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模板分享]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66 论文编号:sb2022011000111342584 日期:2023-11-07 来源:硕博论文网
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基于计划、控制实施的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着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扭转的方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建筑业的信息化是传统建筑业自身技术和管理革新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国家对支柱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要求。竞争的加剧促使建筑企业间的分化,有竞争力的名牌建筑企业对建筑业信息化将具有更高和超前的需求。另一方面,建筑业的发展没有形成一个类似于制造业那样清晰的理论体系,这使得建筑业研究和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缺乏一个较清晰的理论模式。基于此,适应着部分龙头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作者借鉴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以建筑企业已经进行的工程实践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概念,并以计划、控制实施为过程,形成了数字化建筑施工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以期基于此理论为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业提供思路和方法。文章还提出了由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建筑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共同组建现代先进施工生产体系的思想。文章聚焦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组成和应用,从项目施工生产和管理过程出发,以数字化施工信息流的采集、传输、处理、执行过程为纽带,构建了一个面向项目生产和管理的多方位数字化施工技术集成体系,其核心技术为对应于计划的虚拟建造、对应于信息处理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化过程控制。文章围绕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详细论述了各个支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而清晰地勾画出了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组成。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是一个多层次、递增的复合技术系统,既包括单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又包括多项集成复合技术的应用。在现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构建集成系统的模型和方法。论文构建的集成体系中包括了以虚拟建造为核心的施工设计系统,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施工管理系统和以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施工作业体系。通过集成系统可以全面实现施工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施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高效化。构建数字化建筑施工不是无源之水,作者结合在中国建筑三局亲自参与实施和参加调研的四个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施工项目,详细论述了数字化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应用过程。它们分别对应着虚拟建造和结构仿真技术、项目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和计算机自动化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实践。以此为基础,本论文还构建了以钢结构施工生产为对象的数字化建筑施工集成系统。这些形成了数字化建筑施工系统理论的实践基础。构建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实施必将给传统的施工生产带来全面的变革和影响,作者依次从技术、项目管理、组织、文化、理念、企业管理、建筑市场等角度论述了这种冲击和影响。从技术角度,数字化建筑施工的实行不仅提高质量,加快进度,还将引起施工模式的改变,比如并行工程思想的引入、精益建造、敏捷建造模式的引用等;从项目管理和组织上,除了引起扁平化管理和虚拟组织外,还产生对业务流程的再造和学习型组织;在文化理念上将引发数字化文化;从企业管理方面,将引起对人才的重视和相关激励体制等方面的变化,并促进良好的委托代理机制的建立。在建筑市场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市场交易各方的交易和信息成本。这一切变化都将展现数字化建筑施工的强大影响力。文章建立了建筑业推行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经济效益测算模型和竞争力评价指标,从而为量化地衡量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价值提供方法依据。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推进策略是文章最后研究的内容。首先,论文分析了制造业技术发展给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启示和建筑业技术创新的一些特点。接着提出了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递阶策略。推进建筑业的信息化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企业不懈的努力。论文从我国的建筑业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推行信息化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了政策环境、施工企业内部和外部协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实施环境进行了展望,对企业和政府在推进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文章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通过借鉴制造业先进生产理论和数字化建筑施工的工程实践,建立数字化建筑施工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奠定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系统理论基础。同时详细分析了数字化建筑施工系统的实施对传统建筑业的影响及其经济评价体系;分析了我国当前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障碍,对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实践应用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思路主线与内容
