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2522 论文编号:sb2022062111525948584 日期:2022-06-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学习和探究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既有利于深化对文艺育德思想基本理论的研究,也有利于推进新时代文化育人的实践,对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和推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纵深发展都具有十足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 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形成的基础及背景
一、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毛泽东文艺育德思想是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形成的最重要、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同时,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作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理论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没有一篇文章是专门用于阐述文艺育德思想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斯大林等经典作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多次提到并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本质、重视文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事业中的价值、关注文艺在掌握人民群众和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积极意义。他们在文艺与革命、文艺与社会建设、文艺与人的全面发展、文艺与党的领导等关系问题上的辨析和阐释,蕴含着丰富的文艺育德理论观点。通过整理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和理论著作,我们就可以发现,邓小平在围绕文艺育德这个问题上的大量论述都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相关论述作为理论前提。
首先,文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产生的哲学依据。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艺与宗教、哲学、道德一样,受到社会的经济基础制约,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文艺作品的内容是一定时期社会面貌的集中反映,能够体现出一定阶级的政治倾向和价值倾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到,“支配着物质资料生产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①。这就表明了在阶级社会中,文艺作为一种精神产物,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特征。另一方面,文艺也能够对社会经济基础形成反作用。恩格斯明确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文艺并不直接作用于经济基础,而要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如道德观念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和作用。一是由于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文艺不具有政治和法律那样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无法对经济基础产生直接影响;二是由于他们认识到了道德在服务经济基础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道德可以说是政治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规范体现;三是从文艺本身来看,文艺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能够通过引导人们的思想感情、价值判断来对社会产生或是正向或是反向的影响。
.....................................
二、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任何一套思想体系的形成都有其实践基础,并根据实践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同样的,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也有对应的实践基础,即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文艺育德工作中沉淀下来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训。
(一)中国共产党文艺育德工作的实践经验
由于看到了五四文学运动的社会影响,自建党以来,文艺战线就成为我们党十分重视的一条革命战线,领导革命文艺运动的开展就成为党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抗战时期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党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接连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左翼文艺运动、苏区文艺运动、延安文艺运动,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①的文艺育德工作上进行了广泛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实践经验都是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得以成形的基础。
在领导文艺工作方面,抗战时期党的领导人一直着力于在组织、政治和思想上对文艺界进行全方位的领导以保证抗战文艺活动的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性。自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深入和党组织力量的提高,党先后组织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音乐抗敌协会等全国性的文艺协会,又在各个战区组织成立了诸如西北战地服务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等战地文艺组织以明确党对抗战文艺工作的领导。与此同时,周恩来等人还积极推动建立如“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等政治性组织,在多个民间性的文艺组织中成立党支部小组,尽可能的避免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下出现抗战文艺工作者政治立场偏差的内部风险、巩固党在文艺宣传工作上的领导地位。另外,党中央时刻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和文艺界的具体情况,通过刊登文章和下发《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等文件的方式向文艺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文艺活动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进行指导、规范文艺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文艺座谈会、参与文艺活动的方式与文艺工作者进行沟通,加强对文艺工作者进行思想引领。从发展历程来看,党在文艺战线上的这些领导工作端正了文艺界的思想航向、促进了文艺战线与革命战线团结、保证了抗战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为文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注重党的领导和引导文艺界的思想政治风向由此成为党在开展文艺育德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
第二章 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文艺育德目标论
文艺育德的目标是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时期文艺育德工作展开的立足点和落脚。具体而言,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
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新时期文艺育德的一个首要目标。1979 年,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会问题,提出了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任务,他指出:“过去的十来年中,林彪、‘四人帮’把我们的党和政府搞乱了,把我们的社会搞乱了,也把不少青少年毒害了,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①。随后,在 1985 年的党代会上,他进一步强调,“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②,明确将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作为新时期精神文明精神建设的首要目标。而文艺育德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自然也依循着这个目标,在开展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必须做到“把最好的精神粮食贡献给人民”,“通过自己的创作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继续同林彪、‘四人帮’的恶劣影响进行坚决斗争”③。
之所以树立这样的目标,是由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新时期全党工作重点产生极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要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实施、全面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④。具体来看,必须联合起思想战线和文艺战线,充分推进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对好的风尚要进行颂扬,对恶劣行为要予以谴责。首先文艺作品要深刻的展现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历史,“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信仰。因为党风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少数党员缺失理想信念而造成党内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膨胀,致使党的风气被破坏。其次文艺战线要坚决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要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要多写这方面的文章。
...............................
二、文艺育德原则论
文艺育德从根本上说是一项艺术性和政治性相统一的文艺工作,它需要在文艺自身的运行规律下开展,另外还要考虑到阶级利益与社会效益,既要以艺术手法帮助人民群众认识和感悟客观世界,也要以理性的价值判断深刻影响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性格。由此在实际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二为”方向的导向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一贯的主张。1979 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安排文艺工作时代表党中央重申:“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的方向”①。根据该讲话精神,1980 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文章,对新时期的文艺工作的方针做出了最明确的概括和阐述,指出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服务”,从而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发展的基本方向。如果有文艺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背离了这个方向,邓小平认为这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会导致文艺工作脱离社会主义正确方向进而走入歧途。这表明新时期的一切文艺工作都应该坚持“二为”方向,文艺育德工作也不能例外。一方面,文艺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个中心展开育德工作。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人民群众,着重展现更富有社会主义气息的时代生活,特别是要反映好代表社会主义的本质风貌和思想主潮,“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②,完成其负担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文艺工作者要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不能够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文艺工作者不仅要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给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养料,还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自身发展需求,感受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精神需要以及他们在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吸收营养,反过来用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文艺创作以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使文艺做到更自觉、更贴切、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
..............................
第三章 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实践进路...........................................45
一、着重于党的科学领导..................................45
(一)政治上正确认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45
(二)思想上把握调节文艺界的思想气候.................................46
第四章 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价值..................................55
一、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理论价值............................55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55
(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文艺育德思想的理论成果..............................56
结语.............................63
第四章 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价值
一、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理论价值
面对“文革”结束以后文艺思想战线出现的混乱局面,邓小平科学客观的考量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课题,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并回答了新时期文艺育德工作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凝练拔高,是党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文艺工作有机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
思想恩格斯说,“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①。同样的,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也是从又已有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与我国的文艺育德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并且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表现在文艺育德的人民性上,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在带有人本主义色彩的艺术价值观上,建立在为最广大劳动群众服务的基础上。列宁曾指出“文学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思想服务,为千千万万劳动者服务,而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②,“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③,这正是艺术价值所在,也是文艺育德的旨趣所在。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郑重提出文艺工作的“二为”方向,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上指明了文艺具有的在启迪、影响、激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人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这个中心命题展开和渗透在他对文艺育德问题的一些列论述之中,明确“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①。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
结语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中如何发挥文化艺术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习近平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①。时至今日,文学艺术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方面仍然负有重大责任。通过对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层层分析,可以发现邓小平对用社会主义文艺来教育人、启发人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问题做了十分系统的论述,因此学习和探究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既有利于深化对文艺育德思想基本理论的研究,也有利于推进新时代文化育人的实践,对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和推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纵深发展都具有十足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