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空心村防返贫应对策略思考——以B村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455 论文编号:sb2024011914221051829 日期:2024-02-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创新性的将没有搬迁且脱贫脆弱性较强的“空心村”B村作为研究对象,以可行能力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和推—拉理论为支撑,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防返贫中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这类村庄防返贫的应对策略。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空心村
“空心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程度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空心村”现象一直存在。就目前来看,国内学者对于“空心村”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当前学术界不同的学者对空心村的理解最常看到的有人口空心化,房屋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基础设施空心化,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借鉴性。
本文综合不同学者对空心村内涵的研究并结合河北省B村的特点,将空心村定义为:由于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医疗及教育等方面相对匮乏,人居环境较差,本地人口无法在本地生活,无法享受到优质的资源,致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伴随人口外流的同时人口回流困难,空心村生产建设主体弱化,经济发展进一步衰退,导致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进一步出现空心化。其本质是乡村系统运作过程中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等要素配置失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组织、文化等功能衰退的结果[44],“空心”不仅体现为一种空间形态,是多元要素“空心”的复合体,其本质还是人口空心化。
2.返贫与防返贫
返贫的定义有广义返贫与狭义返贫之分,广义的返贫是指从非贫困状态转移到贫困状态,既包括已脱贫人口重新返回贫困又包括非贫困人口陷入贫困。在2020年绝对贫困消除以后,新产生的贫困都可以视同返贫。狭义的返贫是指脱贫人口在脱贫后又重新返回贫困[45]。从规模上来看可以将返贫分为零星返贫和规模性返贫。零星返贫是指单个家庭在遇到突发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后导致返贫现象的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指某一类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中大部分人同时返贫或某一区域同时出现较大返贫人口的情况。如果零星返贫没有得到及时的遏制就会逐渐演变为规模性返贫[46]。本文所提到的返贫均为广义上的规模性返贫。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二)理论基础
1.推—拉理论
唐纳德·伯格在雷文斯坦对人口迁移规律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他认为人口流动是推动居民外迁的推力和吸引居民内迁的拉力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迁入地的“拉力”主要包括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等一系列积极因素。迁出地形成“推力”主要是由于就业机会少、人居环境差等一系列消极因素的影响。
在空心村形成初期,由于城市具有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形成一种离心力,这种离心力远大于乡村的推力;在农村空心化发展时期,由于这种离心力占据绝对优势,导致农村空心化快速发展。在空心村面临整治时期,由于走出去的村民无法在城市长期立足,城市的拉力与乡村的推力之间的离心力逐渐缩小,导致部分“易地搬迁”村民“拒绝上楼”。针对此类空心村,在防返贫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推—拉理论对可能影响返贫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增加空心村的拉力,吸引人才回流,稳固脱贫成果。
2.可行能力理论
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书中提出,贫困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收入不足,而在于贫困主体的可行能力缺失[47]。可行能力是“一个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的组合①,具体包括免受贫困,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等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享受政治参与等权利的自由”。
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的衡量不仅仅要根据收入高低,使用可行能力方法识别贫困,更能发现贫困的实质。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明确贫困的本质就是人的基本可行能力的缺失和被剥夺。由于能力的被剥夺,农户普遍存在着收入、健康、教育、就业等各方面都明显低下的问题,从而陷于贫困的窘境。因此,解决贫困问题关键在于提高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对此,阿马蒂亚·森提出五种可行能力提升的工具性要素,即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障和防护性保障。在他看来,这些因素不但可以协助人们提升自身能力,也有助于获得更广义的自由。这些自由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有利于因地制宜地防止返贫,有利于提升人自身的可行能力,享受更广义的真实的自由,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
二、河北省B村的基本概况及防返贫工作现状
(一)B村基本情况
B村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S县西南端X镇内,紧邻内蒙古兴和张家口怀安县,北距S241县道7公里,距S县城35公里,西距兴和县城35公里,南距怀安县城45公里,距X镇10公里。全村占地总面积45819亩,其中耕地1555亩(水浇地500亩),林地面积5050亩(一退双还面积3250亩、原有林地1800亩),草滩1.2万亩,山地2.4万亩。
该村共有272户689人。目前全村共有脱贫户139户330人(其中2016年脱贫49户150人,2017年脱贫11户18人,2018年脱贫26户61人,2019年脱贫57户118人,2020年脱贫4户8人并有7户18人自愿退出贫困户),包括五保户5户5人、低保户92户119人(其中A类脱贫30户33人、B类保62户86人包括一般户7户7人)和一般脱贫户43户208人;该村有易返贫致贫户4户10人;还有一般农户129户349人。领取残疾补20户45人(一二级残12户13人,三四级残8户32人);领取80岁高龄补7户8人。
B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传统农业生产主要是玉米、谷子、黍子、大蒜、中药材、瓜果等作物种植,除了个别家庭会出售部分余粮、大蒜、土豆等,大部分农产品都留作自用。截止2022年底,B自然村共有养牛户4户,养羊户1户。其余的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种植,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
.........................
