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摘要万能模板怎么写?论文摘要是论文写作中比较重要重要的部分,可以使读者快速地了解到你课题的研究核心,所以比较考验学生对论文的核心把握。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例药学论文摘要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一下。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
学位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一:小葫芦生药学初步研究
目的:对小葫芦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小葫芦的生药学资料;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小葫芦降糖的药理活性,探究其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同时对小葫芦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运用生药学显微特征研究方法,对小葫芦药材的组织结构和粉末进行观察;采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通则中的方法,对小葫芦药材的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等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总三萜、总多糖及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硅胶柱色谱技术等手段对小葫芦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等现代分析手段进行结构鉴定;采用α-淀粉酶活性抑制实验,对小葫芦提取物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进行考察;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的造模方法,开展小葫芦药材的降糖药理活性实验,对小葫芦药材的降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系统描述了小葫芦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并提供了相关的图片资料;测定了小葫芦药材的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三萜及总多糖等多种成分的含量;分离纯化了7个化合物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通过药理实验发现小葫芦提取物可以降低α-淀粉酶的活性并对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结论:为小葫芦药材生药学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小葫芦治疗糖尿病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小葫芦药材奠定了基础。
学位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二: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模式的探索
目的:新医改对药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师药学服务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从“以药品供应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以患者生命质量为中心”转变的药学服务模式。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药学服务现状的调查,探索新医改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师药学服务模式,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发展提供参考,为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使药学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文献查阅获取相关资料,对国内外药学服务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获得相关的材料和数据。(2)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自主设计问卷,了解药学人员情况和药学服务水平,医护人员对药学服务的需求情况,辖区居民对药学服务的知晓度和需求。调查结果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和数理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完成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和居民部分的问卷调查,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分别为药学人员72人,医护人员552人,居民1140人。药学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的占比悬殊,女性的比例较大,药学人员占87.5%,医护人员占82.6%;年龄在45岁以下占比较高,药学人员占91.7%,医护人员占88.6%;学历以大专为主,药学人员和医护人员分别占70.8%、51.6%;职称以初级为主,药学人员和医护人员分别占72.9%、73.9%。在对“药学服务”一词的知晓性调查中,有一定了解的药学人员占79.2%、医护人员占68.0%、居民仅占43.0%。对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和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查下,必要性分别占100%、91.3%、76.3%,重要性分别占100%、94.0%、79.4%。在药师主动提供药学服务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和居民对药师的信任程度分别是62.0%、32.4%。结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服务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公众对药学服务尚不完全了解,药师对药学服务的理解不够深入,公众对药师和药学服务信任程度不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不断完善模式,推动社区居民用药方面的药学干预服务,指导安全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和药物治疗效果。药师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新技能,提升自身价值,成为新医改下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药物管理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有效药学服务模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对提高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学位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三:不同品种忍冬藤生药学比较研究
目的:对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新品种华金2号、华金3号、华金6号和农家品种鸡爪花的藤茎进行生药学比较研究,探讨新品种藤茎的药用价值,为新品种植物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生药学技术手段观察比较原植株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利用HPLC法测定药材活性成分含量采用PCA法进行了比较,并初步制定了新品种忍冬藤的指纹图谱。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制定了四种药材的二级结构红外光谱谱图。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品种的忍冬进行DNA条形码的研究,对新品种忍冬进行快速准确鉴别。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生药学性状研究:不同品种忍冬藤在形态外观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显微鉴别中各品种差异不大。○2利用HPLC法结合PCA法对不同品种忍冬藤质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华金6号质量综合最佳。○3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对新品种忍冬藤鉴别提供可能,傅里叶红外色谱法对官能团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4生物分子学手段得出华金6号变异最大,华金2号和华金3号聚为一类,ITS-2是一种可行的分子标记。结论:通过对新品种忍冬藤的综合研究,对新品种忍冬藤的质量做出评价。华金6号品种外观性状优良、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且变异性较大。为新品种忍冬藤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学位论文摘要万能模板四: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及在猪体内药动学研究
