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逻辑意蕴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45 论文编号:sb2023082715570350930 日期:2023-09-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我国走上现代化之路的一次的深入理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面发展的睿智,也给我们提出了一条通往更高层次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它将社会主义文明新境界展现出来,科学地标定了人类文明的方向,让社会主义文明方案在新的时代中充满活力。
第一章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文明的内涵和多样性
一、文明的内涵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文明”一词最早出自《周易》中,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与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相对立的文明时代,是教化、开化的结果,是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风尚①。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马克思、恩格斯经常使用“文明”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进步状态。文明也是一个社会范畴,文明时代是从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建立、文字的形成和家庭制的出现而开始的人类社会历史时期。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文明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文明的外部体现是进步和发展,它的内部要求是与时俱进。文明在形式上是不断发展的,在实质上是不断更新的。文明的发展必须把它同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联系起来,把文明看作是一个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产品的剩余,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建立,人类社会经过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演进发展过程中,文明成果得以积累,文明形态逐步更替和升华。
二、文明形态的多样性
文明形态是一种具体文明所展示的存在方式。在历史进程中,不同形态的具体文明各自独立地存在,说明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形态有多种划分方式。根据社会构成要素而进行分类,将文明形态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层次。根据社会产业结构而进行分类,将文明形态分为渔猎、农业、工业、信息、后工业社会五个层面。根据社会宗教信仰而进行分类,将文明形态分为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等。根据社会生产方式而进行分类,将文明形态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来看,对文明形态的认识和分类以生产方式为轴心,此种划分是科学的,进一步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
..................................
第二节 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政治逻辑
一、政治逻辑的内涵
政治逻辑就是从政治学视角看待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合适的治国之道,政治就能治理得好;恩泽散播开来,民众就能安居乐业。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发展都必须进行治国理政,治国理政本质上是政治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政治逻辑。文明的发展必须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正确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发展,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①。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恩格斯曾经指出,不能否认政治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毫不犹豫的否认,那将阻碍国家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中,都提及政治的重要性,在政治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列宁更是明确提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正确认识文明的发展,一定要善于站在政治的角度去看问题,去解决问题,也要正确认识政治的内涵。
近代以来,中国对于政治的认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变迁过程。深受西方政治学,特别是日本政治学的影响,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创者,提出“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这是其对政治的理解。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认为“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是其对政治的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为了实现人民最大的利益,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是其对政治的理解。近年来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发展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同阶段对政治的认识是不同的,政治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当代中国政治的变化昭示了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政治内涵认识的不同,看待事物发展的政治逻辑也就不同。
................................
第二章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
第一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逻辑
一、遵循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
“两个必然”是指资产阶级的必然灭亡、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它是马克思通过研究社会发展规律而得到的结论,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批判性分析,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曙光正在向我们招手。生产力的存在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从而形成了相应的社会形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同时,其自身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最后爆发了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作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其内部的矛盾,并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即 “两个必然”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不同于其他哲学家对世界仅作理论上的阐释或批判,把改造世界作为一项历史使命,并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个使命的阶级力量以及要以阶级斗争为主体的各种斗争形式。
在“两个必然”学说的指导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并发展,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人类文明,是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新的人类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资本主义文明的缺陷和历史局限性因其内部固有矛盾的不断累积、各类社会危机频发而愈来愈明显。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超越了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展露了头角。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目标,在他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两个伟大发现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并指出这一社会形态的内在矛盾是不可解决的,进而提出“两个必然”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描绘,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遵循“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产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其文明追求,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价值旨归。
................................
第二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在国家发展中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政治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完善发展,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①。
一、根本社会条件的奠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华文明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到了近代,中华文明走向了腐朽没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让中华文明重新焕发活力,党带领人民持续不断的进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充满了艰辛,面对着外部的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等强大的对手,内部的“左”、“右”等多种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斗争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得到了回答。 
................................
第三章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逻辑 ..................... 27
第一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整体性价值逻辑 ................... 27
一、具有整体协调性 ............................... 27
二、具有人民普惠性 ............................ 28 
第四章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逻辑 ............................. 34
第一节 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发展的物质基础 ............................. 34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34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 35
结语 ............................ 46
第四章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逻辑

第一节 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发展的物质基础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五个理论本质具有深刻的经济意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首要基础。它有利于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有效地应对未来道路上出现的可以预测的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挑战,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能够走得更稳更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创新理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旨在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理念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和手段,主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绿色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放理念强调我国要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走一条繁荣发展之路;共享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①。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完整掌握、准确领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要点。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进程中,不管是理论贯彻,还是实践落实,人民在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更精准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发展问题,要采取更精确、更务实的措施,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避免宏观经济发生大的波动,预防社会领域中出现大量失业的风险,确保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稳定安全,加强国家安全制度建设。
.................................
结语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类文明观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超越,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实践中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理论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阶段性成果。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人类文明新形态经历了从萌芽到确立的过程,它的开创是我国实现人民幸福及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解决现代化发展困境的实践,以及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积极探索的必然结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的一种内在的文明,它是对其他文明的一种扬弃,也不是对其他文明的一种复制,更不是一个通用的模板,而是一种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摸索出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种新的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我国走上现代化之路的一次的深入理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面发展的睿智,也给我们提出了一条通往更高层次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它将社会主义文明新境界展现出来,科学地标定了人类文明的方向,让社会主义文明方案在新的时代中充满活力。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的道路,而且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描绘了新蓝图。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希望能从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实践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并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中共对爷台山反击战的应对及宣传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