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手工焊条电弧焊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可焊接大多数金属,适用于各种位置焊接,既可焊薄板也可焊厚板。另外,这种焊接设备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和维修行业中。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GTAW)是利用钨极(非熔化极)与熔池之间的电弧进行焊接的一种电弧焊方法,该方法使用保护气体,但不施加任何压力。可使用填充金属,也可不使用填充金属。该方法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发明的,在国际上简称为TIG焊。在工业生产中,这种传统的弧焊方法早在上世纪40年代已得到实际的应用。
TIG焊被公认为一种优质的焊接方法,它几乎可以焊接所有的金属,但由于其工艺方法本身及早期TIG焊机技术特性的不完善,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20年来,为充分挖掘TIG焊的潜在优势,有关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研究,特别是逆变技术、微电子控制器件、微处理机、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在TIG焊机中的成功应用,全面提升了TIG焊方法和TIG焊机的技术特性,不仅大大提高了焊接参数的控制精度,扩展了TIG焊机的工艺适应性,而且还赋予了各种特殊的功能,使传统的直流TIG焊工艺方法演变成诸如低频直流焊、高频直流焊、工频交流方波焊和热丝焊等先进的焊接方法,从而使这种焊接方法成为各重要制造工业部门焊接高质量、精密部件、不锈钢、铝及其合金等材料不可缺少的现代加工手段。
70年代末开发的逆变式弧焊电源以其体积小,质量轻,性能好,高效,节能而受到世界的瞩目,目前已成为弧焊电源发展的主导趋势。现在许多IGBT逆变手弧焊电源兼有TIG焊的功能。如ZX7—×××ST型号的逆变整流弧焊电源就兼有手弧焊和TIG焊的功能。这样设计一方面考虑用户的需要,在一些场合要用TIG焊打底,手弧焊盖面,用一台这样的焊机就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手弧焊工艺和TIG焊工艺都要求恒流外特性,区别在于手弧焊电源需要的是恒流加外拖的特性,TIG焊仅需要恒流外特性即可。本课题是在实验室前期研制的基于80C196KB单片机控制MMA/TIG焊机基础上,针对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手工电弧焊容易断弧,TIG焊引弧电流较大,小电流焊接不稳定,高频干扰严重,参数预置不太可靠等。对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进行可靠性研究,使其各方面性能更加可靠、高效,达到实际生产应用水平的集手工电弧焊,直流TIG焊和直流脉冲TIG焊功能于一体的逆变弧焊电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最近一次的德国埃森国际焊接与切割博览会上,展出了各种规格和用途的弧焊逆变器,其应用范围包括手工电弧焊、TIG焊、MIG/ MAG焊、CO2焊等。容量在130~630A之间,逆变频率为2~20kHz。其中 MMA/TIG焊机以德国 EWM公司生产的INTEGRAL系列数字化焊接电源为代表,其操作面板如图 1.1(a)所示,数字处理系统处理所有焊接数据,控制整个焊接过程,焊机的整体外观如图 1.2(b)所示,焊机具有如下特点:
1)MMA/TIG 全位置焊接;
2)采用一元化操作系统,操作极其方便,自带256个焊接程(JOB),全数字化控制方式,完美的焊接效果;
3)TIG直流焊可以选择高频引弧或接触引弧方式;
4)256个JOB和16个焊接操作点,可由焊枪直接控制,同时可直接支持自动焊接或机器人应用;
5)两步四步方式,单击切换基值模式,脉冲TIG以及直流TIG特殊模式;
6)TIG焊接方式下可调参数:引弧电流,焊接电流,基值电流,收弧电流,预送气时间,滞后气时间,上升和下降时间,脉冲峰值和脉冲基值时间等;
7)MMA焊接方式下可调参数:预熔电流和时间,电弧推力,防粘结功能;
8)焊接电压,焊接电流和其它参数的数字显示;
9)可配接各种接口:线控器,up/down焊枪和retox焊枪,自动焊接口,焊接参数记录接口板以及PC串口。
1.3 课题意义 .............13-15
第2章 单片机控制 MMA/TIG 焊机主电路可靠性研究 ........15-27
2.1 主电路结构 .............15-16
2.2 中频变压器可靠性研究 .............16-18
2.3 整流电路可靠性研究 .............18-22
2.3.1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 .............18-20
2.3.2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20-22
2.4 IGBT 可靠性研究 .............22-26
2.4.1 IGBT 的特性 .............22-24
2.4.2 IGBT 的参数选择 .............24-25
2.5 本章小结 .............26-27
