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坎皮恩电影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55 论文编号:sb2024053120525852483 日期:2024-06-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通过对简·坎皮恩成长经历、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的探求,了解了其电影特质,并通过对她的作品进行梳理,理清了她的创作脉络。她的作品当中常常会搭建理想化的浪漫美好的爱情,这与她从小成长在一个缺爱的家庭密切相关。
第一章简·坎皮恩电影特质分析
第一节简·坎皮恩电影创作背景
一、成长背景:作品中浪漫爱情的理想化搭建
简·坎皮恩的电影中,常常会出现浪漫且美好的爱情,这种理想化爱情的搭建同她的成长背景密切相关。
简·坎皮恩的父亲理查德·坎皮恩是戏剧导演,母亲伊迪丝是演员,他们因共同喜爱戏剧而结缘,并最终决定走入婚姻殿堂,育有简·坎皮恩和安娜·坎皮恩两个女儿,但是由于理查德·坎皮恩和伊迪丝两人非常相爱且痴迷于自己的戏剧事业,他们把孩子放在了第二位,因此幼年的经历给简·坎皮恩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影响,一是父母之间两人的恩爱印记给她留下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印象,因此她骨子里带有一定的浪漫气息,二是父母之间专注于自我事业对处于幼儿期的简·坎皮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情感忽视,她极度渴望父母的关注和爱护。但这种浪漫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理查德·坎皮恩由于“性上瘾”频繁的婚内出轨,甚至有同父异母的妹妹存在,母亲伊迪丝自此情绪陷入低迷,常常酗酒,也因患抑郁症在惠灵顿附近的精神病医院进行反复的住院治疗,但理查德和伊迪丝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未得到缓解,最终他们结束了婚姻关系,他们的婚姻由“美妙”而坠入爱河,却因不忠而四分五裂。
简·坎皮恩在其作品中对浪漫爱情的进行了理想化搭建。《钢琴课》中的艾达为了贝恩斯冲破了传统教条的束缚,抛却了与斯图尔特的婚姻关系,斯图尔特虽然对他们进行了阻挡,但最终的结局,简·坎皮恩还是将其设置为两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淑女本色》中的拉尔夫对伊莎贝尔忠贞不渝,始终守护着她,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圣烟》中的PJ在露芙对其提出许多无理行为时,依然选择无底线的包容和纵容;甚至于在《明亮的星》中简·坎皮恩搭建了一个更加浪漫化的美好爱情故事,他们跨越阶层,勇于相爱,即使最终济慈离世,但范妮仍不离不弃。简·坎皮恩搭建这种理想化的爱情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实中父亲的婚内出轨与母亲的抑郁她从小看在眼里,所以她希望可以通过在影片当中搭建这种理想化爱情的方式,满足她心中对于理想爱情的憧憬与向往;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她的作品来弥补掩藏在内心深处的父母亲从小对自己的爱的缺失。
...........................
第二节简·坎皮恩的电影创作之路
一、初创期:墨西哥女性主义画家艺术理念的影响
1975年,结束了人类学学习的简·坎皮恩进入到悉尼大学的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在校期间她接触了墨西哥女性主义画家弗里达·卡罗,并对她的艺术理念和美学风格产生了深深的迷恋,这对她对早期的电影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弗里达·卡罗,她的一生命途多舛。6岁时她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之后成为了拐子;18岁时,遭遇了车祸,脊柱、骨盆、腿骨断裂,右腿骨折,钢筋插入子宫,导致她失去了生育能力;22岁时,她又深陷与年长她21岁的墨西哥壁画家迭戈·里维拉的感情漩涡,无法脱身。命运的艰辛并没有使弗里达·卡罗陷于绝望之中,她转而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内心的感受通过画作呈现了出来,从她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窥见她的内心。她的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作品,而《受伤的鹿》是她作品中的其中之一,她将人脸放置在了鹿的身上,同时,处在森林之中的鹿全身刺满了箭,血流不止,她利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一个身体遭受创伤的女性。在之后的作品当中,她同样如此,以女性身体表达女性所经历的创伤与痛苦。(见图1.1)在弗里达·卡罗的影响下,简·坎皮恩将视点聚焦于遭受着严重创伤的边缘女性身上。