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系统安全性及软件设计的可靠性分析Research on Decompression Valve Mon-itoring Test System
摘要
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体积小、通用性强的特点,但是在PLC工业应用中,由于控制环境的差异,导致控制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包括硬件安全性、抗干扰性以及软件逻辑故障等问题,该类问题一旦发生可能对控制系统本身的运行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生产设备的损坏或者影响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此本文提出了对PLC控制系统安全性以及软件设计安全性的整体分析,对目前PLC控制系统的常见非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并提出具体的改善和设计方案,从软件设计的角度考虑如何提升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文章首先对于PLC控制系统的三大类影响自身安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硬件、干扰以及软件逻辑故障因素,并分别针对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性提升制定具体的改善方案,包括硬件的预处理和抗干扰设计、软件的自检和冗余方案等,针对不同的安全性问题种类进行设计负荷应用需求的系统运行措施。
关键词 PLC控制系统;安全性;软件设计;分析
目 录
摘要 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3
第2章 PLC控制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4
2.1 硬件的安全性 4
2.1.1 漏电流现象 4
2.1.2 冲击电流现象 4
2.1.3 电磁兼容性问题 4
2.2 干扰因素 5
2.2.1 硬件导致的磁干扰 5
2.2.2 环境磁场干扰 5
2.3 软件的逻辑因素 6
2.3.1 错误发讯和动作 6
2.3.2 逻辑异常的报警和停机 6
2.3.3 联锁和警报时钟的错误 7
2.4 本章小结 8
第3章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安全性设计 9
3.1 硬件的预处理 9
3.1.1 漏电流和冲击电流的预处理 9
3.1.2 配线及工作环境的保护 11
3.2 改良抗干扰设计 13
3.2.1 硬件抗干扰设计 13
3.2.2 电磁电感兼容性及抗干扰设计 16
3.2.3 基于滤波技术的抗干扰设计方案 18
3.2.4 通过计数器和定时器消除触点抖动干扰 20
3.3 硬件冗余方案 21
3.4 本章小结 22
第4章 PLC控制系统软件安全性设计 24
4.1 软硬件互锁的关联优先 24
4.1.1 基本的互锁方案 24
4.1.2 基于微分指令的互锁优化方案 25
4.2 加入故障检测方案 27
4.2.1 不当操作故障 27
4.2.2 故障自检系统 27
4.3 警报时钟及定时延时操作方案 28
4.3.1 延时设计思路 28
4.3.2 延时设计的实现 30
4.4 软冗余方案 32
4.5 本章小结 34
结论 35
参考文献 3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8
个人简历 39
致谢 41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当今的工业界,只要涉及控制的地方,都离不开PLC这个大脑。PLC的应用大部分属于工业生产的核心控制领域以及社会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控制管理当中的应用。以工业生产为例来说,PLC数控机床是PLC应用最为常见的一种,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PLC参与了逻辑运算的相关动作,同时完成机床相应开关控制等辅助性的控制,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由于硬件或者逻辑错误而出现故障,不但容易导致生产差错,还可能引发其他危害,例如危害人生命安全的状况,控制系统的危害可能导致经济和生命财产的双重危害;以社会应用来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PLC控制系统的影子,例如楼宇控制系统中的电梯系统,其通过PLC控制器实现自动反馈和自动控制,避免夹人、撞人现象的发生,一旦控制系统出现逻辑故障,进行错误的判断,就可能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因此,我们提出了改善和提升PLC控制系统安全性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玉柱.浅谈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问题[J].兵工自动化,2007,(02).
[2] 田裕康.PLC编程语言解释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4.
[3] 谢少瑜.怎样提高PLC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J].汕头科技,2006,(01).
[4] 许昊.PLC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5] 石磊,陈亚娜.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2).
[6] 皮晓明,何真伟.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几种措施[J].机床与液压,2006,(09)
[7] 刘巍.浅谈如何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J].科技咨询导报,2007,(15)
[8] 曹利强.PLC系统可靠性的提高方法[J].科学大众,2008,(06)
[9] 林万里,祁富燕.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显示[J].安防科技,2006,(05).
[10] 刘美俊.PLC在机加工自动线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0,(04).
[11] 赵儆.电力市场中的可靠性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
[12] 张宗海.自动化系统中PLC抗干扰工业设计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
[13] 袁立强.基于IGCT的多电平变换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
[14] 郑宏.中压静止无功发生器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1.
[15] 初秀娟.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16] 李国洪,陈刚,孙东辉,安志远,王菊香.PLC梯形图程序的顺序控制设计法[J].电工技术杂志,2000,(03).
[17] 郝俊芳,李海英,宋建成.电动机控制系统本质安全型先导电路的试验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2001,(09).
[18] 吴小洪,张绍裘,吴冉泉,郑佑廉.PLC软元件提高机床电气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与应用[J].机床电器,1998,(02)
[19] 王东,焦自平,石军.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方法[J].低压电器,1999,(05)
[20] 吴小洪,张绍裘,吴冉泉,郑佑廉,吴乃优.PLC软元件在电气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杂志,1999,(02)
[21] 吴小洪,吴冉泉,张绍裘,郑佑廉.PLC软元件提高自动焊接机系统可靠性的应用[J]机电工程,1998,(03)
[22] 陈文淡.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J].通用机械,2004,(03)
[23] 刘美俊.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硬软件实现方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2)
[24] 张东起.浅谈对PLC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的认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5] 张斌.PLC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分析及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S2).
[26] 茆春春.浅谈PLC控制系统工程应用的抗干扰设计[J].硅谷,2008,(13).
[27] 冯冰艳.粘液调速绞车的PLC控制系统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
[28] 宋瑞娟.PLC应用中的干扰分析及抗干扰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07,(07)
[29] 刘于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特点和发展[J].才智,2010,(22).
[30] 郝磊.PLC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技巧[J].内江科技,2010,(06)
[31] 刘美俊,等.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软件设计方法[J].机床电器,2001.
[32] 王文涌.PLC在广播电视设备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5.
[33] 刘善增.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
[34] 申正一.提高PLC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方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5] 何新强.偏心轮腿六足机器人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6] 赵春生.棒材在线技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8.
[37] 夏越.CP500处理器电源浅谈[J].现代电影技术,2007.
[38] 戎占宇.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09.
[39] 刘德才,等. 频率抖动技术在D类放大器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8.
[40] 丁晓东.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J].环境技术,2007.
[41] 谭才彪,等.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来源分析和抗干扰设计[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