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从形式特征、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三个层面对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是”“只是”作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现代汉语中,“就是”“只是”均是由单音节副词加上判断动词“是”词汇化而来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就是”“只是”均可做连词或副词。例如:
A组
(1) a. 我看不能那样巧,子实就是今明天走了。就是子实走了,也不要紧,我们和他,少不了常常通信,将来顺便告诉他一声就...(张恨水《欢喜冤家》)
b. 不!我就是不过去。(CCL语料库)
(2) 那是一段缤纷灿烂、生命闪烁发光,并且不可言传的美好时光。只是日子过得太快、太快了。过了几个心旷神怡的寒暑假后,转眼安妮已19岁... (BCC语料库)
以上例句中,(1a)中的“就是”为连词,(1b)中的“就是”为表强调语气的副词;(2)中的“只是”为转折连词。然而,这两个词还均可用在以下结构中,例如:B组 (3)九锅一堂①,哈哈,汤好喝,就是鱼太少了...(BCC对话)
(4)她端了两杯咖啡进来。我发现她仍穿着北一女制服。身上已经干,只是头发仍有点湿,微乱地披着。(凯子《挪威森林记》)
以上用例中,例(3)中的“就是”位于小句“就是鱼太少了”的句首,句法上修饰名词“鱼”,焦点为“鱼”;例(4)“只是头发仍有点湿...”中“只是”在句法上修饰名词“头发”,焦点为“头发”。与A组不同的是,B组中的“就是”“只是”均表限定范围的副词且在句法上修饰名词,在语义上具有限定的作用。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
1.2 研究综述
1.2.1 限定性范围副词分类的研究现状
有关限定性范围副词的分类,各家的出发点和所用标准不同。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对这一小类较为关注,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杨荣祥(2000)指出“限定性副词”有19个,包括不过、才、单、单单、但、顶多、独、独独、光、仅、仅仅、就、起码、惟(唯)、只、至多、至少、尽、净。张谊生(2001)在探讨范围副词的分类时,从概括范围的角度,将其划分为“统括性范围副词”、“限定性范围副词”以及“唯一性范围副词”三类。针对唯一性范围副词,他进一步依据表义方式和语义特征,将其细分为“表例外”和“表特例”两种。前者包括只、就、惟、偏、独、偏偏、独独、惟独、只有、惟有等词汇,这些词所限定的对象与整体截然不同,如“众人都欣然前往,唯独他犹豫不决”。而后者则包含仅、光、单、单单、仅仅、光光等词汇,这些词所限定的对象与整体则是一致的,例如“我们购置了丰富的水果,光是苹果就重达数公斤”。与此同时,张亚军(2002)从另一个角度对范围副词分为总括性、排他性和限量性三类。他详细地从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这三类副词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解释。同时他强调排他性范围副词的功能在于揭示某一范围内部成员或个别成员与其他成员的不同之处,并将其分为“只”类(如只、仅、就等)和“光”类(如光、独、单、偏等)。肖奚强(2003)从集合角度对范围副词进行分类,分为“超范围副词”“等同范围副词”以及“子范围副词”。其中“等同范围副词”中的次类“排他性副词”指在所论范围内排斥所概括的对象以外的元素,具体包括(统)共、总共、一共、足(足)、只、光 、仅(仅)、单(单)、净2、独(独)、惟(独)、不过、才、就。尹百利(2014)将范围副词分为限制性范围副词、总括性范围副词、惟一性范围副词和统计性范围副词。其中限制性范围副词为把事物或行为限定在某一个范围之内,只有一个大致范围。
..............................
第2章 “就是”与“只是”的语体与位置分布情况
2.1 语体分布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根据语料,“就是”“只是”存在语体分布差异,因此本文欲从两个角度探讨二词的语体差异。从表达方式角度看,主要涉及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从是否交互的角度看,主要涉及会话语体和叙述语体。
陶红印(1999)按照传媒和方式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头语体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出现的,通过面对面交流信息,以社会性交往为主要话题的语言范式。口头语体对语境依赖性极强,经常借助非语言手段如面部表情、手势表达信息,能直接反映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具有及时性、直观性,表现为随意、通俗的风格。书面语体是指在正式场合下使用的语言范式,其交际是间接的,表现为严肃、庄重的语言风格。李绍林(1994)提到书面语体为政治、经济、科学、行政以及文学艺术等社会活动的各种需要服务,一般不面对日常交际。本文中所说的书面语主要是指出现在文学艺术中的语言,包括小说、散文等文艺语体。文艺作品如小说、散文,其中旁白等描述性的语言等经过创作者精心设计和细致揣摩,相对于口语语体来说语言风格较为正式。因此,在统计时我们也将这类归入到书面语体中。
潘庆云(1986)将语体的划分为应用语体和艺术语体两大类,其中应用语体分为日常应用语体、科研学术语体、行政外交语体等七种语体,艺术语体分为叙述语体、诗歌体等三种语体。本文采纳潘文对语体的分类,文中所提“会话语体”属于“日常应用语体”,是指话轮中的相邻对结构。
..................................
