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态度及其政治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58
论文字数:38000 论文编号:sb201301212256506019 日期:2015-05-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一、大学生政治态度与政治教育理论

(一)大学生政治态度理论

1、政治态度
态度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30年来的重点之一,态度也发展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的一切行为都不能不受自己态度的影响。
态度研究开始得很早。1888年心理学家朗格在研究“反应时”的试验中发现,被试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反应的结果。1918年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在心理学中,第一次采用了态度的概念。随后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此后,态度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有人甚至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研究社会态度”的科学。态度的理解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态度是很复杂的,态度的定义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定义。第一种定义受到行为论的极大影响,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奥尔波特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预备状态,它经由经验组织起来,影响了个人对某一对象有关的所有事物和情景的反应,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是动态的。’夕①第二种定义是以克略契、克鲁契费尔德为代表的传统认识论的定义,他们认为:“个人对于他生活的世界里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绪过程、知觉过程、认知过程的持久组织。”②目前,根据态度的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已形成了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比较满意的定义:态度是客体的相对稳定的评价反应,具有认知成分、感情成分,以及行为成分或结果。
由于社会心理学与政治心理学有关态度的研究有很多交叉,深受社会心理学影响的政治心理学对态度的界定往往借用社会心理学中对态度的界定。一些政治心理学家在探讨“态度”的界定问题时明确指出,由于政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性,其注意力将集中于对态度本质及其过程的探讨,而不会着力于政治态度的政治性的一面。④因此,态度、社会态度到政治态度,其概念内涵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在使用时所侧重的内容和方面有所不同。从政治心理学领域“态度”概念的引入来看,应该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态度研究扩展的结果,而政治心理学领域对“态度”的研究反过来又深化了社会心理学领域对“态度”的认识。.............
......................

二、大学生政治态度类型

(一)调查情况总述、研究背景和目的

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教育,历年来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政治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的难题。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的社会环境在给传统的政治教育模式带来剧烈冲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使他们的政治态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或转变,政治价值取向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明显。
笔者认为,要使政治教育取得实效,首先必须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学生目前的政治态度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材施教,以期政治教育得到落实。因此选择和确定合适的调查对象就就显得非常重要。选择的对象,既要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今大学生政治态度类型的总体趋势,又要切实可行,便于笔者访谈和调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经过综合考虑,笔者选择自己的母校—河海大学的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及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并在常州市、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在江苏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理工科院校当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人力、财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加之笔者在河海大学已求学达七年之久,对其相当熟悉和了解,遂以河海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展开调查。
这个研究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其目的正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了解当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基本类型,分析形成这些政治态度类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开展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调查步骤和方法

(1)资料收集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笔者首先深入大学生中间,就一些政治方面的话题与他们交流和探讨,观察他们对政治的不同反应和态度,汇总他们目前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然后根据访谈收集到的材料,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访谈提纲,再次深入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构化访谈,为调查问卷的设计做准备。最后根据第二次访谈的情况,结合有关问卷设计的相关资料,请教老师和其他同学,着手设计问卷。经过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本次的调查问卷。.....................
........................

一、大学生政治态度与政治教育理论...........3
(一)大学生政治态度理论............................3
1、政治态度....................................................3
2、大学生政治态度......................................5
(二)大学生政治教育理论.............................6
2、大学生政治教育.........................................8
(三)大学生政治态度与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14
1、政治态度是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根据................14
2、政治教百是政治态度产生的要求和目的.............15
二、大学生政治态度类型...........................16
(一)调查情况总述....................................16
1、研究背景和目的.................................16
2、调查步骤和方法...............................16
3、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17
(二)大学生政治态度的类型分类...................18
1、政治热衷型...................................18
2、政治关心型.....................20
3、政治旁观型......................22
4、政治冷漠型..............................24
(三)大学生政治态度类型的总体分析.......26
1、差异性问题...................................................27
2、自我评价问题..........................................27
3、两重性问题..............................28
4、功利性问题..............................................29
(四)大学生政治态度类型的形成原因..........30
三、根据大学生政治态度类型开展政治教育.............35
(一)根据政治态度类型确立政治教育的目标.................35
(二)根据政治态度类型进行政治教育的原则..............36
(三)根据政治态度类型开展政治教育的举措..........38

结束语

行文至此,本篇论文也行将结束。然而,对高校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却永远没有尽头和终点。文中,笔者对当今大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基本上描绘出当今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大致轮廓,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囿于水平限制,对于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心理构成以及由态度向行为的转化,笔者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探究。今后,在工作和学习当中,将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研究。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教育,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巩固党的领导、稳固红色江山的根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不退色的要求和保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政治教育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握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应时而变,使这项工作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愿与广大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道,投身于党的政教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

参考文献

1、丁红珊.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6、政治大辞典(第一卷)「Ml.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7、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I.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8、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10、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论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下一篇:儒教与宪政——唐虞之道的政治哲学阐释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