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韩语论文,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学懂弄通“被”字句,必须深入了解“被”字句的概念与类型,明晰“被”字句的概念、类型,注意被与“让”的区别;深入了解“被”字句结构的特点,主要是“被”字句中的谓语、其他状语、不能成为“被”字句谓语的动词,入脑入心,用于实践。
1 汉语“被”字句的相关概述
1.1 “被”字句的概念与类型
1.1.1 “被”字句的概念
“被”字句是汉语体系中典型的被动句。只有理解了被动句的含义,才能够读懂“被”字句。汉语学界对于被动句的界定有很多种。黎锦熙、王力先生把被动句称为“被动式”;龚千炎先生则称之为“受事主语句”;廖序东先生把被动句称为“被动句”。总的来看,关于被字句的概念,有两方面的观点,一是认为应该从语用、语义、语法三个角度界定被动句;二是认为应该从“语义”的范畴界定被动句。
在结合诸多学者观点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被动句理解为带句法标记,并且主语为动作行为受事的句子。若想彻底解释被动句的含义,那么就必须清楚被动句的界限。应该将被动句式中的“被动意义”和“句法意义”区分开。因为有一些句子的主语虽然表现出有被动意义,但句子整体的意义和形式功能有所不同,由于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因此不应该划为同一句型。
有些含有被动含义的句子,它们虽然有被动的意思,但是笼统地将其称为被动句就有些牵强①。正如我们承认这类句子在语义上有被动意义,但是如果粗略地将这类句子归类为被动句则不太严谨。大多数学者认为被动句都有明显的标志词语,比如能够明确表示被动语态的“被”和“给”,以及动词“挨”“遭”等,还有能够明确地表现出动作施予者与接受者关系的“被”“让”等。
综合以上发现,“被”字句只是被动句多种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本文使用邢福义的定义,对被动语句的界定我们从意义和句式两方面相结合确定,被动句是依靠被动词汇比如“使”“让”“被”放在动词的前面做动词的状语,将动词作用的对象放在句子开头的一种形式②。“被”字句就比较简单了,基本上都是“主语+被+(宾语)+谓语动词+其他成分”的一个固定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在韩国的语言学里面没有“被”字句,但可以通过被动句型表达相应的意义。
..................................
1.2 “被”字句结构的特点
1.2.1 “被”字句中的谓语
受事者受到某一动作、行为的影响通常可以用“被”字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句子中的谓语就和“把”字句的构型类似,并非一个简单的动词,因为动词后面要有表示动作对应的结果部分①。
1、动态助词“了”出现在句子最后。
例如:他被学校领导夸奖了。
2、动词后面有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例如:
小包被小张偷走了。因为犯罪,小丽被关了五年。他从来没有被妈妈打过。衣服被我洗得很干净。
3、宾语前面有补语,动词后面加宾语,有以下几个常见类型:
他的汽车被摩托车撞掉了保险杠。张师傅的脚被钉子扎了一个血口子。刚满月的小猫咪被送给了外人。做完这一件事情,他的体重被减下去了 10 斤。
............................
2 关于韩国留学生习得“被”字句偏误的问卷调查
2.1 问卷调查的设计
2.1.1 调查对象及韩国留学生特征分析
从正在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里面抽选出 50 名学生,为了增加客观性,男女各占一半,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学历层面包括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有一定专业培训汉语教育经历的交换生,学生的年龄范围在 20 岁到 40 岁,学习的时间在 1~10年之间。将样本数据按照一年以下、1~2 年、2~3 年、4 年以上分为 4 个小组。
这次调查对象选取的 50 人,是根据韩国留学生的特征选取的。一是男女比例均衡。韩国留学生的男女比例相对平衡,这是韩国留学生区别其他国家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他国家一般是男性居多;二是基础相对较好,由于同为东亚文化圈成员,且韩国深受汉文化影响,韩国留学生一般有一定的汉字基础①;三是学习时间较长,因地域关系,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有限时间较长。
2.1.2 调查目的
作为一名韩国留学生,在日常交际和课堂学习中发现,韩国留学生常常存在对“被”字句的误用情况,这样的情况在各个级别的学习者中都有发生。本次调查希望能够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不同程度、不同学习时长的韩国留学生“被”字句的掌握情况,了解韩国学生对于“被”字句的真正掌握情况,并分析他们的偏误。
2.1.3 问卷内容
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准确性,问卷调查中通过选用相关汉语教材里面的“被”字教学教材和相关的考试模拟题作为问卷试题,将问卷内的题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判断句:问卷上一共设立 5 道题,每一题两个句子,让受试者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其次是排序题:同样也是 5 道题,每道题里面都有一定的汉语词汇,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词汇排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够添加或减少词汇,从而考察受试者对“被”字句构的掌握程度。最后是翻译题:同样是 5 道题,每一道题先用韩文写出一个句子。然后给出一两个用汉语“被”字句型该句意所需的汉语词汇。让受试者翻译成汉语的“被”字句。
.......................