2.2 位置分布
根据BCC语料库统计情况,不同语体中“就是”“只是”所在的位置存在一定差异,下面将详细阐述二者分别在会话语体和叙述语体中的位置分布情况。
2.2.1 “就是”“只是”的形式结构与句法位置
关于不同句法位置的“就是”,学者们都有所关注。姚双云、姚小鹏(2012)、张惟、高华(2012)、史金生、胡晓萍(2013)等对自然口语中“就是”的话语标记功能及语法化过程进行研究,指出话语标记“就是”的语篇组织功能,包括确立话题、自我修正、标记迟疑和明示等。自然口语中的“就是”一般位于句首或者两个小句中间。
对于句末的“就是”或者“就是了”,学者们认定为句末语气词。吕叔湘(1980)认为陈述句句末的“就是了”有两种意义:一是“不用犹豫、怀疑”;二是“把事情往小里说”。石飞(2019)、冯军伟(2021)、宋文辉(2021)等讨论了句末“就是(了)”的话语立场和话语功能。我们所探讨的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是”“只是”一般位于后分句句首的位置,这里说的“后分句”是指以逗号为界,逗号前为前分句,逗号后为后分句。
通过筛选,我们发现叙述语体中“就是”有692条,“只是”有205条,同时“就是”“只是”的句法位置均在后分句句首,并且后跟NP+VP小句。这也是“就是”“只是”为限定性范围副词区别与其他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特殊之处。
从构式语法角度看,句子的形式结构承载一定的构式意义,任何语言单位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因此不同的形式结构具有不同的构式意义,也可能有相同的构式意义。
........................
第3章 “就是”与“只是”的语义特征 ....................... 21
3.1 语义演变 ....................................... 21
3.1.1 “就是”的语义演变 ................................ 21
3.1.2 “只是”的语义演变 ................................... 24
第4章 “就是”与“只是”的语用功能 ................................ 38
4.1 主观评价功能 ................................. 38
4.2 肯定否定功能 ........................................... 42
第5章 结语................................ 52
5.1 研究结论 .................................. 52
5.2 创新与不足之处 ..................................... 53
第4章 “就是”与“只是”的语用功能
4.1 主观评价功能
杨曙,常晨光(2012:13)提出评价理论植根于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中,是对由语气、情态等语法手段实现人际意义的延伸和拓展;而情态不仅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和提议的判断,还体现说话人的情感态度,表达说话人的积极或消极评价,与评价性词汇一样具备评价功能。Givón(1995: 112)认为情态指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态度包括认知态度和评价态度。认知态度包括可能性、确定性等,评价态度包括能力、意图、合意性等。
方梅(2007)认为主观评价是话语体现作者或言者对所述内容的主观评价、立场、感情等表达。这里的“评价”是狭义上的评价,是指对某事物或事件依据一定的标准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分为正面评价、负面评价两种。我们发现“就是”“只是”均有主观评价功能,但存在细微的差异。通过语料分析“就是”既包含对某人、某事物的评价,也表达了言者不满、可惜的情感态度。而相对来说“只是”更多的是体现言者对某人、某事物的客观评价,主观色彩相对较少。接下来将详细阐述二词主观评价功能的不同之处。
首先,“就是”的主观评价功能。
“就是”的主观评价功能具体表现为言说者用“就是”来强调不如意的地方,也可以说这一不如意的地方让言说者格外在意,例如:
(74)a. 川妹儿小巧的可多啦。重庆真的不是山沟沟,生活节奏又不会要人命,就是上坡路比较多,你要是骑自行车得累晕,走路还减肥。(BCC对话)
b. 我那天用手动的累了,就用吸尘器吸也可以,就是噪音难受。(BCC对话)
(75)a. 主要偷的还是父亲生前的花木深房的那一进院子。还是父亲生前的花木深房的那一进院子。别样东西,没有就没有了。只是父亲最看重的那张《琴泉图》也被盗走,倒是让人肉痛的。(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b. 你那封信写得好,只是错别字多了些。我还要留着当纪念品呢。(张恨水《春明外史》)
例(74)(75)中言说者用“就是”连接其后的主谓句。例(74a)中“就是”前面部分是“重庆不是山沟沟,生活节奏适当”,后面部分言说者重点强调重庆唯一不足的地方是“上坡路比较多”。言外之意是言说者对此不满意。例(74b)中“就是”前面部分是“用吸尘器也可以”,后面部分言说者重点强调使用吸尘器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噪音难受”。言外之意是言说者对吸尘器不满之处。类似这样的说法还存在很多,从这些例句可看出言说者使用“就是”的主要目的是强调让言说者觉得不如意的地方。
...........................
第5章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从形式特征、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三个层面对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是”“只是”作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
首先,形式特征方面。
位置分布上,在会话语体中,“就是”位于应答语的位置占比较大;“只是”位于引发语的位置占比较大。“就是”“只是”均有“陈述—补充”“提问—回答”两种序列结构类型,但占比不同,同时这两种序列结构所呈现的语义结构模式占比也不同。
使用频率上,二者呈现互补分布。“就是”主要分布在口语语体中,“只是”主要分布在书面语语体中。换言之,从二者的语体选择情况来看,“就是”偏向口语性质,“只是”更偏向书面语性质。
其次,语义特征方面。
成词过程中,二词的语义重心发生偏移。由原来以“是”为语义重心的短语逐渐形成以“就”“只”为语义重心的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是”“只是”。二者均能表限定和强调义,不同之处在于“就是”通常带有遗憾或不足的色彩,多在口语和谈话语体中使用多。相对来说“只是”使用的场合较为正式,感情色彩较为中性。
语义指向上,“就是”“只是”均为后指,且均可指向具体事物个体或完整命题,但占比存在差异。在指向具体事物时,与“就是”“只是”搭配的NP类型有所差异。“个体名词”和“就是”搭配较多,“身体部位名词”和“只是”搭配较多,“处所”只和“就是”搭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