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法律意识论文提纲范文样本是什么样的?研究生法律意识论文提纲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逐级展开的、由序号和文字组成的许多大小标题,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研究生法律意识的论文提纲怎么写?具体范例内容如下:
研究生法律意识论文提纲格式
论文提纲范文一: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理论研究
2.1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界定
2.1.1 新生代农民工
2.1.2 法律意识
2.1.3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
2.2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目标
2.2.1 相关法律知识基本掌握
2.2.2 依法行事初步形成
2.2.3 法律信仰最终确立
2.3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
2.3.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理论
2.3.2 习近平的全面依法治国新思想
第3章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1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3.1.1 相关法律认知水平不高
3.1.2 依法维权意识淡薄
3.1.3 自觉守法意识欠缺
3.1.4 公平意识缺失
3.2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新生代农民工学法的非主动性
3.2.2 普法教育不到位
3.2.3 权利保障不足
3.2.4 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第4章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的对策
4.1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普法教育
4.1.1 明确新生代农民工普法教育主体
4.1.2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普法教育内容
4.1.3 创新新生代农民工普法教育形式
4.2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服务体系
4.2.1 加强用人单位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4.2.2 搭建劳动输出地法律服务平台
4.3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权利保障
4.3.1 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
4.3.2 保证新生代农民工休闲娱乐权
4.3.3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权
4.4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4.4.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制度性融合
4.4.2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研究生法律意识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范文二: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的评价方法研究 ——以贵州、广西两村情况为例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概述
(一)西南民族地区村民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1.西南民族地区村民的概念
2.西南民族地区村民的特点
(二)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的含义
(三)法律意识的构成及特征
1.法律意识的构成
2.法律意识的特性
三、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法律意识评价指标
1.法律意识评价指标的内涵
2.法律意识评价指标特点
3.法律意识评价指标的设定原则及相关条件
(二)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指标的层级设定及权重分配
1.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指标的层级设定
2.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3.等级评定法
四、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一)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的调查方法
1.问卷设置原则
2.问卷调查的主体
3.调查问卷的内容
4.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处理
(二)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的测算方法
(1)评价测算公式
1.平均数公式
2.加权平均数公式
(2)法律意识统计结果
1.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拉片村
2.广西三江冠洞村
五、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地区村民法律意识评价结果分析
1.村民存在传统的避讼惧讼思想
2.村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3.受民间法、风俗习惯影响深远
4.法律工具意识、包袱意识突出
(二)提升西南民族地区村民法律意识的具体建议
1.大力加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民众信赖法治的力量
2.加强乡村普法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的法律素质
3.发挥民族习惯法的积极作用,注重法律和民族习惯的和谐共生
4.创新法治建设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乡村创建活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提纲范文三: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的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4.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4.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4.3 研究综述
第2章 研究问题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媒介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含义
2.2 媒介素养中法律意识的特征
2.3 网络环境的传播学理论依据
2.3.1 意见领袖的理论依据
2.3.2 群体传播的理论依据
2.4 网络环境的生存方式理论依据
第3章 新媒体环境下法律意识培养迫在眉睫
3.1 网络暴力肆无忌惮,“水军”成灾
3.2 网络侵权现象严重,版权难以有效保护
3.3 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泛滥,难以制止
3.4 网络实名制的推行有利有弊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的法律意识问题
4.1 法律意识薄弱导致的违法案例分析
4.1.1 视觉中国陷入版权风波——媒体滥用职权获取非正当利益
4.1.2 埃塞俄比亚空难女大学生身份信息曝光——“把关人”角色弱化
4.1.3 重庆坠江公交车事件无辜女司机被冤——“意见领袖”职责缺失
4.2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受众和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
第5章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的法律意识培养
5.1 媒介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结构
5.1.1 法律意识的认知培养
5.1.2 法律意识的理念培养
5.1.3 法律意识的情感培养
5.2 媒介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因素
5.2.1 法律意识的知识因素
5.2.2 法律意识的心理因素
5.2.3 法律意识的行为因素
5.3 媒介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方式
5.3.1 学校设立专门相关教育课程
5.3.2 在社会范围内进行有效宣传
5.3.3 家庭培养的重要性
第6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从实际情况来看,需要大家做好充足的时间和资料准备,很多同学都是在写好论文之后才写的论文文献。以上3例研究生法律意识论文目录模板可以多参照学习一下,如果有写作的指导需要,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