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袍哥与袍哥文化
第一节 袍哥与袍哥文化
四川是中国内地人口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但是这个地方的土著居民却几乎没有,大部分的居民都是清初的移民。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湿润的气候并没有给明末清初的四川人民带来安居乐业的景象,连年的战争和社会混乱给四川带来的是人口的锐减,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之乱,四川才迎来了人口的增长和地区的发展。大量的移民定居在四川,构成了四川社会的主体。
因为对乡土的怀念以及对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迁居在此的民众建立起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护人身安全的社会组织,会馆由此而生。当地的居民以家族为单位,以姓氏划分群体,普遍地建立以祀、庙、宫、殿之类建筑的会馆,供奉他们信奉的神灵或者祖先。会馆在这里拥有的功能不仅是联络同籍人士的感情纽带,而且是他们沟通信息、解决事端的重要场所。成员在会馆的聚会相当的频繁,一年达几十甚至上百次,而且还有特定的全体宴会、庆祝日等。四川的大多数会馆,是入清以后由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同乡移民会馆。这一时期的会馆,主要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是一种同乡组织,与工商业者绝少关系。会馆在不断发展以后,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才大量出现,会馆制度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后期的工商业会馆还可能同中国古代的纲运制度有着渊源关系。工商性质的会馆虽占很大比重,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
但是逐渐的,会馆的功能随着时代的推进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一些地区形成了对政治、宗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地方会馆的首事或客长因为在地区拥有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逐渐地和地方官员发生了联系,他们的权利范围开始扩充到当地的税务增收、保甲、消防、团防、赈灾等事务。再加上四川移民构建的社会基础,同籍会馆的互助功能,加剧了人们对于宗法制的疏远,由传统民间文化带来的血缘的羁绊和宗法传统,渐渐地被社会组织团体的互助性和凝聚力所取代,这种强调社会组织功能的社会现象,无疑为袍哥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
四川是中国内地人口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但是这个地方的土著居民却几乎没有,大部分的居民都是清初的移民。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湿润的气候并没有给明末清初的四川人民带来安居乐业的景象,连年的战争和社会混乱给四川带来的是人口的锐减,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之乱,四川才迎来了人口的增长和地区的发展。大量的移民定居在四川,构成了四川社会的主体。
因为对乡土的怀念以及对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迁居在此的民众建立起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护人身安全的社会组织,会馆由此而生。当地的居民以家族为单位,以姓氏划分群体,普遍地建立以祀、庙、宫、殿之类建筑的会馆,供奉他们信奉的神灵或者祖先。会馆在这里拥有的功能不仅是联络同籍人士的感情纽带,而且是他们沟通信息、解决事端的重要场所。成员在会馆的聚会相当的频繁,一年达几十甚至上百次,而且还有特定的全体宴会、庆祝日等。四川的大多数会馆,是入清以后由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同乡移民会馆。这一时期的会馆,主要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是一种同乡组织,与工商业者绝少关系。会馆在不断发展以后,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才大量出现,会馆制度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后期的工商业会馆还可能同中国古代的纲运制度有着渊源关系。工商性质的会馆虽占很大比重,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
但是逐渐的,会馆的功能随着时代的推进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一些地区形成了对政治、宗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地方会馆的首事或客长因为在地区拥有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逐渐地和地方官员发生了联系,他们的权利范围开始扩充到当地的税务增收、保甲、消防、团防、赈灾等事务。再加上四川移民构建的社会基础,同籍会馆的互助功能,加剧了人们对于宗法制的疏远,由传统民间文化带来的血缘的羁绊和宗法传统,渐渐地被社会组织团体的互助性和凝聚力所取代,这种强调社会组织功能的社会现象,无疑为袍哥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
