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硕士论文提纲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8 论文编号:sb2015042816483312307 日期:2015-04-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经济硕士论文提纲一


摘要 3-5
ABSTRACT 5-6
1 绪论 10-22
1.1 研究背景 10-12
1.1.1 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10
1.1.2 环境规制问题扑朔迷离 10-11
1.1.3 环境污染、劳动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 11-12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7
1.2.1 劳动生产率 12-14
1.2.2 健康人力资本 14-15
1.2.3 环境污染 15-16
1.2.4 收敛 16-17
1.3 研究意义 17
1.4 研究内容 17-19
1.5 主要创新点 19-22
2 主要理论与文献综述 22-36
2.1 理论借鉴 22-25
2.1.1 内生增长理论 22-23
2.1.2 人力资本理论 23-24
2.1.3 环境经济理论 24-25
2.2 文献综述 25-33
2.2.1 环境污染与居民健康 25-28
2.2.2 环境污染与生产率 28-31
2.2.3 环境污染与劳动 31-33
2.3 本章小结 33-36
3 环境污染与劳动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 36-50
3.1 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 36-42
3.1.1 理论分析 36-38
3.1.2 环境污染对经济发达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38-40
3.1.3 环境污染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40-42
3.2 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健康人力资本与劳动供给 42-47
3.2.1 理论分析 42-43
3.2.2 健康成本效应 43-45
3.2.3 健康配置效应 45-47
3.3 本章小结 47-50
4 中国区域劳动生产率 50-70
4.1 中国区域劳动的基本情况 50-55
4.1.1 劳动供给逐年下降 50-51
4.1.2 劳动收入占比降低 51-52
4.1.3 简单劳动生产率 52-55
4.2 劳动生产率分析框架 55-59
4.2.1 模型设定 55-56
4.2.2 模型推导 56-59
4.3 方法与数据 59-61
4.3.1 研究方法 59-60
4.3.2 数据来源 60-61
4.4 测算结果及分析 61-67
4.4.1 DEA 窗口分析 61-62
4.4.2 劳动生产率 62-64
4.4.3 劳动生产率损失 64-67
4.5 本章小结 67-70
5 环境污染影响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70-96
5.1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70-80
5.1.1 二氧化硫污染 70-73
5.1.2 氮氧化物污染 73-76
5.1.3 二氧化碳污染 76-79
5.1.4 环境规制现状 79-80
5.2 实证模型构建 80-83
5.2.1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80-81
5.2.2 门槛面板模型 81-83
5.3 数据与方法 83-86
5.3.1 数据 83-84
5.3.2 方法 84-86
5.4 实证结果 86-94
5.4.1 基本回归分析 86-87
5.4.2 不同经济时期下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87-89
5.4.3 不同环境污染规模下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89-91
5.4.4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91-92
5.4.5 不同环境规制水平下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92-94
5.5 本章小结 94-96
6 环境污染与中国省级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 96-112
6.1 中国劳动生产率省级差距的动态演化 96-98
6.2 中国省级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 98-102
6.2.1 实证模型 98-99
6.2.2 实证分析 99-102
6.3 环境约束下中国省级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 102-110
6.3.1 中国环境污染的省级差距 102-104
6.3.2 实证模型 104-105
6.3.3 不同环境污染差距下中国省级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 105-108
6.3.4 不同环境规制差距下中国省级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 108-110
6.4 本章小结 110-112
7 结论与展望 112-116
7.1 主要结论 112-113
7.2 政策建议 113-115
7.3 研究展望 115-116
致谢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30
附录 130-134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30-131
B 附表 131-134