2.2 问卷调查的结果
2.2.1 排序题
1、(衣服、弄脏了、被、我的、朋友)我的衣服被朋友弄脏了。错误主要有:1、词汇意思认不准,我和朋友弄混;2、结构错误: 将“我的”放在了朋友后边。
2、(被领导、小红、一顿、臭骂了)小红被领导臭骂了一顿。错误主要为:句子结构错误“被领导”和“小红”前后混用。
3、(大型、公司、了、录取、她、那家、被)她被那家大型公司录取了。错误主要为:谓语动词使用不太对,“录取”后面加主语的情况比较多。
4、(终于 方案 被 承可了 领导层 她的)她的方案终于被领导层承可了。错误主要为:将副词写到了前面。
5、(认为是 医疗界的 他的、康复、奇迹 被)他的康复被认为是医疗界的奇迹。错误主要为:谓语和主语之间关系混乱,“被”放在了“康复”前面。
韩语论文参考
...............................
3 韩国留学生“被”字句使用的偏误类型...................................... 16
3.1 遗漏偏误............................................. 16
3.2 错序偏误............................................ 18
3.3 杂糅偏误..................................... 18
4 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 21
4.1 “被”字句各句式偏误总体情况............................... 21
4.2 韩语负迁移.................................. 22
4.3 汉语知识不足.............................. 23
5 韩国留学生“被”字句教学对策...................... 26
5.1 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6
5.1.1 教材重视不足................................... 26
5 韩国留学生“被”字句教学对策
5.1 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1.1 教材重视不足
韩国留学生学习“被”字句的宾语时经常出现错误,对外汉语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被”字句的含义。在教材中简化被动句的结构,对于基础阶段的学生,仅作被动句的了解,中高级阶段的学生,缺少对复杂结构形式的补充,导致学生在高级阶段需要使用“被”字句表达复杂的语义时无法正确使用“被”字句灵活表达,学生使用“被”字句经常出现错误表达的情况。
5.1.2 教学重视不足
笔者在中国学习发现,对“被”字句的教学工作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被”字句做宾语成分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对于“被”字句的教学显得不足,有时候只侧重对于结构的讲解,对于句法、语义涉及的不够多,有时用的是教育中国人的方法,没有凸显出对于留学生,特别是韩国留学生的特色,导致韩国留学生不能掌握“被”字句的要义,出现许多偏误。
韩语论文怎么写
.........................
结语
“被”字句是汉语的一种重要语法,在汉语学习中处于关键地位,也是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被”字句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对于汉语语境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我感觉留学生学习“被”字句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可以被克服,关键在于老师、学生,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互动。
要想真正学懂弄通“被”字句,必须深入了解“被”字句的概念与类型,明晰“被”字句的概念、类型,注意被与“让”的区别;深入了解“被”字句结构的特点,主要是“被”字句中的谓语、其他状语、不能成为“被”字句谓语的动词,入脑入心,用于实践。“被”字句的偏误原因是多方面的,韩语负迁移、汉语知识不足、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等都是其重要原因,教材重视不足、教学重视不足等教学原因也是重要因素。
总之,要想进一步提高“被”字句使用水平,就要丰富“被”字句教学方法,善于运用语境法、情境法、对比法,就要加强教学实践,完善全阶段教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个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遗漏偏误、错序偏误、误用偏误、杂糅偏误、误加偏误、回避使用等偏误,提高“被”字句使用水平。
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因为笔者作为韩国留学生,对于“被”字句的研究有所局限,没有拓展到所有国家留学生汉语学习上,未来笔者将继续深入学习,掌握“被”字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将汉语在韩国传播得更好,为两国文化交流做贡献。
参考文献 (略)