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中国进口中间质量影响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55 论文编号:sb2020112823171133697 日期:2020-12-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认为在不同环境污染强度分类的行业中,环境规制对其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选取了废水和废气治理设施的年运行费用在工业总产值的占比作为代理变量来刻画中国环境规制强度。在系统回顾了有关环境和贸易相关文献之后,通过对中间品质量测算、影响途径分析以及实证分析。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在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的同时,长期忽视了其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环境规制力度也逐步增大。中国工业发展导致的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也逐渐得到政府重视。政府开始倡导企业提高治污技术,并提供相应补助,加强污水污染源治理,保护饮用水水源。总体上看,现有的环保标准细化不够完善,环境监管部门执行难度较大,力度不够。中国生态环境部 2019 年 5 月 29 日发布的《2018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全国 338 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 20.7%,比一年前下降1.3%,2017 年废水排放量约 700 亿吨,与前一年相比,减少 1.6%。因此中国的污染治理虽然稍显成效,但环境保护这个任务仍然时非常艰巨、复杂的,且需要长期贯彻落实的。
近年来,在面临环境问题,加大环境规制力度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也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结合二者背景,在中国经济建设推进和贸易重心转移的过程中,既保证环境规制政策顺利实施的同时,又要进口高质量产品以促进本国企业最终生产产品质量的升级。因此搞清楚环境规制和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考虑本国进口贸易,既要考虑中间品又要考虑资本品,但中间品贸易占进口比重额迅速提升,而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显著影响企业生产最终产品质量,从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生产过程中间品投入和对其的进出口贸易都是建立在微观层面的,且对于中间品贸易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出现的新角度,企业对在环境规制压力下,对中间产品质量的配置具有选择能动性。所以本文以中国 2008~2016 年 HS6 位码产品层面贸易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中国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的影响,对现有研究作了一定补充和完善。
........................

1.2 主要研究方法
(1)归纳分析法:本文通过对环境规制和进口产品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阅读、归纳和整理,深入了解相关研究领域内的最新动态。并将文献整理为进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产品质量测算以及环境规制与进口产品质量相关研究三个部分。而后对搜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简要评述,作为本文的切入点,为文章奠定重要基石。
(2)统计分析法:对中国进口中间品贸易进行统计分析。在已有产品质量测度方法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中国进口中间品质量进行测算。
(3)计量分析法:使用计量分析方法讨论环境规制对中国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使用产品和行业层面的数据,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并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对境规制和进口中间品质量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技术路线图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进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Schott(2004)研究发现进口价格越高,进口产品质量越好。中国企业进口产品质量呈逐年提高,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利于维系其该企业与进口产品来源地的贸易关系,延长贸易合作的持续时间(施炳展和曾祥菲,2015)。发现进口关税的减免,使得中国企业用于进口中间品的可支配支出相对增加,企业则会选择进口更高质量中间品(余淼杰和李乐融,2016)。施炳展等(2016)使用了倍差法研究贸易自由化程度对中国进口中间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贸易往来贸易成本就相对越低,其对所进口的中间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越显著。魏浩和林薛栋(2017)基于国家、企业层面,对进口和出口的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之后测算中国产品质量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提供参考依据。孙林等(2019)使用 DID 模型分析了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对进口食品质量的影响,发现该战略实施提升了进口食品的质量,且食品需缴纳的关税越高,影响程度越大。魏浩等(2019)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会使得进口产品种类丰富度提高,但是新进口的产品质量平均低于持续进口产品,从而拉低了当地所有进口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许家云等(2019)从微观企业层面研究了生产性补贴与进口行为的关系,发现生产性补贴越高,进口产品种类丰富度越高,其质量也越高。
............................