姜黄素(curcumin)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糖和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天然绿色产品,已经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使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抗生素带来的威胁认识不断加深,对动物产品安全性要求也日渐提高,因此姜黄素有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的前景。本研究开展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和姜黄素预混剂的体外溶出度及在健康仔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以溶出度和溶出速率为考察指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筛选出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提供科学依据。体外溶出度试验参照中国兽药典释放度测定法(浆法),75 r/min的转速,选择pH1.2盐酸缓冲液(含0.5%吐温-80)、pH4.3的醋酸缓冲液(含0.5%吐温-80)和pH6.8磷酸盐缓冲液(含0.5%吐温-80)作为体外释放介质。在不同时间点采样后用HPLC-UV法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姜黄素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结果显示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批号:20180123)在pH4.3的醋酸盐缓冲液(含0.5%吐温-80)中0.5 h内累积溶出度达到93.30%,且在pH1.2盐酸缓冲液中稳定,表明姜黄素在强酸条件下不易被破坏。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含0.5%吐温-80)的介质中6 h内缓慢释放且释放完全,避免突释,保证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猪肠道全程释放。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姜黄素在猪血浆中的提取、净化方法和LC-MS/MS检测方法。以姜黄素预混剂为参比制剂,采用平行试验设计方法,将16头仔猪随机编号分为2组,分别进行灌服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和灌服姜黄素预混剂的药动学研究。利用WinNonlin5.2.1软件对姜黄素的经时血药浓度进行药动模型拟合,获得了不同制剂灌胃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仔猪单剂量灌服100 mg/kg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和姜黄素预混剂后,姜黄素在仔猪体内动力学不符合房室模型。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和姜黄素预混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4.53±38.67 h·ng/mL和37.82±11.48 h·n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25±0.38 h和2.31±0.37 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6.65±9.65 ng/mL和9.55±2.75 ng/mL;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55±2.17 h和6.93±0.86 h;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5.23±0.53 h和4.26±0.47 h。对仔猪灌服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和姜黄素预混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仔猪灌服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后Tmax明显延迟,Cmax显著提高,AUC增大,与姜黄素预混剂相比,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76.39%,AUC、Tmax、Cmax、t1/2β和MRT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可改善姜黄素在肠道的溶出及体内吸收,提高姜黄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今后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摘要怎么写
学位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五:N-烯基-ɑ,β-不饱和硝酮与异腈酸酯、炔试剂的环加成反应研究
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硝酮作为重要的1,3-偶极子之一,能够参与各种环加成反应合成各种各样的杂环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合成子,因此,硝酮的应用在有机合成中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主要研究N-烯基-ɑ,β-不饱和硝酮与不同亲电试剂的环加成、重排串联反应合成氮杂环化合物。在合成的外消旋氮杂九元环化合物基础上,进行铜催化氮杂九元环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在无金属条件下,N-烯基-ɑ,β-不饱和硝酮与异腈酸酯进行环加成、重排反应得到高非对映选择性的氮杂九元环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制备的九元杂环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得到2,3-二氢吡咯化合物。机理研究表明,九元环可能发生脱羧,异构化,迈克尔加成与芳构化的一锅反应中构建2,3-二氢吡咯化合物。第二部分,发展了在铁/铜催化下N-烯基-ɑ,β-不饱和硝酮与活化炔的环加成反应,一锅法合成了多取代稠环吡咯化合物。探究了各种温度、溶剂、碱、添加剂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通过底物的拓展发现,N-烯基-ɑ,β-不饱和硝酮与活化炔官能团兼容性广,多取代稠环吡咯化合物的收率良好,为具有此类骨架的天然产物与药物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基础。第三部分,研究了铜催化氮杂九元环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根据第二部分N-烯基-ɑ,β-不饱和硝酮和炔试剂构建氮杂九元环化合物提出的反应机理,外消旋氮杂九元环化合物在铜与手性配体作用下,可以实现九元环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我们对这一动力学拆分进行简单的溶剂、温度、配体等条件的优化,以及部分底物适应性的拓展。
学位论文摘要难不难写,只要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对研究方向的写作框架比较清晰,多看一些药学论文摘要的范文,并不是太难。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素材,欢迎随时查阅本网,如果有写作指导需求,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