余幅,并对所有图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归纳出剪纸基础元素符号库、剪纸常用符号库、剪纸图库、剪纸寓意库等,为下一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展示系统的实现提供数据库基础。第五部分为依据第四部分的数据库基础,基于Coreldraw软件的VBA开发的剪纸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Silhou 1.0。第六部分为剪纸计算机展示系统的开发及其意义的探讨。最后对本课题进行了总结,并对该课题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前言
1.1.2 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外研究现状
1.1.3 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内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课题贡献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理论研究
2.1 前言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属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视角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问题
2.4 Ⅰ空间框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5 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路线分析
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级别问题
2.6.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A级问题:技术问题
2.6.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B级问题:语义问题
2.6.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C级问题:有效性问题
2.7 结论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综述
3.1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
3.2 数字化虚拟博物馆
3.3 虚拟文物修复、复原及演变模拟技术
3.4 数字化图案、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
3.5 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
3.6 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
第4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软件的数据库基础
4.1 前言
4.2 剪纸基础符号库的创建
4.3 剪纸常用元素符号库的创建
4.4 剪纸图库
4.5 剪纸的寓意
4.5.1 借物喻意
4.5.2 符号取意
4.5.3 谐音取意
4.5.4 谐形取意
4.5.5 专题示意
4.5.6 不同地区寓意应用特例
第5章 计算机辅助剪纸设计系统CACPCD
5.1 前言
5.2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结构
5.2.1 系统的设计思路
5.2.2 系统的模块结构
5.3 系统的使用方法
5.3.1 自由创意与符号的组合
5.3.2 数据库文件组合
5.4 剪纸CAD系统开发原理
5.4.1 图形软件CorelDraw中的VBA程序认识
5.4.2 开发原理
5.5 计算机辅助剪纸模块
5.5.1 剪纸元素导入模块
5.5.2 元素组合模块
5.5.3 剪纸轮廓模块
5.6 应用开发的模块儿设计的图案实例
5.6.1 蝴蝶1设计方案测试报告
5.6.2 蝴蝶2设计方案测试报告
5.7 结论
第6章 计算机辅助剪纸展示系统CACPCE
6.1 引言
6.2 触摸屏的基本类型与工作原理
6.2.1 工作原理
6.2.2 基本技术特性
6.2.3 触摸屏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6.3 剪纸多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1 设计原则
6.3.2 系统分析与素材收集
6.3.3 系统开发及技术实现
6.4 系统开发中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5 系统运行及调试
第7章 课题的创新与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
参考文献
[1]VBA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J]. 谢宝玲.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2]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许中美. 菏泽学院学报. 2007(04)
[3]民间剪纸的寓意图形[J]. 许中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07)
[4]体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应用[J]. 黄亚南,孙守迁,孙晋海,胡涛,唐琴,赵汉理. 体育科学. 2007(03)
[5]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戏”保护中的运用[J]. 王东,程渊,罗建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6]多媒体界面的设计原则[J]. 曾权清. 艺苑. 2007(02)
