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同课异构师生言语互动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233 论文编号:sb2022041811511746332 日期:2022-05-0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论文借鉴四节部级“优课”师生互动中“有助于教学的沉寂”和“教师操纵技术”的经验,一线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高度重视“安静”的价值,重视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升自己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动静结合”才能重点突出,留给学生更多阅读和思考的空间。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以某种教育目的为指导并参照一定的教育规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特殊活动。(王道俊,郭志安,2009:16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2011:26)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熟悉和理解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步骤,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师生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展示等方式学会学习;同时尽力创造真实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英语,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增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深化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要求越来越严格,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与教师与教学实践的反思有着密切关系。Stenhouse(1975: 144)曾经针对教师专业教学的发展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教师应该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工作、不断进行自我教学的探索以及不断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来检验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而提高教学专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量优秀网络课程走进普通大众的视线提供了保证。2001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广大互联网用户能够观看到本校优秀课程,视频公开课应运而生。为帮助一线教师获取更多优秀教学资源,2014 年教育部决定开展“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在国家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上储备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资料,特别是部级“优课”中师生的课堂言语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本研究通过对部级“优课”课堂教学视频的研究,探讨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特点,从而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

1.2 研究目的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教育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和推动者,师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拥有平等的人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通过师生言语互动来完成,从而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本研究选取国家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中展播的 2016-2017 年“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中四节部级“优课”为研究内容,基于改进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  improved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简称 iFIAS)的观察量表,从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言语结构和教师语言控制风格以及课堂情感气氛三个方面出发,利用课堂观察法对英语课堂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观察、编码、统计和分析,探究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教师言语特点、学生言语特点和课堂情感气氛特点,以期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同课异构
王敏勤(2008)、张岚(2014)和胡继云(2017)将“同课异构”分为“同课”和“异构”两个概念,三人均认为“同课”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异构”三人的看法有所不同:王敏勤(2008)强调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展现不同的授课风格。张岚(2014)认为“异构”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本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努力寻找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胡继云(2017)指出,“异构”的侧重点在于创新,即针对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独特理解。
郭宏才(2009)提出“同课异构”是一种高效的教研策略,教师可以针对同一教学课题构建有差异性的教学,教师结对参与课堂观察,在比较反思和思想交换中不断成长。张静(2020)指出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展开认真地对比研讨,以此优化教学流程。王铭静(2019)认为,同课异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反馈等方面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综合要求,对过去教学中产生的形式过于低效繁琐的弊端进行了针对性的完善。
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将“同课异构”界定为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相同,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差异,借助拥有的教学资源,在深刻领会贯通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与学生发展相一致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论文怎么写
教学论文怎么写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同课异构研究综述
自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对中小学教学开始进行课堂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为后来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大借鉴意义。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记录教师授课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收集整理,得出初步研究结果后,在得到良好反馈的前提下,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对于初中英语这个科目进一步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美国的研究起步稍晚,是在日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美国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与当时的日本不同,因而美国未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在英语教学方面保持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教学特征。美国学者 Stigler 和 Hiebart(1999)通过观察日、美、德等几个国家的教学录像,着重比较不同国家的教学方法,试图发现各国在教学模式上的特点,并将研究结果整理发表,立刻引起美国学者对课例研究的广泛关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Lewis(2002)开始对日本的课例进行研究,他在日本不同地区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并总结出日本课例研究的具体内容:教师针对具体课堂教学的课前共同设计教学计划、采用课中课堂观察详细记录问题,课后针对教学实际中产生问题的讨论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2006 年“世界课例研究协会”在香港成立,各国学者集思广益,试图通过研究课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 Bradbury(2015)认为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他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找到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发展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21 世纪以来,课例研究进入多元化阶段。目前国际上众多学者认为课例研究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求。英国的教育家则把研究重点放在学困生方面,Morwich 和 Yolnen(2013)建议教师通过课例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学活动中容易被教师忽略的中等成绩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Gonzalez 和 Skultety(2018)提出课例既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可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11
3.1 研究问题 ................................. 11
3.2 研究对象 ............................... 11
3.3 研究方法 ............................................ 12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21
4.1 四节部级“优课”师生互动的比率分析 .............................. 21
4.1.1 教师言语编码分析 ........................................... 21
4.1.2 学生言语编码分析 .......................................... 23
第五章 结语 .................................. 32
5.1 研究发现 ........................................ 32
5.2 研究建议 ....................... 33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四节部级“优课”师生互动的比率分析
根据改进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方法,在比率分析法中,本研究主要探讨四节部级“优课”中的教师言语、学生言语、“安静或混乱”这三大类中的具体编码特征。统计数据如下表 9 所示:
教学论文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
4.1.1 教师言语编码分析
根据改进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编码系统分类,课堂中教师言语包括七类,根据上表 9 和表 10 中的数据对 2016 年-2017 年“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四节部级“优课”的同课异构中师生言语互动的具体分析如下:
编码 1“接受情感”在 4 节课中的出现频次最少为 5 次,最多为 9 次。平均值为 6.5 次。出现的比率从 0.53%至 1.14%,平均比率为 0.75%。其中有 3 节课在该项的比率未超过 1%,整体比率差距不大,说明在编码 1 这类言语上,教师间的差距不太明显,四位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和语气去接纳、解释、推测学生的回答。(梁建敏,2014) 部级“优课”中的四位教师能够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关注到学生的情感需求,这一点对于教师在校外参加比赛,特别是借班上课尤为重要。上课最初几分钟的热身环节,多数教师采用的是问答方式,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容感受教师对于自己回答的态度,并以此决定自己是否要积极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来。从数据上分析可知,四节部级“优课”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接纳行为并没有多少差别,但结合视频录像看,教师情感丰富,有很多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从这一方面来看,改进版弗兰德斯代码分析系统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发现
本论文基于改进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比率分析法和矩阵分析法,分别从课堂言语风格、课堂控制风格以及课堂情感气氛三个方面对四节部级优秀课例的视频录像进行课堂观察,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教师的积极影响类言语丰富多样。四节部级“优课”中,授课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观点表述,并给予肯定,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自信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视频录像中大量简短表扬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言语行为的正确性,帮助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获得自信与尊重。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二,教师提问类言语贯穿始终。教师提问类言语出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此外教师在提问类言语的安排上特别注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本研究认为一线初中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形式提问类言语,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矛盾处、对比处等方面灵活恰当地设置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的讲授类言语科学合理。教师在讲授类言语的形式选择上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表述方法,认真思考每种形式的言语运用在数量上的搭配,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具有双面性,它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