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前 言
1.1 甲状腺癌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其分布多为散发性(95%),但亦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1]。恶性肿瘤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环境因素与个体基因易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表明,乳头状甲状腺癌可能是一种受多基因、多因子影响的疾病,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可能是 PTC 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起源细胞的不同,可将甲状腺癌分为滤泡上皮细胞癌和滤泡旁细胞癌(即髓样癌)两大类,而滤泡上皮细胞癌又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及未分化癌。乳头状癌是指由滤泡细胞分化、具有典型的乳头/滤泡结构及其核特征性改变的恶性上皮细胞肿瘤。此种类型临床最常见,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也最轻,约占甲状腺癌的 60%-80%。乳头状癌易侵犯淋巴管,故早期即可见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儿童患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后辅以放射性核素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预后较好,5 年生存率可达 90%以上。滤泡癌是指具有滤泡细胞分化,但缺乏乳头状癌诊断特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较乳头状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 10%-15%。一般病程长、生长缓慢,原发灶多为单个,有时也可以是多个。临床上患者主要症状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大,质硬如石,有时可累及整叶,后期可有邻近组织侵蚀,疼痛以及远处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都为分化型癌,两者治疗方式相似,但滤泡状癌预后稍差[2]。
……………
1.2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Lahey、Cattell 等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都可以发生为甲状腺癌,原因是 40%甲状腺癌患者中有 5 年以上的甲状腺肿病史。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碘缺乏,显然可以认为是甲状腺癌发生的重要启动因素之一。Martin 曾认为甲状腺单个结节与多个结节在组织学上并无多大区别,所以多个结节的癌变几率大于单个结节。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据世界文献统计单个结节的癌变几率为 10%-25%,多个结节为 0.62%-7.5%。病理学上认为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以引发癌变。Lacour、Welch 等认为甲状腺原发恶性淋巴瘤可能由淋巴性甲状腺炎引发。临床上时常见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并存,因而认为甲状腺癌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
……………
第 2 章 综 述
2.1 RET 基因
RET 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肾脏和精子形成的早期发生中至关重要[4,5]。研究表明,RET 是一类强有力的原癌基因,其突变激活、重排和融合(RET/PTC)与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如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髓样甲状腺癌(FMTC)、以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 2)[6-8]密切相关;亦与先天性巨结肠(HSCR)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9]。F Lesueur 等[10]在2002年对 RET 基因序列上的四个 SNP 位点进行了检测,并研究了十例单倍型序列。结果显示,位于 RET 基因第2外显子的 A45A 和位于第13外显子的 L769L 位点与 PTC 具有关联性。分析发现,A45位点的 A 等位基因是 HSCR 的危险因子,而对于 PTC 却是保护性因素。同时,此项研究在意大利和法国人群中发现,单倍型基因频率分析的结果显示出一种特殊的过表达单倍型 GGCC,也许充当着一类 PTC 的低外显率易感基因,与 PTC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 RET 的 SNP/单倍型和 PTC 易感性相关性研究比较有限。这些研究表明 PTC 与 RET 的 SNP 如 A45A,L769L[10],A432A[11],G691S,以及 S904S[7]间可能存在微弱关联。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都表明,RET 的 SNP/单倍型与 PTC 易感性间的关联充其量只能说是温和的,有待于在大样本中予以证实。
……………
2.2 BRAF 基因
BRAF 是分子量94kD 的胞浆 MAPK 旁路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由 BRAF 基因编码[12],在 MAPK 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BRAF 基因是一类原癌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7q34),属于 RAF 基因家族成员,含18个外显子。大量研究发现,PTC 的发生发展甚至预后均与 BRAF基因的突变有关。研究表明,BRAF 基因与 PTC 相关的 SNP 位点主要为 BRAFT599I,BRAFV599E,BRAFV600E,BRAFVK600–1E和 BRAFK601E等。BRAFV600E基因突变主要是第15外显子上第1799位核苷酸 T>A 的转换,即密码子600的错义突变(V600E),常见于 PTC。Knauf JA 等[13]于2005年成功用 BRAFV600E 蛋白诱导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细胞发生转化,而且在甲状腺组织 BRAFV600E转基因小鼠活体内成功地诱导出小鼠甲状腺癌。从而推测 BRAF 蛋白激活与 PTC 的发生存在相关性。BRAFV600E突变目前被认为是 PTC 最常见的可遗传变异。F Frasca等[14]研究了意大利西西里岛所有 PTC 患者的 BRAFV600E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宿主、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38.6%的 PTC 患者中存在 BRAFV600E基因多态性,其中在典型 PTC 患者中检出率达52%,大细胞型 PTC 患者中检出率26.4%。单变量分析表明 BRAFV600E突变与 PTC 易感性、肿瘤甲状腺外侵袭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BRAFV600E突变可能是一类独立的 PTC 甲状腺外侵袭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先兆因子,而且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micro-PTCs)中的研究同样发现了 BRAFV600E与甲状腺外转移具有关联性。在对60例 PTC 患者的分析中发现,BRAFV600E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IX 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提示了一种BRAFV600E影响PTC浸润的可能机制。BRAFV600E多态性与患者年龄、性别、碘摄入量之间未体现出明显关联。并且,此项研究中首次证明了 BRAFV600E突变与环境间的正相关性,即 BRAFV600E突变可能与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有关。
……………
第 3 章 材料与方法......... 24
3.1 研究方法 ...... 24
3.2 研究对象与样本收集 ........ 24
3.3 实验原理与方法 ...... 24
3.3.1 基因组提取....... 24
3.3.2 基因序列检测..... 27
3.4 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 29
第 4 章 结 果....... 30
4.1 流行病学资料描述与分析 ......... 30
4.1.1 性别与年龄....... 30
4.1.2 甲状腺疾病遗传家族史......... 30
4.1.3 放射线照射情况......... 31
4.1.4 吸烟、饮酒情况......... 31
4.2 FOXE1 基因 SNP 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 ...... 31
4.3 SNP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与乳头状.... 33
4.4 单倍体型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关系........ 33
4.5 SNP 基因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危险因素..... 34
第 5 章 讨 论....... 37
第 5 章 讨 论
将病例组按性别分类,探讨性别与遗传家族史和放射线照射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家族史构成无统计学差异,而男性患者既往接触放射线照射的比例高于女性,并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中男性可能更易受到放射线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 FOXE1 基因上 2 个 SNP 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之间的关系,选择的位点是 rs1867278、rs965513。结果显示两个 SNP 位点上的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均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说明样本来自随机婚配的大群体,没有选择、突变等影响因素对遗传特征形成干扰,具有可代表性,若这两个 SNP 位点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相关联,可以将结果推广至大众人群。乳头状甲状腺癌与 FOXE1 基因上的 rs1867278、rs965513 位点的分析结果显示,rs965513 位点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无关联,rs1867278位点等位基因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有统计学关联,病例组等位基因 C 的频率高于对照组,提示 rs1867278 位点可能为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易感基因位点。并且我们尚不能排除这种关联的偶然性。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结论尚不能得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结论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我们了解个体和群体之间基因组的变异或多态性成为可能,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许多疾病的病因。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人类疾病或健康现象所进行的研究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与致病相关的易感基因的发现使得我们对疾病的病因认识更为明确。分子生物学定位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已取得了成功,但对于多基因导致的疾病来说,分子生物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对FOXE1基因上2个SNP与PTC遗传易感性以及SNP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癌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等进行了探讨。这对了解PTC的发病机理以及高危人群的筛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是否FOXE1基因其他位点的多态性也与PTC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以及是否存在基因-基因、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