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4526 论文编号:sb2023082310364650889 日期:2023-08-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现状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认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贸易投资条件,但仍面临国家、国际形势的不确定和金融体系等的不完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金融论文怎么写
金融论文怎么写

现有研究均以2009年开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这个时间节点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并且主流学派都有人民币国际化需逐步经历先在我国邻近国家实现人民币周边化,再到重要战略区域内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最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个共识。因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面临的难度较大,所以一开始在东亚开启人民币周边化的试点,逐步推广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区域。目前人民币东亚周边化以及“一带一路”区域化正在稳步推进。而非洲作为“一带一路”历史和自然的延伸,是中国工程承包、贸易投资以及对外援助的重点区域,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大有可为,在未来也将会是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重点区域。而且目前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已在双边贸易,计价结算,货币互换,服务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且在2013年提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后,推出一系列理念和措施加强中非合作关系,使中非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是人民币“走进”非洲的一个新契机。
二、研究意义
202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发表讲话提出要深化中非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规模壮大,密切配合非洲国家致力于实现《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设立中非民间投资促进平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等投资贸易驱动工程,将中非经贸合作水平推向历史新高。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中国重要的金融战略与中非合作具有高度协同性,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人民币非洲区域化也应稳步推进,研究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程度,分析人民币非洲区域化主要因素以及探寻实现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可行性路径,对构建中非新型合作关系,促进中非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平稳有序发展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首先,本文在货币国际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前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成果,归纳相关理论、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路径;其次,分析近年来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现状、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然后,从国际货币的职能出发,以人民币在非洲结算、计价、互换、储备方面的使用情况为依据,构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指数来定量衡量区域化程度,并以此作为实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与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本文在构建指数时,相较前人研究,测算了人民币在非洲的货币锚效应,作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在官方计价方面的表现;为充分展现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还结合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影响因素间非线性影响,最后,提出有效推进人民非洲区域化的具体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二、结构安排
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共包括七个章节,主要对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现状、程度、影响因素及路径机制进行研究。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与不足进行阐述。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整理现有人民币区域化相关的研究发现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区域以及东亚地区,鲜少以非洲作为研究视角,所以主要总结其他区域人民币区域化经验,为本文研究人民币非洲区域化提供借鉴。第二,整理现有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测算方法,主要有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货币锚法,成本收益法等,通过对比,结合现实条件,帮助本文选择较全面的测算方法。第三,总结归纳前人研究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与路径,为本文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影响因素和路径分析提供借鉴参考。
第三章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分析。首先从国际货币职能出发,对人民币在非洲各国跨境贸易、直接投资、结算清算以及货币互换协议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目前人民币非洲区域化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
第四章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程度测算。本文从国际货币职能出发构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程度指数,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与连续性,本文借鉴叶芳(2021)学者对人民非洲区域化程度衡量采用赋值法,从人民币在非洲结算、储备、互换等情况进行综合赋值,并且本文在此基础上把人民币在非洲的货币锚效应加入赋值规则,增加了对人民币在非洲发挥官方计价职能的考虑,更加全面的衡量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程度。在测量人民币在非洲的货币锚效应时,不仅横向对比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在非洲的货币锚效应;还以中非命运共同体概念提出时间为界分样本对五种主要国际货币的货币锚效应变化进行纵向对比来体现不同国际货币非洲区域化程度的变化。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货币国际化与区域化的概述与定义
货币国际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Kenen(1983)从国际货币职能的角度阐述为货币突破主权国家的界限,于境外被居民或非居民广泛的持有和使用。Chinn and Frankel(2005)指出国际货币在私人和官方两个用途都应具备价值储藏、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的职能。目前,国际上对国际货币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从国际货币三大职能定义普遍被接受。首先,交易媒介职能要求国际货币在交易时充当流通手段和结算货币,是货币当局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和干预外汇市场的一种手段;其次,价值尺度职能要求国际货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计价货币,衡量商品价值;最后价值储藏职能指国际货币可以是被私人或货币当局持有储备资产。
李智和刘力臻(2011)认为货币区域化与国际化不可分割来看, 货币区域国际化和货币国际区域化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趋势,并且提出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的进程应该是渐进式的, 走国际区域化之路, 即先区域化后国际化。黄梅波和王珊珊(2013)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坚持的战略目标,而人民币区域化战略源自于货币国际化经验,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瓶颈,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中短期目标和现实可行阶段。朱孟楠和张乔(2013)提出了一个清晰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推动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的结算货币,培育区域性债券市场,使人民币具备储备、投资功能,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然后成为东亚以及亚洲区域内的主导货币,最终以人民币区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因此,可以认为人民币区域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实现人民币跨越国界自由兑换、交易流通的共同目标,只是一个是区域的短期阶段过程,一个是全球性的长期战略,归根结底是使用范围窄和广的区别。并且货币区域化是周边化与国际化的过渡环节,货币区域化建立在货币周边化的基础上,是货币国际化地域及功能扩张和延伸的基础。因此本文基于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缩小版,对于人民币区域化的相关概念研究、影响因素以路径分析均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上展开。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人民币国际化概念、影响因素及路径