1989年,他拍摄了第一部长片《甜妹妹》(Sweetie)入围第4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以一种极具个人化和风格化的方式,呈现了两个女性主人公凯伊和朵恩之间的故事。凯伊和朵恩作为影片的主角,都不是正常的,凯伊性压抑,朵恩性放纵,两人都遭受着痛苦。1990年她与澳大利亚电视台合作拍摄了改编自新西兰作家珍妮特·弗雷姆的自传《与天使同桌》(An Angel at My Table),她依然选取了女性主人公作为自己影片的主要角色,描绘了珍妮特的三个成长时期,但影片中更多的呈现仍然是珍妮特所面临的艰难境遇,她同样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痛苦,身体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创伤。

艺术论文怎么写
艺术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简·坎皮恩电影中的主题诉求
第一节困境的关照与成长之路的探寻
简·坎皮恩的影片当中常常涉及家庭和爱情,但是却不仅仅局限于此,通过对家庭和爱情的描述,她想传达出来的是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照和成长之路的探寻。首先,她通过破裂的婚姻和缺爱的子女构建了一个病态的家庭,在这个病态家庭之中,人物面临着艰难的处境;其次,她也通过呈现了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来彰显女性在爱情中所实现的一步步自我成长。
一、从病态家庭中透视生存困境
简·坎皮恩的电影是与她的生活相呼应的,她成长在一个病态的家庭环境之中,简·坎皮恩将她真实的家庭境况搬上了荧幕,但此种做法的意图是为表现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所服务的,作为个体的他们承受着来自病态的家庭结构施加于他们的压力。在简·坎皮恩的影片中,病态的家庭是导致主人公养成扭曲性格的隐藏原因与引起一系列悲剧的来源,他们被束缚,从而变得自卑、缺爱、孤独,简·坎皮恩说:“我对家庭的看法是“他们有时非常有趣,但也有悲剧性的弱点”①。
纵观简·坎皮恩的影片,无论是在最早的短片还是在之后创作的长片当中,她的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病态这个家庭结构中,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破裂的婚姻,罪恶的源头是父亲,另外一个则是缺爱的子女。破裂的婚姻,缺爱的子女,共同构筑了这个悲剧式的家庭,简·坎皮恩将人物置于这种病态的家庭结构当中,意在表达人物所承担着相应的痛苦与压力而无法挣脱,构建人物所面临的艰难境遇与困境,传达出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切照拂。
............................
第二节性别秩序的重建
如若说,简·坎皮恩通过将人物放置在病态的家庭背景中来透视人物所面临的困境,在对爱情的体验和探索中表现了人物的成长,那么在性别议题下,她所想要彰显出的是她的反叛个性,通过对独立自主女性形象的确立、颠覆与解构传统父权制以及两性关系中的对立与融合,以此最终完成对性别秩序的重建。
一、独立自主女性形象的确立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认为,男性始终将自己放置于主体地位,而将女性定义为“他者”。在传统的影视文本当中,女性一直也居于客体的地位,她们承担着社会赋予她们的相应的母亲和妻子的角色,默默无闻,作为男性的附庸品所存在。作为一名女导演,纵观简·坎皮恩前7部拍摄的影片,无一例外都把女性放在了叙述的重点之上,这与她的女性身份密切相关,就连她本人也承认:“因为自我本身是女性,所以我会更加关注女性的状况与情感”①,但简·坎皮恩所想要表示的,并非只是压迫,而是反抗,她塑造了像艾达和范妮这样的一系列坚强、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钢琴课》中的艾达与传统中的女性形象完全不同,她极具反叛特性。她从6岁开始就没讲过一句话,尽管不会说话,但她的沉默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她以自己的主动失语表达对父权社会的沉默抵抗。父亲把她嫁给了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这象征着在男权制的压迫下,女性话语权的丧失,女性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与自主权,只能被当作商品一样进行交换。尽管艾达听了父亲的命令嫁给了斯图尔特,但她并非是完全顺从。当斯图尔特第一次见艾达时,失望的表情浮于其脸上,并说:“你真矮,没想到你这么矮”①,他用一种赤裸的言语来对艾达外在形象进行了评价。在男性居于主导权的社会中,男性可以随时对女性发表评价,而女性却没有同样的话语权来评价男性。婚礼按例举行,但在婚礼结束后,艾达直接把婚礼的衣服进行了强行的撕破来宣泄内心的不满。在与斯图尔特组建的家庭之中,艾达身上兼具双重身份,一是妻子,二是弗洛拉的母亲,但她既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也不是一个好母亲。首先,作为妻子来说,她并不合格。
...........................