第二节 沙汀对袍哥文化的接受
沙汀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少年的人生阶段,都与袍哥团体有着亲密的关联,舅父的袍哥身份不仅给他们家庭带来了财富和地位,也带来了危险和动荡。接受过五四思潮影响的沙汀如何看待自己的舅父,他对袍哥团体的价值立场,都大大影响他今后的文学创作,乃至他的人生轨迹的走向。
沙汀出身的安县得名于龙安山(今大安山),位于山地与川西平原交接的边缘,境内百分之八十二都是丘陵地带,缺少耕作的土地,使得乡镇极其贫穷,与紧邻的成都的富庶形成鲜明的对比。
沙汀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少年的人生阶段,都与袍哥团体有着亲密的关联,舅父的袍哥身份不仅给他们家庭带来了财富和地位,也带来了危险和动荡。接受过五四思潮影响的沙汀如何看待自己的舅父,他对袍哥团体的价值立场,都大大影响他今后的文学创作,乃至他的人生轨迹的走向。
沙汀出身的安县得名于龙安山(今大安山),位于山地与川西平原交接的边缘,境内百分之八十二都是丘陵地带,缺少耕作的土地,使得乡镇极其贫穷,与紧邻的成都的富庶形成鲜明的对比。
成都的茶馆比比皆是,安县的茶馆也不在少数,“十字口最多的便是茶馆。按照本地市民生活不成文规矩,男人们一早从铺盖窝里爬起来,一路扣着纽扣,什么地方也不去,就趿着鞋先奔这个地方来了。”茶馆在四川人生活里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吃穿住行一样必不可少,“没有茶馆就没有生活”①。茶馆里大多数座位都是固定的,(《淘金记》的林幺长子就有固定的座位)有什么身份的人坐什么座位,座位的分布不仅和生活习惯相关,也和社会地位有关。
安县的茶馆也有等级之分,南门外的半边茶馆,是轿夫、挑伕、游民们的天地。而乡镇里的华泰店是个行业茶馆,做生意的人在里边交流行情,拉客成交,这种喝茶方式叫做“上市”。镇里最讲究的茶馆是大南街的益园,这也是本地哥老会的“码头”。这个茶馆的主人是与朝熙家里相熟的詹举人的儿子詹西白开的,袍哥茶馆汇聚着三教九流,茶馆内部的活动除了平常的谈公事、喝讲茶、设赌局,还有金银、鸦片、枪支的交易,这也是沙汀童年最常来的地方。
..............................
..............................
第二章 袍哥文化和沙汀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沙汀小说中的袍哥世界
袍哥文化的内涵放在四川特定的历史阶段展现的是四川在军阀割据的局面下遵循着丛林法则和强者生存法则,这种法则掌控下的四川崇拜强权,利益至上,造成了四川人情冷漠的社会氛围。这是袍哥文化之中落后的一面,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袍哥和新生政权的结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弊端,早期袍哥文化之中出现的“义气为先”的道德准则,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初衷已经被打破,小农阶层和土匪流氓出身的袍哥的落后性和局限性进一步扩大,大部分的袍哥已经成为被利益和权利驱使的反动势力,虽然不排除那些支持进步力量,支持共产党的袍哥大爷的存在,但是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袍哥内部的大部分人已经开始走向反抗人民,与社会进步相反的道路。
袍哥文化的内涵放在四川特定的历史阶段展现的是四川在军阀割据的局面下遵循着丛林法则和强者生存法则,这种法则掌控下的四川崇拜强权,利益至上,造成了四川人情冷漠的社会氛围。这是袍哥文化之中落后的一面,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袍哥和新生政权的结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弊端,早期袍哥文化之中出现的“义气为先”的道德准则,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初衷已经被打破,小农阶层和土匪流氓出身的袍哥的落后性和局限性进一步扩大,大部分的袍哥已经成为被利益和权利驱使的反动势力,虽然不排除那些支持进步力量,支持共产党的袍哥大爷的存在,但是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袍哥内部的大部分人已经开始走向反抗人民,与社会进步相反的道路。
沙汀作为一名左翼作家,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团体的落后性和局限性,但是他又不能以完全的对立面来批判这个团体,最少在心理层面,他不会把袍哥当作完全的阶级敌人来看待,因为他的舅父和岳父都是这个团体的一员,他自己也曾经处在这个群体之中。从左翼作家的身份出发,他直面社会的黑暗处,以一种平淡客观的视角,坚持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直面自己熟悉的川西平原上的军阀割据和社会黑暗,尤其是强权人士对于贫苦民众的欺压,这些阶级的碰撞正是沙汀用冷静的笔触在小说中批判并揭露出的东西。正如沙汀自己所说的:“他的创作就是要将一切‘新的和旧的痼疾’,‘阻碍改革的不良现象指出来,以期唤醒大家的注意,来一个清洁运动’。”①沙汀的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就是通过小说的创作展现出来的。