1.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基于政治背景、经济规模、币值稳定等市场选择的结果(姜波克、张青龙,2005),人民币在境外流通、计价投资、结算方面都达到一定规模(李稻葵、刘霖林,2008)。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是中国实体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决定的,而并非政府一方能主导的(陈雨露等,2005)。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存在人民币清算行网络不够健全,双边货币合作区域集中度高,人民币使用区域不均衡和发达国家的抵制与制裁等问题(林薇,2021)。谭小芬和王睿贤(2020)指出境外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与我国的现行的经济体量不匹配。程贵(2020)则从国际货币职能角度指出人民币现阶段计价功能较薄弱,货币互换协议签署停滞,且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翁东玲(2020)发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转变:市场驱动转变、主渠道从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转变,发展重点从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转变,并指出需注重离岸与在岸市场协同发展。赵艺(2021)则认为疫情时期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期,其间RCEP的签署和数字货币的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彭红枫和谭小玉(2017)把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经济实力、贸易规模、币值稳定性等基本面因素和资本账户开放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政治稳定性和军事实力等结构性因素。黄志勇和张新宇(2021)此基础上多引入了货币收益性和网络外部性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朱孟楠和叶芳(2012)则引入影响交易成本、信息传播效率和货币搜索成本的双边地理距离构建货币引力模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Mundell (2003) 指出一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为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提供保障。林乐芬和王少楠(2015)在研究“一带一路”人民币区域化影响因素时考虑到政策性金融因素及货币惯性,引入了经济自由度指数及货币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
..................................
第三章 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 17
第一节  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现状分析 .......................... 17
一、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与对非投资取得较大成效 ····························· 17
二、中非经贸交流更加密切 ···································· 19
第四章  人民非洲区域化程度测算 ...................... 28
第一节  测算方法及规则 .............................. 28
第二节  人民币在非洲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的测度........................... 28
第五章 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34
第一节  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影响因素 ................................. 34
一、经济实力 ··································· 34
二、贸易规模 ···························· 35 
第六章  人民币非洲区域化路径分析
第一节  对内提升经贸实力与完善金融体系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币值稳定
经济发展需兼顾稳定与增长。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是人民币实现非洲区域化的基本保障,能降低持有人民币的机会成本,增强持有信心和意愿。币值稳定对内表现为物价基本稳定,对外表现为汇率稳定,在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可以借助利率、汇率杠杆的重要调节作用,完善利率、汇率改革,促使人民币对内和对外价格更加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优化贸易结构,推动产品人民币计价
在持续扩大中非贸易交流规模的同时,要优化贸易结构,增加在中非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频率。第一,优化贸易结构的前提是调整产业结构,稳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也指出产业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推进人民币非洲区域化过程同样要先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创新化,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学技术驱动低端产业向高端发展,扩大出口产品差异化程度。同时需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技术密集型,提升自主研发的大宗商品的海外竞争力,为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发挥计价结算职能创造条件。第二,要使非洲区域增强对人民币的依赖,就需要保持对非贸易顺差,我国可以加大对非出口,提升我国产业价值链,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消除贸易壁垒、贸易障碍,扩大中国对非洲出口量。

金融论文参考
金融论文参考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现状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认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贸易投资条件,但仍面临国家、国际形势的不确定和金融体系等的不完善。
其次定量分析区域化的程度和影响因素。一是分别从人民币在非结算、储备、互换、计价情况进行综合赋值进行程度测算,其中本文引入货币锚模型来表现人民币在非发挥官方计价职能的情况,发现以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时间为界限,人民币在非货币锚效应有所提高,根据最终的赋值结果得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已初具雏形并且程度在逐渐提升。二是研究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影响因素,一方面,通过面板模型实证结果得出经济实力、贸易规模、对非投资、金融发展程度、政治和军事实力、币值稳定性均对人民币非洲区域化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采取门槛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非线性影响,得出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一定规模后对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影响会出现由削弱到显著增强的反转,中国经济实力影响则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显著提升,并且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也会强化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对非投资规模的扩大也会促进贸易规模的正向影响。
然后,根据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得出推进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具体路径。一是对内需要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完善金融体系以及优化贸易结构,为人民币非洲区域化提供强有力经济支持与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是对外需要深化人民币在非计价结算储备投资的职能替代,完善金融基础和跨境结算体系,增加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币持有人民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在国家战略框架下,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等双边或多边合作平台构建人民币循环渠道,同时鼓励建立非洲人民币离岸市场,打通阻碍人民币在中非顺畅回流的“堵点”;四是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趋势以及数字货币发行的优势,拓宽人民币非洲区域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