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基础上山地建筑设计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82
论文字数:32600 论文编号:sb2014071210160710094 日期:2014-07-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1引言


1.1山地建筑的研究背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几十个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诞生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也诞生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其中山地面积广大,占整个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还多,中国古代对于山地的向往是由来已久,在山地中居住更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向往,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归田园居,寄情于山水之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等著名的诗句,就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山水的热爱。许多重要的建筑都是在山地上建成。例如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等,同时也诞生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山地城市,例如重庆、青岛等。通过对山地条件的调研,可以得出山地选址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可以做建筑。山地是一种特殊的基地地形条件,与平原、瀕海或盆地等不同,山地的特殊性标志着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山地这个尚未得到合理发展的地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也对开发西部山地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尽管在山地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案例,但是不合理的山地规划设计仍然大量存在,一些项目对山地进行了粗放式的开发,乱砍乱建,对山地景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破坏了山地蕴藏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人文景观。由此使得山地城市失去了自己独特的灵魂。
…………


1.2山地建筑的研究意义
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建筑特色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一定地区的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反应,也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体现。因此不同的地域的山地建筑各具特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风俗需要继承和发扬。在具体的地域性山地建筑里也应该体现中国的地域文化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山地建筑是作为中国地域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未来我国民用建筑的重要形式,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国内对山地建筑的设计理论、实践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山地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并不是十分强烈,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结合我在现实中遇到的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的工程实践,来研究一下地域性的山地建筑在规划设计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我的研究将用辩证的方法对待具体情况,将山地建筑的普遍规律运用的特殊的地域中去,但不同的地域有所区别。我的研究在前人研究山地建筑的基础上,着重对福建大用生态茶园附近的建筑进行规划和设计,希望这项研究对山地建筑的具体性有指导意义。
…………


2山地建筑规划设计概述


2.1 山地的形态特征
从建筑的角度看,山地是一种特殊的建设场所,与平地不同,山地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喜欢这种山水田园诗式的生活,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有些人则不喜欢生活于山地之中,这个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山地建筑的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展则是非常可观的。地形地貌,是山地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通过两种力的相互施加,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貌特征和地表肌理。它是裸露在地表,人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这种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在山地建筑中,这种地表形态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和地表的相互关系,是山地建筑规划设计所考虑的重要问题。结合地貌学的概念,以把地貌分成两个部分:地形和地肌。对于地貌的考察理解,是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受山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气候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规划设计的基地选择,布局方式和建设施工的经济性实用性都和地形因素息息相关。地肌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地表的外貌或肌理的构成。它由不同材料、不同质感的地表物体构成,包括岩石、土壤、植被等,例如黄土高原的纵横交错、支离破碎,就是说的土地的肌理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地肌和地表相辅相成,通过对山地地形地貌的研究,对山地的坡度坡形、坡向高程、地址地貌做详尽的调查研究,对山地建筑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2.2 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
山地居住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时间内,和自然环境的相互生存中,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本土民俗文化和生态化的人居环境,这些是各族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财产,我们在进行新的建筑规划设计的同时,要把这些优秀的财产发扬光大。地域性的人文景观之所以不同是有很多因素所决定的。不同的地域,具有各自独特的地理特点,气候特征,即有不同的自然景观,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地域性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所以地域性的文化景观,例如民俗风情,生活习惯,民居风格,宗教信仰,言行举止等,都是由地域性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状况、动物和植物状况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山地建筑规划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调研当地的人文环境资源,研究当地地域性的人文环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精神,保护弘扬并且学习借鉴人文环境中的鲜明的特色,将其合理的发挥和运用,设计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作品,从而加强人们对山地居住环境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很广,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层次。湖泊、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单独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保持着循环往复,维持着系统内部的平衡。
…………


3 地域性的山地建筑规划设计......... 13
3.1 辩证的地域性 .........13
3.1.1辩证的地域性的内容......... 13
3.1.2辩证的地域性的特点......... 14
3.2 地域性的山地建筑设计要素......... 14
4 案例研究......... 18
4.1 国外优秀山地建筑设计案例......... 18
4.1.1流水别墅......... 18
4.1.2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19
4.1.3六甲集合住宅......... 20
4.1.4美秀美术馆 .........21
4.2 国内优秀山地建筑设计案例......... 22
4.2.1福建下石村桥上书屋......... 22
4.2.2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 22
5 福建大用生态茶园建筑规划设计......... 24
5.1 概况分析 .........24
5.2 当地人文景观研究......... 28
5.3 当地自然景观研究......... 38
5.4 总体规划设计..........42
5.5 交通系统设计......... 44
5.6 土楼文化与建筑规划设计......... 48
5.7 建筑景观设计与山地的山水意境......... 57
5.8 茶文化与山地建筑规划设计......... 59


5福建大用生态茶园建筑规划设计


5.1概况分析
福建大用生态茶园项目符合国家农业发展规划的方向,顺应福建省农业产业化规划中多部门培育、多渠道发展、多形式推进的政策,致力于建设以水仙茶产业、茶文化研究与传播、生态环保、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园区内既有优美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又有高科技现代生态农业景观,旅游开发以游览、会议、休养、度假、保健、茶文化体验等活动项目为主。南洋乡素有“水仙茶之乡”的美称,这里的自然景观优美,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用地内树木苍翠,风景秀丽,自然原生态植被保存状况良好;地形变化大,有坊塘花海、櫻花园、大峡谷、叠级瀑布、生态道廊、千年桂花树、百年老茶树等自然景观;遗存的旧庙宇“广福庙”在当地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力;区内有古商道一条,沿途古树众多,可形成独特景点;加上周边的颇具特色的土楼建筑,为整个地区的景观特色和游览质量增色不少。同时增加了地区的人文色彩。园区内水质富含矿物成分,呈淡蓝色,清澈见底,堪比九寨沟。春夏秋冬四季,漫步大用山,你会被这里的不同时节的山水所吸引,各种阔叶树,还有数量不多的针叶树,另有种类繁多的植物,不胜枚举的飞禽走兽,让你的心情随诗意的山水画卷爽朗起来。项目基地大用山地形高差变化大,观景视野良好,建筑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山地的地域性的特点,让人们在建筑中可以俯敞,将山水景观尽收眼底,也可以仰视,看看与天相接的大自然的绿色美景。
…………


结论


地形地貌的丰富多彩,自然景观的魅力壮观,地域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些地域性的独特性的条件因素为山地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了许多可以灵感来源,可以让建筑规划设计师是基础更加适合地域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建筑,从而有利于建筑的多样性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经济技术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手段的多样化,山地建筑的样式越来越多,山地建筑的可实施性越来越大,选址范围越来越广,功能也随之变得丰富多样,建筑尺度、体量也变化很大。我们对山地建筑的规划设计手段将会越来越多,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这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创新,地域性的山地建筑将能更好的和自然相适应,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保护山地的生态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1341。本文通过对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的一般思路的具体归纳总结,得出了许多山地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指导性的原则,是一般山地设计的研究思路。得出总结的同时我以实际的情况为基础,辩证的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本文的设计实践项目:福建大用生态茶园建筑规划设计,通过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的普遍性方法的学习,实地考察了和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相关的地形、地貌、地质、降水、河流、植物、动物、气候、庙宇、茶园、土楼、民居等资源,切实掌握了详尽的资料,从这些条件出发,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材料、设计理念、新设计思潮等,对福建大用生态茶园进行设计,目的就是让设计融合在自然中,与其和谐共存,设计取得了一定的初步的成果,并且有了一些心得。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