1.2.1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2.2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1.3 本课题的有关前期研究工作
2 基于计划、控制实施的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概念
2.1 数字化的时代背景
2.1.1 数字化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2.1.2 数字化网络设施的建设
2.2 建筑业与制造业生产和管理模式的趋同性
2.2.1 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回顾
2.2.2 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异同分析
2.2.3 制造业的先进生产方式
2.2.4 建筑业和制造业的趋同性及可供借鉴的方面
2.3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概念
2.3.1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形成思路
2.3.2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理论借鉴-制造业CIMS
2.3.3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定义
2.3.4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模块构成
2.4 构建数字化建筑施工系统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的意义
2.5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与住宅产业化
2.6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与可持续发展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计划、控制实施的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系统构成
3.1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技术构成
3.2 虚拟施工技术
3.2.1 虚拟制造的概念
3.2.2 虚拟建造的概念
3.2.3 虚拟建造的技术支撑体系
3.2.3.1 虚拟现实技术
3.2.3.2 仿真技术
3.2.3.3 优化技术
3.2.3.4 建模技术
3.2.3.5 软硬件基础
3.2.4 虚拟建造的工程应用综述
3.3 项目管理系统
3.3.1 施工应用软件的发展
3.3.1.1 项目管理软件
3.3.1.2 建筑业电子商务
3.3.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3.2.1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3.2.2 决策支持系统
3.3.3 其他辅助系统
3.4 自动化控制技术
3.4.1 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
3.4.2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4.3 数字化施工机械设备
3.4.4 建筑机器人技术
3.4.4.1 建筑机器人概述
3.4.4.2 机器人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5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系统集成
3.5.1 数字化建筑施工系统集成的思想
3.5.2 系统集成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应用实践
4.1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4.1.1 上海正大广场钢结构施工的特点
4.1.2 正大广场钢结构施工虚拟实现
4.1.2.1 建模及静态组装
4.1.2.2 运动模拟
4.1.2.3 动态显示中的信息通道和实时干涉检测
4.1.2.4 桅杆起重机及其基座内力分析
4.1.2.5 厚板箱型截面焊接过程的数值模拟
4.1.2.6 建筑外观与城市场景虚拟漫游
4.1.3 虚拟施工取得的工程成果
4.1.4 广州体育馆钢结构施工中结构仿真技术的应用实践
4.1.4.1 工程概况
4.1.4.2 对结构仿真提出的课题及实施过程
4.1.4.3 实施效果
4.2 企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和施工项目集成管理体系的开发
4.2.1 中建三局企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
4.2.1.1 实施的背景
4.2.1.2 系统概述
4.2.2 施工项目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
4.2.2.1 系统开发的整体思路
4.2.2.2 系统的集成特点
4.2.2.3 系统的应用成效
4.3 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技术
4.3.1 整体提升控制的技术背景
4.3.1.1 提升技术简介
4.3.1.2 同步提升控制原理及动作过程
4.3.2 广州机库工程简介
4.3.3 整体提升方案的实施
4.3.3.1 提升吊点布置
4.3.3.2 液压泵站的布置
4.3.3.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布置
4.3.3.4 整体提升实施
4.4 数字化建筑施工集成系统应用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对传统建筑施工的影响和评价
5.1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对传统施工生产的影响
5.1.1 对施工生产过程的影响
5.1.2 对施工生产模式的影响
5.2 管理和组织上的影响
5.2.1 引发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
5.2.2 对工程管理手段的变革
5.2.3 对项目管理组织的影响
5.2.4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5.2.5 影响并促使新的工程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出现
5.3 对建筑市场的影响
5.4 观念与文化上的影响
5.4.1 对思想观念上的影响
5.4.2 对文化上的影响
5.5 推进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
5.5.1 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5.5.2 信息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实施环境与推进展望
6.1 制造业先进生产理论的发展
6.1.1 制造技术的发展
6.1.2 制造业技术发展的动因
6.1.3 制造业信息技术发展给建筑业的启示
6.2 建筑业创新的技术特点
6.3 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6.4 推进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环境创新的展望
6.4.1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现状中的障碍分析
6.4.1.1 政策环境方面因素
6.4.1.2 行业壁垒与过度竞争方面的因素
6.4.1.3 承包商内部因素
6.4.1.4 外部协作方面因素
6.4.1.5 建筑业实施信息技术的基础落后
6.4.1.6 其它因素
6.4.2 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推进环境创新展望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1]21世纪我国建筑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J]. 李明,吴启鹤,王继强. 江苏建筑. 2002(S1)