安县的袍哥团体在辛亥革命以后得到空前绝后的壮大,甚至连知识分子都热衷于参加袍哥,这种局面给这个团体的腐朽化和落后埋下了伏笔。在近代四川已经形成了官府、乡绅、军阀、袍哥四位一体,互相联结又互相斗争的局面,四川的基础政权几乎都由袍哥掌控。更何况乡镇开设的烟馆、妓院、茶馆、赌场等场所也都是袍哥大爷开设的,这种地方权力的放大和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掌控,使得袍哥成为乡镇的“土皇帝”,有的袍哥大爷的权利甚至盖过了中央政府的掌控。权利的空前放大造成了袍哥和各方势力狼狈为奸,鱼肉百姓,称霸乡里的局面,
袍哥嫣然成为一支与民众为敌的黑暗势力。沙汀处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之中,受到这种地域文化的熏染,而这种文化的熏染恰恰又是袍哥文化在个人文化意识的形成过程表现出对这种文化意识的自觉。作为一名作家,这种意识会在沙汀回望乡土时,转换成文学素材,也使得他会站在更高的政治立场和文学立场,去审视和批判这种乡土文学传统。当他发现这种文学传统的不足和缺陷之后,就会用自己坚持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视角去展现个人对于这种传统的反叛和期许。
............................
............................
第二节 沙汀小说中的袍哥形象
《淘金记》是沙汀长篇小说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书中塑造的经典形象,联保主任龙哥、林幺长子,白酱丹白三老爷,形象生动,富有血肉。故事的开展是由一个金矿的开发而引出来的,这个金矿的隐蔽性和特殊性牵连出一系列的关联人物,首先是地皮的拥有者何寡母,这个女人既能干又有钱,门第也高,一个能干的女人带着孤子在一个地方生存,需要和地方名人维持联络,而这些名人大部分都是哥老会成员,何家拥有的这块地皮的特殊性就在于何家的祖坟安葬在此地。曾经的哥老会首领林幺长子得知金矿的消息后,一方面想打探金矿消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他又怕别人得知这个消息会掺上一脚,好巧不巧的是镇里没落的绅粮白酱丹白三爷同样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这两伙人关于金矿的开采权发生了纠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一切都没有得到何家女主人的允许,他们两拨人各怀鬼胎,一方面都想拉拢何家的孤子人种入伙,得到看似正当实际上是欺诈的开采权,另一方面又拉拢地方势力加入,想采取强硬手段实施开采,这样乡镇里边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涉及于此事之中,首先是本场的联保主任龙哥,他是本地权利最大的官员,袍哥身份,白酱丹是他的智囊团,其次是本镇捐班出身的袍哥大爷彭尊三彭胖,他凭借着自己的圆滑和世故周旋于大人物之间,为自己谋得一条好出路,当然作者着墨最多的两个人物就是这两个。
《淘金记》是沙汀长篇小说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书中塑造的经典形象,联保主任龙哥、林幺长子,白酱丹白三老爷,形象生动,富有血肉。故事的开展是由一个金矿的开发而引出来的,这个金矿的隐蔽性和特殊性牵连出一系列的关联人物,首先是地皮的拥有者何寡母,这个女人既能干又有钱,门第也高,一个能干的女人带着孤子在一个地方生存,需要和地方名人维持联络,而这些名人大部分都是哥老会成员,何家拥有的这块地皮的特殊性就在于何家的祖坟安葬在此地。曾经的哥老会首领林幺长子得知金矿的消息后,一方面想打探金矿消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他又怕别人得知这个消息会掺上一脚,好巧不巧的是镇里没落的绅粮白酱丹白三爷同样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这两伙人关于金矿的开采权发生了纠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一切都没有得到何家女主人的允许,他们两拨人各怀鬼胎,一方面都想拉拢何家的孤子人种入伙,得到看似正当实际上是欺诈的开采权,另一方面又拉拢地方势力加入,想采取强硬手段实施开采,这样乡镇里边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涉及于此事之中,首先是本场的联保主任龙哥,他是本地权利最大的官员,袍哥身份,白酱丹是他的智囊团,其次是本镇捐班出身的袍哥大爷彭尊三彭胖,他凭借着自己的圆滑和世故周旋于大人物之间,为自己谋得一条好出路,当然作者着墨最多的两个人物就是这两个。
彭尊三十个又白又胖的五十多岁的胖子,他通过祖宗留下的铺面来做生意,通过压低价格,剥削农民来收敛金银。他们家族有这样的家风,早睡早起,一方面是为了省灯油,另一方面是为了赶早去肉市上收猪牙巴骨,据说彭家出胖子的原因就在于此。彭胖一边对金矿抱着巨大的贪念,另一方面奸诈谨慎的性格又使得他不断权衡此事的利弊,所以他并没有给白三爷明确的答复。像彭胖这种通过捐班出身的袍哥大爷在安县比比皆是,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以后,袍哥地位的提高,让有钱有势的人更愿意加入袍哥,这种局面造成了袍哥和新生政权的结合,所以袍哥很大的概率也是乡镇的掌权者,而联保主任龙哥就是这样的身份。
..............................
