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方言词汇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8666 论文编号:sb2023100912510451150 日期:2023-10-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全文首先从河津方言的构词方式,造词法,语义方面与普通话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其次从历时角度出发,罗列出河津方言中遗留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近代汉语词汇;最后从共时角度出发,将河津方言进行内外比较,从而在河津方言的归属问题方面得出结论,提出个人见解。
一、河津方言构词特点 
(一)构词语素 
“语素是最小直接构成词的语言单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①不同的语言在构词时选用不同的语素,即使是同一种语言,内部词汇的表达也有所差异。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变体,词汇的构词语素是当地居民社会认知的结果。下文根据河津方言的实际情况,在语素选择、语素顺序和语素价值三方面分析河津方言与普通话在描述同一事物时存在的差异,体现河津人对事物的认知。
1.语素选择
语素选择是指河津方言与普通话选择不同的语素来表达同一个事物、同一个动作、同一事物性状等。河津方言与普通话在比较语素选择时主要分为语素部分相同和语素完全不同两种情况。
(1)语素部分相同

语言学论文参考
语言学论文参考

..........................
(二)构词方式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词一般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②河津方言中存在一些与普通话表达不同的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
河津方言与普通话都为单音节词时,在表达同一个事物、同一种动作、同一性质时会呈现出差异,具体如下: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
二、河津方言造词法特点
(一)音变法
 “音变造词法是改变语音形式产生新词的方法。”①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改变语素或者词的声母,韵母,声调,从而构造一个新词产生新义。根据河津方言的实际情况,音变法主要包括变调造词、分音造词以及合音造词。
1.变调造词
河津方言中的变调造词主要分为“轻声变调造词”和“非轻声变调造词”。前者是将词汇中的一个音节由非轻声变为轻声,并且在转变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变化。具体如下:
“婆婆”在河津方言中因后一音节变为轻声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当第二个音节读非轻声[phɤ53phɤ44]时,表示的是“妻子”义,但是当第二个音节读轻声[phɤ53phɤ0]时,表示的是“老奶奶”之义。
“女娃”在河津方言中同样因为轻声变调造词这一因素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当第二个音节读非轻声[ȵy44ua213]时,表示“女孩子”之义,但是当第二个音节读轻声[ȵy44ua0]时,表示的则是“女孩子的乳名”。
布袋[pu53tai324],名词,指衣服上的口袋。如“我裤上的布袋扯了。”
布袋[pu44tai31],名词,指盛粮食的布袋。如“今年准备下布袋盛粮食。”
瓦,[Ǿa53]名词,指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如“今个要走城买瓦。”
瓦,[Ǿa44]动词,指盖。如“我叫下瓦工给咱瓦厦。”
........................
(二)说明法
“说明法是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从而产生新词的造词方法。人们给事物命名时,为了使大家对该事物能有所了解,就用现有的语言材料对事物作某些说明。”②此类词语往往能够顾名思义。下文主要从事物外部特征;事物的情状;事物的功能;事物的处所;事件发生和事物出现的时间进行说明。
1.依据事物外部特征
根据外部特征创造出的新词具有直观性。下文抓住事物的声音、事物的颜色、事物的外形、气味、味道、触感进行分析。
(1)依据事物的声音
依据事物的声音造词其实就是摹声法。“摹声法是用人类语言的语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摹拟和改造,从而创制新词的方法。”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河津方言中依据事物声音造词有的是模仿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如“老鸹(哇)”依据“乌鸦”发出“哇哇哇”的声音来命名的;有的是依据事物发出的声音创制新词,描写事物的性状,如“咕咚”依据喝水时发出的声音来创制新词。
.............................
