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教学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66 论文编号:sb2022050622184446986 日期:2022-06-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笔者通过梳理教材中“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分布情况,分类讨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再针对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虽然到此为止,笔者如愿依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论文写作,但深知论文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章 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概况
第一节 “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教育意义概述
综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整体选文,不难发现“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数量多、占比高,故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下教学现状中,仍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正确区分“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交集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对“家国情怀”和“家国情怀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是本论题研究的关键步骤,应阐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梳理统计教材中“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数量及名称,在此基础上,将“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按照以教学大纲对其中心思想的定位及教学目标为标准的划分原则,分成五个类别。
一、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内涵丰富且深厚,即使当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深处饱含的“家国情怀”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家”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是当代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必不可少的公民教育之一。回望历史发展,曾在世界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四大古文明经过历史的洗濯,或消亡、或中断,唯有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始终留存于世界文明历史上,并不断创新。究其原因,与“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养,源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已在中华儿女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和骨髓之中。“这是树根对泥土的眷恋,是水滴对大海的皈依”。①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无法对其按下暂停键。
“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居也”②,意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或场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则解释为“本人和共同生活的眷属的固定住所、住处”③。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对“家”的解释相对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明显可以看出,范围进一步限定,增加了“眷属”一词,即单独一人无以为家,和亲眷同住的处所才称之为“家”,这一解释,强调了血缘关系,同时也凸显了中国人对家更倾向于对稳定性和归属感的追求。
..................................
第二节 “家国情怀”主题选文分布情况
整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有选文,不难发现有许多选文的主题都与“家国情怀”紧紧相扣。由于“教材”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一章节首先对研究范围做界定,以便确定研究范围。在此基础上依据“家国情怀”的定义,统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数量、名称及分类,为后文的研究撰写作铺垫。
一、 教材概念界定
学术界对教科书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大众对教材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广义的教材和狭义的教材。广义的语文教材,指的是依据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所规定的要求与目、语文学科特点编订的,具有系统性的、能够反映语文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各类参考辅导用书、多媒体资料、教学用具等材料;狭义的语文教材,相较于广义的语文教材范围缩小,主要指的就是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书本,即为我们日常使用的课本。本研究采用的是狭义的教材概念,换言之,本文所说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是高中语文课本,不包括各类参考辅导用书。
二、 选文分类情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有 5 本,分别以必修 1、必修 2、必修 3、必修4、必修 5 命名,全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有 79 篇选文,根据教材中单元导读及教学大纲的指导,按课文主要表达的不同思想主题划分,统计得出,“家国情怀”主题的选文有 30 篇,占比达 38%(详细篇目可见下文表格)。由此直观可见,“家国情怀”主题选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中占比较大,同时,体现了教材编写专家们对教师落实“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

