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金融科技”最早是由上个世纪 90 年代美国花旗银行发起的“金融服务技术联盟”项目,随着当时全球正在推动进行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和新一轮产业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概念在整个全球大陆乃至海外范围内迅速崛起和发展,金融科技也被视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从 2016 年开始迅速成为了全球金融创新领域研究焦点。从国内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来看,我国正在深入地推进以科技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经济社会生产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有力保障。2018 年中国在金融信息科技联合领域的总投资额达到规模 473.61 亿美元,超越全球其他区域占据榜首。“北上深杭”四地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技术发展的主导地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指出,要聚焦于加快构建完善我国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学与创新等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结构性整体结构体系,在这一阶段中,金融与科技作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经济金融领域安全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建设现代经济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战略支持,另一方面,金融与科技则依托于科学和技术的支撑,使得原有的金融服务在其中存在“困点”、“难点”得到有效缓解,金融改革更进一步“脱虚向实”。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 年)》,明确写道到 2021 年前要建立覆盖金融行业各个领域科技持续发展的“四梁八柱”,实现经济金融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耦合联系、协调均衡发展,推动当代时期我国证券金融行业科技的持续发展始终保持处在业内国际上的领先水平,实现我国金融行业科技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用先进的市场可控性、金融和农业科技性等创新型的产业模式来推动蓬勃发展[1]。据艾瑞咨询数据预测,2020 年年度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控股企业总体非经营性税收将进一步增长上升至 19704.9 亿元。商业银行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枢纽,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受到了广泛深刻的影响。金融科学技术的深入和快速发展席卷着传统商业银行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服务架构,并进一步地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服务制度基础及各项经营管理流程,促使传统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调整了战略和发展的方向,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同时大量的研究也表明,近几年来金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整体的金融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深远的变革性冲击。可以说,虽然金融科学技术在本质上被认为是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效率、推动金融创新的一类新兴科学技术力量,但它们却变相地促进了收益率的市场化,改变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结构,对于支付、信贷、理财业务等三大主要商业银行价值链系统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金融科技的历史溯源及发展现状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以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为基础,从多个方面介绍金融科技的全球及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 ArcG IS 对比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然后获取国内 85 家城商行 2013-2020 年的财务数据,通过系统 GMM 模型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将会对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业务结构产生何种影响,以及两种影响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产生全局清晰的认识。
根据上述分析思路,文章整体框架路线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宏观角度论述该问题产生的由来方向,深入分析其所具备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会革新全球金融秩序,也会对庞大的银行体系产生潜在且深刻的影响,分析讨论其作用机制势在必行;其次介绍研究思路,并对研究方法分别进行总结:文献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及其评述。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梳理目前关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先进研究范畴,以及其对商业银行资产端、负债端业务结构相关研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资产负债业务的影响展开讨论,引入本文的研究主题。
第三章为现状分析部分。首先介绍在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全球范围内以及中国近些年来的金融科技发展程度。并通过 ArcG IS10.5 直观分析金融科技不同年度的发展差异。
第四章为作用机理分析部分。从两方面分别讨论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潜在作用机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负债端业务结构影响;对资产端发挥的作用影响。具体分析由此产生的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效应。指导后文作者进行相关实证数据分析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论依据。
