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络凝聚性、数字技术推广与企业创新质量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966 论文编号:sb2024042121100752254 日期:2024-05-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研究明晰了数字技术应用条件下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和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在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过程中的逻辑变化。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国家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政策保障。习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任务决定了中华民族未来命运,必须将创新驱动发展当作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之一[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各主体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突破三万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靠前,超过法国、荷兰等创新型国家,总研发人员数量居世界之首,发明专利有效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中国的科技创新表现排名仅位列全球第11位。由此可见,我国当前的创新现状与创新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企业对创新质量关注度还不够,导致其呈现创新“数量”大、“质量”低的严峻形势[2]。因此,如何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知识是组织实现竞争优势、提升创新质量的核心资源[3-4]。知识基础理论认为,任何知识元素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同其他知识产生某种依存关系,从而产生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动力源泉[5]。组织长期运作致使企业内部积累了大量知识元素,而不同元素之间能够通过相互联结重组形成知识结构。企业的知识结构特征可以用内部不同知识元素间相互依存而产生的网络(企业知识网络)来表示[6]。Xu等将知识网络凝聚性区分为每个知识元素邻域内的局部凝聚性和整体知识网络内的全局凝聚性[7]。前者刻画了知识网络内部各知识元素节点相邻节点之间相互联结的程度,而后者描绘了知识网络中所有节点之间相互联结的紧密程度。随着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知识元素的联结趋于紧密,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的流动速率和使用效率提高,知识重组形成创新的过程加快。然而过高的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表明了各节点之间的联结十分紧密,过于稳定的知识网络提高了外部知识元素进入已有知识体系的壁垒,对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获取和应用造成障碍。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研究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验证相关研究假设。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和局部凝聚性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
第二,数字技术应用在两类知识网络凝聚性作用于企业创新质量中的调节效用。
第三,数字技术应用发挥调节效应的微观机理。
1.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
整理国内外关于“知识网络凝聚性”“数字技术应用”“企业创新质量”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理论贡献,深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找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契机和理论基础。
(2)实证分析法
利用已有的数据库收集并整理数据,采用Stata软件、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检验两种类型知识网络凝聚性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两类知识网络凝聚性与数字技术应用的交互项加入模型,验证数字技术应用的调节效应。
...........................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知识基础理论
知识基础理论又被称为企业知识理论,是在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之上演化而来。资源基础理论将知识作为一种相对静态的、一般性的资源,同资金、劳动力等其他传统资源一样,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18]。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是各种资源的承载实体,检验了由于资源异质性而导致的组织绩效差异。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企业间拥有不同的资源,同时这些资源在组织之间是无法替代和不可复制的。因此,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获得的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资源基础理论解释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组织如何保持差异化且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侧重点放在考察企业的差异化管理效能上,而不是探究组织联盟、高管联结等其他组织间的差异。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要义是组织基于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其他组织竞争[19-20]。组织可以根据相似的产品、资源、能力和替代品确定竞争者[21]。该理论认为,组织在进行资源的选择和累积时所做出的决策是理性的,并且由于受到可获信息有限性、偏见和因果模糊性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组织间的绩效差异[22]。
知识基础理论在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它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如何保存和应用内部知识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存亡和可持续发展[3]。作为异质性知识的承载者,组织将已有知识应用于内部生产和服务中,从而知识成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23]。知识的利用和整合能力越强,企业越能够获取更高的竞争优势。随着知识要素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聚焦知识管理,即将知识与个人相匹配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24]。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知识吸收利用以及扩散的过程。企业以个人为载体,将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整合内化为组织独有的知识,蕴含于内部情境之中,从而成为企业获得核心能力的重要来源[25]。
..............................
2.2文献综述
2.2.1知识网络凝聚性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相关研究
知识基础是知识要素、能力与信息的集合,是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源泉。从知识基础的视角来看,创新活动的发生是一个知识元的整合过程,而知识元的整合和运用能力则是决定企业创新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基础结构特点会影响其对知识元素组合和应用能力,从而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学者将组织知识库视为企业知识要素的简单集合,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组织知识库的数量特征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成果[38-40]。研究发现,组织知识库的规模或广度对企业创新成果产生了积极影响[38]。知识多样化对探索性创新能力的影响大于对利用式创新能力的影响[41]。此外,知识多样性通过重组重用和重组创造影响协作集成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42-43]。
与上述关注组织知识库的规模不同,有学者利用知识元素的互补性和可替代性两个属性表征知识库的结构组成,认为知识元素的互补性总体水平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而知识元素间的可替代性总体水平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44]。Yayavaram等考察了组织知识库的结构特征,认为企业知识库是由知识要素之间相互耦合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其中,知识网络中的节点是知识元素,连接节点间的“纽带”则是已有创新经验中两个知识元素的组合关系。这些关系展示了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知识要素的联结过程,能够提高知识的流动速率和应用效率,为有潜力进行重组的知识元素提供参考[45-46]。Yayavaram等对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研究证明,知识网络结构的可分解性水平会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且不同网络集群中异质性知识元素耦合所形成的独特结构会影响组织创新能力[46]。也有研究将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相结合,探讨二者的关系和结构特性对组织双元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Wang等首次将组织内个体协作网络和知识网络整合到研究框架中,研究发现两个网络结构特征具有异质性,且能够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组织探索式创新[47]。Guan等基于新兴纳米能源行业论证了知识网络和组织间协作关系的结构特征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48]。研究发现,知识要素在知识网络中的直接联系与企业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对探索式创新并无影响[48]。也有研究从知识网络整体视角切入,论证了知识网络中心势在企业提高双元创新绩效过程中的作用[49]。知识网络中心势表明了知识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对利用式创新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而对探索式创新产生不利的影响。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6
3.1 知识网络凝聚性与企业创新质量 ........................... 16
3.1.1 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与企业创新质量 ...................... 16
3.1.2 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与企业创新质量 .................... 17
第4章 研究设计 ........................................ 23
4.1 样本与数据来源 ............................................ 23
4.2 变量衡量 ............................................ 23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 ............................. 27
5.1 描述性统计 ..................................... 27
5.2 相关性分析 ......................................... 27
第5章实证结果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为了更加清晰地体现所选取样本数据的分布特征,本研究利用stata.16整理出文中所有变量的数量特征,描述统计见表5-1。其中,衡量企业创新质量的变量专利引用次数最大值为10.04,最小值为0.12,均值为2.80,表明我国上市企业之间的创新质量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因此,考察知识网络凝聚性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对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最大值为0.97,最小值为0,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仍有企业为了规避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选择不采取这一战略。数字技术应用的均值为0.24,意味着从总体来看,企业对数字技术应用这一战略决策的态度是积极的。同时,研发强度、知识网络规模、企业规模、企业价值、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统计结果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探讨了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和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重点验证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两类知识网络凝聚性作用效果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内在机理。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
第一,不同结构类型的知识网络凝聚性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不同。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而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强意味着组织在某些领域具有更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知识,能够推动企业对特定领域和方向的深入思考,从而致力于高质量产品的研发,促进创新生成。企业的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较低时,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信息流动和传递速率提升,企业对信息的敏感性提升,从而激发了多元化知识元素的组合潜力。当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内部知识体系趋于稳定性和复杂化,助长了组织的惰性思维,提高了外部知识进入壁垒,不利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
第二,数字技术应用正向调节了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基于知识挖掘和信息处理等功能,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了企业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吸收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特定领域知识元素间关系的多样性和紧密联结关系,有利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促进了组织间的沟通交流,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搜索利用更多和已有知识体系相契合的互补性知识,从而强化了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