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分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023 论文编号:sb2022061012131648250 日期:2022-06-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毕业论文,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首先从贸易规模、出口市场结构和出口农产品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概况,其次借助贸易中的三个指数,分别是比较优势指数(RCA)、互补性指数(TCI)和结合度指数(TCD),对基本的内在情况与形势变化进行了解与分析,最后运用贸易引力扩展模型,对中国-东盟农产品双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和结合度做“一带一路”前、后两个时间段回归分析,通过对比回归结果确定在“一带一路”后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互补性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中国与东盟①的经济贸易合作已有很长的历史并一直保持紧密联系的状态。1991年两方进行交际并与 1996 年建立全面对话伙伴关系,同时双方达成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战略思想,但过程较为艰难和持久,自贸区从 2004 年到 2006 年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从而将数百种农产品关税降至零。2009 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于 2010 年正式启动。其成立后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的自由贸易区,贸易规模大约为 5 万亿美元,同时关系到共 19 亿人口的经济生活。为双方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加深了贸易合作程度。2019、2020 年中国的贸易合作伙伴排名发生巨大变化,先是美国下跌至第三,东盟上升为第二,随后次年东盟一跃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因此加深对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相关研究更加重要。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产生非常好的影响。东盟中的大多数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在面临发展困难时能够找到共同的解决机制。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发,农业贸易也成为双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边贸易中,中国总是处于顺差地位,但近看农产品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逆差。逆差的来源主要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逆差额基本接近了对东盟农产品总逆差的一半,而主要的农产品为橡胶制品、棕榈油和谷物,并且双边贸易逆差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 2013 年提出的,其中大部分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各国尝试在农业资源整合等深层次领域发展合作,拓展农业国际合作的领域,是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命运构建途径。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相比较,东盟、中国地理位置相近,贸易关系也很紧密。中国和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额的 17%以上。有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再加之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不断深化,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在如今东南亚市场相较之前更加成熟和稳定,带给中国农产品出口不小的困难与挑战。另外,更加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东盟成员国的地理位置位于热带气候区,其生产的热带农产品更加具有比较优势,严重挤压了中国同类农产品的出口,甚至再中国国内的市场上也被抢占了较大份额,对于中国南部地区的农民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利益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与威胁。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关系密切。中国进出口市场中,东盟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而在东盟的进出口市场中,中国排名第三和第二。因此,双边农产品贸易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二者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存在着相似的需求偏好和明显的特点,主要存在于产业内贸易(Linder,1966[1];郭海平,2014[2];冯中朝,2015[3];丁存振、肖海峰,2018[4]),“一带一路”正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行业内国际贸易从初始农产品出口向加工农产品物流贸易出口的模式转变(刘名多,2018)[5]。同时,一些学者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政策的成功推行,给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创造了很大空间,对双边进出口贸易形成了重大影响(孙康,2010[6];许庆,范英,吴方卫,2011[7];杨重玉,高岚,2018[8])。由此可见“一带一路”的促进作用很大,另一方面关税激励所带来的经济红利正逐步减少,推动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化应当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目标重点(Shutama,2018)[9]。为进一步详细探究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提升优化策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
一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学者都认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中,农产品的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Peter Waikenhorst(2012)[10]认为,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东盟对华出口商品增长水平高于总体而言出口商品增长水平,因而我国贸易逆差继续增大,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商品增长水平将与总体出口商品增长水平一致。周跃雪(2018)[11]、郭楠(2016)[12]、谭亮(2017)[13]均在研究中认为,目前存在着我国农业和东盟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我国农业出口商品结构已不能适应东盟的市场需求,深加工供不应求等现象,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Jose .L(2015)[14]比较了我国和东盟各国重要农产品贸易进出口贸易状况,认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由于带有竞争性的产品种类较多,不利于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推动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朱烈夫和陈伟(2015)[15]从国际资源互补的视角调整了当前单一的国际贸易目标结构,将东盟国家划分为四个阶段,针对这四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发现缩小合作的范围可以长期有效促进双边农产品方面的贸易合作。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在 1950 年发表的一份论文中所提到的国际关税与国际贸易政策问题。通过与许多成员国之间签署各种合同,为了进一步增进成员国间的贸易关系,促进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将统一且或为零。在对待非成员国时,一般会统一同意对该国征收更高的关税。这个理论从欧洲开始应用,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经济意义上,同盟国之间会变得很好。一般来说,关税同盟有两个含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简单来说,联盟国彼此之间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互利互惠,但对其他的非联盟国家则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歧视性的贸易保护会严重阻碍正常、合理的国际贸易行为。通过自由主义交易与保障主义交易的结合,就能够达到"“交易创新”和“交易转化”的效果,两者效应的相对应强弱作用是关税同盟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龚志超(2014)[39]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出于某种原因,进口从低价格国家转移到高价格国家。结果,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国家原有的贸易方向发生转移,贸易转移效应随之产生。结盟各国相互之间通常会达成较多协定,而东盟国家基本协定的主要内涵则包括到所有对国际贸易有重大影响作用的费用和限制。各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国际关税联盟,尽管在其内容形式上也各有雷同之处,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内涵性质上也不相同。前者则是属于防御性的;但后者即为竞争性质的,目的是让新加入联盟的各国,在互相竞争市场的强大贸易战中,可以占据更有利于的战略地位。东盟成员国与中国同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建立自贸区、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等行为,均意味着其联盟对中国市场和与中国发展长期贸易合作伙伴的重视性。