第一节 沙汀、李劼人和艾芜作品中袍哥形象的比较 ............... 40
第二节 个体的人生困境和反抗挣扎 ...................... 43
第三节 沙汀袍哥题材小说的艺术价值 ................... 45
第三章 沙汀和其他四川作家作品中袍哥形象的比较
第一节 沙汀、李劼人和艾芜作品中袍哥形象的比较
袍哥形象作为四川乡土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一类形象,并不是单单出现在沙汀的作品之中,同样的李劼人和艾芜等四川作家,他们的作品当中也有袍哥的形象的出现。袍哥这类形象,它的双重性和复杂性,正是他迷人而又神秘的地方。当然沙汀、李劼人这类四川作家对于袍哥形象地成功塑造,一方面展现了四川独特的地方风貌和人文景观,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文学作品对于“人性”关注和关照。四川作家笔下的袍哥大多数人都活在欲望的折磨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困境,在这种重重矛盾和挣扎之下,展现出来的人间百态正是作家们在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受的,他们结合身边的人物,进行艺术的加工,展现出袍哥的各种人生姿态。
李劼人幼年时期深受民间侠义故事的吸引,他的母亲和袍哥的接触更是为他打开袍哥世界的大门,以他的作品《死水微澜》中罗歪嘴为代表的袍哥形象,形象生动,绽放出强大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袍哥叙事之中的经典形象之一。这个亦正亦邪的袍哥形象,是典型的圆形人物,他有血有肉,一方面在做事方面谨遵侠义江湖规矩,另一方面他又觊觎着表弟蔡兴顺的妻子蔡大嫂。这种违背袍哥规矩的行径正是他复杂性格的展现,不同于沙汀笔下的袍哥,在李劼人笔下的罗歪嘴更像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男人,他一方面重义,另一方面又和蔡大嫂两情相悦,虽然这种乱伦的关系违背了传统道德,但是他对蔡大嫂的关心和情义却是真情的流露。对比沙汀《淘金记》中的白酱丹,李劼人笔下的袍哥也更加立体,更加饱满,这是因为李劼人的创作中始终带着对书中角色的人性关怀,他对男男女女的描述,都保持着一种对于人性本真的态度。郭沫若在《中国左拉之待望》这样评价李劼人的作品“作者的规模之宏大已经相当地足以惊人,而各个时代的主流及其递禅,地方上的风土气韵,各个阶层的人物质生活样式,心理状态,言语口吻,无论是男的的女的的老的的少的的,都亏他研究得那样透辟,描写得那样自然。”
袍哥形象作为四川乡土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一类形象,并不是单单出现在沙汀的作品之中,同样的李劼人和艾芜等四川作家,他们的作品当中也有袍哥的形象的出现。袍哥这类形象,它的双重性和复杂性,正是他迷人而又神秘的地方。当然沙汀、李劼人这类四川作家对于袍哥形象地成功塑造,一方面展现了四川独特的地方风貌和人文景观,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文学作品对于“人性”关注和关照。四川作家笔下的袍哥大多数人都活在欲望的折磨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困境,在这种重重矛盾和挣扎之下,展现出来的人间百态正是作家们在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受的,他们结合身边的人物,进行艺术的加工,展现出袍哥的各种人生姿态。
李劼人幼年时期深受民间侠义故事的吸引,他的母亲和袍哥的接触更是为他打开袍哥世界的大门,以他的作品《死水微澜》中罗歪嘴为代表的袍哥形象,形象生动,绽放出强大的魅力和影响力,成为袍哥叙事之中的经典形象之一。这个亦正亦邪的袍哥形象,是典型的圆形人物,他有血有肉,一方面在做事方面谨遵侠义江湖规矩,另一方面他又觊觎着表弟蔡兴顺的妻子蔡大嫂。这种违背袍哥规矩的行径正是他复杂性格的展现,不同于沙汀笔下的袍哥,在李劼人笔下的罗歪嘴更像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男人,他一方面重义,另一方面又和蔡大嫂两情相悦,虽然这种乱伦的关系违背了传统道德,但是他对蔡大嫂的关心和情义却是真情的流露。对比沙汀《淘金记》中的白酱丹,李劼人笔下的袍哥也更加立体,更加饱满,这是因为李劼人的创作中始终带着对书中角色的人性关怀,他对男男女女的描述,都保持着一种对于人性本真的态度。郭沫若在《中国左拉之待望》这样评价李劼人的作品“作者的规模之宏大已经相当地足以惊人,而各个时代的主流及其递禅,地方上的风土气韵,各个阶层的人物质生活样式,心理状态,言语口吻,无论是男的的女的的老的的少的的,都亏他研究得那样透辟,描写得那样自然。”