[2]建筑施工中的传感器应用与发展[J]. 张利,张希黔. 施工技术. 2002(04)
[3]建筑伙伴的机理与实施的研究[J]. 许天戟,宋京豫. 基建优化. 2002(01)
[4]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 单新瑞,秦迎春. 科技管理研究. 2002(01)
[5]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参数模型[J]. 李启明,谭永涛,申立银. 建筑经济. 2002(03)
[6]R&D项目信息优化管理的关键实践[J]. 王宇宏,蔡晨. 中国管理科学. 2002(01)
[7]“数字鸿沟”的系统反思[J]. 杨凯源,张启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02)
[8]21世纪的制造技术[J]. 梁福军,石治平. 机械工程学报. 2002(01)
[9]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研究与应用[J]. 张希黔,郑亚文. 施工技术. 2001(12)
[10]世界贸易中心飞机撞击后倒塌过程的仿真分析[J]. 陆新征,江见鲸. 土木工程学报. 2001(06)
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
我国建筑领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和信息集成机制,造成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困难,形成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从而影响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建立面向建筑生命期的管理体系,开发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研究综合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信息标准以及信息集成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建筑业国际标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提出了基于BIM的工程信息管理体系与架构,建立了BIM体系结构、信息描述和扩展机制,解决了基于BIM的三维几何建模及模型转换、面向BIM子模型的信息提取与集成、BIM数据存储与访问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了BIM信息集成平台(BIM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BIMIIP),可实现结构化的IFC模型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文档数据的读取、保存、提取、集成和扩展,子模型视图的定义,属性集及术语管理,BIM几何模型创建及转换等功能。为面向建筑全生命期的BIM信息的创建和应用,探索了可行的途径,为实现工程信息交换、共享和集成化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技术和平台。本研究还提出了集成4D技术和过程模拟的建筑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方法,开发了相应的集成系统,不仅验证了所研究的BIM信息集成平台和关键技术,同时为建筑施工管理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后,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工程数据对BIMIIP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应用表明,本研究从理论和技术上研究并解决了建设项目不同阶段和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断层问题,为建筑生命期的信息交换、共享和集成化管理奠定基础。所开发的BIM信息集成平台BIMIIP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
1.3 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建筑生命期管理
1.4.2 建筑信息模型
1.4.3 信息集成标准及相关研究
1.4.4 信息集成技术及系统
1.4.5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5 研究内容
1.6 关键技术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8 论文构成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BIM 的工程信息管理体系与架构
2.1 建筑工程信息管理
2.1.1 建筑工程项目
2.1.2 建筑工程信息流
2.1.3 建筑工程信息特点
2.1.4 当前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模式
2.2 BIM 及其建模技术
2.2.1 BIM 的概念及含义
2.2.2 BIM 的特性
2.2.3 BIM 信息的创建
2.2.4 BIM 建模技术
2.3 基于BIM 的工程信息管理
2.3.1 体系框架
2.3.2 管理流程
2.3.3 基本架构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IFC 的BIM 结构及其信息描述与扩展机制
3.1 基于IFC 的 BIM 体系结构
3.1.1 IFC 模型的结构
3.1.2 IFC 实体的分类
3.2 基于属性集的信息描述与关联机制
3.2.1 属性集的概念
3.2.2 信息描述与关联机制
3.2.3 适用范围及特点
3.3 基于类型实体的信息描述与关联机制
3.3.1 类型实体的概念
3.3.2 信息描述与关联机制
3.3.3 适用范围及特点
3.4 基于IFD 库的信息描述与关联机制
3.4.1 IFD 库的概念
3.4.2 信息描述与关联机制
3.4.3 适用范围及特点
3.4.4 IFD 库内容的创建
3.5 模型信息的扩展机制
3.5.1 扩展机制
3.5.2 适用范围及特点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BIM 的三维几何建模及模型转换
4.1 研究背景
4.1.1 三维几何建模及图形显示
4.1.2 三维几何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4.1.3 三维几何模型显示的相关研究及主要问题
4.1.4 研究及开发基础
4.2 BIM 的几何数据描述
4.2.1 几何模型的类型
4.2.2 几何模型与建筑构件的集成
4.3 BIM 几何实体模型的重建
4.3.1 基于AutoCAD 图形引擎的实现
4.3.2 BIM 几何实体模型重建流程
4.4 BIM 表面模型的生成
4.4.1 BIM 表面模型生成流程
4.4.2 实体模型的三角形网格划分
4.4.3 表面模型数据的集成
4.5 方法验证
4.6 小结
第5章 面向BIM 子模型的信息提取与集成
5.1 绪论
5.1.1 面向BIM 子模型的信息提取与集成
5.1.2 相关研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1.3 本章研究路线
5.2 BIM 元数据模型
5.2.1 BIM 元数据模型的构成
5.2.2 BIM 元数据模型Schema
5.2.3 BIM 元数据模型的建立
5.3 子模型视图
5.3.1 子模型和子模型视图
5.3.2 子模型视图的定义
5.3.3 子模型视图的存储格式
5.4 基于子模型视图的信息提取与集成
5.4.1 子模型数据的提取
5.4.2 子模型数据的集成
5.5 小结
第6章 BIM 数据的存储与访问
6.1 绪论
6.1.1 BIM 数据存储与访问
6.1.2 相关研究及主要问题
6.1.3 语言联编方式的选择
6.1.4 本章研究路线
6.2 BIM 数据访问工具箱的创建
6.2.1 工具箱的构成及接口定义
6.2.2 源代码自动生成技术
6.2.3 EXPRESS 解析器
6.3 IFC 运行时(Runtime)对象模型
6.3.1 简单类型
6.3.2 定义类型
6.3.3 枚举类型
6.3.4 选择类型
6.3.5 实体类型
6.3.6 聚合类型
6.4 STEP 文件的访问
6.4.1 STEP 文件结构