2.2 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相关研究
学术界对于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选取至今还未达成一致。笔者在阅读涉及到产品质量测度方法文献后,发现没有直接对产品质量观测的方法,而其余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价格非价格指标两类。
(1)价格指标
第一,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直接采用价格或单位价值作为产品质量的代理变量。Aiginger(1997)认为消费者对于高质量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容忍度高于低质量的产品,因此价格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该产品质量的高低。还有学者利用了产品的单位价值衡量产品质量(Hummels and Klenow,2005  ,Schott2004),研究发现进口来源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对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除此之外进口来源国的资本密集度和本国市场规模等都对产品质量有着促进作用。且质量高的产品倾向于被出口到高收入国家(Hallak,
2006)。
第二,需求信息回归推断法。根据 Berry(1994)假设推导出产品的市场份额,而后采用嵌套 logit 模型进行拓展,控制产品的价格和水平差异不变,影响产品市场份额的产品垂直差异即可用来代表产品质量。Khandelwal(2010)选取1889~2001 年美国产品层面的贸易数据,包括了产品价格,贸易总额等,计算出产品的市场份额,对美国进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还有学者用此方法对中国不同时间段的进口产品质量(刘伟丽、陈勇,2012)和出口产品质量(施炳展等,2013)进行了测算,后者结果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短期内行业资本密集度和技能密集度负向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第三,迭代测算方法。Hallak  and  Schott(2011)认为直接获取的产业价格属于“不纯净”价格,与之对应存在的是经过了质量调整的纯净价格。具体而言,作者使用拉氏和帕氏价格指数用来代理不纯净价格,在使用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后,从非纯净价格之数种减去产品的净价格即质量调整价格就得到了产品质量的测算结果。该方法可以用来测算某一个共同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且数据的可获取程度较高
............................
 
第 3 章  环境规制概述及现状分析................................ 10
3.1 环境规制的主要类型....................................... 10
3.2 中国环境规制情况....................................... 11
第 4 章  中国进口贸易现状与中间品质量测度............................. 15
4.1 中国进口贸易规模和结构分析................................ 15
4.2 中国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测算........................... 18
第 5 章  环境规制影响进口中间品质量理论研究....................... 22
5.1 环境规制影响贸易理论............................. 22
5.1.1“环境避难所”理论 ................................ 22
5.1.2“波特假说”理论 ............................... 22

第 6 章  环境规制影响中国进口中间品质量实证分析

6.1 模型构建
在对进口中间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例如:①劳动成本,劳动成本的提高使得企业更愿意选择进口高质量水平的中间品(赵伟和钟建军,2013)。②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高质量产品相对价格越低(Alchian and Allen,1964),那么进口国规模较大的企业对于高质量中间品的需求提高。③经济自由化水平,出口国和进口国经济自由化水平对产品质量都存在显著影响(钟建军,2014)。④出口国人均 GDP,出口国人均 GDP 对其出口的产品质量有着正向影响(Khandelwal,2010)。⑤出口国研发支出占比,中国研发投入越高,对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越低,但是研发效率则呈现出相反的结果(施炳展和邵文波,2014)。
本章主要研究环境规制对中国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中国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通过第 2 章计算得到产品层面的进口绝对质量 quality,由于不同的行业间绝对质量难以比较,因此,使用绝对质量标准化后得到的相对质量rq 进行回归,以 rq 进入计量模型。
图 3.1   2000~2017 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单位:亿元)
...............................
 
第 7 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结论
本文基于对于环境和贸易问题的关注,研究了环境规制对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影响,以及在不同环境污染强度分类的行业中,环境规制对其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选取了废水和废气治理设施的年运行费用在工业总产值的占比作为代理变量来刻画中国环境规制强度。在系统回顾了有关环境和贸易相关文献之后,通过对中间品质量测算、影响途径分析以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笔者将中国 1979 至今的环境规制政策演变归纳成四个时期,不同时期虽有不同时期的特点,但大体不难发现,随着政策种类的丰富和完善,导致中国环境规制的强度日益增加。从废水和工业废气的排放来看,其增长率均逐年递减,而废气中所含SO2、氮氧化物及烟(粉)尘排放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2)参考 Khandelwal(2010)以及 Pula 和 Santabarbara(2011)的研究,其思路来自 Berry(1994),基于需求信息回归推断法,使用 CEPII-BACI 数据库测算了 2008-2016 年间与中国贸易往来的所有国家 HS6 位码的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进一步将这些产品归并入中国二位码国民经济行业(GB/T4754-2002),在去掉如采矿业一类容易产生同质品的行业后,从行业层面来看,2008~2016 年中国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上升趋势;后对其进行加总,从国家层面看,中国 2008~2011 年间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处于稳步上升趋势,与 2011 年相比,其质量在 2012 年大幅度下降,而后在 2012~2016 年期间又显现出平稳递增趋势。
(3)基于“污染避难所”理论和“波特假说”理论,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通过三种不同途径影响进口中间品质量。从理论上讲并不是纯粹的促进或者抑制作用,这使得最终影响结果充满着不确定,因而得出两种假说:一是进口国环境规制强度越大,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越高,即存在倒逼机制;二是进口国环境规制强度越大,进口中间品质量越低。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