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网民影响问题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022 论文编号:sb2022070115553648870 日期:2022-07-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将我国思想舆论领域划分为“三个地带”,即红色地带、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红色地带主要由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是我们的主阵地;黑色地带主要由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构成,其中包括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灰色地带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的中国是不平凡的,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的 2019 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任务的 2020 年,我们又受到了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考验。在国家与人民协同斗争的时候,一个词语再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民粹主义。2019 年 6 月,《人民日报》与《光明日报》相继刊载了学者张彦的《岂能把爱国情怀视为民粹主义》和宁采的《爱国情感绝非民粹主义》,这些文章直指“民粹主义陷阱”的问题。2020 年 5 月《光明日报》特约访谈《集全人类之力战“疫”,避免民粹主义陷阱》中,学者杨伯江也表达了“借防疫之名行民粹主义之实令人担忧”的观点。且根据人民论坛网的统计(如图 1 所示),“民粹主义”自 2011年至 2019 年连续 9 年登上年度十大社会思潮榜单,排名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民粹主义与网络民粹主义的研究
其一,关于民粹主义的研究。
首先是关于民粹主义的界定研究。1907 年刘师培创办了《天义报》,在宣传中涉及许多关于民粹主义的论述,这是中国近代民粹主义思想的最早记载。民粹主义传入中国后,对孙中山、李大钊、瞿秋白等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近代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国粹主义以及平民教育主义等都具有民粹主义倾向。聂长久在《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 1907-1927》(2008)中认为,中国早期民粹主义的初步舞台当属新村主义与工读主义。国内学者关于民粹主义的研究可以分为对民粹主义的思潮、民粹主义的特点、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2005 年《人民网》一篇《什么是民粹主义》对民粹主义给出了解释: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 19 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其次是关于民粹主义特点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分析角度,有的学者将人民拥上神坛,将人民作为“宣扬”的主体;有的学者将普通民众与精英群体的矛盾推上风头浪尖,推崇劳动、反对精英;有的学者从民粹主义的贩卖理想与“残忍”现实的虚实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学者从民粹主义产生的正负两面影响上分析……故民粹主义在其主体、目的、方式、效果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
..............................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民粹主义
2.1.1 民粹主义的来源与产生
“民粹主义”一词源自拉丁语 populus,含有“人民”的意思,与精英主义、贵族制、金权政治相对。到了 19 世纪,在俄国首先出现了“民粹主义”一词,其词意肯定民众、蔑视精英,因而遭到上层人士的敌视。从理论渊源上来看,民粹主义深受卢梭思想以及法国大革命政治实践的深度浇灌。伴随着代议制民主缺点显现、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欧洲民粹主义逐渐崛起。
然而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民粹主义思想,但是以“以民为本”“均贫富”“天下大同”等等传统思想为温床、受到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巨大社会变革,中国很大程度从一开始就具备亲近民粹主义思想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民粹主义伴随着国际斗争逐渐对中国各个领域建设产生不容小视的影响。
2.1.2 民粹主义的概念与特征
民粹主义由来已久,国内学者关注其在西方的产生、发展、斗争和传入我国后产生的误导、抵制等情况,对“民粹主义”多持有反对的态度。虽然在对其的界定仍要“区别与贬义的表达”1,这样才能更多方面、更透彻地展开分析,但是在分析“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网民影响问题”上,主要以“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为分析重点。
(1)民粹主义的概念
对民粹主义概念的诠释可以从政治运动、政治策略、政治心态等很多方面进行阐释,在此将“民粹主义”视为一种社会思潮,即在特定环境中,人民的利益要求和其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并对其展开分析。2019 年石立春的《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中对民粹主义从概念内核、演绎关系、关键要素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结合其概念界定与测量指标对“民粹主义”进行如下解释。
..............................