[7]楚文化保护中编钟乐舞的复原与展示[J]. 杨程,孙守迁,苏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6(10)
[8]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云庆,赵亚敏. 中国档案. 2006(09)
[9]针织提花袜品快速辅助分析设计系统研究[J]. 肖仕丽,谢梅娣,洪冬英. 纺织科技进展. 2006(04)
[10]基于纹样的计算机剪纸系统[J]. 张显全,于金辉,蒋凌琳,刘丽娜. 计算机工程. 2006(11)

剪纸艺术博士论文怎么写
剪纸艺术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海派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本论文以“海派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从溯源与传承、都市非遗保护机制、表现形式与风格特色、都市特征与海派文化,以及传承困境与策略等方面,论述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环境中,“海派剪纸艺术”作为传统民俗文化及非遗名录项目的传承、保护、发展特色。论文将上海都市非遗名录项目“海派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四个时间阶段。前创始阶段——1930-1950年,介绍早期“海派剪纸艺术”形成的渊源与发展环境;创始阶段——1950-1980年,描述“海派剪纸艺术”在两位创始人王子淦与林曦明各自的艺术探索中,逐渐形成具地方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发展阶段——1980-2007年,论述“海派剪纸艺术”经由传承人群体的共同努力,奠定其体现海派文化特色的艺术地位;非遗阶段——2007-2016年,分析“海派剪纸艺术”入选非遗名录项目后的保护与发展情况,包括绘制传承谱系、整理各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大事记、介绍代表性传承基地等。从海派文化的角度分析“海派剪纸艺术”的独特性。论文归纳“海派剪纸艺术”体现在保护形式、保护组织、传承方式三方面的都市非遗保护机制。分别介绍各传承人及传承区域的剪纸艺术特色,比较其异同,概括“海派剪纸艺术”体现在表现形式与风格特色上的多元风貌。分析“海派剪纸艺术”传承与上海都市特有文化环境的关联性。从上海都市民俗文化的乡土与民间特征、都市记忆与传承意义方面,总结“海派剪纸艺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体现的都市特征。论文论述了“海派剪纸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探索基于都市发展模式、非遗“文化空间”、都市多样化创新形式、非遗文化记忆系统四方面的未来发展策略。从而为“海派剪纸艺术”下一个十年的非遗文化发展,提供有据可依的参考价值与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案。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1.2.1 对社会的意义
0.1.2.2 对经济的意义
0.1.2.3 学术上的意义
0.2 当前研究概况
0.2.1 目前研究的问题、局限与不足
0.2.2 造成当前研究局限的原因
0.3 研究方法
0.4 基本框架
0.5 研究难点
注释
第一章 从上海民间剪纸到“海派剪纸艺术”
1.1 上海民间剪纸的发展
1.1.1 前创始阶段(1930-1950)
1.1.2 创始阶段(1950-1980)
1.1.3 发展阶段(1980-2007)
1.1.4 非遗阶段(2007-2016)
1.2 “海派剪纸艺术”的海派特征
1.2.1 海派文化的影响力
1.2.2 海派剪纸的独特性
第一章 小结
注释
第二章 作为非遗名录项目的“海派剪纸艺术”
2.1 “海派剪纸艺术”的非遗传承情况
2.1.1 传承谱系与传承形式
2.1.2 代表性传承人
2.1.3 代表性传承基地
2.2 “海派剪纸艺术”的非遗保护机制
2.2.1 多元保护形式
2.2.2 民间保护组织
2.2.3 都市传承方式
第二章 小结
注释
第三章 “海派剪纸艺术”的艺术特色
3.1 传统视野的拓展
3.1.1 王氏“海派剪纸艺术”
3.1.2 程式与创新
3.1.3 生活与创意
3.1.4 剪纸艺术的局限性
3.2 摩登立意的表现
3.2.1 新剪纸艺术风貌
3.2.2 时代的叙述性
3.2.3 实用美术功能
3.3 民间意趣的追求
3.3.1 松江剪纸:天真随性、即兴想象
3.3.2 颛桥剪纸:百姓生活、时代风貌
第三章 小结
注释
第四章 “海派剪纸艺术”的都市特征
4.1 都市民俗文化的乡土与民间
4.1.1 民俗文化形态比较
4.1.2 传统民间和当代民间
4.2 都市记忆与海派剪纸
4.2.1 “乡痛”——上海的都市记忆
4.2.2 “月海”——持续的民间摹拟
第四章 小结
注释
第五章 “海派剪纸艺术”传承策略
5.1 “海派剪纸艺术”传承困境
5.1.1 迷失“后乡土”
5.1.2 传承人保护
5.1.3 “表演性”缺失
5.1.4 维权与原创
5.2 “海派剪纸艺术”发展策略
5.2.1 中心与边郊城区双重发展模式
5.2.2 打造都市非遗“文化空间”
5.2.3 开发都市多样化创新形式
5.2.4 创建都市非遗文化记忆系统
第五章 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出版的教材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1]广东佛山剪纸的岭南文化特色[J]. 颜明霞. 延边党校学报. 2015(05)
[2]重庆民间剪纸的地域文化特质[J]. 曹国洪. 芒种. 2015(17)
[3]旅游文化创意语境中辽宁满族剪纸文化产品设计与传承[J]. 李巍,王小军.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4]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魔都先生李守白的海派艺术探索之路[J]. 林莹,婷婷. 中国广告. 2015(07)
