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提纲如何写一
摘要 2-3
Abstract 3
中文文摘 4-13
绪论 13-31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3-15
二、研究现状述评 15-23
三、相关概念界定 23-27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7-29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29-31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31-6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学思想 31-41
一、从“社会关系”出发理解人 31-35
二、肯定人存在的目的性价值 35-38
三、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38-41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人民群众观的人文底蕴 41-49
一、认可“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定位 41-43
二、笃信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43-46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 46-4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本旨意 49-63
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49-52
二、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执政目标 52-56
三、保证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56-59
四、依靠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 59-63
第二章 经济市场化改革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主题的凸显 63-103
第一节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境遇的经济市场化改革 63-72
一、市场决定性配置作用的意涵 64-66
二、市场机制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66-69
三、市场意识深刻影响文化与精神价值世界 69-72
第二节 经济市场化改革对大学生精神价值世界的影响 72-81
一、经济市场化改革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72-75
二、经济市场化改革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 75-78
三、经济市场化改革革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78-81
第三节 经济市场化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81-93
一、碎片化分工削弱大学生自我认同感 82-85
二、市场趋利性考验大学生理想信念 85-87
三、价值分裂加剧大学生价值迷惘 87-90
四、功利算计质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90-93
第四节 人文关怀: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应 93-103
一、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存在价值 93-96
二、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 96-99
三、人文关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焕发生机与活力 99-103
第三章 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 103-131
第一节 增强大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自我认同 103-114
一、肯定大学生的自主性 104-108
二、培育大学生的能动性 108-111
三、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 111-114
第二节 实现大学生在物质世界中的理想升华 114-120
一、警惕大学生理想短视化倾向 114-117
二、以中国梦引领个人理想 117-120
第三节 提升大学生在市场规则中的价值目标 120-131
一、培养大学生契约意识 120-123
二、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 123-126
三、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 126-131
第四章 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着力点 131-161
第一节 消除大学生在市场环境中的精神空虚 131-139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精神失落 131-134
二、人文精神失落加速大学生精神空虚 134-137
三、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精神世界 137-139
第二节 化解大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现实困境 139-149
一、缓解大学生人际不适 139-143
二、排除大学生情感困惑 143-146
三、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146-149
第三节 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 149-161
一、经济市场化改革中大学生需要的差异性 150-153
二、协助大学生科学满足合理需要 153-156
三、引导大学生提高需要层次 156-161
第五章 经济市场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指向 161-199
第一节 以服务大学生成才为导向深化教育理念 161-168
一、引导大学生正视经济市场化改革 162-163
二、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163-166
三、尊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166-168
第二节 以大学生健全发展为宗旨制定教育目标 168-179
一、破除金钱崇拜,树立科学信仰 169-172
二、正视社会竞争,塑造健全人格 172-176
三、关注社会发展,提升社会幸福感 176-179
第三节 以大学生现实处境为起点完善教育内容 179-188
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179-182
二、回应大学生的人生关照 182-185
三、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185-188
第四节 以全方位育人为指引整合教育资源 188-199
一、彰显教师教书育人本质 189-191
二、以开放心态吸纳教育力量 191-194
三、减少校园文化功利化色彩 194-199
结语 落实人文关怀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发展 199-201
参考文献 201-227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227-229
致谢 229-231
个人简历 231-234
教育论文提纲如何写二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5-8
目录 8-10
绪论 10-40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10-11
二、文献综述 11-33
三、研究的方法 33
四、创新与不足 33-34
五、研究对象的地域及时代划分依据 34-40
第一章 国际学校与国际教育的概念界定 40-68
第一节 国际教育的基本内涵 40-44
