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施超越美学三议题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563 论文编号:sb2023120615482551536 日期:2023-12-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创新性地归纳提炼了韦尔施超越美学三个方面的重要议题,在生活中都可以真切感受到。笔者认为相比前人宏大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专题研究。
第一章韦尔施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探究
第一节韦尔施对浅表审美化的观察与反思

艺术论文怎么写
艺术论文怎么写

要了解韦尔施对传统美学的超越的具体表现,首先要从美学的日常生活转向展开思考。当今社会和艺术领域最明显的基本特征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消费主义理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流行,因为这符合当下人们对消费升级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现在的审美现象与审美活动比过去更为复杂,有很多过去没有的新变化、新特点,所以从转向日常生活入手探讨超越美学就成为了一种令人欣喜的尝试。韦尔施观察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并引用鲍德里亚的观点作出了浅表审美化的理论思辨,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韦尔施的浅表审美化,笔者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观察总结后作出如下说明。
一、浅表审美化的利与弊
韦尔施认为浅表审美化包括三个方面:现实中的审美装饰、审美娱乐化作为新的文化的基体、审美化的经济策略。接下来对最直接触及生活现实的浅表审美化现象和例子作一些基本论述。在人们生活的都市空间中审美化有着最明显的表现,城市被装点的焕然一新,商业购物中心也富丽堂皇,充满时尚气息,一线城市尤为突出,其他线的城市复制了这种模式,有着相似的特征。街道的铺路石形状和颜色多样各异,交错分布的有菱形的也有正方形的,随处都可以发现美,需要的只是人们发现美的眼睛。即便四季变化,这些依然装点着我们生活中的生态空间,每逢过年我们都会在街道旁的绿树上挂满各种形状的彩灯,烘托着喜庆的氛围。近期非常火热的露营经济也体现了这一点,在自然环境中搭建一个带有艺术美感的帐篷,三五好友坐在里面,吃着烧烤和提前采购好的各种零食,喝着啤酒,阵阵凉风徐来,一片岁月静好。还时不时走出帐篷拍照,既有人间的烟火气息,又有放慢节奏对大自然的亲近,美不胜收。人们对世界进行锦上添花的装点过程中,审美化是其中的中心主题。韦尔施认为现实世界被艺术化的设计成审美经验的场所,尽管是浅表层面,但也体现了审美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以及人们对审美化思维的运用。
...........................
第二节基于浅表审美化观点再论通俗与高雅艺术
一些学者对通俗艺术持否定态度而韦尔施在浅表审美化基础上作出了理论思辨,韦尔施持较为积极的态度,因为整体来看两种艺术风格相辅相成,可以在对抗中达到平衡状态。
一、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的关系
通俗艺术可以理解为大众艺术或者审美娱乐艺术,指的是可以被普罗大众的审美所接受的艺术,因为市场经济、电子传媒的发展而具有了市场性和娱乐性。由于高雅艺术属于“阳春白雪”且面向的是懂艺术的人群,在过去一般是贵族才能接触到而普通人群没有条件欣赏,所以与大众有些距离。而大众艺术面向追求的是为普罗大众所喜爱,与更广泛的人群联系更为紧密。特别是电子传媒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感知到大众艺术,不需要耗费很大功夫,通过电子媒介在看电视、刷视频、听广播的时候就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欣赏艺术的门槛降低使得大众的审美素质和鉴赏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通俗艺术有世俗性、流行性、商业性的特征,世俗性即通过娱乐的形式满足广大人群的初级精神愉悦,内容一般是抒发情感、表达一种理想化的世界,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体验。流行性指的是这类艺术更新换代比较快,具有时代特征,时效性很强,经常反映当下的一些社会氛围,可以激发各个层次的人们的共鸣。商业性是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开始寻求这类艺术中的商机,目的不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有功利地获取利润。虽然这种浅层的审美容易消解艺术的光晕,但确实促进了艺术的广泛普及。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原来观看一场演唱会需要亲临现场,现在只需要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就可以实现,有的需要付费才能观看,商家通过网络获取了利润。
.............................
