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文词典所收性别词语的核心色彩发展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5585 论文编号:sb2023091914564151055 日期:2023-09-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论文基于词典考古方法,选择《国语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三本词典作为性别词语来源的典型语料样本。
第一章词典中性别词语的收词立目情况
第一节性别词语的数量统计分析
一、数量分布统计
下面是三本词典各自所收性别词语的数量统计情况,如表1.1.1所示,具体词语内容见附录1。

语言学论文参考
语言学论文参考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三本词典所收性别词语的数量悬殊较大。其中,《国语》所收性别词语数量最多,高达1103个,占比42.69%。其次是《现汉7》,收词858个,占比33.20%。《现汉1》所收性别词数量最少,仅有587个,占比22.72%。在三本词典中,男性词语和女性词语的数量分布大致相当,男性词语略多于女性词语。其中《现汉1》男/女性别词语数量分布差异最为悬殊,男性词语336个,占比高达57.24%,而女性词语仅有251个,占比42.76%。到了《现汉7》差异变小,渐至均衡,男性词语占比为53.96%,女性词语占比46.04%。而《国语》较为特别,在三本词典中,其女性词语数量分布是唯一超过男性词语的存在。其女性词语占比50.68%,多于男性词语的49.32%。
............................
第二节共现的性别词语
在三本具有系联性和承续性的词典中共同出现的性别词语,自然具有其稳定性,没有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以及词典规范性的发展而消隐。所以,它们所展现的是较为稳定的汉语词汇面貌。在这种较为稳定的汉语性别词汇面貌背后,也隐藏着某种集体潜意识的思想遗传倾向。所以本小节将通过三本词典共现性别词语的词汇类型及词类分布统计分析以及语义信息分布,探究汉语性别词汇面貌以及背后存在的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
一、词汇类型及词类分布统计分析
前文有所提及,汉语评价语言在词汇层的表现手段之一便是评价词语。评价的表达手段极为丰富,词汇是最常见的表达评价意义的手段,形容词、名词诸多词类都负载较强的评价功能。此外,汉语在长期的运用中形成了为数不少的作用相当于词的各类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它们往往结构形式定型、评价色彩凝固、语言风格多样。蕴含评价色彩的熟语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具有较强的评价潜势。
不同类型的汉语词汇具有不同的评价潜能。由于本文所选取、统计的性别词语绝大多数含有评价色彩,所以各种类型词汇或各种词类的评价功能的强弱等级,在无形中影响着性别词语呈现出来的词汇类型数量分布。
因此,本文之所以对性别词语进行词汇类型及词类分布统计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可以验证不同类型汉语词汇的评价潜能分布,从而进行汉语词汇层面评价资源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是因为可以在范畴化后的性别词语类聚中探究核心色彩的呈现方式。也就是说,不同类型或不同词类的性别词汇,其性别色彩或评价色彩存在不同形式的编码或表达。
.........................
第二章性别词语词典释文中体现出的性别色彩发展
第一节性别色彩共性编码方式
俄国著名语言学家、辞书学家阿普列祥“把直接纳入词条注释的词汇意义中的‘添加的’(情态的、评价的和表现力的)成分称作附加意义”。也就是说,阿普列祥认为词典中的词汇色彩具有“借以显示出来的形式”。据此,本文对“词汇色彩”外延持广义的界定态度,词汇色彩既指词典词条注释中的‘添加的’(情态的、评价的和表现力的)显性词汇色彩,又指传统意义上“没有借以显示出来的形式”的隐性词汇色彩。
因此,依据性别词语的性别色彩在词典中是否具有“借以显示出来的形式”,本文将三本词典中性别色彩共性编码方式分为两大类:性别色彩显性编码和性别色彩隐性编码。
随后,本文将以词目本身以及词典释义内容是否带有“性别标记”为标准,将显性编码方式下分为Ⅰ类显性编码和Ⅱ类显性编码。接着,通过考察例证部分以及客观话语事实,将隐性编码方式也下分为Ⅰ类隐性编码和Ⅱ类隐性编码。具体编码方式及编码示例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小节所探讨、分类的性别色彩在词典中的编码方式等级与性别词语自身的性别属性强弱程度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比如“端庄”“娇憨”“妖艳”等词语在词典中词目本身不含“性别标记”,词典释义内容和例证部分也都不含有性别标记或性别标记词语,属于最后一级Ⅱ类隐性编码。但此类词语在汉语语境中具有强势性别属性。
..............................