教学论文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

...........................
第二章 “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教学价值
第一节 “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德育价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丰富,德育亦为其中之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三者为人们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德育。更为详细而具体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人生观与世界观、理想教育。
梁启超先生曾言:“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①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家”与“国”自始至终保持着特殊的连同关系。“家国情怀”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伴随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和核心精神,学习“家国情怀”主题的作品,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优良品格,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科尔伯格运以“道德两难故事法”实验研究,利用著名的“汉斯偷药”这一则故事,让儿童对汉斯的做法进行评判,从儿童对待此事的评判态度中,总结规律,将道德判断分成三个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简言之,0-9 岁儿童的道德发展一般尚处于前习俗水平,9-15 岁少年的道德发展阶段属于习俗水平阶段,15 岁以后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已经发展到了后习俗水平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属于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的学生最突出的特征是:学生在懵懂的阶段,对事物似懂非懂,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故而在遇见选择时,优先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作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因此,这一时期学生可能会面对德行两难选择,做出与社会发展相违背的举动。基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这样的道德发展阶段,语文课程恰巧可以发挥学科优势,利用教材中“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德育价值,约束学生与社会发展不相符合的行为,促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有机配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准则,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引导。关心国家与世界,提高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参与度,确立学习目标、人生目标,养成良好品格。
.................................
第二节 “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美育价值
美育具有丰富的内涵,通常来说,有培养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教材中“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是美的体现,因此通过对其的学习,对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种审美能力的审美鉴赏,指的是审美主体(即此处的学生)面对审美对象(“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时,从个人角度出发,鉴别与评价审美对象的能力。审美鉴赏活动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支撑,否则,这种评价变成了偏见。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才能正确审美。审美鉴赏并不是简单的评价,在这一过程重要发挥审美主体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跳出固定式思维的禁锢,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鉴别审美对象,进而获得美的感受。将审美鉴赏能力这一概念与语文学习结合:“审美鉴赏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的方法。”①教材中的“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涉及大量的爱国人物的经典事例。教师可以挖掘教材,通过对“家国情怀”主题选文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提升审美鉴赏的能力,理解选文传递的真善美的价值观,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审美鉴赏活动过程中,学会创造美。
一、 理清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评价事物与事件时,不能单纯从外在出发,而应是在综合所评价对象的内在修养与外在美之后,才能得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外在美是指人的外在形象,语言、行为举止等显露于外在的美,是直观的、显而易见的。内在修养主要指人的思想品德等内在修养的美,是人的内涵修养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不易直接被发现。内在美与外在美并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关系,相反,二者之间最为理想且正确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只注重“外在美”,外表光鲜亮丽,内心黑暗龌龊;也有自立“内在美”的人设,塑造在公众面前为学识渊博,事业有成的形象,在人后却是屡屡家暴的恶魔。这些表里不一的人物,往往乘网络便车,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审美造成冲击。比如,现下各大网络平台铺天盖地地推送整容瘦身的广告,宣扬整容瘦身的简单与受益颇大等思想,而有选择性地隐瞒整容瘦身手术失败的后果,向青少年学生灌输尖下巴、大眼睛双眼皮、尖鼻子、瓜子脸、A4 腰才是美的象征,瘦才是审美主流,误以为整容是变美的捷径。
.................................
第三章 “家国情怀”选文教学问题.......................................40
第一节 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 40
第二节 教学材料不成系统.......................................... 43
第四章 “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教学方法................................46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法........................................... 46
一、 教师全过程精心设计.............................................47
二、 学生利用现代科技学习........................................51
结语......................59
第四章 “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法
在本文第三章对“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教学问题的论述中,作者发现“家国情怀”主题选文在教材中未成体系呈现,但因为种种现实原因难以解决教材编排的现实问题,故提出整本书阅读法。虽然,教材中的“家国情怀”主题选文是以单篇形式出现,但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出要求,所以作者认为,不论是单篇选文教学的方法,还是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只要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相互连通。作者认为,教材中单篇“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教学,并不是要让学生将选文出处进行整本书阅读,而是打通单篇教学和整本书阅读,在“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单篇教学上借助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整本书阅读的文化基础,共享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成果。
中华民族跨越千年时光长河,沉淀下了蕴藏丰富内涵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华儿女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利用语文教材,在语文课堂上督促学生学习“家国情怀”选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当代教育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需要;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思想,对当下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三观也有现实指导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学科界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更新更具体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放在篇首的位置,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语文核心素养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利用语文教材,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施加正面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教会学生适应社会。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①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教学论文怎么写
教学论文怎么写

................................
结语
近年来,不仅学术界上对“家国情怀”的研究热度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当今中国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时代下,国内国际形势在平静的海面下暗潮涌动,中华民族处于新时代新选择的十字路口,如何理解中华文明及其传统文化中重点课题,若能从中华民族一次次巨变的历史经验中,寻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经验,我们才能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对待国内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反强调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可见,在“家国情怀”教育方面,国家也予以重视。“家国情怀”主题选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广大教师落实“家国情怀教育”的第一手材料,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利用。
在高中阶段落实“家国情怀”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提升审美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日实现中国梦都具有现实指导实践的意义。但由于长期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学校过分看重学生的升学率,以此做为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考核标准,选择性地忽视学生的整体提素质和情感体验。因此,笔者希望借此机会,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教学探讨,引起教师重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涵养“家国情怀”。
笔者通过梳理教材中“家国情怀”主题选文的分布情况,分类讨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再针对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虽然到此为止,笔者如愿依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论文写作,但深知论文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总而言之,本人尽己所能撰写本文,希望此次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吸引更多专家、教育及语文爱好者参与到“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中来。本人深知论文中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希望专家们点评并给出宝贵意见,笔者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不断探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