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以G镇留守老人为研究样本,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围绕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问题,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对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展开研究。宏观上分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讨论。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20年3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回应社会关切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90199万人,占63.89%;乡村人口50979万人,占36.11%,乡村人口锐减且明显少于城镇人口。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老龄化程度为18.7%,而乡村老年人口达到12139人,老龄化程度高达23.81%,[1]乡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高达3.76亿,乡村青壮年劳动力作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农村老人的主要赡养人,他们的大规模流出产生一大批留守老人。面对日益庞大而且处于弱势的农村留守老人群体,如何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显得格外迫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仍是农村老人养老的主要模式,子女作为家庭养老模式的主要赡养人,他们的流出产生一大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缺乏保障的农村留守老人。自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如希望在农村享受专业人员照料,至亲好友陪伴,邻里家人关爱,家庭医生保健,智能设备辅助,孙辈学习辅导等。农村留守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局限于物质层面,开始对医疗保障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适合农村的、专为留守老人设计的人性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意义重大。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相关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三种角度出发。
第一,从研究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需服务求角度出发。余小柱[1]等人通过对河南农村居家养老医护服务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未来选择的主要养老方式为居家养老,且对医护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为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合理配置农村医疗资源,提供精准化医护服务项目,提高医护服务水平。卢晓莉[2]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提出应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组织、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参与等方面强化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刘彦君[1]通过对留守老人在医疗、生活和精神等方面的分析,根据养老服务需求特点需求项目,认为农村留守老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障的需求比较迫切。因此提出要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项亚萍[2]指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服务需求是留守老人居家服务中的缺项。国家要引导和支持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保障服务,社会要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老人精神诉求,家庭子女要对留老人进行精神慰藉,农村留守老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意识。
第二,从研究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服务体系政策支持角度出发。张登利[3]认为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导致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政府需要多角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如完善财税支持体系,强化人力资源政策支持,探索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支持。江燕娟、李放[4]从政策支持角度分析贫困老人可获得的养老服务政策,认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已发生变化,老年人对具体落实的政策不满意,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建议通过对贫困老人种类的划分,及时调整政策支持的方向和力度。根据不同类别的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支持,最大化满足各类贫困老年人的服务需要,并且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提升政策效果。
.......................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2.1概念界定
2.1.1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有本地户籍且留在户籍地的60岁以上老人,且子女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达6个月及以上,身边没有赡养人或者赡养人缺乏必要赡养能力。农村老人以村组或乡镇为活动中心,大多以从事小农经济为主,有大致相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在这些农村留守老人中,不少人生活环境简陋,或作为顶梁柱承担着繁重的家务、体力劳动,或在家带娃肩负着抚育孙辈的重任。
2.1.2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概念
第一,家庭养老服务概念。在“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家庭养老是一种特别传统的养老方式,指依靠子女提供各项养老服务。但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家庭养老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越来越大,特别是“421家庭”日趋普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第二,机构养老服务概念。机构养老是将老人集中到敬老院、老年公寓等专业养老机构进行全面照料。机构养老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养不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但建设专业养老机构的投资和配套费用高昂,而且建设周期长,难以满足相对贫困的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此外机构养老需要安土重迁的老人离开原生家庭,离开土生土长的故乡去过制度式生活,因而无法满足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
第三,居家养老服务概念。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依托村、社区服务平台,利用智慧设备如呼叫中心、老人数据库及智能服务终端产品,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经济支持、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的专业化、系统化、集群化现代服务新形式。居家养老服务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有机结合起来,优势显著。优势如下:1、既减少了建设高昂专业养老机构的建设成本,又减轻了老人和子女的经济负担。在农村大部分留守老人的养老钱无法负担全日制养老院的费用,而居家养老服务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方之力共同承担养老成本,不仅服务更加精准而且费用更加低廉。2、居家养老可以保障老年人充分享受生活和自由。既不必受到制度式生活的约束,又可以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养老机构毕竟是老年人口密集的地方,身居其中更容易遭受同伴离世所带来的心理创伤。3、居家养老最大化对老年人精神慰藉,让其享受情亲对生命的滋养,和家人一起安度晚年。在中国家对于老年人而言是一个寄托情感的地方,能给他们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相比较养老院常常带给人的那种孤老无依的凄凉感,大多数老人更愿意与家人一起生活,尽情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
2.2理论分析
2.2.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运用来自于他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总和。社会支持是由政府组织行为、非政府组织行为、社区行为和个人行为组成的系统工程。社会支持理论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在研究时将社会因素纳入人口健康中进行考量,发现社会融合度低或遭受社会排斥的社会个体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甚至容易发生自杀行为。Lin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指当个体处于危机之中时能够获得的各项资源支持,这种支持来自于政府、家庭、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1]Barrera等人认为社会支持包括亲密交往、物质帮助、行为支持、指导反馈和社会互动等形式。[2]国内学者李强从社会支持与心理反应关系出发,认为社会支持是社会个体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减轻心理应激、缓解精神紧张。[3]丘海雄等人认为社会支持结构已从由国家通过单位统一向个人提供的一元化结构,逐步转变为社会支持的多元化结构。[1]何雪松[2]在《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指出,社会支持理论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支持。按照主体分类,社会支持分为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客观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帮助、社会网络及社会团体的存在和参与,是人们用于满足他们生理、也理和社会需求的家庭、朋友和社会机构等;主观的社会支持则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因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按内容分类,社会支持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按来源分类,从社会支持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社会支持指的是组织给予的支持如政府、慈善组织、村集体等,非正式社会支持来自家庭、宗族、邻里等人际互助网络的支持。据国际老年学界界定,政府制定的养老保险制度、老年补充保障收入制度、医疗援助制度、农村服务体系等均属于的正式支持,而由家庭、邻居、朋友等提供的援助均属养老的非正式支持。
..............................