第二节性别色彩编码情况
一、显/隐编码统计分析
根据上文所述,三本词典性别词语的性别色彩拥有共性的编码方式。目前,本文已完成三本词典各自所收性别词语的性别色彩编码情况考察,下面是三本词典显性、隐性性别词的数量分布情况,统计结果如表2.2.1、表2.2.2所示。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从表2.2.1可以看出,在三本词典中,隐性性别词语的数量明显都超过显性性别词语的数量。其中《现汉1》显/隐性性别词语的数量和占比最为悬殊,隐性性别词语占比多达62.52%,而显性性别词语仅占37.48%。紧接着是《现汉7》,其显/隐性性别词语数量和占比的差距也较大,其中显性368个,占比42.89%,隐性490个,占比57.11%。而在《国语》中,显/隐性性别词语数量分布较为均衡,显性词语525个,略低于隐性词语(578个),分别占比47.60%和52.40%。大量隐性性别词语的存在提示我们,性别色彩未能通过词典的释义内容部分得到充分展现。这说明词典的释义内容部分对于性别词语性别色彩的呈现具有局限性。我们试举一例说明。
..................................
第三章性别词语词典释文中体现出的评价色彩发展.............................80
第一节性别词语的评价色彩分类研究..........................80
一、显性评价色彩..................................81
二、隐性评价色彩...................................89
第四章性别词语的核心色彩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共变关系...................112
第一节女性词语核心色彩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共变关系.......................112
一、核心色彩贬降与社会历史的共变关系.....................................112
二、核心色彩扬升与社会历史的共变关系...............................114
余论..............................120
一、词典考古结论.......................................120
二、未来进一步探讨空间...........................123
第四章性别词语的核心色彩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共变关系
第一节女性词语核心色彩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共变关系
一、核心色彩贬降与社会历史的共变关系
(一)社会认识文明化引起封建道德类女性词语色彩贬降或消隐
封建礼教下的妇女遵循着各种道德规范,特别是两性伦理上的规训。其中有三从四德的女性道德标准,还有坚守贞节、夫死殉夫、不可改嫁等特殊历史时期的两性伦理准则,还包括裹脚等特殊习俗。
由于道德伦理标准是基于在某个历史阶段对社会和人性认识而确立起的规范准则,因此对于旧社会而言,此类女性词语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秩序与良俗,具有合理性,属于中性表达。
但是道德伦理标准绝非一成不变的,上述封建道德规范是经验性的,但并非所有经验知识都是可靠与正确的,总有一些是错误甚至是荒谬的。该类伦理准则也会随着认识的提高或拓展而改变。例如坚守贞节、夫死殉夫、不可改嫁等特殊历史时期的两性伦理准则本身并不合理,甚至是反人性的。
在现代文明社会的认识基础上,人们已经开始确立起一系列新的道德规范。所以与封建道德规范有关的一系列女性词语在《现汉1》和《现汉7》中全部具有消极评价色彩,它们由中性表达转为含贬义评价,甚至出现消隐情况。反映了现代文明社会对于旧时封建规范不合理性的批判。例如“三从四德”和“殉节”的释义内容中新增了“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妇女受封建礼教毒害”等内容,明确指出封建礼教的有害性,对于妇女而言是束缚和压迫,含有显性消极评价色彩。
.............................
余论
一、词典考古结论
综上所述,现对百年来现代汉语语文词典所收性别词语的核心色彩发展情况进行简要总结。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词典史角度、词汇史角度以及性别文化史角度。
(一)基于词典史角度
从词典史角度来看,三本不同时期的词典对于性别词语核心色彩的标注情况及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词典愈发重视性别词语的性别属性,性别色彩逐步被写进释义。
以《国语》为代表的旧时词典并不重视性别信息在释义内容中的呈现,但到了后来,以《现汉》为代表的词典越来越重视评价词语的性别特征及性别倾向,努力修改释义使得其性别色彩在词典中的编码合理化,尽量让语言本体语境中性别词语的性别倾向被真实、完整地保留。性别信息被写进释义使得性别色彩进一步显化。
2.释义元语言的风格特征不同,使得词典在标注色彩时的用词用语明显不同。
《国语》虽是一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元语言却用简练的文言文语体。《现汉》主要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汉语词汇面貌,具有现当代用语风格。因此,它们在释义元语言的风格特征上自然存在着差异。比如,在赞美类积极评价色彩的标注上,《国语》使用的是“誉”“挽”等褒化扬升的释义用语,具有鲜明的古语词色彩。到了《现汉7》则更替为“称赞”等现当代通用语。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汉语味觉词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