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一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5-10
	第1章 绪论 10-18
	1.1 选题依据 10-12
	1.1.1 研究背景 10
	1.1.2 竞技公开水域游泳的概念 10-12
	1.2 文献综述 12-18
	1.2.1 关于国外竞技公开水域游泳发展现状的研究 12
	1.2.2 关于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发展现状的研究 12
	1.2.3 关于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具有的优势的研究 12-13
	1.2.4 关于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存在问题的研究 13-14
	1.2.5 关于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发展策略的研究 14-15
	1.2.6 研究的意义 15-18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8-24
	2.1 研究对象 18
	2.2 研究方法 18-24
	2.2.1 文献资料法 18
	2.2.2 专家访谈法 18-19
	2.2.3 问卷调查法 19-22
	2.2.4 数理统计法 22-23
	2.2.5 较分析法 23-24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24-54
	3.1 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的发展现状 24-28
	3.1.1 积累阶段(1950-1997) 24-25
	3.1.2 过渡阶段(1998-2005) 25-26
	3.1.3 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26-28
	3.2 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优势分析 28-34
	3.2.1 群众基础好 28-30
	3.2.2 举国体制的保障 30
	3.2.3 后备人才充足 30-31
	3.2.4 地方承办比赛的积极性比较高 31-33
	3.2.5 运动基础水平比较高 33-34
	3.3 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34-49
	3.3.1 竞赛形式单一,竞赛次数少 34-37
	3.3.2 后备人才充足,但选材不容易 37-40
	3.3.3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40-41
	3.3.4 市场开发不完善 41-45
	3.3.5 缺少适宜的训练场地 45-46
	3.3.6 运动员缺乏大赛经历 46
	3.3.7 运动员缺少内在的动力 46-48
	3.3.8 教练员缺少执教经验 48
	3.3.9 科研保障不足 48-49
	3.4 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发展的策略 49-54
	3.4.1 适当增加比赛次数和比赛的形式 49-50
	3.4.2 领导进一步重视 50
	3.4.3 加大市场化的力度,促进产业链的发展 50-51
	3.4.4 变多头管理为专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51-52
	3.4.5 完善奖励机制 52
	3.4.6 扩大教练员的内外交流 52
	3.4.7 建设训练基地 52-53
	3.4.8 大赛设置团体项目 53
	3.4.9 加大科研保障力度 53-54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54-56
	4.1 结论 54
	4.2 建议 54-56
	附录 56-60
	参考文献 60-64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4-66
	致谢 66-68
	个人简历 68-72
	
	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二
	
	摘要 8-9
	ABSTRACT 9
	第1章 前言 10-16
	1.1 选题依据 10-11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
	1.2.1 研究目的 11
	1.2.2 研究意义 11
	1.3 文献综述 11-16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2
	1.3.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12-16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8
	2.1 研究对象 16
	2.2 研究方法 16-18
	2.2.1 文献资料法 16
	2.2.2 问卷调查法 16-17
	2.2.3 专家访谈法 17
	2.2.4 实地考察法 17-18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8-41
	3.1 山东省民办武术学校现状调查与分析 18-33
	3.1.1 民办武术学校总的基本概况 18-20
	3.1.2 民办武术学校的办学宗旨 20-21
	3.1.3 民办武校的管理体制状况 21-22
	3.1.4 民办武校的场馆设施状况 22-23
	3.1.5 民办武术学校的学生状况 23-27
	3.1.6 民办武校的师资队伍状况 27-30
	3.1.7 民办武校课程设置的状况 30-32
	3.1.8 民办武校学生的出路状况 32-33
	3.2 影响山东省民办武术学校办学的因素 33-36
	3.2.1 办学宗旨不够明确 33
	3.2.2 管理方面不够规范 33-34
	3.2.3 办学经费投入不足 34
	3.2.4 场馆设施不够完善 34
	3.2.5 生源数量没有保障 34-35
	3.2.6 师资队伍素质偏低 35
	3.2.7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35-36
	3.2.8 学生就业不能保障 36
	3.3 东省民办武术学校发展对策 36-41
	3.3.1 改变武校的办学理念 36-37
	3.3.2 规范办学内部的管理 37
	3.3.3 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 37-38
	3.3.4 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 38
	3.3.5 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38-39
	3.3.6 调整课程内容的设置 39
	3.3.7 构建多元化就业门路 39-41
	第4章 结论 41-42
	致谢 42-43
	参考文献 43-45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5-46
	附录A 校长调查问卷 46-48
	附录B 教练员调查问卷 48-50
	附录C 文化课教师调查问卷 50-52
	附录D 学生调查问卷 52-53
	
	教学毕业论文提纲格式三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
	中文文摘 4-6
	目录 6-9
	绪论 9-23
	一、选题依据 9-11
	(一) 选题背景 9-10
	(二) 研究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意义 10-11
	(三) 研究目的 11
	(四) 研究问题 11
	二、文献综述 11-23
	(一) 休闲、休闲活动及休闲运动的研究 11-17
	1. 休闲、休闲活动的定义研究 11-12
	2. 休闲运动的定义研究 12-14
	3. 关于休闲运动分类的研究 14-15
	4. 国内关于大学生休闲运动的研究 15-17
	(二) 休闲运动阻碍的研究 17-23
	1. 休闲阻碍定义的研究 17-18
	2. 休闲阻碍的分类 18-19
	3. 国内休闲阻碍的相关研究 19-23
	第一章 研究设计 23-25
	第一节 研究步骤与流程 23
	第二节 调查对象 23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3-25
	(一) 问卷调查法 23-24
	(二) 数理统计法 24
	(三) 比较分析法 24
	(四) 文献资料法 24-25
	第二章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5-31
	第一节 休闲运动参与行为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5-26
	第二节 量表在大陆地区使用的信效度检验 26-31
	一、调查对象 26
	二、信度检验 26-27
	三、效度检验 27-31
	第三章 福州市大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的现状调查 31-39
	第一节 调查样本的基本描述 31-33
	第二节 福州大学生参与休闲运动状况调查与分析 33-39
	第四章 福州市大学生休闲运动阻碍的现状及分析 39-63
	第一节 福州市大学生休闲运动阻碍的总体状况 39-41
	第二节 不同维度下福州市大学生休闲运动阻碍状况 41-46
	一、设施与环境维度 41-42
	二、外在资源维度 42-43
	三、休闲资讯(信息)维度 43
	四、个人责任维度 43-44
	五、社会角色与重要他人影响维度 44
	六、社会网络维度 44-45
	七、胜任感维度 45
	八、刺激感维度 45-46
	第三节 不同人口统计变项大学生参与休闲运动阻碍因素的对比与分析 46-59
	第四节 大学生“有”“无”参与休闲运动行为的对比 59-63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63-67
	一、结论 63-64
	二、建议 64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4-67
	附录1 大学生休闲运动参与状况及阻碍因素调查表 67-69
	附录2 内容效度专家调查表 69-71
	参考文献 71-75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5-77
	致谢 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