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思考——以A县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5855 论文编号:sb2023091911323651043 日期:2023-09-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依据A县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的,将A县作为本文的研究主体主要原因是A县原本就是我国的扶贫县,在扶贫实施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脱贫制度和计划,并且对该县进行的产业化扶贫也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对其他贫困区的脱贫计划实施起到了模范作用。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审计论文怎么写
审计论文怎么写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这一重要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如期地完成了全面脱贫这一艰巨的攻坚任务,在农村将近有9899万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将近有1亿的贫困人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我国的扶贫工作任务主要是以发放救济款和以工代赈这两种形式来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了扶贫工作得思路,就是要以生产力发展带动减贫,然后形成了开发式扶贫的政策框架体系,为产业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表明只有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这条道路的最有效最符合当下发展的方式,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和减贫成效在进入21世纪以来就显得愈加突出。根据农业农村部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9年底,全国的贫困农户中有接近92%都参与到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当中,其中有67%都是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当地脱离贫困,产业扶贫成为了所有脱贫方式中带动脱贫人口最多,涉及范围最广泛的脱贫方式,它也是扶贫脱贫手段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能一味盲目地通过给贫困地区拨发资金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脱贫,只有带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才能让当地的贫困人口纷纷就业,靠自己的双手来致富,脱离贫困,过上好日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因此,想要确保真正实现脱贫,那么扶贫方式的理念也需要一个正确的转变,那就是要变“输血”为“造血”。在我国整个扶贫工作的进程中,龙头产业的发展扮演着着重大的减贫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带头作用。要想从根本上脱离贫困,那么就要大力发展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发展当地的龙头产业来带动贫困地区就业,解决贫困地区就业率低、就业难的现状,为他们提供经济收入使他们的收入稳定下来,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阻断贫困,实现脱贫,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关于贫困的相关研究
贫困这个词的意思其实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是非常综合的,并且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的。它阻碍了整个世界经济进程的发展。一直以来贫困都备受全世界人民关注和重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于贫困也有着长久的研究,对于贫困也都有着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一些观点看法。
国外的学者们有着这样的观点与看法:Rowntree(1901)在研究中认为贫困是分为两种的,一是绝对贫困,二是相对贫困。这两者中前者指的是收入情况无法解决生活中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无法进行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而后者指的是个体或者个体所在的整体家庭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无法达到整个社会的中流水平。著名的贫困理论是由Amartya Sen(1989)提出的,他将贫困和公平、剥夺、生活环境等要素联系了起来,揭示了贫困的本质,并进一步地丰富了贫困的内涵,他认为贫困不光是缺少自身条件,还包括精神层次等方面的短缺,他们的生活保障以及生活所需的开销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项得主阿玛蒂亚·森(1999)觉得贫困主要表现在贫困人民群众的其他的一些基本权利被剥削、抹除,而不仅仅只停留在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层面上。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对于贫困的看法:童星、林闽钢(1993)认为贫困是指部分个人、家庭或群体无法在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达到社会中流的平均水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收入不足,无法达到平均社会收入水平而导致物质生活处于相对或者绝对欠缺的状态,难以满足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最终无法继续发展;康晓光(1995)则认为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贫困地区没有特色产业,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从而缺少一个能够让贫困地区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财富,脱离贫困的渠道,进而导致个人在生理、精神层次无法维持一个最低标准。梁栋、吴惠芳(2019)通过对江西林镇的调查,当地产业发展没有取得良好效果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造成当地群众贫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产业农产品的种植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顾名思义是指基于产业所在的行业,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从而对一些相对贫苦的地区进行一系列扶贫工作和开发。产业扶贫是为了加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增加收入。产品扶贫主要依靠该地区自身的发展,帮助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家庭双向发展,促进发展的活力,从而减少贫困现象的出现。具体的发展内容涉及三方面:首先从贫困户的角度来看,为更多的民众提供工作岗位,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实现产业链的完整性;其次从村镇的角度来看,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村镇环境,提升民众文化素养;最后从区县角度来看,增强区县的主要经济产业,提高资本经济能力。因此,综上可得产业扶贫就是对贫困地区的一种偏向政策。
2.1.2产业扶贫资金
产业扶贫资金是我国在扶贫工作时期所投入的资金,目的是为了扶持、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完善配套设施,是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财务手段。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由上级、本级财政拨付,部分地市也会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扩大当地产业扶贫资金规模。我国当前的产业扶贫资金主要应用于五个方面:第一,购买优良农业品种、推广实用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例如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等;第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第三,推动创办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园、中药材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等;第四,丰富农产品营销渠道,以此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力推行农产品电商模式,完善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第五,有序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其运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产业扶贫项目的设立、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管理及后续评估。
......................