第3章 单片机控制 MMA/TIG 焊机控制电路可靠性研究 .....27-43
3.1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7-28
3.2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可靠性研究 .............28-42
3.2.1 电源电路 .............29
3.2.2 数模转换电路 .............29-30
3.2.3 数据采集电路 .............30-31
3.2.4 脉宽调制电路 .............31-33
3.2.5 参数预置与显示电路 .............33-35
3.2.6 IGBT 驱动电路 .............35-37
3.2.7 IGBT 保护电路 .............37-40
3.2.8 高频引弧控制电路 .............40-42
3.3 本章小结 .............42-43
第4章 系统软件程序的可靠性研究 .............43-54
4.1 系统主程序结构 .............43
4.2 手工电弧焊子程序可靠性研究 .............43-45
4.3 TIG 焊子程序可靠性研究 .............45-47
4.4 PI 控制子程序可靠性研究 .............47-49
4.5 电流缓升与缓降子程序可靠性研究 .............49-50
4.6 熄弧控制子程序可靠性研究............. 50-51
4.7 故障处理子程序可靠性研究 .............51-52
4.8 TIG 焊逆变电源的时序控制可靠性研究 .........52-53
4.9 本章小结............. 53-54
第5章 系统抗干扰设计可靠性研究 .............54-65
5.1 硬件抗干扰措施可靠性研究 .............54-62
5.1.1 常用抗干扰措施 .............55-61
5.1.2 电流采样电路 .............61
5.1.3 高频吸收回路 .............61-62
5.2 软件抗干扰措施可靠性研究 .............62-64
5.2.1 监视定时器(WDT) .............62
5.2.2 冗余指令 .............62-63
5.2.3 数字滤波 .............63-64
5.4 本章小结 .............64-65
第6章 系统可靠性检测 .............65-71
6.1 脱机调试 .............65-68
6.1.1 系统调试 .............65
6.1.2 驱动波形测试 .............65-67
6.1.3 保护电路调试 .............67-68
6.2 联机调试 .............68-70
6.2.1 空载联机调试 .............68-69
6.2.2 负载联机调试 .............69-70
6.2.3 焊接实验 .............70
6.3 对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70
6.4 本章小结 .............70-71
结论
经过对该单片机控制的MMA/TIG焊机的主电路、控制电路、软件程序、抗干扰措施的可靠性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该系统的MMA/TIG焊机采用双管嵌位单端正激IGBT的逆变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手工电弧焊的额定电流为160A,TIG焊的额定电流200A。经试验表明,所设计的主电路结构合理,参数及性能稳定,能够可靠稳定的焊接。
2 )整个控制系统以高性能的80C196KB单片机为核心,配以SG3525 、MAX7219等集成度高的专用芯片进行控制,并且在整个电路的各个环节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数模转换控制电路改为MAX530芯片后,数模转换精度更高,可靠性得到提升。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电路简单,控制精度高,操作方便。
3)在TIG焊时设计了接触引弧与高频引弧两种引弧方式,试验表明,两种引弧方式都可靠稳定,这给操作者带来了很多方便与选择的余地。
4)面板参数调节采用数字编码器调节,采用一个编码器对焊接中的多个参数单独调节,电路简单,简化了面板,实现了面板参数的一体化。修改了参数预置与显示程序后,编码器的工作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5)为控制系统编写的软件,指令执行效率高,速度快,并且设有软件抗干扰措施。通过修改程序,可以很方便的控制电源的输出,满足焊接工艺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微机控制的灵活性和优越性。
6)经空载和静负载测试表明,该焊机可以输出的外特性符合手工电弧焊,直流 TIG,脉冲TIG焊的要求。通过焊接试验表明了该系统有良好的可靠性。
单片机理论下焊机主电路可靠性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157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