第三章G镇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分析.................................14
3.1 G镇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实践探索......................14
3.2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基本情况分析.......................15
第四章G镇农村留守老人居家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0
4.1 G镇农村留守老人居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20
4.1.1生活照料支持不足...................................20
4.1.2医疗服务支持不足....................................21
第五章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完善G镇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31
5.1宏观:完善政府主导的正式支持........................31
5.1.1推进乡村振兴鼓励返乡就业............................31
5.1.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2
第五章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完善G镇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5.1宏观:完善政府主导的正式支持
本文主要从政府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和医疗支持四个方面出发,对完善G镇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正式支持提出对策。
5.1.1推进乡村振兴鼓励返乡就业
在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居住发展。通过政策支持让村民在保证收入的同时陪在老人身边,满足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吸引农村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是乡村振兴的归宿。产业兴旺需要政策支持、人才和技术支撑、资源配置倾斜、思想观念转变,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治理乡村,引导乡村的新风尚、新气象。
第一,为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提供政策支持。发展农村产业经济能提高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产业,为农村留守老人居家老服务保障资金支持。1、政府要将政策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提高农村群众的家庭经济水平。如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每个村因地制宜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区域位置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特色农产品优质产区,打造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如在偏僻山区村组发展生态养殖业,在交通便利的城郊村组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业。2、为振兴乡村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政府要对乡村企业进行政策、资金扶持,支持村集体或个人兴办乡村企业,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进驻乡村。为低龄留守老人和务工青年提供就进就业岗位,增加家庭收入,丰富留守老人精神生活。3、为“互联网”经济提供孵化平台。鼓励村民利用新兴互联网媒介发展“网络直播卖货”“线上交易平台”,把农村特色农产品变现。不仅可以增加留守老人经济收入,还能让老人参与直播感受新媒介带来的精神乐趣。
第二,为村民返乡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俗话说“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吸引在外务工的赡养者返乡就业、创业,政府必须要优化农村就业创业环境。1、完善创业政策扶持。如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对接加盟企业,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简化返乡创业项目审批等。2、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一方面在乡村企业开设返乡就业岗位,增加农村群众返乡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发放补贴等方式提高返乡就业薪资待遇等。通过政策吸引外出务工赡养人返乡就业创业,从而增强留守老人居家养老的家庭支持,满足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结论
本文以G镇留守老人为研究样本,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围绕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问题,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对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展开研究。宏观上分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讨论。正式支持包括政府、社会和村集体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而非正式支持包括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服务。微观上本文依据对象需求,将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支持研究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情感慰藉支持、医疗保障支持四个方面,从社会支持角度分析阐述两大支持主体在四大支持内容方面中的作为与不作为。G镇留守老人居家养老体系存在问题分为资源类和内容类。资源类问题包括资金支持不足、专业人才支持不足。内容类问题包括医疗保障、精神慰藉支持不足。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生活照料支持供需不匹配,支持主体局限于政府,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精神慰藉支持不足,专业化人才激励不足。本文用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对G镇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宏观对策为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医疗支持四个方面完善正式支持,推动非正式支持。中观对策为通过社会组织多元化主体参与,多样化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网”+智慧养老的技术支持,共同发挥好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微观上对策为加强非正式支持,发挥好家庭、邻里等、老人自我服务非正式主体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