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笔者认为研究农村青年教师的流动意向与影响原因,对于优化农村青年教师流动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而城乡教育一直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一支稳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更是极为必要的。教师的流动意向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流动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必须探究当前农村教师流动意向及产生原因,才能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优化城乡师资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2015年至2019年间通辽市教师招聘总数是3916人,其中农村教师招聘总数是2828人。农村教师招聘人数占总招聘人数的72%①。显然,通辽市农村教师招聘人数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是通辽市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依然出现了频繁的调转情况,教师流动呈现单向的上位流动特点。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青年教师们的流动意向主要受主观认知和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产生。通辽市Z旗北部农村地区受限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质量在整个通辽市中小学中处于较低水平。教育的长期滞后,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Z旗各农村各中小学地理位置分散,气候条件恶劣,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艰苦,使青年教师从内心抵触农村地区,对农村中小学产生认知上的偏差。经走访调查发现,Z旗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机制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从学校行政教师的年龄上大多都是45岁以上中年教师,学校管理理念大多来自他们自身的从教经验。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和话语权少。而家长群体一般都是当地的农牧民,家庭教育理念匮乏、家校合作意识薄弱。这也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们工作任务繁杂。通过调查问卷发现,Z旗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工资水平不高,但各类惩戒扣费项目不少。这使许多青年教师在拿着微薄工资的同时还处处提防触犯学校条例以免扣除绩效和课时费。这些原因使青年教师们普遍出现流动意向,甚至频繁提出调转申请,已经影响到了Z旗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准确了解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们的流动意向及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削弱青年教师们的流动意向。Z旗农村教师数量较多,青年教师的流动意向更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的文献阅读和整理,结合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结果,笔者期待找出影响青年教师流动意向的主要原因,并尝试着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吸引农村青年教师、留住农村青年教师、发展农村青年教师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二、通辽市Z旗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意向调查现状
(一)通辽市Z旗四所农村学校基本情况
本论文选取的四所学校分别是通辽市Z旗以北20公里的M小学,教师总人数162名,青年教师人数55人,占全校总教师人数的34%;距离Z旗西北63公里的G中心校,为初级中学,青年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23%;距离Z旗东北约47公里的B中心学校和距离Z旗以南33公里的W中心学校分均为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分别占全校教师人数的38%和49%。从距离可知,四所学校地理位置相对偏远。Z旗四季气候条件恶劣,因此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也面临挑战。四所农村学校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因此,他们的流动意向也具有代表性。
.....................
(二)调查工具和调查对象
1.调查工具
笔者使用的调查工具是结构式的调查问卷,为了了解青年教师更具体和真实的情况,还运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做补充。调查问卷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流动意向及方向;第三部分是教师对环境、生活、社会、政策的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225份,回收225份,有效问卷225份。访谈笔记是对于青年教师们的实地访谈内容,共设置9项问题,真实地记录了部分青年教师们对从农村中小学的工作生活情况。实地照片为笔者实地走访时拍摄的部分农村学校村路、学校校园、教师周转房和办公室的照片。
2.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的调查对象是通辽市Z旗农村地区三所初级中学和一所小学共225名青年教师。
生活环境评价的回归系数值为-0.118(t=-3.567,p=0.000<0.01),意味着生活环境评价会对自愿流动(调转)的意向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所在学校工作环境评价的回归系数值为-0.500(t=-17.310,p=0.000<0.01),意味着所在学校环境评价会对自愿流动(调转)的意向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组织环境评价的回归系数值为-0.136(t=-2.862,p=0.005<0.01),意味着组织环境评价会对自愿流动(调转)的意向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
三、Z旗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意向调查中存在的问题.........................20
(一)农村青年教师存在浮躁心理................................20
(二)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落后.............................20
四、Z旗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意向原因分析.................................22
(一)青年教师们自我认知不足,抗压能力差.................................22
(二)青年教师对生活环境的评价...........................................22
五、对Z旗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意向的思考和建议...........................29
(一)青年教师要提升自我认知,规范职业素养...............................29
1.从教师本身出发,努力提高自我认知.....................................29
2.通过农村中小学,为自己搭建职业舞台...................................29
五、对Z旗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意向的思考和建议
(一)青年教师要提升自我认知,规范职业素养
1.从教师本身出发,努力提高自我认知
青年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后,应迅速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选择这一职业的时候就应该时常提醒自己教书育人的基本使命、牢记教师职业操守、克服对农村学校原有的思想偏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子曰“有教无类”,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值得拥有更好的教育。所以来到他们身边的这批具备足够专业学识的青年教师们,更是学生们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知识库。教师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职业,要在思想上摆正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它不是一个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初衷的职业。落实到具体,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尽快熟悉学校的同事、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设施,了解农村中小学现有的教学设施,以便更好地融合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生活设施,应积极主动地找领导沟通,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避免自我抱怨。
2.通过农村中小学,为自己搭建职业舞台
有一句俗语叫做“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农村中小学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发展和磨练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大舞台”。首先,农村学校的学生们普遍秉性质朴,对新事物的接收速度和渴望强烈。青年教师在农村学校的学生们看来是极其重要的。其次,农村学校更需要新的管理模式,这时青年教师的心思可以变成很好的借鉴来源,所以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青年教师极为重要。想要提高职业认同感,青年教师要努力改变对农村学校的固有认知,踏实地投身到教育工作,在农村学校实现自我、展示自我。最后需要青年教师自己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储备,做一个学生喜欢、学校需要、家长满意的好教师。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结语
选择《通辽市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意向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通辽市Z旗四所农村中小学为例》为我的论文题目,是因为我本人就是一名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考入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在参与教师流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关于青年教师产生流动意向的实际问题。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流动问题是现在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之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找出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流动意向的原因不仅仅是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问题,更关系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地实施流动政策,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就成了当务之急的问题。通过文献调查我发现,影响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意向的因素不仅仅是已有研究者提到那些普遍性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并没有被来得及挖掘和发现。有一些产生的新问题,新原因在已有的研究和文献中很少被提及。像比如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然逐渐成了产生流动意愿的农村青年教师去思考的问题,不管是留在农村继续任教还是为了子女选择申请流动,这个原因都成为影响农村青年教师们流动意向的重要原因。因此,我认为,想要研究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们的流动意向,就应该实时地去了解农村青年教师们在农村中小学校任教、生活、工作的现状。通过对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年教师对环境、社会、组织、政策的评价,这样才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教师流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