6.4.2 STEP 文件编码规则及源代码逻辑
6.5 BIM 数据库的创建与访问
6.5.1 BIM 数据库的构成
6.5.2 文件元数据库的创建
6.5.3 IFC 数据库的创建及访问
6.6 测试验证
6.7 小结
第7章 BIM 信息集成平台开发
7.1 需求分析
7.2 功能设计
7.2.1 BIMIIP 管理员工具箱
7.2.2 BIMIIP 信息集成管理器
7.3 整体架构设计
7.3.1 应用程序的网络模式
7.3.2 商业逻辑的布置
7.3.3 逻辑结构设计
7.3.4 物理结构设计
7.4 数据库设计
7.4.1 系统数据库
7.5 Web Services 接口设计
第8章 基于BIM 的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实践
8.1 集成4D 技术和过程模拟的建筑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
8.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基础
8.1.2 4D-GCPSU 与SDESA 的集成
8.1.3 基于BIM 的信息交换接口
8.1.4 3D 施工过程动画的生成算法
8.1.5 小结
8.2 BIMIIP 运行实例
8.2.1 国家体育场工程背景
8.2.2 运行环境配置
8.2.3 设计阶段运行实例
8.2.4 施工阶段运行实例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创新与成果
9.2 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EXPRESS-G 图示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tilizing 4D CAD and Operations Simulation Methodologies[J]. 张建平,张洋,胡振中,鹿明.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S1)
[2]Model of Next Generation Energy-Efficient Design Software for Buildings[J]. 马智亮,赵毅立.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S1)
[3]基于IFC标准和建筑设备集成的智能物业管理系统[J]. 张建平,郭杰,王盛卫,徐正元.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4]CAD曲面网格建模方法[J]. 徐光明,麦范金.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10)
[5]基于万维网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综述[J]. 马智亮,罗小春,李志新. 土木工程学报. 2006(10)
[6]基于IFC标准和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筑施工4D管理系统[J]. 张建平,曹铭,张洋. 工程力学. 2005(S1)
[7]建筑产业的先进观念——建筑信息模型[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5(06)
[8]土木CAD的信息化管理[J]. 曲怀海,陈充君. 山东交通科技. 2005(02)
[9]工程建设项目的界面管理[J]. 姜保平,傅道春.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5(01)
[10]IFC implementation in lifecycle costing[J]. Charlie Fu,Ghassan Aouad,Amanda Marshall Ponting,Angela Lee,Song Wu.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4(04)
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造价管理及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投入逐年增大,建筑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就要加快从劳动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然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管理环节,目前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手段很难适应先进的施工管理要求,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大都针对某类特定分项完成简单的日常工作,缺乏辅助决策等集成功能,且系统兼容性和扩展性不强,各系统之间不能有效衔接。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旨在解决系统适用范围小、数据共享难、协同性不强等问题,为建筑企业减少人员和时间上的投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本文针对某油田公司实际需求,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管理各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基于MVC技术开发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从决策算法优化、设计方案优化、BIM技术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分析,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为了解决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中辅助决策功能的多维度决策问题,提出了解决混合测度决策问题的优势度决策法,给出一组优势相关的定义对优势度求取方法进行改进,对其互补性和一致性进行验证。对改进方法的排序向量、优势向量、比较向量的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表明了改进方法的计算量小、精确性高、通用性好,并通过实例证明了其有效性,实现了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算法优化。2.从实际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协调性出发,对相同造价情况下的未增加控制措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分别增加防屈曲支持措施和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减震抗震性能对比,对三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和倒塌安全储备系数进行分析,研究了抗倒塌设计参数与倒塌安全储备系数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进而总结归纳出最强抗倒塌能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完成了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优化。3.基于MVC框架,通过系统的可行性和使用需求分析,利用UML建模设计划分出工程造价信息、模板、投标报价、成本估算、项目管理、系统维护等六个功能模块。将B/S三层架构模式应用于系统设计和数据库建立,对相应系统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实现了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4.采用BIM技术模拟实际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综合分析,重点从施工现场造价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施工中的挤压和碰撞及施工现场材料布局、潜在危险源,提出了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发现施工中的应力损伤,为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