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部分。通过 SYS-GMM 实证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否会对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业务产生影响,引入调节效应“银行规模”进一步分析验证,最后阐述并证明金融科技对银行资产端的影响是否通过负债端来进行传导,并证明金融科技何时对商业银行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第六章主要是一个总体的研究结论和具有政策性的建议部分。在对文章前文论述所学基础理论和主要实证成果进行深入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上,对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实践做出所规定要求的具体工作点要求进行了分析总结,从政府和商业银行方面对于更好助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金融科技能够在中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
1.金融科技
从金融专业角度来说,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2016)首次提出了“Fintech”这一概念,意为金融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金融产业创新发展,使得金融科技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Schumpete(r1912)认为,投融资以及资本积累能够进一步提升金融技术方面的创新发展[51]。麦金农和肖(1973)研究指出,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分配,其技术创新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52]。King 和 Levine(1993)提出新技术发展初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冲击[53]。随着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的普及,金融科技的研究也达到了一定深度,不同组织机构及学者都对金融科技进行了详细的定义。Perez(2002)指出,技术发展的成长阶段会经历爆炸性增长,将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波动性[54]。Barberis(2014)写道金融科技某种意义上是涉及金融各个领域发展的新型模式[56]。FCA(2015)阐述了金融与科技是大中小型金融企业实现去中介化的先进科学技术革新方式[57]。新加坡金管局(MAS,2016)深入讨论说明金融科技为基于高新技术手段,创造产生全新业务种类[58]。美国经济研究委员会(NEC,2017)也对金融科技做了全新阐述认为其是对不同种类金融活动的进步与创新发展产生影响的新兴技术[60]。Liudmila 等(2016)认为金融科技实质上就是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创新加载[61]。Garmen 等(2017)提出金融科技是从金融产品和服务之中培育技术,是金融服务格局的更新换代。国内学者在对于金融科技方面的研究上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并且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其他金融技术方面。谢平(2012)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是提升交易可能性的有效方式与前提,但同时也增加了传统金融所要承担的额外风险[2]。赵鹞(2016)引入了社交网络模式的结构特点,并且研究发现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个体风险难以被彻底分散,相反地证券价格会随网络规模进一步提升[3]。巴曙松、白海峰(2016)讨论并得出科技渠道能够赋能金融领域,两者能够进行有效融合并进一步提升金融领域创新发展步速[4]。易宪容教授(2017)指出,金融科技不再是一种单一化技术概念,是“电子科学”在金融产业领域的进一步延续发展表现[5]。李继尊(2015)、吴俊霖(2017)明确指出中国传统的金融市场结构有待完善优化提高,加之随着科技领域不断的进步,这些都为金融科技的诞生与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客观环境基础[6,7]。皮天雷(2018)、赵铁认为金融科技是以技术支撑的创新化发展,是对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一种再造[9]。

金融科技论文怎么写
(二)文献综述
1.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影响的理论研究
Delong 等(2007)分析美国应用互联网金融高新技术的城商行和未应用互联网高新技术的城商行得出结论,金融与科技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银行利润水平的进步提高,并会使其存款方式和业务结构产生转变[62]。王达(2014)通过理论分析指明金融与科技结合之后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大型银行面临风险水平较小,中小型商业银行则会因为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蓬勃发展而大幅度地提高传统业务贷款门槛,反而降低其他银行的贷款利率;李大治、徐奕晗(2014)认为,相较于传统的理财类型,金融科技的环境下,线上理财产品的种类更多,从中获得的收益以及流动性能更加优越,会对银行产生冲击进一步影响其正常的借贷利率规模[17]。战明华等(2018)通过进一步搭建实证模型深入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贷渠道影响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首先作用于银行负债端结构进步地对货币政策渠道产生影响[10]。刘彦、徐冕(2019)分析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贷款普惠性提高,并进一步提升负债成本,从而扩展并提升银行追逐高收益业务的路径以及动力,使得潜在的附加风险显著上升[28]。
2.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影响的理论研究
Hancock 等(1999)研究发现技术快速发展会进一步使得银行竞争加剧,使得银行贷款业务出现停滞,对银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63]。Marquez(2002)认为银行会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信息甄别,但金融科技下的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从而分散了这些信息,使得银行转变方向开始通过提高贷款门槛来应对低质量的客户群体,加大了贷款难度[64]。Berger、Udell(2002)认为对比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小型银行反而在贷款中更加具有优势,因为能够自主操作控制贷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道德问题[65,66]。Lapavitsas 等(2008)指出技术环境较好的条件下,银行业能够进一步加快信贷领域信息的双向流通,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从而改善优化贷款业务结构[67]。Lauri 等人(2010)指出由于线上贷款利率通常显著低于银行利率水平,且线上融资所需时间更短,使得资金需求者转移了关注方向;Mishkin、Strahan(1999)以及 Berger(2003)都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技术进步能够促进银行间信息交涉共享,降低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66,68];
........................
