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消费分享类型、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3633 论文编号:sb2024022013013351873 日期:2024-03-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研究探讨并实证检验了消费分享类型对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实验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法对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调研,对回收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与交流渠道,其中包括Facebook,Instagram,微博以及微信等。据调查显示,人们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逐渐增加,202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达到147分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1]。用户不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个人档案、生成在线联系人列表,还可以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创作和交换用户生成内容(UGC)[2,3]。人们使用社交媒体不仅可以和朋友交流、展现自我、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发表观点和评论,还可以浏览其他人分享的信息,例如,看看别人做了什么,如何做等[4]。根据社会比较理论,个体有和其他相似个体比较的内在动机,当个体遇到其他相似个体的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和其进行社会比较[5,6]。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于传统线下情景的社会比较同样也会发生在社交媒体上[4,7,8]。为了给同龄人留下深刻印象,用户们在社交媒体上会尽量分享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的信息(如文字、图片、视频等)[9]。由于用户这一行为的存在,导致了社交媒体充斥着大量经过美化后的用户生活信息,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一个个体之间进行社会比较的“完美”平台[8]。另外,由于社交媒体用户可以持续地且容易地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大量关于他人的呈现“良好自我”的信息,社交媒体的使用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进行社会比较的机会[4,7,8]。通过和其他人进行比较,社交媒体使用者可以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等是优于、等同还是低于社交媒体上的好友,并形成对自我的评价[5,8]。与传统线下情景的社会比较产生的影响类似,这种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会比较同样会对使用者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和行为产生影响[3,10-13]。这些研究证实,了解社交媒体用户的社会比较、情绪、行为以及影响至关重要。
..........................
1.2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首先,本文利用社会比较理论,旨在验证善意妒忌在消费分享类型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验证恶意妒忌在消费分享类型和更高级产品的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来补充妒忌研究的理论空缺,并更全面地理解社交媒体上的妒忌情绪是如何由用户生成内容引起的。以往对于社交媒体上的消费信息特征、妒忌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相对于物质消费分享,体验消费分享会引发社交媒体中浏览者更高的妒忌情绪[22]。并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学者发现了善意妒忌能引起消费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欲望,而恶意妒忌会引发消费者对更高级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欲望[16]。但这些研究并未发现消费信息特征和不同类型妒忌之间的直接关系。不同类型妒忌的具体前因尚未得到深入的探讨。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理论贡献是把构建消费分享类型、善意妒忌和购买意愿以及消费分享类型、恶意妒忌和更高级产品的购买意愿的中介作用模型。具体来说,本文发现与物质消费分享相比,体验消费分享能引起更高的善意妒忌,并通过善意妒忌引起更高的消费者购买意愿;与体验消费分享相比,物质消费分享能引起更高的恶意妒忌,并通过恶意妒忌引起更高的更高级产品的购买意愿。这些发现从理论上弥补了妒忌前因研究以及用户生成内容中的消费分享与购买意愿关系研究的空缺。
第二,本文深入探讨社交媒体上消费分享信息与社交媒体使用者的人格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的影响,以更明确地认知消费分享信息对社交媒体中妒忌情绪产生影响的边界条件。以往研究为我们初步理解浏览他人在社交媒体中分享的信息(例如,物质消费和体验消费信息)是否会引发妒忌情绪提供了基础[16,17,22]。然而,本研究进一步证实,除了社交媒体用户在其社交媒体用户中分享的消费分享类型之外,其社会比较倾向特征也会影响社交媒体妒忌。本文证实了在社交媒体中的消费分享类型对善意妒忌与购买意愿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在理论和实证上,本文深入探讨了消费分享信息对不同类型妒忌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关于社交媒体情境中购买意向的研究。综合来看,本研究的新颖性结果发现高社会比较倾向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妒忌情绪(善意妒忌)并因此产生更高的购买意愿,尤其是在浏览其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体验消费时。本文填补了个人性格特征与社交媒体中消费分享信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行为意向的研究空缺。
.............................
第2章文献综述
2.1消费分享类型
2.1.1消费分享类型的概念
国内外对于消费分享类型分类多种多样,其中,将消费分为物质消费和体验消费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之一,这一想法最早被Van Boven and Gilovich[26]提出。他认为物质消费是指以获得某些实质性产品(得到一些物品)为主要目的的消费行为,体验消费是指以获得人生经历(经历一些事)为主要目的的消费行为[26]。物质消费强调的是“占有”,如购买鞋子、手机、服饰等;体验消费强调的是“经历”,如外出旅游、观看演出等[26]。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消费分享类型指的是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发布有关物质消费或体验消费的信息。
2.1.2消费分享类型的相关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如:Facebook、Instagram、微信、微博)成为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的信息与交流媒介。全球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已超过两小时,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随着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增加,用户接触到社交网络信息的机会也随之大大增加。用户们不仅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各种信息,以此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会在平台上搜索、浏览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因此,社交媒体充斥着大量的用户生成内容(UGC),而用户生内容中的消费分享类型因素一直是社交媒体研究的重点。
.........................
