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视野下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标准性管理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82
论文字数:38620 论文编号:sb201308261449077878 日期:2013-08-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公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根据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1997),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而高等级公路在中国境内是指二级以上的公路。近几年来,国家坚持把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使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与跨越性发展。2006年,我国公路投资高达6231. 05亿元,比2005年增加746. 08亿元,同比增长13. 6%。2006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 70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 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 5万公里,比2002年末增长80%,位居世界第二。尽管我国已初步具备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政策导向与外部环境,但是随着近两年来福建省、浙江省等省份积极探索公路工程的标准化管理以来,在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仍存在许多问题,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管理水平,打造精品工程仍是一巨大挑战。
(1)高等级公路的施工现场需要系统、高效、规范化的管理,要求现场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不是依经验进行管理。
(2)现场管理混乱如现场布局不科学,生活设施无秩序、材料管理分散化、安全、文明施工设施不规范等等,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3)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存在项目队伍结构、+现场管理、作业人员素质、现场管理水平与项目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
(4)施工现场管理中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共享,往往随着项目的结束,施工现场管理的先进经验或知识随着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不难看出,施工现场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混乱、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以及知识共享困难严重影响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质量,制约了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为了适用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蓬勃与长远发展,亟需加强对其的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研究。


1.2研究的目和意义
基于以上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目前实际惜况,本文以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的场地建设要求、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依据项目管埋现论、标准化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探索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所需耍的知识以及如何运作这些知识真正实现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并保证在运作过程巾产生的新知识不会随个人流走而流失,不会随项目结束而消失,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提供先进的知识保障;探索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他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通过成熟度模型发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以不断提升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为打造安全工程、精品工程和标杆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探索我国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新模式。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知识管理理论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了定义。1998年3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知识是由人的思维进行整理过的各种符号性产物(如数据、信息),包括科学技术知识(最重要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日常生活、工作的经验、商业活动、获取、运用以及创造知识的知识、面临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知识七个方面。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从知识形态、元素组成、作用以及存储等方面对知识进行定义》①知识形态:知识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混合体;②元素组成:包括固定化、规划化的经验、观点、情景信息以及专家意见;③主要作用:新的经验和信息通过一个参考结构来整合与评估,从而产生新的参考结构来指导行为与决策。④存储主体:在企业组织内,知识在存在于数据库与文档的同时,也会存储于平时工作、流程、管理实践和文化中。
彼德.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认为,知识不仅是能改变某些事物或人的信息,而且能通过对信息的有效运用使某个机构或个体有能力改变或选择更为有效的行为方式。Prusak和Davth[58]指出:知识是一种动态组合:由经验、相关信息、观点以及观察力有组织的结合,这种动态组合能有效评价与吸收新的经验、信息。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角度认为知识的本质是从实践中来,无论什么知识,只有经过实践考验才是正确可靠的知识,才能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从不同角度来看,知识可以是一种目标或信息获取,可以是一个过程,可以是一种能力,其不同的定义导致了人们对知识管理的不同理解。若将知识看作一种目标或信息获取,则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知识存量;若将知识看作一种过程,则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循环过程;若将知识看作一种能力,则知识管理的重点是建立核心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战略思维。从一般意义上可以认为,知识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了解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动反应,能被人们运用于改变客观事物.


第三章 知识管理下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 36-51
    3.1 制度层面............... 36-42
    3.2 文化层面............... 42-48
    3.3 技术层面 ...............48-49
    3.4 本章小结............... 49-51
第四章 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51-60
    4.1 驻地标准化管理知识............... 51-53
        4.1.1 项目部驻地标准化管理知识............... 51-52
        4.1.2 监理驻地标准化管理知识............... 52-53
    4.2 试验室标准化管理知识...............53-54
    4.3 现场物资存放场及库房标准化管理知识............... 54-55
        4.3.1 场地建设知识............... 54-55
        4.3.2 物资管理知识............... 55
    4.4 材料加工场及预制场标准化管理知识 ...............55-57
    4.5 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标准化管理知识............... 57-59
    4.6 本章小结............... 59-60
第五章 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60-73
    5.1 项目层次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知识的运作............... 60-67
    5.2 企业层次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知识的运作............... 67-72
        5.2.1 个体知识转化为项目组知识............... 67-68
        5.2.2 项目组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 68-69
        5.2.3 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知识转移............... 69-72
5.3 本章小结............... 72-73


结论


本文在对国内外知识管理、标准化管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依托知识管理理论、标准化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对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木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介绍了知识管理理论,标准化理论与项目管理理论,并在辨析标准化理论与项目管理理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他们对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理论作用,提出了用知识管理、标准化理论指导企业实施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其次根据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实践,从制度、文化和技术三个层面上建设了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组织环境,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其中制度层面建立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并在此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了明确了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管理主体,然后针对的知识管理主体提出了不同的激励措施;文化层面针对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与知识管理所需要的学习、共享型文化、信用、合作文化、创新文化以及执行文化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技术层面构建了实施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与知识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平台。
(3)在建设的组织环境的基础上,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明确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需要驻地标准化管理知识、试验室标准化管理知识、物资存放场及库房标准化管理知识、材料加工场及预制场标准化管理知识以及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标准化管理知识,为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提供知识保障。
(4)在明确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角度,即从项目、企业两个层次来研究如何运作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知识,在保证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实现的同时,能不断提升其管理效果。其中项目层次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知识的运作提出了项目团队或个人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的途径与措施;企业层次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知识的运作分析了个人知识转化为项目组知识,项目组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的方式或途径,提出了项目与项目之间知识转移的行动指南,为企业快速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知识的转化以及不同项目之间知识的转移提供指导。
(5)随后借鉴成熟度模型的理论与经验,构建了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二维成熟度模型,该模型的成熟度等级划分,并从关键域的角度研究了该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接着探讨了其评价指标的建立以及评价方法的选用,为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评价及改进提供工具。


参考文献
[1]张文领.基于CBR的工程项目咨询知识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陈建东.知识管理的综合战略动向闭.科学管理研究,2006,(12): 780
[3]刘湘丽.知识管理的发展及其理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3):25-28
[4]曾淑君.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5]奉继承.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4-29
[6]沈良峰.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与支撑技术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人学,2007
[7]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87-89
[8]苏新宇等.组织的知识管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9]王广宇.知识管理一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04
[10]姜进章.知识建构论一一种超越时代的管理哲学与方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