第二章韦尔施基于电子传媒对美学新变化的探究
第一节电子传媒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一、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
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更是发展机遇。笔者认为电子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加剧也中断了审美化的泛滥,这一技术作为有效工具推动了杜尚以来的新艺术的发展,在审美化影响下新艺术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它一定意义上来说重塑了人们的社交、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和意识,具体表现在传媒建构的现实对原初现实的超越以及对传统视觉霸权的超越。传媒影响下社会现实,其实是可选择的、可改变的人工制品,我们可以用审美化对其进行塑造。而塑造的目的多半也是有功利的,为了经济效果,很多商家借助短视频拍摄,推广商品,吸引流量,直播带货,线上的销量呈现了大幅度增长,依靠电子传媒这一工具的线上收入甚至成为了收入的主要来源。审美消费文化的现实是传媒影响下的现实,它是虚拟的、可塑的,因而对现实的表达也变得虚拟化、非现实化了。中国人讲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观点,在当今时代已经显得有点过时。
韦尔施认为电子传媒不仅仅拓展和丰富了我们现实的审美经验和生活方式,也使得虚拟世界的审美化泛滥了起来。这种变革有两大影响,首先是虚拟化即对现实的理解的非现实化,其次是专属于现实世界的非传媒经验的重新确认作为了电子传媒世界的补充,凸显出了非电子的现实世界的特别的存在价值。传媒世界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另一种物理学和逻辑,通过图像变化、视觉效果建构出了新的充满审美元素的空间。这个新变化可以显示出传统时期对于现实的普遍同一的、没有差异的、常规的理解可能是不准确的,现实中不同的经验和图式是并列存在的,在未被意识到的传统惯性错误笼罩之下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同一,比如阿多诺在对平等的论述中体现出了类似的道理:真正完整地表述平等是建立在公正对待差异性基础上的,而不是传统美学蕴含着的那种消除差异性的平等。这样,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打开了本身可能被遮蔽的多元性,日常生活现实会在虚拟世界发生,虚拟世界也影响着日常现实,比如我们去高档的餐厅用餐,拍一段有审美元素的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习惯,短视频展示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只要出门不论是用餐、看风景还是去做什么,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拍照、录制短视频,在虚拟传媒世界分享现实生活世界已经成为普遍行为和生活方式,说明电子传媒一定程度上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渗透力。足见虚拟与现实的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已经不可能给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划分出很清楚的界限了”1。
........................
第二节建立新的感官感觉秩序
一、对视觉霸权的超越
在传媒化的今天,一切被把握为图像,视觉更是成为了主要的接受感官,这个无法动摇,但我们只是批判视觉至上而已。近年来,视觉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各种广告、小视频源源不断地生产,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然的审美活动,而有的信息是有害身心健康的,我们已经被图像俘虏还乐此不疲地不愿意逃脱。
韦尔施只是强调在视觉审美疲劳之后,应当超越视觉的一元主导,而发现听觉的重要性,让视听形成一种平衡,让多元感官参与进来,而不是否定视觉的意义。也就无法否认视觉的意义,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的信息接收还是依靠视觉,中国古人曾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足见自古以来二者都十分重要。视觉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仍然是基础性的,我们所要批判的是对视觉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听觉等感觉类型的积极效果,所以端正视听关系非常重要。走出“视觉霸权”,主要是需要在审美复杂的当代社会,调动多元感官感觉进行思考,探索一种以听觉为主导的、各种感觉类型交融的感性接受外部世界的方式。电子媒体发展促进了听觉的崛起,相对于理性思维影响下的视觉中心主义,电子时代呼吁听觉等感觉类型的回归。因为电子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多重限制,“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宛若音乐的周遭环境或无穷的宇宙”1的新现象出现了,使得那些以往在时间中消逝的“转瞬即逝的、偶然事件式的存在”2,以及那些可以在空间中持续的存在通过多种感官类型都可以被人们感知到。
...........................
