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处于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靠传统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渐显疲态,特别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市场低迷,中国传统贸易发展停滞不前。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得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2008 年以来,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 20%,远高于同期我国外贸增长速度。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为 8.8 万亿元,并且预计到 2020 年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额将突破 12 万亿元。不仅如此,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从 2010 年的 5.9%上升到 2018 年的 28.8%,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传统贸易方式增长疲软的情况下,跨境电商作为贸易新业态,显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的增长点。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处于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靠传统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渐显疲态,特别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市场低迷,中国传统贸易发展停滞不前。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得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2008 年以来,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 20%,远高于同期我国外贸增长速度。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为 8.8 万亿元,并且预计到 2020 年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额将突破 12 万亿元。不仅如此,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从 2010 年的 5.9%上升到 2018 年的 28.8%,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传统贸易方式增长疲软的情况下,跨境电商作为贸易新业态,显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的增长点。
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何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是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状况时提出“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强调要抓住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机遇”。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很多相关政策法规来促进和保障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2018 年 6 月 1 日,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主导建立了中国商务信用联盟规范中国跨境电商的营商环境,提出“诚信+电商”的行业管理模式,加大了行业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2018 年 7 月,我国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商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政府对从事跨境电商出口的企业给予“综合货运支持”,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对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只需缴纳行邮税。2018 年 8 月 3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顺利地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商务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为我国跨境电商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便利和法律支持。
......................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外贸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关于跨境电商发展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现有文献大多从跨境电商的现状、交易环节、影响因素等角度出发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在研究跨境电商的现状方面,马述忠和房超(2018)认为跨境电商是数字贸易时代下的重要产物,是传统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扩展与延伸,呈现出中间环节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普遍降低的贸易新趋势。姚钟华(2002)开创性地提出了“E-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认为这种基于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新型外贸方式是未来贸易发展的主流。王外连(2013)、金虹和林晓伟(2015)从我国跨境电商的现状出发,基于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优势和问题,提出了要大力提高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王树柏和张勇(2019)通过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在跨境电商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构建数字贸易生态圈等方法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和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魏利平和邢文祥(2019)认为跨境电商出口已经成为扩展外贸新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提出了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和升级的政策建议。Ghorbani(2013)通过研究跨境电商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联性,认为跨境电商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孙蕾等(2015)、杨振华(2015)通过分析我国跨境电商的总体情况,认为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处于高速发展期,是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Kim M J(2017)基于购买决策模型分析了跨境电商模式消费者决策的特点,发现目前跨境电商呈现出小批量、分散化的特点。关于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方面,Abbas(2012)基于构建的跨境电商出口模型,分析了贸易双方B2B 的交易情况。张夏恒(2017)按照商业模式、经营方式、进出口方向三个维度总结了目前跨境电商发展的模式。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外贸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关于跨境电商发展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现有文献大多从跨境电商的现状、交易环节、影响因素等角度出发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在研究跨境电商的现状方面,马述忠和房超(2018)认为跨境电商是数字贸易时代下的重要产物,是传统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扩展与延伸,呈现出中间环节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普遍降低的贸易新趋势。姚钟华(2002)开创性地提出了“E-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认为这种基于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新型外贸方式是未来贸易发展的主流。王外连(2013)、金虹和林晓伟(2015)从我国跨境电商的现状出发,基于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优势和问题,提出了要大力提高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王树柏和张勇(2019)通过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在跨境电商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构建数字贸易生态圈等方法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和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魏利平和邢文祥(2019)认为跨境电商出口已经成为扩展外贸新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提出了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和升级的政策建议。Ghorbani(2013)通过研究跨境电商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联性,认为跨境电商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孙蕾等(2015)、杨振华(2015)通过分析我国跨境电商的总体情况,认为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处于高速发展期,是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Kim M J(2017)基于购买决策模型分析了跨境电商模式消费者决策的特点,发现目前跨境电商呈现出小批量、分散化的特点。关于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方面,Abbas(2012)基于构建的跨境电商出口模型,分析了贸易双方B2B 的交易情况。张夏恒(2017)按照商业模式、经营方式、进出口方向三个维度总结了目前跨境电商发展的模式。
.............................
第 2 章 我国出口贸易与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
2.1.1 出口贸易规模分析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出口贸易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实施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世界贸易活动中去,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我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2008—2018 年年间,我国出口规模由 2008 年的 1.43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2.48 万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量增长了接近一倍,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呈现出了一个波动上升的趋势。但自从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口贸易增速明显放缓,在 2009 年出现了-16.1%的负增长情况,近几年增长速度却明显放缓,这也显示出我国传统外贸出口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由表 2.1 可以看出,我国从 2008 年至 2018 年,一直都是贸易顺差的状态,出口贸易占比一直高于 50%,这也体现了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出口贸易,积极扩大贸易出口。但从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出口依存度由 2008 年的 31.1%逐年下降至 2018 年的 18.3%,也就是说我国出口拉动 GDP 增长的贡献率是处于下降的趋势的,我国出口贸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开始降低。

............................