[5]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开发[J]. 王玉. 民俗研究. 2015(03)
[6]台湾后乡土小说的历史意识与时间美学[J]. 张帆. 华文文学. 2014(05)
[7]民间剪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芒市傣族为例[J]. 李光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8]海派剪纸艺术[J]. 韩丽萍. 检察风云. 2014(02)
[9]辽宁满族剪纸艺术中的造型特点与审美意蕴[J]. 徐艺. 美术教育研究. 2013(08)
[10]解读“石库门先生”[J]. 汪杨. 上海经济. 2013(04)

剪纸艺术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剪纸艺术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从民间出走到返归乡土—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嬗变研究
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发展可谓精彩纷呈。其间,民间剪纸艺术生存的农耕文化土壤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巨变,为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嬗变搭建了立体文化生态,并推动其产生亦步亦趋的变化。论文研究融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图像学方法等于一体,对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嬗变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行文在理嬗变脉络、析嬗变动因、观嬗变走向、汇嬗变经验、辨嬗变隐忧的同时,也揭示了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嬗变与民间文化价值转向在历史和逻辑两个向度的复杂性关联与互动。这不仅将中国民间剪纸在各个时期散落的历史碎片串起,也为当下民间剪纸艺术发展提供了现实语境和实践参照。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嬗变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纠结跌宕。清末民初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生态突变的时代。在内部社会变革、外来文化渗透和民间文化启蒙中,民间剪纸艺术生存空间发生新变,教育传承方式开始肇始,应用载体逐渐出新,审美特征发生转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迈出从民间出走的步伐。随后,在延安文艺运动、新中国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和“文革”三种意识形态征召下,民间剪纸艺术表现出与政治意识形态的紧密关联,这一方面推动民间剪纸艺术呈现现实主义审美转向,另一方面也逐步使民间剪纸游离民间文化本体。这种过度依附政治征召的发展路径,在改革开放语境中被剥离。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快速复苏,不仅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全面展开,而且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审美旨趣开始回归,甚至民间剪纸开始作为一种独立艺术样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确立其审美独立性。其间,虽然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重返百花齐放之状,但也渐显绘画化倾向。学者对民间剪纸艺术绘画化倾向展开了及时反拨,短暂守护了复苏成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不仅民间剪纸艺术依附的农耕文化十壤加速消逝,而且民间剪纸艺术在逢迎市场的调适中不断抛弃自身文化内核。在经济利诱下,作为生产消费的民间剪纸在逢迎市场的过程中开始呈现同质化倾向。市场经济时代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生态巨变推动其呈现整体衰微之势。进入21世纪,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发展成果在此汇聚。同时,生存困境中的民间剪纸也迎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契机。民间剪纸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中开始文化赋值,并渐显文化重塑之势与多态共生之状。综而释之,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嬗变经历了从民间出走到返归乡土的曲折历程。其间,民间剪纸艺术虽然经历了抽象化、工具化、符号化的存在状态,但最终寻回了民间文化本体地位。这既是民间剪纸文化内驱力的结果,也是民间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当下民间剪纸艺术发展应遵循民间文化自身规律,使其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展现蓬勃生机。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相关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思路框架与内容
七、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开化民间:内动外渗开启民间剪纸艺术应变图新(20世纪初至30年代)
