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基础教育阶段写作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新论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956 论文编号:sb2022080616434649187 日期:2022-08-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笔者认为写作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无论何时都是教学上的重点培养对象。加上当今全球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波涛中前行,把素质教育的优良理念融入写作教学中,这就为写作教学安上了前进的马达。
第一章 基础教育写作教学历史的回顾
第一节  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发展
写作教学的发端始于西周。但西周从官学到私学,都不是单独设课教授,而是在“言语”课程中体现出来。《中国教育通史》认为:“看来言和语是两种文体,言语之教近乎今天的作文教学。”[3]直到孔子设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才真正成为一门课程,又因春秋之际游说之风盛行,使得写作教学呈现 “说写一体” 的特征。最早由东汉汉灵帝创建的文艺专门学校——鸿都门学,教程设置的尺牍就包括“章、奏、表、驳、书”等实用文体,辞赋、字画等文艺类文体,这标志着写作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到南朝宋文帝开设单科性四个学馆之一的中文学馆,专门从事文章研究与教学,为写作教学的独立奠定基础。更由于文辞取士制度的兴起,促使写作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教材、教法也随之出现雏形。

教学论文怎么写
教学论文怎么写

在中国写作教育史上,写作教学规范的嬗变,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以读代写(练),到为写择读,到以读带(促)写,再到以写为本。“以写为本,以素质求发展”,可望成为21世纪写作教学规范。
先秦时期写作教学方法是以读代写(练),重视从圣贤书的阅读中领悟,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修身养性,积学明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写出文采飞扬的好文章,用阅读方式来代替辞章的训练。
汉以后 “以读代写”与“为写择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写作教学方法。隋唐科举的发展和完善,从以策问为主结合诗、赋考试的模式演变为重诗、赋的模式,宋代转以“经义”为主,再到明朝的八股文,从此,“以写为主”,“以读为手段”的方式成为当时写作教学的主要特征。文章写作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训练学子们写出好的策文、诗、赋与八股文章,还要能写出言简意赅的墨义以及诏、令等。其中文体知识和格律知识写作韵文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明清时期八股文成为考试唯一文体,理所当然八股写作教学尤为重要,八股严格固定的格式对内容的要求更为苛刻。文章较强的“起承转合”逻辑关系,它所规定的文章结构,作为文章的一种思路,对现代应试写作议论性文体的教学有现实借鉴意义。
...............................
第二节 基础教育写作教材的演变
先秦时期并没有规范的写作教材,但孔子编的“六书”、《荀子·正名》、《墨子·小陬》、《韩非子·说难》等作为言语教材一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写作教材已初显形态。王充的《论衡》、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等著作在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对写作教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这些论著兼具阅读教材与写作范文的功能,对写作学习有极大的影响。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和《文章流别志论》是两本较早的写作教材,一方面分体选文,一方面依体序说,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范文可依。可惜二本已佚文。[1] 6萧统的《昭明文选》精选的作品成为文章阅读和写作的范本,从隋代起,研习的人日多,“文选学”成为专门的学问。唐代以诗赋取士,必须研习《文选》,宋代重辞科有“文选烂,秀才半”的时谚,开创了“选文章”的先例。
南宋的真德秀编写的写作文选《文章正宗》将繁杂的文体分类归纳为辞命、议论、叙事、诗赋四类,这可算是我国最早的写作教学“基本型”文体。之后文选类和知识类两种写作教材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是南宋谢枋《文章轨范》和元代倪士毅《作义要诀》,它们分别标志了写作文选类和知识类教材的成型。文选类和知识类的分法延续至今,由此看来写作教材的类型似乎被束缚在宋元时期模式中停滞不前了。
清末来裕恂的《汉文典》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全面地讨论文字和文章规律的专著。全书分为“文字典”和“文章典”,后者占全书篇幅的大半以上,内容分为文法(作文法)、文诀、文体和文论四卷,较为系统的介绍了文章写作的基本方法、技巧、原则等。民国初,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是有关写作技法研究和传授的作文法著作。谢无量编的《实用文章义法》(上、下册)则注重实用文体写作,也结合传统文章学理论,古为今用,算是专门性的写作教材。
.......................
