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视角下逆向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发包国视角的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226 论文编号:sb2020062915341431952 日期:2020-07-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研究,本文主要从发展中国家三级产业的角度,研究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展中国家(发包国)就业的影响。综合文献、理论和实证三种研究方法发现,逆向服务外包会对发包国三级产业的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包国的服务业就业大体具有消极影响,对工业和农业就业大体具有积极影响。由于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所雇佣的劳动力相较于一二产业的劳动力来说,属于高技能劳动者,相应的,工业和农业分别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所雇佣的劳动力属于中低技能劳动者。所以也就是说,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包国的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对发包国的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具有正向影响。这和 Crinò(2010)通过美国数据得出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包国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存在负面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有正面影响的结论正好相反。由于逆向服务外包的发包国和接包国的方向正好与传统的离岸服务外包的方向相反,所以二者所得出的结论正好吻合。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逆向服务外包是经济全球化下服务外包的新形式,印度和中国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国,是第一批开展逆向服务外包业务的国家。TCS 是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公司之一,通过在美国建立分支机构雇佣大量的美国高技能劳工;印度另一家大型的服务外包公司 Infosys,为了打开欧洲市场,收购了 SAP 在英国的子公司;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奇瑞公司通过逆向服务外包与美国 12 家汽车研发机构合作,雇佣一流的汽车研发人员,使得本公司所掌握的技术在全球先进技术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华为通过在多个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汇聚了多个发达国家的研发型人才,设计出质量高于中国其他同行业的集成系统。面对发展中国家逆向服务外包业务量的逐年上涨,Tholons(2008)在离岸外包研究白皮书中提出,逆向外包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属于人为战略性选择的结果,而非经济活动自然演化而成的。
长期以来,服务业都是吸纳发展中国家国内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而就业稳定也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那么发展中国家通过逆向服务外包将企业的知识密集型的业务环节外包给发达国家的劳工是否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就业?这个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就业的影响是否会根据不同的产业而有所不同?
1.1.2 研究意义
逆向服务外包是发展中国家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创新战略路径。发展中国家通过雇佣发达国家高技能劳动力、在发达国家建厂、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合作等方式,将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角色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外包的接包国转化为发包国,扭转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突破了 Perez(2003)“两种机会窗口”的局限①,同时获得价值链治理租金②。可以说,逆向服务外包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式,使得发展中国家能够凭借后起者优势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

1.2 文献综述
由于逆向服务外包是发展中国家新兴起的一种服务外包模式,目前国内外专门研究逆向服务外包对就业影响的文献并不是很多,所以本文将有关逆向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和就业的文献一起进行了分类整理。
1.2.1 服务外包的相关研究
外包方式上,国内外一些学者将服务外包分为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两种方式开展了相关研究。Runjuan Liu 和 Daniel Trefler(2008)研究了美国服务项目外包到中国和印度对本国就业市场的影响,提出在岸外包会对本国就业有积极影响,离岸外包对本国就业有消极影响,二者的净效应是积极的。董雯、夏鹏(2011)进一步将离岸服务外包细分为信息技术外包、商业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ITO、BPO、KPO)三种服务外包模式,通过分析 2010 年西安的服务外包合同,分别探究了三种服务外包模式的发展情况。
外包方向上,一些学者将服务外包分为接包和发包两种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吕延方、王冬(2011)通过细分不同行业的外包模式,如材料、服务、加工等外包,得出对外发包会提高本国就业水平,且发包对就业的正向影响大于接包,此外材料发包的正向影响大于服务发包。但是,肖芍芳、王俊杰(2012)通过对中国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服务外包比材料品外包对工业行业就业的正面影响显著。此外,吕延方、王冬(2011)还指出制造业的接包对就业有负面影响,因为对企业生产率没帮助。但是接包可以扩大产出从而促使就业量增加,
进而抵消接包对就业水平的直接负面影响,使得整体效应为正。毛日昇(2009)指出扩大产出和最终品出口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接包对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外包内容上,一些学者将服务外包划分为高技术外包和低技术外包。陈仲常、马红旗(2010)指出制造业低技术外包带来的就业净效应几乎是高技术外包的两倍。
........................

