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sb2020063009311631967 日期:2020-07-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研究,本文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分析相关贸易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双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与贸易强度指数分析了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特点与趋势,重点就互补性这一特点进行挖掘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潜力。进一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随机前沿的方法与传统引力模型相结合,分别就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以及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出口,构建两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和潜力提升空间。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发展持续低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农业一直是金砖国家发展的重点,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金砖合作机制下,中国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2018 年期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为 10.09%,远高于同期中国与其他地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6.23%的年均增长率。随着金砖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经贸发展共同进入了第二个“金色十年”,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更好地发挥金砖国家农业比较优势,进一步挖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值得深入研究。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也为全球的经贸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在世界格局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显得更为重要。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入手,分析现阶段双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一步测算农产品贸易的效率与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通过扩大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1.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第一,本文研究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同时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学的相关理论,以此检验国际贸易理论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适用性。
第二,将贸易引力模型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相结合,深化了生产函数的内涵,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量看作经济总量、地理距离、人均消费水平等变量的生产函数,不仅可以测量影响贸易量的核心因素,还可以分析贸易非效率影响因素,更有效测度贸易效率与贸易潜力,使得贸易引力模型的框架更加系统、科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  关于金砖国家经贸发展的研究
高增长、对外贸易与引进外资的不断扩大使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提高(Purugganan , et al., 2014)。Sangwan & Kumar(2017)研究发现中国是其他金砖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同时,其他金砖国家进口也主要来源于中国,中国在其他金砖国家的进口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些年,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快速发展,这源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Raghuramapatruni(2015)研究认为金砖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更多的是存在互补性,金砖国家之间存在较强的贸易潜力,与此同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不仅满足了各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发展的需要,也对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起到了催化作用。
正因为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到持续增长,这一结论得到了许多国外学者的证实。Khatun(2016)运用 1990 年~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金砖国家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在短期与长期均对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同样的,Bhattacharya & Bhattacharya(2016)研究认为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与金砖五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货物和服务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短期双向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金砖五国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政策。Bharali & Chakraborty(2016)考察了金砖国家 2004 年~2012 年对外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协整关系,贸易开放度每增加 1%将促进经济增长 28%,金砖国家通过加大对外开放,将会获得过更多的经济利益。
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不仅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增长,也使得各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Kocourek(2015)运用 1995 年~2012 年的数据分析了出口贸易对金砖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砖五国的出口结构经历了长期的调整,从基础原料加工到低附加值生产再到复杂的商品生产,出口贸易对金砖国家的农业、能源资源、仓储物流、信息通信、教育卫生等部门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而对建筑、金融中介、房地产、租赁和其他商业部门的影响相对较弱。
图 1.1  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与贸易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最早来源于“金砖四国”这一概念。这四个国家指的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合在一起与英文单词“Brick”,因此称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提出,特指世界新兴市场投资代表,经过系列的会谈以及磋商,金砖四国拓展成为国际政治实体。2010 年南非(South Africa)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一组织正式改称为“金砖国家”(BRICS)。
2.1.2 农产品
目前,农产品的定义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产品分类将农产品定义为“包括活动物与动物制品、植物产品、油脂及分解产品、食品饮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农产品定义为“动物、植物、微生物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这两种农产品的定义都不够细致,本文所定义的农产品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规定,即,农产品是指食用、非食用农作物、畜产品、加工食品、水产品及其加工品、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等。
根据 FAO 的定义以及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本文使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 HS)作为本文研究的商品分类编码体系。在 HS 编码中,农产品主要包括第 1-4 类(共 24 章)以及第 10 类中的第 50~53章的产品。具体 HS2 位数编码与对应的产品名称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农产品 HS 编码与对应的产品名称
............................

2.2 贸易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对于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特点、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以及农产品贸易效率与潜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需求相似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
2.2.1 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 1776 年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首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为一个系统,奠定了市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而其贸易思想就是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都能给贸易国带来经济利益,而产生贸易的基础就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因此,各国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绝对优势”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一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亚当·斯密的贸易思想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却不能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为弥补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建立了“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其认为两个国家产生贸易并不限于两个国家生产率水平的绝对差别,只要一个国家不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存在相对差异,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将产生相对差别。每个国家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生产率的相对大小,就可以选择进口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产品,而出口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品,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将会产生,贸易双方也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对于解释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同样具有适用性。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生产率的差异是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基础。只要双方各自生产并出口生产率较高的农产品并进行贸易合作,就可以实现共赢的局面。因此,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很好地支持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该理论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仅仅归纳为生产率的差异,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比如,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生产中的机会成本等。其次,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比较优势理论将复杂的国际贸易过程抽象为一种静态的过程,因此,在理论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最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产业内贸易,这一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类型的农产品国际分工。
................................
 
3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 14
3.1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与结构 ............................. 14
3.1.1  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概况 ..................................... 14
3.1.2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分析 .................................... 14
4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与潜力分析 .............................................. 31
4.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介绍 ............................... 31
4.1.1  确定性生产前沿 .................................... 31
4.1.2  随机性生产前沿 ................................... 31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47
5.1  主要研究结论 ................................ 47
5.2  政策建议 ................................ 49

4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与潜力分析

4.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介绍
4.1.1 确定性生产前沿
生产前沿描述的是经济系统最优生产行为,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生产前沿可分为以计量经济学中的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参数方法和以数学规划为工具的非参数方法。常用的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等。
图 4.1   随机生产前沿模型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分析相关贸易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双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与贸易强度指数分析了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特点与趋势,重点就互补性这一特点进行挖掘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潜力。进一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随机前沿的方法与传统引力模型相结合,分别就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以及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出口,构建两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和潜力提升空间。
通过全文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与结构的结论
第一,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来看,双方农产品贸易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进出口贸易总额由 2001 年的 31.11 亿美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343.4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6.2%。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呈现持续逆差的特征,2017 年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逆差占到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逆差的 73.42%,构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部分。此外,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重较为稳定,而进口以及进出口比重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第二,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来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都较为集中。中国农产品在其他金砖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俄罗斯,其次是印度、巴西和南非。中国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于巴西,印度与俄罗斯的市场份额相当,从南非进口农产品份额最少。在农产品类别上,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于第 7 章(食用蔬菜、根及茎块)、第 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等)、第 52 章(棉花)、第 3 章(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第 20 章(蔬菜、水果等制品);进口产品主要集中于第 12 章(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