第二章 近现代基础教育写作教学概况
第一节 近现代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剥茧之路
写作理论在继承古代写作理论基础上,借助变革巨浪发展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近代写作学,借此根基孕育成为现代写作学,他们的诞生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写作教学发展。“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分割线,好比西方文艺复兴带给世界文化的冲击一样,新文化运动让中国文化得到一次涅槃重生的机会,新旧思想的碰撞,西方文学理论、语言学理论,以及科学精神、大众化教育思想等各方元素的引入给写作理论带来巨大的变革。
清末民初时期(1901年至“五四”运动),该时期写作教学的观念发生转变,从为“功名”而作转向为“实用”而作。光绪年间下令“以策论试禁用八股文程式”和废除科举。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系列学堂章程有关写作的条文中,均体现了写作教学要求“实用”的特点。如《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科目)规定:“其要义在使识日用常见之字,解日用浅近之文理……并当使之以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以开他日自己作文之先路,供谋生应世之要需。”[1]10民国初年的写作教学同样注重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写作教学观念指导写作教学教材、教学方法的编写及运用,白话文运动促使了写作新形式生成。陈独秀、胡适、刘半农、鲁迅等也提出了新的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的观点。但该时期的写作教学教材还是依靠读本,以模仿式教学方法为主。
20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以陈望道、叶圣陶、夏丐尊、朱光潜等为代表的语文学家运用科学真正开启写作教学的新航标。陈望道《作文法讲义》对现代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文体种类以及作法等写作理论进行探讨,叶圣陶《作文论》、《文章例话》,与夏丐尊合作的《文心》、《文章讲话》等著作,形成较为全面的传统写作教学系统。这些著作阐明了写作教学任务,提出要以社会之需作为写作教学目标;写作训练要同时注重阅读的作用;重要的是提出以学生为本位的写作教学思想。叶圣陶和刘薰宇合作的《文章作法》在写作研究中有意识的引入外国写作理论,还配合文体设计出具体的写作训练内容,在写作教学训练教材中可谓是开山之作。朱自清先生总结多年语文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颇有见地的写作观点,他认为“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假想的读者”[7]34以这样的写作目的训练学生作文练习才能与实用性联系起来。他还认为“写作训练不意识到假想的读者,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写下去,等到实际应用自然便不合式。”[7]34在写作训练中要注重指导学生明确读者意识,形成对各文体的辨析力,这也是对传统写作提出的新创见,为新写作理论研究打开另一扇门。
.............................
第二节 基础教育写作教科书编写的劈荆之路
英才是应社会之时,统治阶级之需,“治国之将才,通晓圣贤之意的儒士”,但无论何种“英才”接受的都是一样的教材之熏,教学之陶。古代所谓的教材一种是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启蒙教材;另一种是像《四书》、《五经》、《史鉴》之类被奉为科举圣典的读物。使用经典之语来评论治国之道或时事政治是科举考试的模式,因此熟背经典就成为了首要任务。正如吴研因在《清末以来我国小学教科书概观》中写的:
这些读物,有的没有教育的意义,有的陈义过高,不合儿童生活。而且文字都很艰深,教学时除了死读死背诵之外,也不能让儿童们明了到底读的是些什么。儿童读这些书,一定要花上七八年的工夫,读得烂熟了,再由老师开讲,然后才渐渐地明白一点字义跟文句,至于圣贤的大道理,往往读了一辈子,读到老死,也读不出什么来;固然从这然读本读起,再读下去也会读出几个所谓“通儒”来,但是一则成功的只是少数的天才,一则这些少数的天才也往往书读通了,天才也成为废才弃才了!这些废才弃才,有的迂腐昏庸不辨粟麦,有的狂妄放肆不近人情。
这些“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并不是依据人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进行严格的规定性和渐进性的整编。
教科书是教学的中介,是师生互动的纽带。如张志公所说:“所谓‘教材’,不单指一本‘教科书’,而是应当包括教师用的、教学用的教学指导书或教学参考书、音像材料以及学生用的各种辅助读物、课外活动材料等等一个完整的系列。不过,在这完整的系列中,那本‘教科书’毕竟是核心。”[9]49如何能科学的、全方位的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系统,进而克服古代忽视学生认知规律,没有阶段性、递进式的教学目的的选材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要真正做到编写适合新时代的教科书,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找到新的编写方向,在借鉴外国经验成果基础上创建符合国情的教科书,这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
第三章基础教育写作教学改革探索之路……………………16
第一节基础教育作文改革理论和教学观念的创新………………16
第二节从课程设置看基础教育写作教学改革……………………19
第三节新课标视野下基础教育的作文教学探索…………………22
第四章基础教育写作素质教学体系建构……………………28
第一节基础教育写作素质教学的基本框架………………………28
第二节基础教育写作素质教学体系的构建………………………31
第三节基础教育写作素质教学体系的实施………………………3
结语……………………………41
