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位论文摘要怎么写范文「精选案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摘要 Abstract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6188 论文编号:sb2021120916513140734 日期:2025-10-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学位论文摘要怎么写范文有没有?临近毕业季,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论文答辩时刻准备着,想要顺利通过,认真、严谨是必备的态度。对于论文摘要,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写,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篇药学论文摘要范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一:N-烯基硝酮的合成及其重排性质的研究
N-烯基硝酮是能够与各种亲电试剂进行环加成反应的重要偶极子,N-烯基硝酮作为有机中间体,能够为一些生物碱等衍生物的合成提供新的途径,目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化学家的关注。因此,N-烯基硝酮的合成及其转化应用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本论文主要研究铜催化选择性合成N-烯基吲哚酮硝酮及其重排合成螺吲哚异噁唑啉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N-烯基ɑ,β-不饱和硝酮在铁催化作用下选择性合成多取代吡啶和异噁唑啉化合物。本论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发展了吲哚酮肟与烯基硼酸在醋酸铜的作用下选择性偶联合成N-烯基硝酮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铜盐及其用量、溶剂、碱、温度等对该反应的影响,该反应对各种官能团的链状和环状烯基硼酸都表现良好的兼容性。以良好到优秀产率得到N-烯基硝酮。N-烯基硝酮在加热条件下,能以高收率和高非对映选择性获得各种螺吲哚异噁唑啉。这种偶联策略不仅为制备N-烯基硝酮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而且也为药物中进一步研究螺吲哚异噁唑啉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研究了铁(III)催化剂控制的N-烯基α,β-不饱和硝酮的环化及其N-O键断裂的反应,以中等到良好的收率获得四取代吡啶化合物。该策略具有简单、温和的反应条件,廉价的催化剂,底物范围较广等。进一步研究环化的区域选择性表明给电子基团的硝酮有利于环化反应形成吡啶。第三部分,开发了铁(III)催化剂和配体催化的N-烯基α,β-不饱和硝酮的选择性反应策略,以良好至优秀的产率获得相应的3,5-二取代异噁唑啉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从异噁唑啉化合物出发通过四步反应以37%的产率合成了一类新的手性双氮配体,通过使用醋酸铜与所制备的N-配体为催化剂,N-烯基α,β-不饱和硝酮可以生成环氧吡啶化合物。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二: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药学研究
中药现代化的定义是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理论、手段以及方法等,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对传统中药进行更深入的研发、生产和监管,提高传统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丰富其内涵,而中药新的药用部位的开发研究就是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西洋参果总皂苷片是课题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药物,不仅具有治疗冠心病的生物功效,应用前景广阔,临床疗效良好。以西洋参果肉药材以及西洋参果总皂苷片(中药4类)为核心,本论文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对西洋参果的生物功效、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2首次开展了西洋参果肉药材的临床前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药材产地加工工艺、药材质量研究,制定药材质量标准以及稳定性考察研究;3首次进行了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处方与工艺研究,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质量研究,同时制定了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研究。通过对西洋参果肉药材及西洋参果总皂苷片(中药4类)的临床前药学研究,建立了西洋参果肉及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质量标准,为将天然资源西洋参果肉充分研究和利用起来,并将其研制成治疗冠心病的西洋参果总皂苷片(创新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三:消渴渗透泵片药学及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消渴渗透泵片,并对其释药机理进行研究。消渴渗透泵片是在消渴丸组方基础上进行改良,兼有起效快,化学药疗效确切以及中药协同降血糖作用,调理治本和增效减毒双重作用。为将消渴丸进行现代化改造,本研究将传统的丸剂改为渗透泵片剂,并对其质量检测方法、药动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纤维素酶法提取葛根素等有效成分,在单因素试验考察纤维素酶的质量浓度、提取液pH值、提取温度、料液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葛根素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消渴渗透泵片中葛根药材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研究了含药层处方、助推层处方、包衣处方和压片工艺,制备消渴渗透泵片;考察了渗透泵片释药行为,并对其释放格列本脲控释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消渴渗透泵片中葛根素、黄芪甲苷和格列本脲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家兔口服消渴渗透泵片后血浆中格列本脲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考察口服消渴渗透泵片后对大鼠空腹血糖,糖负荷后血糖变化。结果: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50℃,提取液pH值3.9,纤维素酶质量浓度3.6mg/mL,料液质量浓度15mg/mL;用高效液相测定在此优化条件下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率为9.5%;与传统的水提取、酸提取葛根素的方法相比,采用该优化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葛根素的提取率显著提高(P<0.01)。在体外溶出试验中,分别在pH2.0、pH4.5、水溶出介质中,制备控释片不受pH值影响,呈现零级线性释放,控释效果良好。实验结果表明消渴渗透泵片在体内起到了延迟释药的作用。根据大鼠血糖影响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消渴渗透泵片能明显抑制动物的糖负荷后的血糖升高,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关系。消渴渗透泵片使正常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有所降低,作用在2h消失。与胰岛素相比,消渴渗透泵片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适用于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不理想患者。