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论文提纲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8 论文编号:sb2015062314174913032 日期:2015-06-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论文提纲一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1 导言 8-11
1.1 问题提出 9-10
1.2 研究价值 10-11
2 研究综述 11-22
2.1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 11
2.2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 11-14
2.3 小学高年级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 14-19
2.4 小学高年级儿童师生关系的研究综述 19-21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 21-22
3 研究方法 22-23
3.1 研究对象 22
3.2 研究工具 22
3.3 研究程序 22-23
4 研究结果 23-29
4.1 小学高年级儿童人际关系的一般状况 23-24
4.2 小学高年级儿童人际关系差异性分析 24-29
4.2.1 小学高年级儿童支持性人际关系的性别、年级、城郊差异分析 24-26
4.2.2 小学高年级儿童支持性人际关系的性别、年级、城郊差异分析 26-29
5 分析讨论 29-31
6 建议 31-36
6.1 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31-32
6.1.1 逐步净化社会环境 31
6.1.2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31-32
6.2 家庭是小学生儿童学习和践行人际关系的花园 32
6.2.1 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32
6.2.2 树立优秀的榜样力量 32
6.2.3 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32
6.3 学校是小学儿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主阵地 32-33
6.3.1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32-33
6.3.2 完善心理辅导工作 33
6.3.3 加强人际交往的教育 33
6.3.4 开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 33
6.4 教师与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33-34
6.4.1 做好教与学的相互转变 33
6.4.2 增强人际间情感交流 33-34
6.4.3 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34
6.4.4 塑造良好的个体形象 34
6.5 研究不足 34-36
参考文献 36-39
致谢 39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论文提纲二


摘要 3-4
Abstract 4-5
引言 9-11
1.研究综述 11-23
1.1 社会支持 11-14
1.1.1 社会支持的概念 11-12
1.1.2 社会支持的结构 12-13
1.1.3 社会支持的测量 13-14
1.2 网络社会支持 14-16
1.2.1 网络社会支持的概念 14-15
1.2.2 网络社会支持的内容 15-16
1.3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16-20
1.3.1 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和特点 16-18
1.3.2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 18
1.3.3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 18-20
1.4 网络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23
2.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23-27
2.1 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23-24
2.1.1 研究目的 23
2.1.2 研究假设 23-24
2.2 研究意义 24-27
2.2.1 理论意义 24
2.2.2 实践意义 24-27
3.研究方法 27-31
3.1 研究对象 27-28
3.2 研究工具 28-29
3.2.1 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 28
3.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28
3.2.3 主观幸福感量表(国际大学生调查)(ICS) 28-29
3.3 研究程序 29
3.4 数据处理 29-31
4.结果分析 31-39
4.1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特征 31-33
4.1.1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31
4.1.2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差异 31-32
4.1.3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 32
4.1.4 不同专业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差异 32-33
4.1.5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差异 33
4.2 大学生现实社会支持的特征 33-34
4.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征 34
4.4 网络社会支持、现实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34-36
4.5 现实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36-39
4.5.1 现实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36-37
4.5.2 现实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37
4.5.3 现实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37-39
5.讨论 39-45
5.1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39-41
5.1.1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总体状况分析 39-40
5.1.2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0-41
5.2 大学生现实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分析 41
5.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分析 41-42
5.4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现实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42-43
5.4.1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现实社会支持的关系 42
5.4.2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42-43
5.4.3 大学生现实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43
5.5 现实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43-45
6.结论 45-47
7.教育意义 47-49
8.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49-51
8.1 研究局限 49
8.2 对本研究领域的展望 49-51
参考文献 51-57
附录 57-63
致谢 63-65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5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论文提纲三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
1 研究综述 7-14
1.1 关于压力及压力源的研究 7-9
1.1.1 关于压力的研究 7-8
1.1.2 关于压力源的研究 8-9
1.2 关于应对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9-14
1.2.1 关于应对的概念 9
1.2.2 关于应对方式的概念 9-10
1.2.3 影响应对方式的因素 10-11
1.2.4 关于应对方式分类的研究 11
1.2.5 关于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差异研究 11-13
1.2.6 关于青少年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3-14
2 问题的提出 14-16
2.1 问题的提出 14
2.2 研究内容 14
2.3 研究假设 14-15
2.4 研究方法 15-16
2.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5
2.4.2 研究工具 15
2.4.3 数据处理和分析 15-1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6-24
3.1 高中生压力源的特点 16-18
3.1.1 总体情况 16
3.1.2 学校因素对高中生压力源的影响 16-17
3.1.3 性别因素对高中生压力源的影响 17
3.1.4 是否为独生子女对高中生压力源的影响 17-18
3.1.5 年级因素对高中生压力源的影响 18
3.2 高中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18-20
3.2.1 总体情况 18-19
3.2.2 学校因素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19
3.2.3 性别因素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19-20
3.2.4 是否为独生子女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20
3.2.5 年级因素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20
3.3 高中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0-24
3.3.1 相关分析 20-21
3.3.2 回归分析 21-24
4 讨论 24-32
4.1 高中生压力源的特点 24-28
4.1.1 总体情况 24
4.1.2 学校因素对高中生压力源的影响 24-25
4.1.3 性别因素对高中生压力源的影响 25-26
4.1.4 是否为独生子女对高中生压力源的影响 26-27
4.1.5 年级因素对高中生压力源的影响 27-28
4.2 高中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28-30
4.2.1 总体情况 28-29
4.2.2 学校因素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29
4.2.3 性别因素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29
4.2.4 是否为独生子女度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29-30
4.2.5 年级因素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30
4.3 高中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0-32
5 研究结论和研究不足 32-34
5.1 研究结论 32
5.2 研究不足 32-34
参考文献 34-36
附录 36-41
致谢 4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