第三章简·坎皮恩电影中的叙事探索.....................................23
第一节叙事视角的女性化...................................23
一、女性“我”者叙述引入叙事...........................23
二、女性作为观看主体................................24
第四章简·坎皮恩电影中的形式与风格.........................32
第一节形式结构中的情感因素.....................................32
一、情绪流动的外在呈现.........................32
二、符号化的意象........................................34
结语...............................42
第四章简·坎皮恩电影中的形式与风格

第一节形式结构中的情感因素
“当我们以‘不忍释手’来描述一本书,或以‘非常扣人心弦’来形容一首曲子时,就表示有一个格式在里面--意即有一个内在系统管理着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吸引你的兴趣,我们称这个系统为形式”①。不同的电影形式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产生的情感,一个是作品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对于简·坎皮恩的影片来说,形式结构中的情感因素有很多,既包括特写镜头和长镜头这种以便观众直接感受到影片中人物的情绪状态以此达成强烈情感共鸣的,也包括将感情蕴藏在符号化的意象之下需要观众去细细领会与体悟的。
一、情绪流动的外在呈现
简·坎皮恩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以及长镜头来不断的感染观众,带动观众的情绪,进而引发情感共振。
特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人物的面部表情,通过特写,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人物的不同情感状态,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影片《甜妹妹》中凯伊的内心一直处于不安的状态,她试图去到冥想机构平复这种不安,但在冥想室内,一个快速的推镜头,镜头直接推到了凯伊的脸部,尽管她闭上了眼睛,但是睫毛却在不停忽闪着,表达她此时的内心处于一个不安的状态,观众也透过摄影机感受到了她内心的不安(见图4.1)。《钢琴课》中摄影机也不止一次的利用特写来拍摄艾达的面部,在斯图尔特将她的手指砍下来之后,艾达处于一个无力反抗的状态,斯图尔特打算趁人之危,就在此时,摄影机推到了艾达的眼部,给予了艾达眼部的特写镜头,此时她眼睛里渗透出来的不是像凯伊一样的不安,而是充满了坚定与犀利,她在无法言说的情况下用眼神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抵抗(见图4.2)。《淑女本色》亦是如此,影片起始,在花园中的伊莎贝尔被沃伯顿勋爵忽然求婚,沃伯顿勋爵离开之后,摄影机缓缓的推到了伊莎贝尔的眼睛处,她眼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既不同于凯伊眼里表现出来的不安,也不同于艾达眼里表现出来的反抗,而是一种迷茫、纠结与无助,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何选择,以及这种选择是否正确(见图4.3)。正是在特写镜头之下,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放大,使观众充分的感受到了存在于不同人物身上的情感状态,正如李显杰所说,“特写所呈现和刻画的影像,不仅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情感、心灵意义上的凝思与触动,而且使我们对物象的感知获得了新的视角和新的体验,它是对灵与肉的聚焦与凝思。”

艺术论文参考
艺术论文参考

.............................
结语
迄今为止,简·坎皮恩总共拍摄了八部长片,虽然题材不一,类型杂糅,但是通过对她的电影作品的细致探求,可以发现其中渗透着的是一个导演对于存在于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与探寻。
本文通过对简·坎皮恩成长经历、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的探求,了解了其电影特质,并通过对她的作品进行梳理,理清了她的创作脉络。她的作品当中常常会搭建理想化的浪漫美好的爱情,这与她从小成长在一个缺爱的家庭密切相关。同时她也在女性主义浪潮和先锋艺术思潮的冲击下,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改编来表达自己独特见解,使影片带有自己的个人标签。初创期的她,受墨西哥女性主义画家个弗里达·卡罗艺术理念的影响,将焦点对准了遭受创伤的边缘女性人物身上,表现出了对她们的深切照拂,而在成熟期时期,她塑造了一系列带有萌动欲望且反叛的女性来表达反抗,在突破期时,她更是以一种极具克制的手法呈现出了一派大师气象。
在主题意旨方面,分析了其核心诉求,通过对家庭和爱情的审视,表现出对于人的成长与困境的深切照拂,同时在性别议题的表达与建构之下,重建了性别秩序,并表明了两性和谐的立场和主张,为外界对自己片面的女权主义导演的命名进行了驳斥。在叙事策略上,她始终立足于女性,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来进行叙事,并会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叙事手段,既采取了好莱坞的线性叙事结构,也采用了章回体的叙事结构,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同时她也构建了一个非理性的,注重情感流动的诗意化的时空。在电影的形式和风格方面,她充分展现出了一个导演的深层功力,无论是在对镜头的运用,还是构图、色彩以及音乐等方面,都做到了精准的把控和合理调配,她擅于利用特写镜头和长镜头来感染观众的情绪,也擅于将感情暗喻于符号化的意象之中。在构图方面,她是十分考究的,带有一定的意义,她利用高角度低角度的构图方式彰显自己个性,利用画中画的构图方式表达人物所处的困境,也通过一定的方式暗示情节的走向等;在色彩的运用上,她擅于给色彩附上一定的象征性;在音乐的选取上,她善于与作曲家合作,采用非连续式的音乐来进行贯穿影片,与其他的元素进行不断的交互,正是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调配之下,铸就了简·坎皮恩独一无二的电影影像。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植物仿生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推广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