与胰岛素治疗相比,消渴渗透泵片无低血糖副作用,降糖作用安全有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消渴渗透泵片24小时血糖浓度平稳。结论:实验确定的提取方法提取效率高,质量控制方法方便可行,能很好控制制剂质量;消渴渗透泵片可以降低血糖,抑制糖负荷后血糖升高,可安全有效的降低血糖,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应用前景。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四: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探索及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用药与Meta分析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是临床药学的一个新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有效、合理性。中药临床药学虽提出有30多年历史,但并未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各地医疗机构发展程度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导致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缓慢。2017年4月北京市开始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面临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在以医院为基础的临床药学实践中探索并总结临床药师目前应具备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和能力。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科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较多且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度满意。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左右。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匿,病程呈持续、反复发作、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心理负担和劳动能力丧失,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目前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某些西药长期治疗可缓慢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但存在多种不良反应且易降低患者依赖性,生物制剂药品价格较高,患者存在较大经济负担。中药在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长期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文献提出中西药联合应用可减少不良反应,治疗中有很大的优势。但目前中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的辩证分型无统一的认识,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的循证证据较少。第一部分基于医院实践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探索目的:依据临床药学服务的法规政策,通过医院临床药学实践和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初步提出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为规范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和促进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浏览国家医疗机构网站搜集临床药学服务法规政策和评价标准;通过在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本院)9个月药学实践、对12家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学员进行调查问卷;搜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万方数据库(WangFangDATA),中国维普资源数据库(VIP),比较本院与文献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归纳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主要内容。结果:中国具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临床药学服务,但未颁布《药师法》;基于法规政策、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总结出本院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处于较高水平;总结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药学技能(鉴别、炮制、制剂、调剂、煎煮)和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循证药学、信息咨询、TDM、实验室研究)两方面。结论:以初步提出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为基础,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基础,同时各医院相互学习,为更好规范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促进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提供参考。第二部分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相关Meta分析目的:①在现实世界中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中药饮片的用药规律和中医证型,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②利用Meta分析研究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③利用Meta分析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化学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①利用医院的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本院中医风湿病科2017年3月-9月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对该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②使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文献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维普资源数据库(VIP),收集关于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③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维普资源数据库(VIP),纳入关于补阳还五汤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对比单用化学药(对照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在真实世界中归纳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中医证型有肾虚寒湿证、肾虚督寒证、肾虚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肾虚寒凝证、痰瘀互结证等10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分类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单味中药饮片有元胡、片姜黄、狗脊、青风藤和续断等;中药使用的同时多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②最终纳入9项文献研究,合计579例患者入选。