2.2 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与“民粹主义”从字面上看仅区别于“网络”这一新的空间环境,但是两者的内涵却不尽相同,二者更像是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因为“网络”的存在使得“民粹主义”的力量被无限放大,有着更广泛的影响。
2.2.1 网络民粹主义的来源与产生
“网络民粹主义”一词始于 2009 年,学者陶文昭在《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中首次使用。理论上说,“网络民粹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应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在一定时间差下同频进行,但是“网络民粹主义”在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而且较之“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受到的关注较少。按照主题搜索包含“网络民粹主义”的期刊论文(如图 3),可见 2018 年前后是“网络民粹主义”更为受到关注的时期。根据国内学者对网络民粹主义的研究进化来看,网络民粹主义在国内的发展经过了“参与舆论事件-注重舆论表现-控制舆论走向”的步骤,逐步从网络世界影响到现实生活。
2.2.2 网络民粹主义的概念与特征
(1)网络民粹主义的概念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因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没有产生明确的利益诉求,网络民粹主义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分析。但是可以参照对民粹主义的分析思路、参照《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20)》对 2017-2019 年的社情民意及社会热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基于社会实践概括网络民粹主义的概念:网络民粹主义是舆情事件通过网络话语或网络行为在虚拟互联网空间的激发扩大,挑唆普通民众与社会精英之间的矛盾,故意营造互联网的暴戾风气,以达到违背发展规律的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目的的一种社会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较之民粹主义具有更强烈的抗争性、非理性、煽动性。
(2)网络民粹主义的特征
其一,参与主体杂多。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与隐私性使得参与主体可以不受身份限制地参与网络生活,甚至可以虚构网络身份。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互联网这个信息传递与表达的空间就会收集到更多方面的群众意见,这有助于构建言论自由的和谐氛围、构建多元的话语体系、消解话语的霸权地位,这是主体杂多性的积极所在。但是在主体身份不明确、现实立场与虚拟立场不一致的情况下,网络空间的意见广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就会形成与现实不对等的情况。杂乱的信息加剧了意见的收集、分类、管理、反馈等工作的难度,同时网络上的言语表达也考验着身份虚拟者的公德意识与责任心。
........................
第 3 章 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网民影响的可能性及特征..................................14
3.1 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网民影响的可能性.......................................14
3.1.1 国际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 14
3.1.2 政治生活“输入”机制的需求.................................16
第 4 章 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网民的消极影响..................................23
4.1 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网民消极影响的表现....................................23
4.1.1 网民附和公共事件...................................... 23
4.1.2 多极议题行为偏激................................ 25
第 5 章 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消极影响的思考...............................32
5.1 消解必要性........................32
5.1.1 网络民粹主义扰乱网络舆论秩序..............................32
5.1.2 网络民粹主义动摇主流权威地位........................................32
第 5 章 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消极影响的思考
5.1 消解必要性
网络意识形态就是适应网络社会变迁,在网络空间中以数字化感性展现为主导形式的,以广大网民为对象言简意赅且相对稳定的价值信念。它具有“草根崛起”带来主体多元化、数字化中介系统塑造形式感性化、比特化实现传播即时化与全球化、去中心格局凸显个体化、信息海量共振彰显复杂化等基本特征1。
网络空间具有多元主体参与、多样价值取向、多种传播渠道、舆论走向多变的时代表征。新兴媒体的出现、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主要矛盾的转化,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理论与实践上增加了甄别难度。为了营造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良好网络生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阻止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传播发展尤为重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理论思维的科学严谨、辨别是非的客观全面等,需要通过清扫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理论思维能力、逻辑构建能力、识别错误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等的错误引导,才能进一步构建与发展,深刻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在要求,使网络舆情能够良性运行、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增量”。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
结论
研究将“新生代网民”作为分析主体,将“互联网”作为分析的主背景,将“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网民影响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消解策略。基本分析思路为“理论基础-概念界定-表征原因-消极影响-消解策略”,研究的结论如下:
第一,民粹主义的主要内核为“人民”与“精英”,在研究民粹主义问题时,其概念的界定需要以各类民粹主义事件为参考、以理论与实践互通为基础,所以将民粹主义概念界定为:因某一政治或社会问题诱发并扩大底层民众与社会精英之间的矛盾,冲击政治秩序社会秩序,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威胁的社会思潮。同理,对于网络民粹主义概念的界定,在本身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分析的情况下,参照对民粹主义的分析思路、《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20)》对社情民意及社会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同样以理论与实践能够互通为目标,把网络民粹主义的概念界定为:舆情事件通过网络话语或网络行为在虚拟互联网空间激发扩大,挑唆普通民众与社会精英之间的矛盾,故意营造互联网的暴戾风气,以达到违背发展规律的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目的的社会思潮。
第二,新生代网民在网络事件中参与度提高,是推动事件发酵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各类事件的讨论中,存在受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影响的可能性。其中有国际与国内舆论环境的影响,新生代网民本身所具有的群体特性也影响着其在参与网络舆论时展现出盲目性、偏激性、不受控、情绪化、不作为等特点。群体特征的显著性、顽固性、难控性使得其在参与网络舆论时更容易受到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分析网络事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梳理分析新生代网民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寻找到解决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网民影响的突破口。
第三,面对中国在国际上受到的政治、经济、卫生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新冠疫情”下互联网地位的逐渐凸显,深刻认识到网络民粹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变得更加重要。尤其中国在 2021 年先后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话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的关键时刻,网络民粹主义对主流权威地位的冲击、对法治威严的蔑视、对和谐网络氛围营造的阻挠、对社会阶层的割裂、对文化追求的降质、对社会暴力风气的煽动等,都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