三、金融科技及其背景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 12
(一)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12
(二)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15
(三)金融科技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19
四、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机理分析.............................. 23
(一)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机理分析................................ 24
(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机理分析..................................... 26
五、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实证研究分析........................ 28
(一)研究设计....................................... 28
1.模型描述.............................................. 28
2.变量说明....................................... 28
五、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实证研究分析
(一)研究设计
(1)被解释变量
关于资产端的变量选取(risk),考量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投资行为,进一步考察其风险承受能力;本文参考邱晗等(2018)的做法[27]使用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该指标度量银行事前风险承担能力。该指标越高,这说明银行选择的资产风险越大,风险承担越高。
关于负债端业务结构(debt),主要考察银行对同业资金等批发性融资的依赖程度。第一,选择各银行依赖同业之间批发性融资的指标,选取银行间净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即银行同业净负债)作为负债端结构衡量标准,如公式(5.3)所示,随着该指标的不断变大,银行将会更加依赖银行之间的同业资金。第二,为了避免指标方面选择存在误差,同样适用负债端不同业务变量:使用考察同业融资之间的同业负债比和考察传统负债也的存款负债占比作为稳健性检验,如公式(5.4)、(5.5)所示。另外,由于数据有限性,本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将各省各银行的数据整理至银行总部所在省进行实证分析,共选择 8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
(2)解释变量
金融科技(Fintech)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技术及其业务的创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关于金融科技的衡量指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省级层面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30]。鉴于该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从指数计算基础可以看出,指数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关系,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并不直接对其产生影响,能够很好的缓解内生性问题。此外,该变量时间跨度为 2013-2018 年。

金融科技论文参考
............................
七、未来与展望
未来商业银行将是更具专业特色的“智能银行”。身处在这个移动社交网络快速发展的新世纪、下一个阶段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正在发展得如火若荼,如果我们的商业银行仍依旧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传统信用服务中介、融资服务中介,这样既不能达到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也将会使金融服务者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未来我国商业投资银行发展势必会逐渐打破以往传统的银行盈利模式成为桎梏,商业投资银行的未来发展也不会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于为广大投资者自身提供最简单、最基本、最初级容易入门的金融信贷理财产品,相反应该更加致力于实现各类产品和各式服务的现代化、人性化、多元性、专业性,努力将自身打造成核心价值体系的综合控制方。并且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商业银行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它们可以主动地通过各种科学技术主动地甄别自己的客户群体、进一步地锁定自己的客户需求目标靶向、深层次地匹配自己客户的内在需求,甚至主动地创造自己客户潜在需求,通过分析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利用,提供更多不同种类的更具针对性、专业化和可视化的信息。准的财富管理服务与其他产品,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值,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与风险经营管理的业务,从而防止在科学技术更加方便快捷的未来社会落入传统低级的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低质低效率竞争中。
未来的商业银行必然是“移动便捷银行”。在当今移动互联的科技信息时代,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并领略了几乎随时各地、点对点的各类价值信息互换所给投资者带来的高效和便利,从通过分析中国目前的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商业投资银行主要是通过依托第三方平台的支付、移动终端的支付极大地有效改善和提升了自身的支付便利性。然而,在未来,商业银行的信息服务即时性及信息移动化的处理能力水平仍亟待进一步提升。区块链技术能够将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旧时古老的批量存款处理后台信息管理系统,更换成完全实时存款总帐分布式的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可以做到的几乎是完全免费、即时资产和物质价值的快速交换。这样一种信息资源上的共享式、即时性的“移动银行”,将来就会完全跨越其他传统物理和虚拟现实空间之间的物理障碍和空间阻隔,也就是不会因此没有任何其他所谓的空间边界而因此受到任何约束和限制,从而随时尽可能多地为我们全国广大需求者朋友提供所有必要的移动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