第 2 章 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服务外包现状

2.1 逆向服务外包的含义
“逆向服务外包”又称“反向服务外包”、“逆向离岸服务外包”等,它是逆向外包的一种细分形式。逆向外包一词最早出现在 2005 年 Priya Sen 刊登在《印度日报》上的一篇报道中,该报道将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因国内缺少高技能飞行员从而招聘发达国家飞行员的经济活动称为逆向外包。目前对这一新兴的外包模式,已有研究文献中有 2 个名词与之对应,一个是逆向外包,另一个是反向外包。对此,张月友、刘丹鹭(2013)建议翻译成逆向外包更好,原因是逆向外包比反向外包表达出的意思更广泛③。本文通篇采用逆向外包这一译法。Tholons在 2008 年 6 月发布的离岸外包研究白皮书中提到印度已经出现地理逆转的离岸服务外包。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外包,即发达国家为了节省本国人力成本,或者由于本国资源短缺,而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做的形式,发包国是发达国家,逆向服务外包的外包流向正好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外包相反,即由发展中国家通过逆向外包的三种方式向发达国家发包④,而发包内容通常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发包国是发展中国家。
............................

2.2 逆向服务外包产生的动因
2.2.1 寻求高技能劳动力强化自主创新
发展中国家进行逆向服务外包第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通过向发达国家进口中间服务投入的方式来获得高技能劳动力,弥补国内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本文选取世界银行数据库(WB)中,2017 年 GDP 在全球排名前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见表 2.1),从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ILO)中选取各国 15 岁以上劳动力的就业数据,并计算出各国对应的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就业人数占国内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由于 ILO employment  by  education 数据库中没有中国的统计数据,所以将其余五个国家的统计数据经过计算整理后绘制柱状图 2.1。在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ILO)中,各国最新统计数据的年份略有不同,其中巴西最近一次的统计数据是 2012 年,其余四个国家都是 2017 年的数据。
表 2.1   2017 年 GDP 排名前六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列表
..........................

第 3 章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现状 ............................. 15
3.1 国内劳动力市场主导因素 ..................................... 15
3.2 劳动力的自主择业趋势 ....................................... 16
第 4 章 实证分析 ......................................... 22
4.1 逆向服务外包影响发包国就业的效应 ........................... 22
4.1.1 正向效应 ............................. 22
4.1.2 负向效应 ................................. 23
第 5 章 结论和建议 ....................................... 38
5.1 研究结论 .............................. 38
5.2 研究建议 .......................... 39

第 4 章 实证分析

4.1 逆向服务外包影响发包国就业的效应
4.1.1 正向效应
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国内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正向影响的效应有两种,一种是规模效应。发展中国家在通过逆向服务外包提升生产率的同时,会增加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产品质量的提高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促使消费者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升级。企业为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就会增加对国内劳动力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增加产量的过程中会产生规模效应,从而带动国内劳动力的就业。由于这一影响途径的传导环节和不定因素较多,所以其对发展中国家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在长期才能显现出来。另一种是干中学效应。发展中国家通过逆向服务外包直接雇佣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在发达国家建厂、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三种方式,吸纳发达国家的创新技术和前沿理论。与此同时,逆向服务外包也间接地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的劳工在接受发达国家劳工高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与发达国家劳工共同合作研发、借工作机会到发达国家深造等过程中,利用干中学效应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与业务能力。当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的主导因素会从由劳动供给主导转向由劳动需求主导,从而影响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就业。
图 2.1   各国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就业人数占国内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

第 5 章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从发展中国家三级产业的角度,研究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展中国家(发包国)就业的影响。综合文献、理论和实证三种研究方法发现,逆向服务外包会对发包国三级产业的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包国的服务业就业大体具有消极影响,对工业和农业就业大体具有积极影响。由于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所雇佣的劳动力相较于一二产业的劳动力来说,属于高技能劳动者,相应的,工业和农业分别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所雇佣的劳动力属于中低技能劳动者。所以也就是说,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包国的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对发包国的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具有正向影响。这和 Crinò(2010)通过美国数据得出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包国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存在负面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有正面影响的结论正好相反。由于逆向服务外包的发包国和接包国的方向正好与传统的离岸服务外包的方向相反,所以二者所得出的结论正好吻合。
此外,虽然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包国服务业的就业大体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工业和农业的就业大体具有正向影响,即逆向服务外包对关联产业具有正的外部性,且这种正的外部性对不同的发包国来说显著程度不同。
另外,逆向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就业有正效应的国家比有负效应的国家的服务进口额排名在整体上靠前。而在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总服务中包含逆向服务外包中间服务投入的进口。可以说在短期内,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就业影响是负面的,但长期来看随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口服务额的增多,逆向服务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是可能的。
最后,相对于产业年均增长率和滞后期就业率而言,逆向服务外包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包国)就业的弱因素,不太可能通过影响发包国国内相对工资变化的渠道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就业。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