1.1 清末以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程式化演进
1.1.1 稳定的演进脉络
1.1.2 程式特征的固守
1.2 社会变革引起民间剪纸艺术生存空间变化
1.2.1 农耕社会结构的松动
1.2.2 城市商业经济的兴起
1.2.3 新旧风俗习尚的交锋
1.3 民间文化启蒙拓宽民间剪纸艺术承传方式
1.3.1 民间文化启蒙语境中的民俗剪纸辑录
1.3.2 剪纸教育承传方式的肇始
1.3.3 剪纸应用载体的新显
1.4 民间剪纸艺术变异性特征萌醒的双向进路
1.4.1 内容题材创新与审美价值的转化
1.4.2 西方艺术浸染与剪纸语言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征召民间:意识形态征召民间剪纸艺术鼎新革故(20世纪40年代至70 年代中期)
2.1 延安文艺运动指引木刻窗花革命现实主义探索
2.1.1 创新主体民间观念的意识形态过滤
2.1.2 革命战争催生民间剪纸宣传新功能
2.1.3 战时宣传功能牵引剪纸图像范式变化
2.1.4 木刻窗花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2.2 手工业合作化主导民间剪纸艺术现实主义勃兴
2.2.1 新中国民间剪纸手工业合作化的展开
2.2.2 合作化运动中剪纸艺人地位上行的助推
2.2.3 民间剪纸艺术现实主义转向之时代追随
2.2.4 民间剪纸艺术写实手法渐熟
2.3 “文革”催征下的民间剪纸艺术审美革故异化
2.3.1 “文革”文艺标准对“民间”的政治纯化
2.3.2 民间剪纸艺术传统文化生态的驱离
2.3.3 “文革”主题剪纸民间审美意识的异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在民间:改革开放推动民间剪纸艺术复苏立新(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3.1 改革开放开启民间剪纸热的兴盛
3.1.1 国家文化理念中的民间文化认同
3.1.2 民间剪纸艺术活动的全面展开
3.2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审美旨趣的回归
3.2.1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价值的苏醒
3.2.2 民间剪纸艺术传统风格的复苏
3.3 民风新作型剪纸地位的上扬与反拨
3.3.1 传统民俗剪纸向民风新作剪纸的滑动
3.3.2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绘画化倾向的反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诱民间:市场经济利诱民间剪纸艺术吐故逢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4.1 民间剪纸文化依附渐失中的经济属性凸显
4.1.1 市场经济驱诱民间剪纸依附的文化政策转向
4.1.2 城乡结构固化抽离民间剪纸村社文化传统
4.1.3 旅游消费刺激民间剪纸艺术经济价值膨胀
4.2 作为生产的民间剪纸逢迎市场的产销调适
4.2.1 创作方式从“技艺型”向“设计型”切换
4.2.2 产销方式从“分散型”向“整合型”优化
4.2.3 艺人身份从“单一型”到“多元型”逢源
4.3 作为消费的民间剪纸逢迎市场的审美趋同
4.3.1 审美主题从“民俗文化”走向“审美文化”
4.3.2 审美功能从艺人“自娱”走向市场“娱他”
4.3.3 审美风格从“俗”趋“雅”中的趋同倾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返归乡土:非遗契机唤醒民间剪纸艺术文化重塑(21世纪初至今)
5.1 民间剪纸生存困境中的非遗契机
5.1.1 政府非遗剪纸保护工程的展开
5.1.2 社会团体非遗剪纸保护的成效
5.1.3 民间群体剪纸发掘守护的前瞻
5.2 非遗激活民间剪纸艺术文化赋值
5.2.1 非遗剪纸传承中的文化叠加转向
5.2.2 非遗剪纸保护中的公共文化面向
5.2.3 非遗剪纸保护对地方话语的引入
5.3 非遗语境下民间剪纸艺术分野共生
5.3.1 原生态传承型剪纸与程式特征的回归
5.3.2 市场态生产型剪纸与大众审美的表达
5.3.3 艺术态创新型剪纸与个性风格的探索
本章小结
总结与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中图片来源
二、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发展大事记
三、中国有剪纸的民族主要剪纸类型及分布区域一览表
四、调研访谈采风录摘编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1]剪纸艺术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以陕西榆林地区剪纸为例[J]. 岳跳跳.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01)
[2]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城市雕塑的共鸣——以《山城之窗》为例[J]. 林江. 装饰. 2016(03)
[3]本溪满族剪纸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 刘健,李艾,刘宇鹤. 设计. 2016(03)
[4]剪下记忆 落花成诗[J]. 言一,吴耿祯. 中华手工. 2016(01)
[5]乡村民艺的另一种生活 北方乡村妇女与剪纸[J]. 乔晓光. 新美术. 2015(11)
[6]中国民艺百年历程综述[J]. 潘鲁生. 新美术. 2015(11)
[7]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方法论及价值向度[J]. 顾浩. 装饰. 2015(10)
[8]中国民间剪纸载体转化研究[J]. 韩慧荣. 中国美术. 2015(03)
[9]以剪纸为切入点的图案教学研究[J]. 杨婷婷. 装饰. 2015(04)
[10]彩色剪花:爱马仕与中国剪纸的一场艺术冒险[J]. 流行色. 2015(03)
以上是剪纸艺术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