2.2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
2.2.1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的概念
妒忌(Envy)是社交媒体中一种常见的情绪,产生于个体进行向上社会比较时,Parrott,Gerrod,Smith and Richard[14]把妒忌定义为:当个体发现他人拥有自己渴望但又缺乏的事物时,会产生一种包含自卑、不悦、敌意和仇恨的复杂情绪。这种痛苦情绪通常与个体在与自己相关的领域和维度中,与相似的其他人进行比较时产生[31,39]。
Niels,Zeelenberg and Pieters[18]认为根据对妒忌的体验内容加以区分,妒忌分为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具体而言,善意妒忌指当个体渴望拥有他人所拥有的东西时,妒忌本质上是善意的;恶意妒忌指当个体希望他人失去比较优势时,伴随的妒忌心理则是恶意的。整个情感体验由情感、思想、行为倾向、行为和动机等多个方面构成[18]。
2.2.2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的测量
在现有关于不同类型妒忌(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的研究中,Niels,Zeelenbergand Pieters[18]的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量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得到量表之一,该量表将妒忌分为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两个维度,一共10个题项。该量表告知被试,妒忌有两种类型。一种主要关注错过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通常会激发自我改进的愿望),另一种主要关注他人拥有的优势(通常包括希望他人没有这种优势)。研究发现,每个人都会偶尔经历这些情绪,两种情绪同样频繁出现。然后,参与者被要求在浏览到他人分享的消费(物质消费或体验消费)时,分别回答他们体验了多少善意和恶性妒忌。因此,本文采用了改编自Niels,Zeelenberg and Pieters[18]的10题目量表。
....................
第3章 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 19
3.1 理论基础 ......................................... 19
3.1.1 社会比较理论 ................................ 19
3.1.2 妒忌分类理论 .................................... 19
第4章 研究一设计与数据分析 ............................. 23
4.1 研究设计与实验材料 ......................... 23
4.2 研究样本与程序 ................................ 23
4.3 变量测量 .................................. 24
第5章 研究二设计与数据分析 .................................... 34
5.1 研究设计与实验材料 ................................. 34
5.2 研究样本与程序 ............................. 34
5.3 变量测量 ............................................. 36
第5章研究二设计与数据分析
5.1研究设计与实验材料
研究2采用2(消费分享类型:体验×物质)×2(文本内容描述:主观情感×客观功能)×2(社会比较倾向:高×低)混合设计实验。消费分享类型、文本内容描述采用组间操纵方式,社会比较倾向采用测量量表。本实验的刺激材料涉及消费分享类型与文本内容描述诱发材料,分别是:情感体验消费(厦门鼓浪屿旅行的消费,文本内容描述为主观情感)、功能体验消费(厦门鼓浪屿旅行的消费,文本内容描述为客观功能)、情感物质消费(购买匡威鞋子的消费,文本内容描述为主观情感)、功能物质消费(购买匡威鞋子的消费,文本内容描述为客观功能),其中。根据以往研究的做法[17],本文研究2材料仍然由三个部分组成:消费名称、图片和文本。根据参与者参与实验操纵情景的不同,参与者会看到四种类型消费分享中的一种。
为了操纵消费分享的类型,本文参考了Lin[16]对于不同消费分享类型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分别选择了购买Adidas鞋子的消费(物质消费组)与广州长隆旅行的消费(体验消费组)作为情景材料的消费分享。此外,为了操纵文本内容描述的类型,本文参考了Lin[16]对于不同类型文本描述所使用的文本内容材料,在主观情感描述组强调消费后的用户情绪表达、直觉感受;在客观功能描述组强调外观、特性、性能、质量等可量化参数,以此来强化主观情感描述文本与客观功能描述文本之间的差异。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果总结
本研究探讨并实证检验了消费分享类型对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实验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法对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调研,对回收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和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1.在直接效应方面,不同的消费分享类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善意妒忌与恶意妒忌,与物质消费分享相比,体验消费分享会引起更高的善意妒忌。与体验消费分享相比,物质消费分享会引起更高的恶意妒忌。
2.在中介效应方面,体验消费分享会引起更高程度的善意妒忌,进而提高购买同一产品的意愿。此外,善意妒忌在消费分享类型与购买意愿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相反地,物质消费分享会引起更高程度的恶意妒忌,进而提高购买更高级别产品的意愿。此外,恶意妒忌在消费分享类型与购买更高级别产品的意愿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3.在调节效应方面,首先,社会比较倾向正向调节消费分享类型与善意妒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个体是低社会比较倾向的情况下,社会比较倾向对消费分享类型与善意妒忌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而当个体性格是高社会比较倾向的情况下,与物质消费分享相比,体验消费分享会引起该个体更高的善意妒忌。其次,文本内容描述调节消费分享类型、社会比较倾向与善意妒忌之间的关系。本文结果表明,当文本内容描述为主观情感描述时,与物质消费分享相比,体验消费分相比引起高社会比较倾向个体的更高的善意妒忌,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者购买意愿。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