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传播探讨(1928-193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66 论文编号:sb2024071323202252591 日期:2024-07-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对1928-1937年《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传播进行了分析,探究在特殊历史时期,《中央日报》公共卫生报道实践的时代价值和局限性,不仅为总结历史,也为当代媒体报道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从鼠疫、霍乱、“非典”到现在的“新冠”,人类因疫病带来对公共卫生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就如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所言:“传染病将会与人类同在,仍将是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①疫病的大规模流行,不仅造成大量剥夺人类生命的恶果,而且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国家发展。
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期,天灾人祸仍频,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内有清政府腐败无能、军阀混战不休,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民国时期疫病流行,中国也一度被西方人视为“流行疾病的源泉”②。在这样的环境中,注重医学知识与流行病发展规律的社会精英及医学精英们,率先意识到公共卫生对民众和国家的重要性,他们纷纷组织成立社团,并启迪与组织民众参与,掀起“卫生救国”③热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强国保种”的社会需求下,国民党政府极为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将其视作保障民众健康和提升国力的重要举措。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卫生事务,并颁布卫生法规条例,在各种举措的努力下,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府已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陆的卫生行政体系。
................................
1.2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丰富我国新闻史学研究。目前学界对民国公共卫生观念传播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公报》《申报》等民营报纸或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区性报纸的版面内容,很少涉及国民党党报,对《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传播的研究,可以从党报研究视角,丰富相关新闻史研究。
二、实际意义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公共卫生话题一直是当下媒体报道的重点,探究《中央日报》如何配合政府推进公共卫生事业、传播公共卫生观念,可以为当今媒体报道提供一面历史的镜子。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
第2章《中央日报》及其公共卫生内容传播概况
2.1《中央日报》创办历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意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急需建立相对完善的新闻网以加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扭转宣传方面的劣势。1932年前后,国民党逐步建立以《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视台”为主干,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新闻事业网络。①其中,《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中央最权威的机关报,在舆论宣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央日报》的出版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初创时期的《中央日报》:1927年3月—1928年11月
《中央日报》的创立最早可追溯至1927年3月,但当时在武汉出版的《中央日报》处于汪精卫把控之下,内容也多为抨击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汉合流后,武汉版《中央日报》也随之停刊。因此,台湾新闻史将上海创刊后的《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第一个中央直属党报的开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领导层经过长期筹备,1928年2月1日《中央日报》在上海创刊,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部长丁惟汾担任社长,潘宜之任报社经理,彭学沛为主编辑,每日出3大张12版。何应钦在发刊词《本报的责任》中公开表示:“本报代表本党之言论机关,一切言论,自以本党之主义政策为依归”②。后因《中央日报》强调以国家治理为根本与蒋介石强调的民族主义为根本出现分歧,为克服离心倾向,根据1928年6月的《设置党报条例》规定,于11月迁往首都南京,上海《中央日报》随之停刊,共历时9个月。
..........................
2.2《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传播背景
《中央日报》自1928年在上海复刊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迁往重庆的十年间,出现了大量与公共卫生相关的报道、医药广告及医学卫生副刊。本章节主要对公共卫生观念传播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梳理,全面了解国民党党报传播公共卫生观念原因。
2.2.1思想基础:“西医东渐”下的公共卫生观念
明末清初,西方出版的中医书籍约60多种,而中国出版的西医著述却寥寥无几,这表明在中西医交流上,曾经一度是中医西渐而非西医东渐。③西医虽早在16世纪就已传入中国,但当时西医的传入较为零散未成体系,对中国的影响微弱。文艺复兴带来了西方的思想解放,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得到快速发展,西医摆脱宗教神学束缚,形成全新的医疗体系,迅速赶超中国传统医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文化跟随坚船利炮进入中国,西医开始体系化传入,西方的公共卫生观念也随之大范围普及。来华传教士是传播西医的先锋,借医学传教的方式在华开展医学实践。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在19世纪50年代曾先后翻译《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等书籍,对西医基础理论进行了提要性介绍,这些译著也被认为是“西方医学理论正式输入中国之始”①。
.........................
第3章 《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的传播实践 ................................ 28
3.1 肩负民族复兴的责任观念 ............................ 28
3.1.1 助力政府卫生政策实施 ............................. 28
3.1.2 介绍国外公共卫生事业 .......................... 29
第4章 对《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传播的思考 ............................ 53
4.1 《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传播的时代价值 ............................ 53
4.1.1 推动民众建构公共卫生观念 ....................... 53
4.1.2 助力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 54
结语 ................................. 62
第4章对《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传播的思考

4.1《中央日报》公共卫生观念传播的时代价值
4.1.1推动民众建构公共卫生观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改变公共卫生观念仅为上层社会精英所接受的现状,《中央日报》面向社会大众普及公共卫生观念,让公共卫生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开始关注并主动来稿反映卫生问题,在刊载的读者来稿中,有不少读者反映了公厕脏污、垃圾乱丢、蚊蝇丛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如《请卫生当局注意三件事》①《五福街的卫生问题》②《替卫生与观瞻说两句》③。
在医学卫生副刊的读者来函问答互动栏目中,读者纷纷来稿询问诸如生长发育迟缓、砂眼、缠足脚畸形等关乎身体健康的问题。甚至有读者刊报《征求卫生周刊》:
兹欲收集卫生周刊一份,自第一期起至十八期止。凡愿割爱者,请即示知代价若干函至金陵大学范谦收可也。
《中央日报》通过通俗化语言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专业医学卫生知识转化为读者更易理解的形式进行传播,即使是医药广告,也在推销产品中插入医学卫生知识,极大拓展了现代卫生知识的传播范围。开辟的互动栏目激发了民众关注公共卫生和身体健康的积极性,对迷信落后陋习的批判,不仅觉醒了民众健康意识,也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
结语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巩固政权,健全国家体制。鉴于疫病频发,公共卫生建设迟滞,民众公共卫生意识薄弱的现实。《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当局的党报龙头,凭借其传播迅速、影响力大的优势,成为传播公共卫生观念,助力国民政府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有力工具。
在国民政府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建设进程中,《中央日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于个体而言,促使普通民众转变落后的卫生观念,引导民众认同和建构现代公共卫生观念;对于社会而言,号召民众参与公共卫生建设,官民合作共促我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推进我国近代化进程;对于民族而言,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民众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全民族抗战积攒了战时救护经验,奠定了国民身体素质基础。
《中央日报》对公共卫生观念的传播,展现了内忧外患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反映了国民党党报的政治属性。同时,透过《中央日报》公共卫生的相关报道,我们可以看见,报纸担负起了唤醒民众卫生意识觉醒的责任,努力通过报道宣传公共卫生观念,在国弱民衰下发挥报纸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新闻媒体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