2.2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特点
2.2.1审计目标多重性
目前我国对产业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主要涉及两方面,其一,要明确产业扶贫资金的绩效性以及经济性。利用精准的判断方法、识别机制、帮扶策略、退出制度等模式,帮助贫困地区提高经济发展,脱离贫困状况。其二,强调其真实可靠性、合法合理性等性质,两种性质缺一不可,紧密相连。总而言之,对国家的产业扶贫资金的绩效进行审计时,通常是从上述两方面开展审计工作,不可忽略任何一方面,为扶贫资金的利用和管理提供保障。
2.2.2审计内容覆盖范围广
对资金的合法、规范以及真实三方面进行审计时,其主要的审计内容包括资金的收支是否平衡、资金的分配是否遵循制度规定进行发放、账面资金与实际资金是否相匹配、资金的使用、支出、发放等是否严格依法执行等;对所有的项目是否都建立了独立的资金账户,每一个账户的收支情况是否是基于目前的会计制度,每一个资金账户的管理是否匹配相应的专职人员,以及该职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否全面,对扶贫资金建立和开具的各项凭证和依据是否完整,在凭证等资料的各项流程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操作,资料是否完整真实,资金的使用是否合法等。
另外对资金的经济、效果以及效率三方面进行审计时,目的是为了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扶贫资金的来源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拨付,还涉及其他地区的财政部门、社会组织等主体的拨付,其中资金的额度很大,项目的类型也相对复杂,所以对资金的配置、发放以及取得的成效必须进行量化的统计,从而全面站给精准扶贫的实施状况。除此之外,还应构建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制度体系,保障扶贫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
...................................
第3章A县产业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案例研究................................17
3.1 A县基本情况及产业扶贫概况.......................................17
3.1.1 A县基本情况.................................................17
3.1.2 A县产业扶贫情况.............................................17
第4章A县产业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27
4.1存在问题..................................27
4.1.1绩效审计成果公开程度不够,社会影响力偏弱.....................27
4.1.2偏向扶贫资金收支审计,绩效审计重视不够.......................27
第5章优化A县产业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31
5.1加大审计结果披露程度,增强审计独立性.............................31
5.1.1完善审计制度.................................................31
5.1.2提高审计结果透明度...........................................31
第5章优化A县产业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5.1加大审计结果披露程度,增强审计独立性
5.1.1完善审计制度

审计论文参考
审计论文参考

审计团队确保给部分员工设置独立的办公环境,为他们提供私密空间。审计人员要想长期保持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就要免于来自工作单位的打扰,这样才能积极努力工作,不懈怠,真实反映审计工作情况,按照正式的审计程序提交审计报告,确保了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完整的审计系统采用的是直接管理模式,地方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听从上一级审计机关的管理和任务布置安排,不受同级政府在人员、资金和职务等工作的影响和管理,或者由同级人大常委会设立监督机构。地方审计机关只需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例报告工作,工资直接由财政部或者省财政厅拨付,向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扶贫资金的使用用途和使用明细,这样才能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审计体制,进一步减少了各级地方政府对审计最终结果的影响,真实反映审计结果,充分发挥了审计职能。
5.1.2提高审计结果透明度
其一,在完整的制度体系下,深度推进审计公告制度部署工作。各级审计机关要严要求高标准的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及时在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年度审计报告、政府机关和审计数据等信息。扶贫负责单位应当以农村政务公开栏、公告栏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扶贫项目的全部名称、详细地址、规模、挂点单位、项目审批程序、投资额、实施期限等信息。这样不仅方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审计工作的流程和进度,同时可以接受社会各界更好地监督审计工作,保证扶贫资金和项目数据的透明化、公开化,经得起检查和询问,不隐瞒、不虚假陈述,避免资金被截留、挪用等现象。
其二,审计整改要逐步细化,不能一概而论,要透明化,对来自专业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正,任务分配具体化,负责人要将工作和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当发现问题和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时要及时整改并公布整改后的状况,促进审计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
..................................
结语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强调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产业扶贫以及污染防治作为主要攻克难题。本文的研究背景主要是依据我国对产业扶贫的高度重视,并在完成全面脱贫目标的情况下,如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而展开研究讨论的。利用审计分析深刻了解到只有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才能达到脱贫的目标后,我国开始不断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是,该审计主要是从资金真实合法的角度来分析的,对效果、成效的审计仍具有一定的忽视。因此本文在研究中结合了真实合法和绩效的双重审计,从而为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依据A县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的,将A县作为本文的研究主体主要原因是A县原本就是我国的扶贫县,在扶贫实施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脱贫制度和计划,并且对该县进行的产业化扶贫也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对其他贫困区的脱贫计划实施起到了模范作用。在实施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对A县的扶贫资金从管理、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审计,并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A县的扶贫政策不断完善优化,为其他已经成功脱贫地区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极大化地降低返贫的概率。本文在研究中总结的结论具体如下:
一,在审计过程中明确结果和问题相结合的双重导向,利用审计的结果,对审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从问题的源头进行分析,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和调整绩效审计中所采取的方法,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
二,结合内外部审计,进一步强调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再和其他审计进行联合,对产业扶贫资金进行严格的绩效审计,减少扶贫过程中的非法行为。国家政府单位也应实施具体的问责制,如果某一个部门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其责任就应该由该部门承担。
三,对产业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结果精准化,不断扩大绩效审计的领域和范畴,根据绩效审计的结果对绩效审计的制度和流程不断优化完善,并将审计结果公示,从公民的角度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