经济硕士论文提纲二


中文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1章 绪论 15-2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5-19
1.1.1 研究背景 15-18
1.1.2 研究意义 18-19
1.2 文献综述 19-25
1.2.1 碳排放驱动因素 19-21
1.2.2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21-24
1.2.3 碳减排绩效评 24-25
1.3 研究设计 25-27
1.3.1 思路与方法 25-26
1.3.2 构与内容 26-27
1.4 创新与不足 27-29
1.4.1 创新之处 27-28
1.4.2 研究不足 28-29
第2章 础理论概述 29-43
2.1 经济增长理论 29-35
2.1.1 新古典增长理论 29-31
2.1.2 新经济增长理论 31-35
2.2 数据包络分析 35-38
2.2.1 传统 DEA 模型 35-37
2.2.2 环境 DEA 模型 37-38
2.3 环境经济政策理论 38-41
2.3.1 庇古税理论 38-40
2.3.2 排污权交易理论 40-41
2.4 理论述评 41-43
第3章 中碳排放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析 43-59
3.1 方法与数据 43-46
3.1.1 方法介绍 43-45
3.1.2 数据说明 45-46
3.2 碳排放演变特征分析 46-50
3.2.1 整体演变特征 46-47
3.2.2 省际演变特征 47-49
3.2.3 行业演变特征 49-50
3.3 碳排放驱动因素析 50-57
3.3.1 整体分解 50-52
3.3.2 省际分解 52-54
3.3.3 行业分解 54-57
3.4 本章小结 57-59
第4章 碳排放内生的经济增长制研究 59-71
4.1 新古典增长框 60-63
4.1.1 基本假设 60-61
4.1.2 稳态增长路径 61-63
4.2 新经济增长框架 63-67
4.2.1 基本假设 63-64
4.2.2 稳态增长路径 64-67
4.3 经济构效应 67-69
4.3.1 产业构优化效应 67-68
4.3.2 能源构优化效应 68-69
4.4 本章小结 69-71
第5章 中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趋势预测 71-87
5.1 预测模型 72-75
5.1.1 模型设定 72-74
5.1.2 模型求解 74-75
5.2 数据来源与参数标定 75-79
5.2.1 生产函数参数 75-78
5.2.2 效用函数参数 78-79
5.3 发展路径模拟 79-84
5.3.1 经济增长路径 79-81
5.3.2 碳排放路径 81-84
5.4 本章小结 84-87
第6章 中行业碳减排绩效及减排目标分研究 87-105
6.1 方法与数据 88-92
6.1.1 方法介绍 88-90
6.1.2 数据与变量 90-92
6.2 行业碳减排绩效评 92-98
6.2.1 碳排放效率 92-95
6.2.2 碳强度效率 95-96
6.2.3 边际减排成本 96-98
6.3 减排目标行业分解 98-102
6.3.1 强度目标分解 98-100
6.3.2 总量目标分解 100-102
6.4 本章小结 102-105
第7章 中省际碳减排绩效及减排目标分研究 105-119
7.1 方法与数据 105-108
7.1.1 方法介绍 105-108
7.1.2 数据与变量 108
7.2 省际碳减排绩效评 108-113
7.2.1 碳排放效率 108-109
7.2.2 碳强度效率 109-111
7.2.3 边际减排成本 111-113
7.3 减排目标省际分解 113-117
7.3.1 强度目标分解 113-115
7.3.2 总量目标分解 115-117
7.4 本章小结 117-119
第8章 结论与启示 119-123
8.1 研究结论 119-121
8.2 政策启示 121-123
附录 123-137
参考文献 137-153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153-155
致谢 155


经济硕士论文提纲三


摘要 4-5
ABSTRACT 5-6
1 导论 10-24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2
1.2.1 研究目的 11
1.2.2 研究意义 11-1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9
1.3.1 对产业投资基金基本理论的研究 13-15
1.3.2 对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作业层面的研究 15-17
1.3.3 对产业投资基金外部环境的研究 17-19
1.3.4 研究现状述评 19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9-20
1.4.1 研究思路 19
1.4.2 主要内容 19-20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20-24
1.5.1 研究方法 20-21
1.5.2 技术路线 21-22
1.5.3 数据来源 22-24
2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4-38
2.1 相关概念界定 24-26
2.1.1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义 24
2.1.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特征 24-25
2.1.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5-26
2.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理论基础 26-36
2.2.1 投资组合理论 26-29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9-31
2.2.3 金融创新理论 31-32
2.2.4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32-36
2.3 本章小结 36-38
3 我国林业投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 38-72
3.1 我国林业投资分析 38-61
3.1.1 我国林业投资总量分析 38-45
3.1.2 我国林业投资结构分析 45-47
3.1.3 我国林业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47-50
3.1.4 我国林业投资效率分析 50-61
3.2 我国林业融资分析 61-69
3.2.1 数据收集的说明 61
3.2.2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61-65
3.2.3 样本企业融资情况 65-69
3.3 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 69-70
3.3.1 投融资总量不足 69
3.3.2 投融资效率不高 69-70
3.3.3 投融资渠道单一 70
3.4 本章小结 70-72
4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72-97
4.1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必要性分析 72-78
4.1.1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提高林业资源配置效率 72-73
4.1.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符合林业投资特征 73-76
4.1.3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成长 76-78
4.2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可行性分析 78-96
4.2.1 资金来源可行性分析 79-81
4.2.2 投资收益可行性分析 81-86
4.2.3 经验支持可行性分析 86-87
4.2.4 林业发展可行性分析 87-95
4.2.5 政策支持可行性分析 95-96
4.3 本章小结 96-97
5 国内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借鉴 97-108
5.1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借鉴 97-100
5.1.1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97-99
5.1.2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启示 99-100
5.2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借鉴 100-107
5.2.1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100-106
5.2.2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启示 106-107
5.3 本章小结 107-108
6 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设计 108-123
6.1 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 108-113
6.1.1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 108-110
6.1.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方式 110-111
6.1.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式 111-112
6.1.4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 112-113
6.2 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运营 113-116
6.2.1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113-115
6.2.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程序 115-116
6.2.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 116
6.2.4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托管人 116
6.3 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 116-121
6.3.1 产业投资基金的一般退出方式 116-118
6.3.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特有退出方式 118-121
6.3.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 121
6.4 本章小结 121-123
7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障碍分析及对策建议 123-130
7.1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障碍分析 123-125
7.1.1 法律法规不健全 123
7.1.2 资本市场不完善 123
7.1.3 制度环境不完善 123-125
7.1.4 专业人才较缺乏 125
7.2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对策建议 125-128
7.2.1 健全法律法规 125-126
7.2.2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126
7.2.3 完善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制度环境 126-128
7.2.4 加强人才培养 128
7.3 本章小结 128-130
8 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 130-132
8.1 主要结论 130
8.2 创新之处 130-131
8.3 不足 131-132
参考文献 132-138
附录 138-143
个人简介 143-144
导师简介 144-145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145-146
致谢 14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