2.1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
2.1.1 出口贸易规模分析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出口贸易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实施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世界贸易活动中去,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我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2008—2018 年年间,我国出口规模由 2008 年的 1.43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2.48 万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量增长了接近一倍,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呈现出了一个波动上升的趋势。但自从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口贸易增速明显放缓,在 2009 年出现了-16.1%的负增长情况,近几年增长速度却明显放缓,这也显示出我国传统外贸出口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由表 2.1 可以看出,我国从 2008 年至 2018 年,一直都是贸易顺差的状态,出口贸易占比一直高于 50%,这也体现了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出口贸易,积极扩大贸易出口。但从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出口依存度由 2008 年的 31.1%逐年下降至 2018 年的 18.3%,也就是说我国出口拉动 GDP 增长的贡献率是处于下降的趋势的,我国出口贸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开始降低。

............................
2.2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情况
2.2.1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阶段
中国跨境电商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从 1999年到 2003 年,这一阶段也开启了我国互联网进步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的萌芽期。在此阶段,跨境电商主要业务模式是产品在线上平台展示、线下交易,第三方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和产品展示平台,但网络平台不能进行产品交易,跨境电商平台依靠企业缴纳的会员费、服务费等获取利润,之后也慢慢推出了竞价推广、服务咨询等新型业务模式。在这个阶段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国际站和环球资源网,这些平台主要提供买卖双方的市场信息,解决了信息闭塞的问题,但由于无法线上交易的局限性,跨境电商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市场信息的整合者。
2.2.1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阶段
中国跨境电商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从 1999年到 2003 年,这一阶段也开启了我国互联网进步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的萌芽期。在此阶段,跨境电商主要业务模式是产品在线上平台展示、线下交易,第三方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和产品展示平台,但网络平台不能进行产品交易,跨境电商平台依靠企业缴纳的会员费、服务费等获取利润,之后也慢慢推出了竞价推广、服务咨询等新型业务模式。在这个阶段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国际站和环球资源网,这些平台主要提供买卖双方的市场信息,解决了信息闭塞的问题,但由于无法线上交易的局限性,跨境电商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市场信息的整合者。
第二个阶段是从 2004 年至 2012 年,敦煌网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在这个时期,跨境电商平台不仅仅能够展示产品、提供市场交易信息,而且实现了线下交易、结算和物流等交易环节的电子化,线上交易平台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化。相比于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更加展现了跨境电商平台的本质,具有初步的线上交易模式,同时打通了产业上下游之间的供应链。B2B 和 B2C 是两种跨境电商的主流模式,其中 B2B 占据主导地位,电商平台直接跟中小企业对接产品和需求,大大缩减了中间环节,缩短了原来的产业链条,降低了中间环节损耗的成本。
第三个阶段是从 2013 年以后开始的,2013 年是我国跨境电商的重要转型年,中央和各地区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规范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制度风险,为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这个阶段,跨境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一方面,国内外贸易群体正处于从传统外贸方式向跨境电商模式的转型期,生产模式从生产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对产业链的灵活度和市场需求的敏锐性要求高。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手机用户超过计算机用户,移动端电商的飞速发展成为新的潮流,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异军突起,跨境电商的平台模式也开始向 B2C 转移,带来了新的贸易机遇。
...............................
...............................
3.1 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24
3.1.1 贸易便利化理论 ........................................ 24
3.1.2 交易成本理论 .......................................... 25
第 4 章 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 34
4.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34
4.2 指标的选取................................... 35
4.3 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测算...................................... 35
第 5 章 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
5.1 模型设定........................... 42
5.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3
5.3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44
第 5 章 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由于面板数据很够很好地解决遗漏变量的问题,同时缓解共线性带来的困扰,因此本文采用搜集到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东盟十国的相关数据的连续性和可得性,本文研究的样本期间选择 2009—2017 年,各变量的预期符号、原理说明和数据来与具体如下表 5.1 所示。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了带有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出口数理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 2009—2017 年东盟十国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指数,基于 2009—2017 年的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亚洲开发银行等数据库的数据,选取东盟十国为样本,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考察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出口贸易水平,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探究了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影响出口贸易的中间机制。根据本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四个研究结论。
(1)东盟十国区域内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国别差距较大
基于跨境电商的主要环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含互联网通信技术基础、通关效率、物流效率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来科学测算东盟十个国家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根据测算结果发现,就东盟地区整体而言,虽然这些国家在 2009—2017 年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指数都是呈现上升的良好势头,但是,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总体水平不高,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还是很大。并且东盟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八国,在 2017 年跨境电商发展指数分别达到 2.39 和 1.62,而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在 2017 年的指数水平分别低至-0.72、-0.62 和-0.60,显示出巨大的差异性。
(2)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对我国出口贸易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基于东盟十国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基准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对我国出口贸易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来说,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我国出口到该国家的贸易量就会增加 0.39 个单位。跨境电商能够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创造出成本低廉的网络贸易中介,缩短交易环节,同时克服贸易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我国的出口水平。因此,加强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培育国内网民数量,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更加快捷高效的物流运输网,从而提高跨境电商发展水平,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出口贸易水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