第二节 国际学校的界定与分类 44-64
第三节 国际学校与国际教育的关系 64-68
第二章 国际学校的理论基础 68-92
第一节 国际理解教育理论 68-76
第二节 跨文化教育理论 76-83
第三节 质量管理理论 83-92
第三章 “二战”前国际学校的探索与兴起 92-104
第一节 19世纪国际主义教育理念的萌生 92-95
第二节 国际教育的先行者——伦敦国际学院 95-98
第三节 国际教育的新实践——日内瓦国际学校 98-101
第四节 思考与分析 101-104
第四章 意识形态导向下国际学校的崛起 104-120
第一节 理念主导型国际学校产生的时代背景 104-105
第二节 国际文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105-112
第三节 国际教育的新篇章:联合国国际学校和大西洋学院 112-116
第四节 思考与分析 116-120
第五章 市场机制驱动下国际学校的繁荣 120-152
第一节 冷战后期国际关系对国际学校的影响 121-122
第二节 国际学校的集团化发展态势 122-130
第三节 国际文凭与证书的推广与盛行 130-142
第四节 国际学校课程与时代特征的契合 142-148
第五节 思考与分析 148-152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校的新发展 152-184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校发展的组织化形态 152-153
第二节 国际学校组织的统领与服务职能 153-169
第三节 国际学校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 169-174
第四节 国际学校的全球化与产业化特征 174-180
第五节 思考与分析 180-184
第七章 国际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 184-224
第一节 学生与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学校支持体系 184-202
第二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挑战 202-213
第三节 课程教学的偏差与矫正 213-218
第四节 学校与当地社区文化的融合 218-224
第八章 国际学校发展的思考 224-252
第一节 国际学校发展的矛盾范畴 224-233
第二节 国际学校发展的脉络评析 233-242
第三节 国际学校发展的趋势展望 242-252
参考文献 252-272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272-274
致谢 274-276
个人简历 276-277
教育论文提纲如何写三
摘要 2-4
Abstract 4-6
中文文摘 7-9
目录 9-13
Content 13-17
绪论 17-51
1 问题的提出 17-18
2 研究意义 18
3 文献回顾 18-46
3.1 课程实施评价的相关研究 18-25
3.2 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相关研究 25-40
3.3 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相关研究 40-45
3.4 已有相关研究评析 45-46
4 研究总体构想 46-50
4.1 研究目的 46
4.2 理论假设 46-47
4.3 研究对象 47
4.4 研究方法 47-49
4.5 研究的流程图 49-50
5 本章小结 50-51
第一章 重要概念的界定与理论简介 51-63
第一节 重要概念的界定 51-58
第二节 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理论架构简介 58-62
第三节 本章小结 62-63
第二章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量表的研制 63-97
第一节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关心发展阶段量表的研制 63-74
1 关心发展阶段理论介绍 63-64
2 量表的研制过程 64-74
第二节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水平量表的研制 74-84
1 实施水平理论介绍 74
2 量表的研制过程 74-84
第三节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变革构造量表的研制 84-95
1 题项的拟定 84-86
2 体育教师变革构造原始量表的预测及项目分析 86-87
3 探索性因素分析 87-91
4 验证性因素分析 91-93
5 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变革构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93-9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95-97
第三章 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现状的分析 97-163
第一节 中学体育教师关心发展现状的分析 97-119
1 样本基本情况 97-98
2 统计方法 98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98-117
4 结论 117-119
第二节 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水平现状的分析 119-144
1 样本基本情况 119-120
2 统计方法 120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20-142
4 结论 142-144
第三节 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变革构造现状的分析 144-162
1 样本基本情况 144-145
2 统计方法 14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45-161
4 结论 161-16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62-163
第四章 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的影响因素特征分析 163-199
第一节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影响因素量表制作 163-170
1 项目的拟定 163-165
2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影响因素原始量表的预测及项目分析 165-166
3 探索性因素分析 166-169
4 信、效度检验 169-170
第二节 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作用分析 170-198
1 样本基本情况 170-171
2 统计方法 171-17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72-185
4 讨论 185-198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98-199
第五章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干预策略 199-207
1 明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蓝图 199-201
2 完善体育新课程改革计划和资源供应 201-202
3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课程意识 202-203
4 建立健全体育新课程实施督导制度 203-204
5 构建新型体育组织文化 204-206
本章小结 206-207
第六章 研究总论与研究展望 207-211
1 总结论 207-208
2 创新点 208
3 研究不足 208
4 研究展望 208-211
附录1 211-212
附录2 212-213
附录3 213-216
附录4 216-218
附录5 218-221
附件6 221-223
附件7 223-227
附录8 227-229
附录9 229-231
附件10 231-233
附件11 233-235
附录12 235-236
附录13 236-237
参考文献 237-248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248-249
致谢 249-251
个人简历 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