三、河津方言词汇语义特点……………………3 0
(一)义位的义值…………………………3 0
(二)义位的义域……………………………3 6
四、河津方言词汇历时比较……………………………5 2
(一)河津方言与古代汉语词汇…………………5 2
(二)河津方言与近代汉语词汇……………………5 3
五、河津方言词汇共时比较………………………5 5
(一)河津方言词汇内部比较………………………5 5
(二)河津方言词汇与太原、合阳方言词汇比较……………………7 7 
五、河津方言词汇共时比较
(一)河津方言词汇内部比较
河津方言分为四个片区,分别是城区片、北坡片、汾南片和下化片。因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四个片区方言间在语言、词汇、语法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河津方言四个片区在语音方面的差距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但是正如邢向东先生在《神木方言词汇的内外比较》中陈述道“差异小不等于无差异。”①下文以《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方言》2003年第1期)为依据,结合河津方言的内部共性与个性,选取一定数量的词语将河津方言四个片区词汇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北坡片方言在调查的基础上还参考了原艺文《河津民俗·方言》(中国文化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河津方言北坡片与城区片的差异最小,汾南片、下化片与城区片差异较大,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各片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城区片位于河津市中心;北坡片与城区片相连,位于城区片的北边,在一定程度上接触较为频繁,所以尽管两个片区有19.3%的差异,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后缀或重叠而导致的语素部分不同,只有少数是语素完全不同的,如北坡片称笊篱为“焯得”,称“刚才”为“将将”;汾南片与城区片间相隔一条汾河,距离较远,接触较少,而它又靠近万荣,所以在词汇上与万荣方言有相关性,如“凤仙花”在万荣与汾南片都被称为“圪甲花”,“南瓜”在万荣与汾南片都被称为“倭瓜”,“辣椒”在万荣与汾南片都被称为“秦椒”,“你们”在万荣与汾南片都被称为“你底”;下化片位于河津的西北部,靠近乡宁县,曾经属于乡宁县管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与其他三区完全不同的表达,如称“韭菜盒子”为“韭盒得”,称“跳房子”为“跌拐拐”,称“打腰鼓”为“敲腰鼓”。综上,河津方言的内部一致性>内部差异性,但是每个片区因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而产生了部分特色的表达。
.........................
结语
本文以《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方言2003年第1期》)为依据,主要参考《河津方言研究》、《合阳方言调查研究》、《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7版)、《太原方言词典》对河津方言进行了较为全面且客观地调查和描写。全文首先从河津方言的构词方式,造词法,语义方面与普通话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其次从历时角度出发,罗列出河津方言中遗留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近代汉语词汇;最后从共时角度出发,将河津方言进行内外比较,从而在河津方言的归属问题方面得出结论,提出个人见解。
第一,构词方面,本部分以构词语素和构词方式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首先发现河津方言与普通话既在语素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也在语素的顺序上有所不同。语素选择方面依据语素音节数量的多少罗列表格,分析河津方言中的特色词汇,发现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构词法和造词方式的不同,河津方言中更倾向于采用词缀法和较为形象生动的造词法进行构词,从而出现与普通话词汇“义同形异”的现象,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发现河津方言中还存在一些语素价值极高的语素,如“面、娃”,它们的能产性极强;其次河津方言在构词法既有与普通话保持一致的地方,也有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如“圪”头词、后缀“子”、重叠式构词法都是河津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构词方法,此外由V+人,A+人构成的独特的使感动词,主要表达说话者身体或心理受到刺激后的主观感受,如“扔人、急人”等,既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也使表达更为形象和细腻。
第二,造词方面,依据葛本仪的造词法分类体系,结合河津方言的实际情况,从音变法、说明法、修辞法出发,了解并熟悉河津方言词汇的由来,窥探了河津域内老百姓对语言的认知。说明法是河津方言词汇造词法采用的主要方式,如“马扎、麻花、发面、丝瓜、蜣螂、七夕”等,既反映了河津域内老百姓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使得事物的形象更为生动,便于记忆。修辞法这种曲折造词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难以启齿的概念委婉化,既反映了河津域内老百姓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彰显智慧,也折射了河津域内老百姓的趋利避害、祈福纳吉的心理。它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这些造词法在河津域内进行交际使用时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藏语达日话语音声学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