.................................
结语
袍哥文化是形成于四川近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作家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中,会受到包括道德伦理、规范制度在内的文化传统的制约和影响,而沙汀出生生长于袍哥文化语境之中,会表现出对这一特定地域文化的行为规范、价值论理、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一系列意识的主动内化和自我接受,从而影响着沙汀小说的创作。
袍哥团体作为四川特有的社会性组织团体,他们以江湖道义为活动原则,衍生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规矩和准则,结合四川的具体社会风貌,形成了以“义气为先”、“强者崇拜”、“反抗精神”为核心的袍哥文化体系,因为沙汀处在袍哥文化的语境之中,他深受这种文化体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结合沙汀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探究出袍哥文化对沙汀的影响路径。
沙汀对袍哥文化的吸收和接受除了因为处在袍哥文化语境之中,还和他舅父的袍哥身份息息相关,再加上少年时短暂地加入过袍哥团体,使得他深谙袍哥内部的种种,这些传奇性的经历后来都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素材。
袍哥文化是形成于四川近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作家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中,会受到包括道德伦理、规范制度在内的文化传统的制约和影响,而沙汀出生生长于袍哥文化语境之中,会表现出对这一特定地域文化的行为规范、价值论理、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一系列意识的主动内化和自我接受,从而影响着沙汀小说的创作。
袍哥团体作为四川特有的社会性组织团体,他们以江湖道义为活动原则,衍生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规矩和准则,结合四川的具体社会风貌,形成了以“义气为先”、“强者崇拜”、“反抗精神”为核心的袍哥文化体系,因为沙汀处在袍哥文化的语境之中,他深受这种文化体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结合沙汀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探究出袍哥文化对沙汀的影响路径。
沙汀对袍哥文化的吸收和接受除了因为处在袍哥文化语境之中,还和他舅父的袍哥身份息息相关,再加上少年时短暂地加入过袍哥团体,使得他深谙袍哥内部的种种,这些传奇性的经历后来都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素材。
沙汀小说中的袍哥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当权者,如《淘金记》中的联保主任龙哥,这类袍哥坐在基层统治阶层的最高位置,他们手握大权,享受着非常人可以接受的特权,他们一般都是矛盾事物起点和终点,第二类是幕后者,这一类袍哥大爷曾经风光一时,但是因为年纪和其他外因退居幕后,但是他的地位和声望仍然起着威慑作用,如《淘金记》中的叶二大爷,他作为联保主任龙哥的拜兄,和当权者有着亲密的裙带关系,虽然龙哥内心里不肯承认他的地位,但是面子上还是敬他三分。第三类就是最底层的光棍,这类袍哥也是沙汀小说中出现最多人物形象,他们大多数都是贫贱出身,加入袍哥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这种卑微的地位注定他们要成为被剥削的对象,更有甚者,许多乡民连加入袍哥的资格都没有。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