第三章韦尔施基于新艺术特征的美学探究............................30
第一节绘画和建筑中的新美学特征..........................30
一、绘画中的形式与无形式................................30
二、建筑中的具身化空间存在方式............................32
第四章韦尔施对传统美学的反思与批判.................................40
第一节韦尔施超越美学的核心内容...............................40
一、重新定义“审美”和艺术与哲学的关系...............................40
二、超越艺术本体转向日常生活.............................42
结语.................................51
第四章韦尔施对传统美学的反思与批判

第一节韦尔施超越美学的核心内容
由三个议题共同指向日常生活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审美已经变得复杂化,过去的审美与艺术的等式显然不成立。因为审美这个词的内涵本身是多义的,所以只能扩展建构一种包括艺术、日常生活、感官感觉、电子传媒等内容的新美学,才能足够应对当下的审美现实。
一、重新定义“审美”和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审美一词的多义性使得超越传统美学的研究范围具备了可能性,重新界定传统美学认为的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有助于跳出美学等于艺术的悖论并证明艺术的不可定义。
韦尔施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原则对“审美”一词的界定给了他非常大的启发。维特根斯坦强调,把美学当作学科的话就必须研究他的概念问题”1。“他认为一个术语的一致性不必归因于一个统一的本质,而是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一种用法重叠另一种用法”2。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哲学研究》中认为,语言“它们以许多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联系着”,“我们看见一个由重叠交叉的相似点组成的复杂网络;有时是在总体上相似,有时是在细节上相似”3,这一种重叠和交叉的相似之处的特征,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维特根斯坦称之为“家族相似”。超越美学的合理合法性,是因为审美这个词本身就有多义性。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认为,“具有多种用法的语词其使用的连贯性固然不可或缺,但是这一连贯性不必归结到一个统一的意义上去,相反可以通过一种用法和另一种用法的语义重叠,而见之于不同的方式”1对这个词更全面地把握来源于它的不同意义之间的重叠。“审美”一词的语义因素包含很多方面,比如“感知的”、“主观的”、“协调的”、“艺术的”、“美学的”、“虚拟的”等内在含义,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仅仅指的是美的意义。且当下的审美逐渐远离了无功利的时代,常常与消费绑定在一起,被当作促进消费、眼球经济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整体上看是一种有功利的审美。韦尔施强调,“只有全面地认识审美这个词的各种用法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片面的美学,想从一个单一的审美概念出发来研究美学是错误的,并且也不符合当下的审美现实。传统美学总是把审美等于艺术,但美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2,把美学限定在艺术范围内导致美学目标成了建立一般艺术概念而不研究艺术作品的独特性,这种狭义的理解不利于我们建立全面的、完整的美学。
.......................
结语
韦尔施作为后现代美学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关键人物,他的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从超越美学思想不难看出韦尔施对美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关注当下审美现实、强调倾听、善于反思传统美学可以发现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具备创新性和发展性的美学家。本文创新性地归纳提炼了韦尔施超越美学三个方面的重要议题,在生活中都可以真切感受到。笔者认为相比前人宏大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专题研究,本文有当代指向的中介研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增强了研究的系统性,使得韦尔施的美学思想更容易为读者理解。
韦尔施由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得出了浅表审美化这一核心观点,他本人对浅表审美化的态度是客观的,是既肯定又否定的,他强调要承认了浅表审美化的积极效果,仅此而已,他也批判了浅表审美化带来的泛审美倾向的危害。笔者完全赞同韦尔施的这种立场,审美化的泛滥给我们带来了活力和刺激然而人同时需要安静的间断地带,这是一条基本审美原则,自然的朴素的审美依然是人内心和灵魂所需要的,所以泛审美化是不完全可取的。对于电子传媒韦尔施持推崇态度,肯定了电子传媒对感官感觉的更充分地挖掘,强调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辅相成,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笔者通过分析浅表审美化发现,电子传媒的发展催生了美学新变化,加剧了泛审美化,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美学研究的现实生活转向。韦尔施认同新美术运动中无形式和自然风格的运用,他认为这是拯救公共空间中被审美化泛滥吞没的艺术的方式,在认真参考梅洛·庞蒂的具身化空间认知理论后他得出了建筑中具身化空间的存在方式,笔者认为这体现了韦尔施对多元感官感觉的运用和对感知的重构。总之,这三个议题相互关联,共同体现了对日常生活关注的现实指向性,研究三个议题的合法性是它们有利于批判和发展传统美学思想,克服传统美学的弊端。把它们归结于一个框架内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当下现实生活中审美与艺术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总之,韦尔施理论中蕴含的思维观念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迪和认识生活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艺术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