.............................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最初的创立者为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该学说又被称之为 H-O模型。它突破了斯密与李嘉图贸易论的束缚,指出工业生产必须有许多要素,而劳工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他们还指出如果产品的类型差异,那么企业生产销售商品中对劳力、土地、资金等的总量配置需求也是具有差异性的。资本密集型的商品生产往往涉及较高的技术,因此必须投入更多的制造机器和资金;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中通常含有大批的手工作业,所以产品通常要求更多的劳动者。另外由于不同发达国家中各种产出基本要素的总量差异,所以一些发达国家资金比较丰富,一些发达国家剩余劳动力也很多。所以,各个大国都应集中精力专业化制造自身要素总量较为丰富的产品。这是因为制造基本要素的价值总是和使用数量成反比,而当一国集中制造对自身最丰裕基本要素的大规模制造就能够减少成本,自然产生价格优势。不过此学说并未顾及到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还假定世界各国并不具有贸易限制,与现实社会相去更远。
从历史上看,中国和中亚、东盟国家互相一直保持着较为紧密的文化、经济交流。东盟十国中,缅甸、老挝和越南均与中国存在共同边界,泰国、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与中国共处东南亚板块,地理位置相距不远,但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别。荣静(2006)[40]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东南亚的热带气候能够盛产热带水果,热带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很难缩小。
长期以来,由于受资源禀赋的因素影响,人力资源、资金限制、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单一模式,部分农产品的价值链较低,严重缺乏竞争力。通过利用好“一带一路”带来的资本扩张、人员素质的提高、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进一步投入研发和倡议国家紧密合作等因素的复杂运作,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与被“一带一路”国家认可将会大大提升中国农产品质量的可信度与受欢迎程度。同时,低成本、高质量的农产品可以促使中国在出口方面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发达国家争抢更多的东盟市场进口份额,达到促进中国向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目的。
.............................
第三章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分析............................16
第一节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规模...................................16
第二节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17
第四章 基于引力模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分析...........32
第一节 引力模型指标选取...............................32
第二节 引力模型构建.....................................33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41
第一节 结论..........................................41
第二节 对策建议.........................................43
第四章 基于引力模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分析
第一节 引力模型指标选取
贸易引力模型最初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其所描述的基本原则为两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和这两物品的品质成反比率,并和这两物品间的距离成反相关性。Tinbergen(1962)和 Poyhonen(1963)首先将引力模型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用测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贸易流量。同样,Bergstrand (1989)[44]改进了这个模式,两国双边贸易流量的大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呈相关性。在经济学上采用不同的经济含义去形象地对其中原理进行阐释,双边贸易的进口方经济水平越发达则消费能力越强,即市场需求大、市场规模大,出口方的经济水平越发达,则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越强,可以更好地进行产品保障。在阻力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双方的地理距离,当双方距离较远时贸易成本基本是越高的。
具体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在亚洲地区属于经济大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较大的辐射范围,东盟国家中也存在较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也有一些落后且发展缓慢的国家,不仅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落后,更是难以与世界第二梯队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因此需要考虑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学的原理中,默认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好,那么出口就越需要发展,规模越大,原因是在生产力过剩时,需要将多余的生产力出口进行消耗,历史上的英国、美国等工业革命时期就是全球贸易出口量剧增的时间段,同时经济水平越高,贸易的基础条件和相关技术就越成熟和发达,更方便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将经济发展水平加入到模型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考虑到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差距较大,需要以其他方法进行平衡。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首先从贸易规模、出口市场结构和出口农产品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概况,其次借助贸易中的三个指数,分别是比较优势指数(RCA)、互补性指数(TCI)和结合度指数(TCD),对基本的内在情况与形势变化进行了解与分析,最后运用贸易引力扩展模型,对中国-东盟农产品双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和结合度做“一带一路”前、后两个时间段回归分析,通过对比回归结果确定在“一带一路”后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互补性的关键因素。
首先从基本贸易情况来看,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双边贸易更集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越南五个国家当中;出口以第二、第四大类的农产品为主,进口则主要是第三大类农产品。
在指数分析中本文得到的结论有以下三点:
第一,从 RCA 指数测算结果看,中国农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在近 10 年内,始终落后于东盟。中国自 2010 年至 2019 年农产品的显性相对比较优势指标始终低于临界值,表明了中国农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不足。从总体来说,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始终低于中等国际竞争力水平,竞争力先降低后提高,在 2019 年达到最高,但较于 2010 年并没有提升很多。然而,东盟国家的显性比较优势近 10 年内,其数量值却始终超过了 1.2。在 2019 年,东盟国家的显性经济比较优势将略低于 2010 年。从产品类别来说,除 07、13、20 章农产品比较优势指数大于东盟,05 章接近外,其余农产品竞争力均落后于东盟。总之近十年来,中国农业和东盟一样总体来说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远低于东盟,但东盟的农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却更受到重视,并且差距较大,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第二,从 TCI 指数的测定结果来看,中国-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互补性在“一带一路”之前呈现出较弱的状态,且之后也并未发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具体产品种类的角度来说,双方互补的农产品种类并不丰富,较为匮乏,并且在这些农产品当中存有许多贸易总量较小的产品,规模过小,难以支撑中国这一大国的消费与出口量。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互补为主,“一带一路”后总体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加工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大幅提高。中国和农产品贸易的“小国”关系到种类和互补产品很少。而且互补产品的优势不明显,部分具有互补优势的产品没有高贸易额,甚至部分产品的贸易额为零,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