第四章 基础教育写作素质教学体系建构

第一节 基础教育写作素质教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主要探讨素质写作教学体系的框架问题。为了更好,更明确地构建写作素质教学体系。首先有必要阐述关于写作素质教学体系的内涵。所谓体系,即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既有抽象的思想理论的基点,又有具体的形式结构框架。理论决定形式,形式体现理论。写作素质教学体系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实施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是以素质教育的理论观点构建基础教育的写作素质教学体系。素质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何把素质教育理论体现于写作教学体系,怎样使新的写作教学体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教学论文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

一 、转变素质写作教学观念 改进传统写作教学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素质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内涵日益丰富和完善,第八次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一次全面的改革风潮。写作教学依据课改标准,借鉴国外的素质教学成果改进我国写作教学方式,虽取得一定成果,但社会实践成效却不大理想。基于此,教育者的写作教学观念要转变,加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重要的环节。基础教育因班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统一的教材管理制度,在教学上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教师为中心,人才教育以英才教育为主线,这使得基础教育显得薄弱了不少,素质教育的先天条件略显不足。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基础教育阶段写作素质的培养。
教学环节中人是关键,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上的转变也就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发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素质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全体性、全面性、创新性、主动性、差异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应只把焦点放在少数的尖子生身上,而忽略其他大多数有潜质的学生。知识学习要全面,教材的系统性知识毕竟有限,但要学习的知识却是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素质教育提倡的接近生活、接近自然的教学观更能展现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是现今人才所必须具有的一项才能,培养创新性素质教育的包容性要比应试教育更能为其提供广泛的空间。关注差异性是素质教育较为突出的特点,应试教育一体化忽视的正是学生本身的差异,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明显的原因之一。素质教育的优势在课堂上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这就显得有为重要。写作的观念要摆脱传统写作教学,课堂内外的写作要遵循“三维目标” 进行设计。
..............................
结束语
写作教学从西周开始,传承下不少教学模式。后人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以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丰富成熟的写作理论体系,对写作教学的指导有现实意义。教科书写作方面的排版的改进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保障。而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积累。在应试考试制度下,急功近利的教学心态是造成现实写作教学怪现象的主因之一。要改变当前状况,就得从根本入手,找准灵药方能药到病除,写作素质教学无疑是一付妙方。
写作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无论何时都是教学上的重点培养对象。加上当今全球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波涛中前行,把素质教育的优良理念融入写作教学中,这就为写作教学安上了前进的马达。写作基础的培养的重中之重,而素质教育理念中的基础教育与之相互呼应。基础教育阶段在写作上的递进式培养计划是终身写作的基石,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写作应具备的素质,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写作的基地,因此学校要重视写作素质教学的实行。但素质教育的天然牧场是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学校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已是大势所趋,加上家庭教育的入伙,三者的联合才能结出素质写作的硕果。
写作素质教学体系的建构设想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风浪,基于科学研究的理论,基于培养现代写作人才的需要。写作教学的难题不会因为素质写作体系的建构就能彻底改变,但大胆创新的尝试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