1.2.2 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1.2.3 BIM技术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决策算法改进
2.1 引言
2.2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及算法问题提出
2.3 优势度的求取
2.4 排序方法分析
2.4.1 基于排序向量的排序方法
2.4.2 基于优势向量的排序方法
2.4.3 基于比较向量的排序方法
2.5 排序方法的本质研究及改进
2.6 算例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减震装置与隔震装置及其原理
3.2.1 防屈曲支撑及其减震原理
3.2.2 叠层橡胶支座及其隔震原理
3.3 基于相同造价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设计优化
3.3.1 相同造价的概念及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结构设计
3.3.2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3.3.3 隔震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
3.3.4 三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抗震设计及验证
3.4 三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3.4.1 OpenSees程序模块及其模型需求信息
3.4.2 基于OpenSees的结构模型
3.5 相同造价下三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IDA曲线
3.5.1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
3.5.2 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确定
3.5.3 结构损伤指标及倒塌判别准则的确定
3.5.4 增量动态分析及其曲线
3.6 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地震易损性曲线的求取
3.6.1 易损性曲线的计算步骤
3.6.2 三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
3.7 考虑控制装置价格变化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3.7.1 考虑价格变化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3.7.2 考虑价格变化的倒塌安全储备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相同造价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
4.1 引言
4.2 加控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抗倒塌设计参数
4.2.1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整体抗侧刚度
4.2.2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最小刚重比
4.2.3 隔震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水平减震系数
4.3 加控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
4.3.1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设计方案优化
4.3.2 隔震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设计方案优化
4.4 安全储备系数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4.4.1 安全储备系数与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抗侧刚度间的关系
4.4.2 倒塌安全储备系数与防屈曲支撑框架建筑的最小刚重比间的关系
4.4.3 倒塌安全信备系数与隔震装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水平减震系数间的关系
4.4.4 最强抗倒塌能力的加控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方法
4.4.5 设计方法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BIM技术融合应用
5.1 引言
5.2 采用的主要技术
5.2.1 MVC框架
5.2.2 B/S结构
5.2.3 UML语言
5.3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初步设计
5.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5.3.2 系统需求分析及用户角色设计
5.3.3 业务模型建模
5.4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现
5.4.1 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5.4.2 数据库的建立
5.5 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融合
5.5.1 施工现场原料布局的管理
5.5.2 建筑危险源识别
5.5.3 施工现场入口秩序的管理
5.5.4 施工现场详细零件的管理
5.5.5 在项目完成阶段的使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1]改进优势度决策法及其排序方法[J]. 齐超,袁永博,张明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8(01)
[2]基于ASP技术的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 杨景. 电子设计工程. 2015(14)
[3]基于CS模式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系统的设计[J]. 韩璐. 电子设计工程. 2015(13)
[4]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模型在工程项目评标中的应用研究[J]. 徐贺,舒欢. 河北工业科技. 2015(01)
[5]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结构地震响应的相关性研究[J]. 李雪红,李晔暄,吴迪,徐秀丽,李枝军. 振动与冲击. 2014(23)
[6]基于数字签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宋云波,刘文光.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4(10)
[7]基于切比雪夫不等式的输变电工程造价合理区间的计算方法[J]. 张戈力,温卫宁,李培栋,任妍,卢玉,商桑. 电力建设. 2014(09)
[8]基于结构元方法的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法[J]. 岳立柱,马卫民. 运筹与管理. 2013(04)
[9]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乘性一致性检验及改进方法[J]. 赵璇,张强,朱吉乔. 运筹与管理. 2013(03)
[10]模糊多目标多人决策法在登陆地域选择中的应用[J]. 宋剑,许友国,季大琴. 舰船电子工程. 2013(03)
以上是建筑工程管理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