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的试验组与单用柳氮磺吡啶的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OR=3.90,95%CI(2.24,6.80),P<0.01];临床指标晨僵时间[MD=-5.05,95%CI(-6.96,-3.14),P<0.01]、关节疼痛指数[MD=-1.28,95%CI(-2.13,-0.43),P<0.01]和扩胸度[MD=0.26,95%CI(0.07,0.46),P<0.01],显示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试验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ESR[M D=-2.68,95%CI(-8.45,3.08),P=0.36]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对于CRP和Schober指标,两组Meta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腹泻、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肝功异常指标[MD=0.23,95%CI(0.10,0.50),P<0.01],表明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减少单独使用柳氮磺吡啶引起的肝功异常的发生。③共纳入8篇临床试验,共6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联合化药的试验组与单用化学药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1.28,95%CI(1.17,1.41),P<0.00001];主要临床疗效指标情况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降低值有显著性差异[OR=-1.33,95%CI(-2.08,-0.58),P=0.0005],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OR=-1.07,95%CI(-1.79,0.34),P=0.004;体征指标Schobe[[OR=0.97,95%CI(0.30,1.63),P=0.005]和晨僵时间[OR=-3.37,95%CI(-4.57,-2.17),P<0.00001]改善情况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CRP和ESR的改善情况显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CoR=0.52,95%CI(0.38,0.73),P<0.0001]。结论①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有规律可循,调研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现实情况,为中药防治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②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比单用柳氮磺吡啶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肝功异常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③补阳还五汤联合化学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优于单独使用化学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利用现代循证方法验证了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要得到更可靠的证据,需要多中心、大样本、设计严谨、高质量的临床随机试验进行收集研究。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
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模板五:金线莲的资源调查及生药学研究
为了了解金线莲资源现状,探究金线莲本草出处,明确金线莲野生品和不同模式下栽培品的生药学鉴别特征。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对金线莲的野生及栽培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本草考证、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对金线莲进行生药学研究。资源调查证实福建多有野生金线莲分布,但资源蕴藏量小。经鉴定市售野生“金线莲”原植物含金线兰属植物9种,其中6种未被FOC所收载,包括3种国内首次发现植物,分别为高金线兰(A.elatus)、短唇金线兰(A.brevilabris)和乳突金线兰(A.papillosus);其他还涉及斑叶兰属植物4种;齿唇兰属植物1种。福建省金线莲栽培规模大、分布广、品系多、种植模式多样。鉴定出4个栽培金线莲品系,其中台湾品系即为台湾银线兰(A.formosanus),本地、尖叶、红霞品系或属于金线兰(A.roxburghii)种。本草学研究表明,金线莲有记载的药用历史有130年,始于台湾;台湾袭用的金线莲原植物为台湾银线兰,大陆则为金线兰;二者规范的药名均为金线莲,均味微甘、性凉,有清热凉血、解毒滋养之效。鲜品药材性状,金线莲野生品(金线兰)植株矮小,根毛少,茎与根茎纤细,根茎匍匐弯曲明显,叶聚集于茎顶;各栽培品系金线莲鲜品药材性状如下:本地品系叶正面暗紫红色或深绿色,背面紫红色或淡棕绿色,叶脉金黄色或金红色,多连续,偶不连续或无;尖叶品系叶正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背面淡棕绿色,叶形较尖长,叶脉较密,部分叶脉较粗色浅;红霞品系茎、叶多偏暗紫红色,叶脉金红色、较密,且常有断续;台湾品系,茎棕红色,叶正面暗绿色,背面紫红色,黄白色网脉,断续者横脉少;大圆叶品系叶正面紫红色,背面淡紫红色,叶大且圆,叶缘具明显白色脉纹。干品药材性状,颜色特性弱化。野生品与栽培品的干品性状特征差异同鲜品。各栽培品系金线莲干品药材性状如下:本地品系叶偏圆,叶脉黄色或橙红色,部分网脉断续或无;尖叶品系叶形较尖长、叶脉较密,部分叶脉较粗;典型的红霞品系叶底棕红色更甚,叶脉较密且多断续;台湾品系叶底棕红色、网脉浅棕色,网脉断续者横脉少;大圆叶品系叶大且圆,叶缘具白色脉纹。金线兰显微特征如下: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2)层,皮层宽广,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凯氏点多明显,中柱维管束辐射型,髓部明显;根茎与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层,皮层宽广,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可见凯氏点,中柱维管束外韧性型、散布;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乳突状,叶肉细胞常分化不明显,中柱维管束1个,外韧型;叶表皮撕片,叶上下表皮细胞类多边形,下表皮多见副卫细胞3或4个的不定式气孔;粉末制片,根毛成团或散在,常呈螺旋状,草酸钙针晶束多见,茎、叶表皮细胞碎片多见,叶上表皮细胞可见乳突,可见螺纹、环纹的导管和管胞,偶网纹。金线莲栽培品,包括台湾银线兰,显微特征同金线兰,难以区分。对市售野生“金线莲”的显微鉴别发现金线兰与同科属植物在中柱维管束数量、髓部明显与否、叶横切面上表皮乳头状突起是否明显等显微特征上存在区别,可做为金线莲及其混伪品、金线兰属植物的鉴别依据。金线莲作为闽台特色药,其药用效果显著。然而,金线莲原植物野生资源少,市面上的金线莲品系、品种复杂,药材鉴别困难。为了促进金线莲产业的发展,金线莲质量标准的修订势在必行。
以上是药学论文的学位论文摘要范文,如果有其他写作需要,可以在其他栏目查阅;如果想寻求论文写作指导,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学位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