(二)B村作为个案的原因
本文选取B村作为个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河北省B村是典型的空心村也是曾经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时期曾提出易地搬迁的举措,但是易地搬迁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意,不能强迫居民“上楼”。经过多次协商和考虑,2019年10月B村在尊重村民意愿的政策指导下,并综合考虑B自然村的村属优势,最终达成没有搬迁的共识。本文选取B村作为个案分析,是基于B村以下特点:
第一,B村为典型的没有搬迁的空心村。B村在人口、产业、组织等维度体现出空心的特征。首先,B村表现在人口空心化。随着村子里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B村人力资源大量流失,村内常住人口非老即弱、非病即残、非幼即妇,劳动力与人才缺失。截止目前,全村在册人口共272户689人,但是常住仅219人,外出人口达到68%。B村外出人口主要可分为3类,一类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个家庭分居两地甚至三地生活;第二类是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孩子不得不去城里上学家长租房陪读,只有在节假日期间才能回村。第三类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求学者毕业以后直接留在城市发展。其次,B村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结构空心化。B村现有村“两委”成员6人,党支部成员4人,村委会成员2人。全村共有党员40名,在村常住党员12名,外出流动党员28人。最后,B村表现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空心化。B村交通极其不便,虽然村庄南面内蒙古察哈尔景区,西距大青山国际旅游区20公里,形成“北出西联、外通南北”的交通网络,但是缺少可以外出的交通方式,没有公交,不通客车,出行极其不便利。教育设施缺乏,师资力量缺乏,B村的小学早已撤销,孩子们从上幼儿园便开始就需要外出求学。医疗设施不健全,卫生院设备闲置,专业医护人员流失,药品缺乏。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三、 河北省B空心村防返贫面临的困境 ............................ 22
(一) 农户收入不稳定 .......................... 22
1. 务工收入不稳定 ................................... 22
2. 农业收入不稳定 ................................... 23
四、 河北省B空心村防返贫困境的原因分析 .................................... 28
(一) 防返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 28
1. 防返贫帮扶力度不足 ................................... 28
2. 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强 .......................... 28
五、 河北省B空心村防返贫应对策略 ................................... 34
(一) 优化防返贫帮扶措施 ................................. 34
1. 精准开展技能培训 ................................. 34
2. 发展可持续脱贫产业 ............................... 35
五、河北省B空心村防返贫应对策略
(一)优化防返贫帮扶措施
总的来看,防返贫政策体系中主要从产业帮扶政策和就业帮扶政策两方面确保农户收入稳定。精准对接帮扶政策,优化帮扶措施,有利于农户生计能力的可持续提升,促进农户收入的稳定,稳固脱贫成效。
1.精准开展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针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劳动技能的对象,以组织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其劳动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帮扶方式[53]。同时,要改变走过场、重形式的培训方法,根据农户实际的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使农户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力技术运用到实际中,转化为经济利益。
第一,了解民众需求,制定相应计划。首先要了解空心村不同类型群体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以及意愿和兴趣,如了解清楚想要外出务工缺乏技能,还是想要大规模发展农业,但是不了解市场需求,在明确需要的前提下,与地方产业发展情况和就业形式相结合,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能培训计划。
第二,根据需求进行分类、有序培训。将有培训需求的人员按照不同需求的类型进行分类,按照分类结果,搭建平台,整合培训项目和资源,定期对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培训项目与群众需求相匹配。如对想要外出务工的男性开展房屋装修,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对女性开展家政服务、糕点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开展种植养殖技术、销售技巧相关的培训,以此增强谋生技能,提高收入水平。
....................
结论
防返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事业。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阶段,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特征仍然存在,部分地区仍然面临着返贫致贫风险,防返贫现象发生成为当前最具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因此后扶贫时代仍要继续关注防返贫,才能走向共同富裕。
本文创新性的将没有搬迁且脱贫脆弱性较强的“空心村”B村作为研究对象,以可行能力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和推—拉理论为支撑,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防返贫中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这类村庄防返贫的应对策略。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由于防返贫政策实施不到位,B村村民务工收入、农业收入及帮扶产业取得的收入均不稳定。第二,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农户在参与防返贫时参与意愿不强、参与能力不足使农户防返贫参与度低成为防返贫工作开展的一大困境。第三,由于空心村拉力不足,致使B村基层组织结构弱化,精英人才流失,导致防返贫政策实施主体弱化,防返贫工作开展存在困难。据此,结合村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一是从技能培训和发展可持续脱贫的角度优化防返贫措施;二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要智志双扶,既要宣传教育,引导农户在思想上转变观念,从精神上持续脱贫,又要加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摆脱文化贫困;三是优化空心村的基层组织队伍,挖掘人才,培养能够有效解读防返贫政策并带领群众持续稳固脱贫的人才;四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完善空心村公共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空心村拉力同时从外部消除可能导致的返贫风险。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